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點30分:王木木看了下自己的手下,都到齊了,沒缺員,少數幾位有點輕微的皮外傷。再看看抓來的俘虜及「投誠」人員,有一百多人,就由先前過來增援的娘子軍押去萬勝門外的衛城河邊呆著,會有人過來安排他們。
王木木現在是這樣打算的,我悄悄的來,我也悄悄的走,可是,經今天早晨這麼的一鬧騰,我若再一走了之,那汴水樓的壓力就太大了,我不能這樣,我得把事情都處理完了再走。所以,他下令,調頭,回去,回汴水樓去,找麥黨佬去。
……
大清早,高太皇太后就收到了好幾份報告。
一份報告是大內密探報告的,說在昨日凌晨,他們奉命尾隨王木木一行,監視他們的動靜。4點多時,他們行至近萬勝門時,受到了偷襲。結果,他們損失了10人,有8人是在河道中被劫走的,有2人是在街道上被劫走的。在敵襲發生時,我們只有2個密探在遠處,我們本來也只是去作密探的,沒打算作保鏢,我們當時看了,王木木有驚無險,卡在橋欄上沒墜河。扈三娘又是第一時間撲向了木木王爺,所以,木木王爺,沒事,我們也放心了,沒出手。至於那被劫的10人,我們無能為力了,不過,看得出,木木王爺很氣憤,他們自己會去找的……。
一份報告是外城城牆禁軍報告的,說在昨日清晨5點多,萬勝門外的汴水河衛城河交匯處,有12條花船圍攻一商船,後商船避讓,後撤。12條花船追擊,在甲303河段,花船圍住了商船,在糾纏中,花船一一發生損毀,後全部傾覆……。
一份報告是外城外河岸巡邏隊報告的,說在昨日清晨6點外,萬勝門外的汴水河衛城河交匯處,有12條花船圍攻一商船,先是潑糞辱罵,遂與船中宋官口角,河岸巡邏隊路見不平,張弓相助,主持正義,打擊犯罪,結果12條花船全被射中,並因此一一沉船……。
一份報告是說海商的船遭劫……。
一份報告是說凌晨萬勝門內有打鬥……。
一份報告是說海商中人牽著大狗在滿天世界的找人……。
一份報告是說海商在找一條什麼花船……。
……
再後二日,有太監稟報,坊間現在在流傳蘇軾為王鞏歌女宇柔奴填寫的調寄《定風波》的《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一詞,此詞一出,「點酥娘」宇柔奴名揚四方,大家紛紛讚歎宇柔奴對愛的忠誠與堅守。王鞏、柔奴之戀從此被世人傳為佳話……。
這下高太皇太后有點迷糊了,這王鞏家的歌女宇柔奴應是6年前隨被貶的王鞏同赴嶺南途經杭州時因故投湖而亡,後被王木木回魂**救活,就跟隨了王木木;後因救治我家長公主淺予有功,己被我們「花無三朵」賜予王木木為妾了呀。曹王還贈予她玉珮,她也曾在理工院的青歌大賽中表演過蝴蝶之戀、杜鵑舞曲;她還在京表演過荷塘月色、踢塌舞;她還作為小神醫多次給我們後宮診治和指導養生保健,甚至還參與了神宗皇帝的後期操作及起草臨終遺詔,等等,她怎麼一下子又回到了王鞏的身邊?又做起了王鞏的小歌女了?我想不明白,我要搞搞懂,故爾,再探!
