老太太聽到了三兒的聲音,走到大門口。三兒跟徐敬候道了別,小跑到老太太身邊。老太太說:「老先生想你了。」三兒點點頭,先進了屋子,來到老先生房間。
屋子裡很暗。老先生虛弱地躺在躺椅上,身上蓋著薄被。見三兒進來,老先生笑笑。三兒走到窗戶邊上,把窗簾位開。夕陽射進屋裡,屋裡亮堂起來。老太太吃力地拖過笨重的大椅子。三兒接過椅子,搬到老先生邊,坐了下來。
老先生房間有幾件特別的傢俱,雕花大床、博古書架、高架茶几、大理石圓桌和幾張大椅子,結實、笨重,不是現時的東西,但油漆卻很光亮,明鏡一樣。徐老木匠說老先生的傢俱可能是紫檀木做的,用的是老漆,所以三兒的新傢俱也用了老漆。
「太黑了,也不開窗戶。就這麼呆著,不難受哇?」
「不記得。」老先生伸出手,「三兒,給我支煙。」
三兒點點頭,掏出煙盒,抽出一支煙,一邊點火,一邊問:「想抽煙給你買條好的。」老先生搖搖手。三兒點著煙,遞給老先生:「想吃什麼嗎?」
「吃不了一點。吐。就靠葡萄糖養著。」老太太忙著給三兒泡茶。
「那也得吃呀。」三兒歎了口氣說,「人是鐵,飯是鋼。」
「喝米湯就行,吐了難受。」老先生說,「你給我挑點河水,井水味道不行。」
「行,一會兒就挑。要不在飯店裡給你弄點吃的。方師傅手藝不錯。」
「不用了。三兒,飯店現在怎麼樣?」
「怎麼樣。」三兒笑笑,「過年那兩個月還不錯,把頭兩個月虧的賺上了。現在除管四個人工資,一個月還賺一兩百塊錢。不錯了。原來以為要虧一年呢。」
「你小子行。」老先生笑笑,「可惜沒念大學。接下來還有什麼打算?」
「來就跟你說這事。後天我要學徒了,學修機動車。」
「不錯不錯。」老先生抽了口煙,咳嗽了一下,「我聽屋外有人開摩托車了。」
「徐大慶買了。徐莊就他一個人買了。路上騎摩托的人多了。」
老太太給三兒端上茶,又想拖椅子。三兒站起來,把大椅子搬到躺椅的另一邊,讓老太太坐下來。三兒也坐下來,問老太太:「到底是什麼木頭哇?這麼沉。」
「好木頭。」老太太跟三兒說,「好東西。」
「搬不動還好東西。也好,小偷想偷都偷不走。」
老先生又開了口:「三兒,我活不了多長時間了。」三兒埋怨道:「又胡說。」老先生搖搖頭。三兒接著說:「做手術那年,我跟秋子去縣裡看你,你就說你不行了,活不了多長時間。後來做化療,還這麼說。這都多少年過去了?你不是好好的嗎?我覺得沒事。聽人說,癌症病人精神很重要。振作一點。當初你是怎麼教育我的?」
「怎麼教育你的。」老先生笑笑,「什麼時候閒了,帶我去飯店看看。」
「行,去看看。」三兒想了想:「出去走走,活動活動也好。要不就明天吧。學徒以後就沒時間了。我找輛車,接你過去,叫方師傅做點好吃的。」
老太太插話說:「搭車去。」三兒搖搖頭:「三輪車,小麵包,嘩啦嘩啦響,別把老先生顛壞了。菜籽湖太落後,出租車用小三輪。要是有轎車就好了,包一輛就行。」老先生問:「能找著嗎?」三兒點點頭:「明天上午來接你。」
「三兒,」老先生又說,「我死了,你得管老太太。善真聯繫不上了。」
「管!說多少回了,還說。操那麼多心幹嘛?我挑水去了,一會兒還有事。」
「今天不挑。」老先生擺擺手說,「跟你說件事。」
「你說。」
「還是老太太。」
「哎喲,老先生,」三兒咂嘴認真地說,「你一定要相信我。」
「相信。跟你說說老太太身世。以後沒機會說了。」
「哦,說說。」三兒鄭重地點點頭,心想,是得給老先生準備後事了。
老先生說,老太太是旗人,原本姓桂。清末的時候,老太**上南下到省城做官,之後就定居下來。老先生祖上是清末的進士,也在省城做官,跟老太太家是世交。到老先生老太太這輩,兩家已然風光不在,但日子還能過,多少還有祖業。
老太太父母死得早,由叔叔養大。老太太叔叔在當時的國民政府做官。解放前夕,老先生在省城小學教書,老太太在念國立師範學校。眼看著省城就要解放,老太太叔叔說要帶老太太去台灣。等老先生到學校幫老太太收拾好行李,趕回家時,老太太叔叔已經變賣了家產,帶大老婆跑了,小老婆都沒帶。老太太應得的那份財產也被她叔叔捲走了。老先生怕老太太受牽連,就帶老太太回到清水,和老太太結了婚。
回清水後,老先生一直隱瞞老太太身世,在老太太的名字前加上王姓,說老太太父母在逃荒路上被國民黨大炮炸死了。那時候,老先生父親還健在,在清水街布店當朝奉。老先生跟別人說,他父親怕戰亂,把他和老太太召回清水。老先生這樣做有點多餘,老太太當時還是進步青年組織成員。之後,老先生和老太太在家閒居了一年多,直到清水有了小學校,兩人才開始教書生涯,相濡以沫,一晃就是幾十年。
老太太父親和叔叔都是北方人,所以老太太說話帶北方口音,口味也和南方人不一樣,喜歡吃麵食,不喜歡吃米飯。糧站
裡的麵粉比米貴;清水產大米,很少種麥子。早些年,老太太買了個手磨,把米磨成粉,做米餅吃,各種各樣的米餅。三兒和秋子小時候到老太太家學習的時候,老太太就以米餅作為獎品,招待他們。
從老先生家出來的時候,太陽已經落山了。三兒回家取了魚簍,到田畈裡把黃鱔籠收了。那天收穫不錯,一百一十三張黃黃鱔籠,收了三斤多黃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