高太皇太后把向太后也叫了過來,一起在研究坊間流傳的蘇軾詞作:《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王定國歌兒曰柔奴,姓宇氏,眉目娟麗,善應對,家世住京師。定國南遷歸,余曰柔:廣南風士應是不好?柔奴曰:此心安處,便是吾鄉,因為綴詞云: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高太皇太后笑著說:「向兒,從這詞及其潛台詞看,這王鞏與宇柔奴應是從元豐二年(1079),蘇軾犯『烏台詩案』,王鞏同罪被貶嶺南賓州。當時王鞏的妻妾、下人都走了,唯獨宇柔奴願隨王鞏赴任。遂在嶺南五年,今返京,一直共處。為此得蘇軾讚揚,遂有此詞。」
向太后:「稟母后,詞之所涉,言之有因,在王鞏貶嶺南時,確是唯宇柔奴一人願隨之同往。誰知,王鞏途經杭州時出了變故,宇柔奴投湖死而復生,後跟了木木。這段隱情,世人大都不知。你我現在與木木、與柔奴也算是有親戚關係,且木木與我們間也共同保密著些千古之謎,此皆不為外人所知,不為史家所知,故,這《定風波》的發表,能得社會肯定;《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中的宇柔奴能被大眾追捧,就不足為怪了。」
高太皇太后:「外人不知真相,被蒙蔽,確是不足怪。但是,這王鞏他是當事者啊,他能不知道他的宇柔奴早已心歸木木、身隨木木了嗎?」
向太后:「這個麼,恕兒媳愚笨,兒媳也想不通。確實,坊間都在傳,這王鞏被貶嶺南期間,賓州雖苦寒,王鞏卻被愛情滋潤得生龍活虎。柔奴與王鞏在賓州生活了三年,王鞏賦詩作畫,柔奴歌聲相伴,兩個相愛之人陶然自樂矣。期間,蘇軾與王鞏書信往來甚密,問寒問暖,交流詩畫。蘇軾還因嶺南多頑疾,建議王鞏用摩腳心法對付瘴氣,每日飲少酒,調節飲食,常令胃氣壯健等。所以,這事,會不會如民間聊齋所言那般,宇柔奴投湖後,木木救活了宇柔奴,那木木救活的宇柔奴是宇柔奴的一部分,而宇柔奴的另一部分則隨王鞏去了嶺南?就像民間流傳的魂身份離?或是扈東在塞島表演的分身**?」
高太皇太后:「哎唷,向兒啊,你別嚇我啊。照你的說法,那,現在,王木木的宇柔奴和王鞏的宇柔奴兩個宇柔奴中有一個應該是鬼?或者兩人都是鬼?這倒不是不能理解,這王木木不是早就說了麼,這宇柔奴是他王木木在閻府前從牛頭馬面那兒爭來的,這閻府放人,也是可能一女兩投,或
分期多點投放的呀,如果,王木木那裡算一點,王鞏那裡也算一點,說不定會真有兩個宇柔奴了。不過,如果真有兩個宇柔奴,那這兩個宇柔奴一見面,會不會一下子合二為一,並成一人了吶?這倒蠻好玩的,最好,能讓她們在我們面前來合二為一一下。我,大宋的太皇太后,要來見證一下這曠古的奇跡!」
向太后心想,這個老太太啊,咋這樣多事吶?嚇嚇她:「母后啊,你就不怕她們真是什麼妖魔鬼怪?你就不怕她們對你有所不利?」
高太皇太后笑著說:「向兒啊,我為什麼要怕?你想,王木木的宇柔奴我們都很熟,她會對我們不利嗎?不可能!那王鞏的宇柔奴吶?這個宇柔奴也是一定很聽王鞏的話的,王鞏現在想討好皇室都來不及,能會讓他的宇柔奴來傷害我們嗎?再說了,我身邊不是還有你這何仙姑在麼,我能怕誰啊?」
向太后無語了,怎麼一下子又扯到我的頭上來了吶?只能打岔,說:「母后,不管怎樣,這宇柔奴還是跟了木木好,木木有良心,稱宇柔奴為二妻,他們家裡沒有妾,為此,他們海域州還專門制訂了新婚姻法。王木木的宇柔奴現在是三品誥命了,而這王鞏的宇柔奴還只是一歌兒……」
高太皇太后說:「向兒啊,那這個一心一意追隨王鞏的宇柔奴在王家現在算是什麼身份吶?」
向太后:「母后啊,蘇軾的詞中寫得很明白麼,王鞏那裡的宇柔奴不就是一個『歌兒』!『侍人』!『寓娘』!一個獻唱獻笑的歌舞丫鬟!連通房丫鬟都算不上!甚至連大丫鬟也夠不著!」
高太皇太后:「這不對啊!不是說這王鞏到了嶺南一年後,喜得貴子,叫王皋,這不對嗎?」
向太后:「當然不對,王鞏到了嶺南一年後得子,這沒錯,但有說,王鞏到了嶺南後『續妾生王皋』。也就是說,這個兒子是王鞏到了嶺南後所續之妾所生的,而非王鞏原有的丫鬟、歌兒、侍人、寓娘所生。續妾之子是旁支,歌兒之子是私生子,差別大著吶。既然,現在蘇軾當著王鞏的面稱宇柔奴為『歌兒』、『侍人』、『寓娘』,而不是稱『妾』,王鞏也不勘誤更正,那這旁支的王皋哪能是只能生私生子的宇柔奴所生吶?且,王鞏系真宗宰相王旦之孫,系仁宗工部尚書王素之子,系神宗參知政事張安道之女婿。他才甚好,出身名門,書香傳家,家學淵博,知書達禮。如,果真那個王鞏現在唯一的長子王皋是他那個宇柔奴所生,那這世界上還會有《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一詞誕生嗎?因為,從詞中顯見,此詞的誕生,純係蘇軾與宇柔奴對話後有感而發,那王鞏長子王皋之母能在這名門大閥的庭院中對來訪的男客談笑風生、推心置腹嗎?能繼而還要唱曲唱詞給兩大男人佐酒助興嗎?能當著自己親生兒子的面笑臉奉承蘇軾嗎?」
高太皇太后:「向兒,你的話很有道理,不過,會不會這王鞏放蕩不羈,無視世俗規矩,就是將自己喜歡的女人獻出來共享了?這,雖有點過分,但,眼下不少人是這樣做的。甚至有人,為愛所驅,與友烹妻共食,雖是野蠻,卻言高風,我們的世界是很複雜的呀!」
向太后:「母后啊,我言非虛啊,那,不如我們再來看看蘇軾這詞的題目:《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古今之人贈朋友詩詞,在詩詞題目中明言受贈者,很常規、很通行、很當然,如李白的《贈汪倫》;如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如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如高適的《別董大》等。蘇軾是知道宇柔奴『曰柔奴,姓宇氏』的,他完全可以立題為:《南海歸贈宇柔奴》,那他為什麼不在標題中明白那個受自己尊敬的『宇柔奴』,而要強調『侍人寓娘』吶?因為宇柔奴就只是「侍人寓娘」而已,宇柔奴還不夠格為受詞人。
我們再來看看題目:《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這裡很清楚,蘇軾這些字是贈一『侍人寓娘』的。這『侍人寓娘』的這種表述是學寫作時修飾上的重疊、強調手法,它強調了受贈者的身份:『侍人寓娘』。那何謂『侍人』?有二個解釋:『1。君王的近侍。2。隨身的奴僕。後多指女侍』。這裡,宇柔奴顯然只不過是個『隨身的奴僕』而已;那又何謂『寓娘』?寓,原指寄居,如寓公,系指古代寄居他國的官僚貴族;後泛指失勢寄居他鄉的地主紳士等人。另,常見之『寄寓』、『寓言』、『寓意』,箇中的『寓』都有寄托、依托意;『娘』,在宋代絕不是『母親』、『媽媽』的意思,彼此沒任何關係。此時『娘』字的本義是少女,如『武媚娘』、『扈三娘』、『林默娘』等。所以,『寓娘』應是指宇柔奴是寄居(也可理解為她不是正式的王家的人的意思)在王家的少女。合之,『侍人寓娘』四字是特別強調了:宇柔奴不是王家正式的女眷,一隨身的奴僕而已。也有一說,說這『寓娘』系宇柔奴的『柔奴』的別名,那麼,『侍人寓娘』,就可以理解為:有一『侍人』,名為『寓娘』,這,與前言並不背。
在詞中,蘇軾言宇柔奴:『眉目娟麗,善應對』。母后啊,有沒有覺得這兩句話費思量?蘇軾跑到人家好友家裡,對著一個年輕美貌並善應對的少女用字堂而皇之的讚美其『娟麗』、讚美其與來訪者『善』。如果,這宇柔奴是王鞏的妾、是王皋的母(此時,王皋應該隨父親同迎蘇軾,就在邊上),朋友妻,不可欺,瓜田李下,蘇大豪如此放蕩?如此白癡?如此不通人情世故?如此好**色?已無節制?他這個獲罪的舊黨本就與攻擊他人不尊禮義有關,咋一到自己就全忘了吶?好像,壇巨星、多處為官、已知世道艱難的蘇軾還不至於吧。那麼,如果,這宇柔奴就只是王鞏的一『歌兒』而已,那就對了,那時的歌女,家奴一個,不算是人,相當於物,才子詩人吟吟笑笑,玩賞玩賞,讚美幾句,就司空見慣了。
在這詞的『序』中,蘇軾與宇柔奴的對答也佐證了上述觀點:如果宇柔奴是妾,在那個年代,在這種上流人的社會裡,外客來訪,家眷都得內避,而蘇軾,當著人家老公和兒子的面問答,也
太隨便了點吧。當然,如果宇柔奴是『歌兒』,一家養的『侍人』而已,那麼,來玩玩的人,遇到了供人玩的『侍人』,泡泡聊聊就很正常了,甚至是很必須了,屬於正常節目,一火熱,吟詩作對,就有了《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了。
母后,我們再來看看蘇軾這詞的正:『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意思是:『我經常羨慕人間那些英俊的男子(這裡指王定國),上天應該乞求到皮膚細膩溫潤的美麗姑娘和他作伴。潔白的牙齒裡唱完了清淡的歌,起風了,再熱的大海也會因為飛雪而變得清涼,從嶺南回來一定會變得更年輕,微笑著,笑的時候還好像帶著嶺南梅花的清香。我問說嶺南這個地方不好,她卻說:這裡是我心安的地方,是我的故鄉。』
聽了蘇軾這話,那個場景應該是:蘇軾與王鞏在對飲,宇柔奴在一旁獻唱,還時不時的過來勸酒侍候,這不就是一個家庭版的飲酒狎妓、吃喝嫖賭嗎?這樣做,這個宇柔奴與未來的宰相王皋之母相稱嗎?這個母親在兒子王皋眼前的這種表現合適嗎?合情嗎?合理嗎?合乎現時的禮法嗎?但是,這一切都在前幾天實實在在的發生了,所以,承前,王鞏家的宇柔奴不可能是王皋的母親,宇柔奴也不是王鞏的妾,一『侍人』而已。
還有,『微笑』,在宋,正經人家的女眷,在外人跟前,是不能有面部表情的。我們經常讚歎一些有著天籟之聲的少數民族的女歌手演唱時如女神般無比的淡定。殊不知這是她們千百年前從漢禮中汲取過去的族規,演唱時是不能露出笑容的。
回看全詞,通篇9句,什麼『常羨』,什麼『點酥』,什麼『皓齒』,什麼『炎海變清涼』,什麼『顏愈少』,什麼『猶帶嶺梅香』,這6句都是讚美宇柔奴美貌的,還有3句是問答。
對此,我也有想法,試問如果宇柔奴是王鞏的那個生了王皋的妾,那麼,在古代,婦德女誡,都會要求『卑弱第一』、『夫婦第二』、『敬慎第三』、『婦行第四』、『專心第五』、『曲從第六』、『和叔妹第七』。身為女子,皆需四行,婦德婦言,婦容婦工。婦德者:清閒貞靜,守節整齊,行己有恥,動靜有法。婦言者:擇辭而說,不道惡語,時然後言,不厭於人。婦容者:盥浣塵穢,服飾鮮潔,沐浴以時,身不垢辱。婦工者:專心紡織,不好戲笑,潔齊酒食,以宴賓客。
兩個上流社會的大知識份子,不懂『清閒貞靜』?不懂『行己有恥』?不懂『動靜有法』?不懂『不好戲笑』?應該不會不懂,而是此時此景不屬此範疇。
按說,在現在,性享受,對於有錢有勢的人,進了籃子就是菜;而妻妾,最大的功能就是傳宗接代,她的存在價值是以生兒育女來論定的。既然宇柔奴生有王皋,從價值論,蘇軾對北歸的他倆應更多讚美他們的不離不棄的愛情(是情愛不是歡愛)和宇柔奴的繼承香火的功勳。在嶺南,王時(王鞏之子)一死,王鞏已無子嗣,斷種絕代了。王皋一出,王家又有後了。所以,王皋之母,功莫大矣。如果這功勞是宇柔奴的,那蘇軾這詞幹嗎跑題不讚正事而是對著宇柔奴說你美啊美的,不是太『不對題』了嗎?寫作的大忌就是偏題,這種低級錯誤蘇大家能犯嗎?不能!所以,蘇大家能一天到晚的對著宇柔奴說,你美、美、美。這應該僅僅是對『歌兒』的**而已,而非對王鞏妻妾的『調戲』是也。統看全詞,看是在說好宇柔奴,實是在誇王定國(王鞏),宇柔奴只是一個話題而已……。」
高太皇太后:「嗯,向丫頭,你說得都很在理。其實,一開始,在我接觸宇柔奴時就有一種恍惚的感覺,覺得宇柔奴這個丫頭的身份很奇怪。你想,首先,宇柔奴這四個字就可尋味。宇是姓,如宇柔奴是王鞏的家奴,則應姓王,為王柔奴。宇柔奴原為行院歌女,該入『樂籍』,仰仗陳太醫跳出火坑,哪有重蹈覆轍之理。如說根本沒有陳太醫這回事,宇柔奴是王鞏從行院『借』去的,那,宇柔奴就沒可能隨王鞏去嶺南,她系『官產』(即『國有資產』),王鞏也沒這個資格、沒這個膽量帶她走。如說其時宇柔奴不是『官產』,已是王鞏的家奴,那那個世界上應該只有王柔奴,沒有宇柔奴。」
向太后因為與王木木的宇柔奴交好,所以,很不待見王鞏,就開口攻擊王鞏了:「母后啊,我覺得這王鞏真不是個好男人。如前所述,王皋不可能是宇柔奴生。即王鞏貶嶺南後所續之妾不是宇柔奴。氣死人了,人家千里赴荒野、人家名揚朝內外、人家色藝醫三絕,蘇軾千里之外還掛念著的這個『朋友妻』,結果王鞏自己熟視無睹,急吼吼的另續小妾,花前月下,魚水相諧,生下王皋。是不是太搞笑了,現在廣為傳頌的千古佳話、愛情楷模、被蘇軾專頌揚的名女、美女、貞女、才女、醫女,竟抵不過名不見經傳的小妾?是大家所知道的並不是真實的?還是真實的並不是大家所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