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壬辰征伐錄

正文 第二章 山雨欲來-6 文 / 妄語臣

    平壤,因地處朝鮮西北,剛剛入秋不久,舉目望去,城外景致就已是一片蕭瑟。

    從西北的七星門城樓向平壤城外的大路上眺望,一隊打著大明旗號的騎兵正在緩緩接近七星門。

    明軍騎兵當中護衛著一人,正是當日韓千戶帶領唐衛軒等人拜見的新任大明遼東遊擊將軍——沈惟敬。在沈惟敬的身後,還有二人,分別就是已換上普通侍衛衣甲的唐衛軒與孫世祿。

    明軍人數雖不多,只有百十來人,但守城的倭軍在遠遠望見後不敢大意,立刻發出了警戒信號,同時一面派人飛馬入城通報主將,一面備好武器,臨陣以待。

    面對著還在不斷緩慢接近平壤城的明軍騎兵隊,倭軍象徵性地射出一箭,正好落在開路明軍的馬蹄前,警告遠處的明軍立即停止前進。

    見對面的倭軍已經示警,沈惟敬遂下令眾人停止前進,同時派出一個斥候,攜帶他用倭語寫的一封親筆信,送至城門下。倭軍從城頭放下一個竹籃,將信拉了上去。

    大概等了有一柱香的時間,七星門便緩緩打開了。

    沈惟敬笑著捋了捋自己下巴上的一撮鬍子,一馬當先,趾高氣昂地慢慢騎向了城門。唐衛軒和孫世祿也打算隨即跟上,同時示意一路從義州護送至此的遼東軍,可以直接撤回義州城了。

    為首的遼東軍軍官還是有些擔心,向唐衛軒問道:「唐校尉,真的不必等你們三人了嗎?」

    唐衛軒淡淡地笑了笑,道:「多謝將軍掛懷,真的不必等了。我等此去,回不回得來還很難說。此地不宜久留,弟兄們速速撤回義州吧。」

    說完,兩腳一夾,躍馬離開了一路護送的眾遼東軍,和孫世祿一起緊緊跟上沈惟敬,騎進了平壤城的七星門。

    見七星門已經在三人入門後緩緩閉合,遼東軍們在外等了一陣後,也只好速速離開,返回義州而去了。

    自進入七星門開始,三人的周圍都佈滿了一重重「護衛」引導的倭軍,四面八方都是倭軍投來的敵視目光。三人就如同羊入虎口般,自此生死盡懸於一線。

    不過,雖然四周刀槍林立,騎馬行在最前面的沈惟敬倒是十分的放鬆。從後面看過去,沈大人在馬上面對著眾多的倭軍,依舊擺著官架子,頭上晃著略有些大的官帽,悠然自得,彷彿是進了自家後院一樣,完全看不出緊張之情。

    而孫世祿自打離開了遼東軍的護衛,靠近七星門的路上就有些發抖,聽見身後七星門閉合的聲響,更是有些緊張地喘不過氣來,不停地擦著頭上冒出的冷汗。

    一旁的唐衛軒,既沒有沈惟敬那麼放鬆,也不似孫世祿如此緊張,心中更多的,是無限的惆悵與感慨。

    七星門附近的城牆或街道上,還留有不少斑斑血跡,甚至個別地方連刀劈劍砍的痕跡還清晰可見,路上的一磚一石,無一不在時刻提醒著路人,不久前,這裡曾發生過一場慘烈的激戰。

    是的,兩個多月前,唐衛軒等人正是從七星門這裡夜襲平壤,突入城內的。自從長慶門突圍而出後,唐衛軒幾乎無時無刻不在想著能和千軍萬馬一起再征平壤,殺入此門。誰想,才兩個月時間,自己就「如願」再次跨入了這七星門。只是,此行的目的,卻是事與願違,讓人非常的沮喪,並非唐衛軒日思夜想的攻城或激戰,而是陪著沈惟敬與倭軍——議和。

    自那日在義州城中跟隨錦衣衛的韓千戶拜見了此次議和的使者——沈惟敬後,唐衛軒就如同整個人掉進了冰窟窿裡,從頭到腳都是心灰意冷。甚至都沒注意韓千戶和沈惟敬說了些什麼,以至於韓千戶向沈惟敬推薦自己和孫世祿一同隨行護衛左右、同去平壤時,唐衛軒還愣在當場,六神無主。直到旁邊韓千戶的親兵拉著自己的袖子提醒,唐衛軒才緩過神來,急忙胡亂向沈惟敬拱手行了一禮。腦中確依然是一片空白。

    怎麼?難道就這樣不打了嗎?!議和?那豈不是將藩邦朝鮮、連同無數期待著明軍救援的朝鮮百姓與義軍都棄之不顧了?三千喪命平壤城的同袍們就這樣白白死掉了嗎?一心盼著光復祖國、不惜捨命獻圖的桂月香,又該怎麼辦?

    唐衛軒簡直不敢相信,朝廷居然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直到離開沈惟敬的住處,再次回到錦衣衛駐地後,韓千戶才在自己的房間中對失魂落魄的唐衛軒單獨說明了此次「議和」的真正目的。

    平壤失利,號稱常勝之軍的遼東鐵騎居然慘敗,三千人幾乎全軍覆沒,朝廷上下在驚訝之餘,儘是一片憤慨,紛紛要求正式與倭國日本全面開戰,據說皇上在宮內接到敗報後也是龍顏大怒,當即向兵部下旨、嚴令立刻擬定全面開戰計劃,從大明全國各地的駐軍中迅速挑選精兵強將,即刻向遼東集結。

    但是,儘管從皇上到滿朝重臣都群情激昂,有一個問題卻是不容忽視。那就是大明軍隊的主力精兵此刻還大多集中在西北,忙於鎮壓寧夏的叛亂。

    雖然西北的平叛戰事基本上是大局已定,但畢竟一時還無法全部抽調回遼東。此外,山東、浙江等地的精銳備倭軍要從南方原駐地趕赴遼東集結,大軍軍餉、糧草的籌備等等,也都需要不少的時間。

    因此,當下最重要的難題是,如何可以拖住已經打到平壤的倭軍主力,不讓倭軍的主力在平壤之戰後乘勝出擊、繼續北上,甚至橫渡鴨綠江、直犯大明疆界。

    不得已,朝廷才臨時找到這個據說通曉倭語的沈惟敬,暫時授予其游擊將軍之職,並委任為使者,代表大明赴平壤「議和」,實際目的則是為尚在集結中的大明主力,爭取充足的準備時間。

    為保密起見,行軍調度都是兵部內部秘密進行的,對外、包括對朝鮮君臣、甚至是周冠軍、孫世祿這樣的大明中低層官兵都嚴格保密,只說為免生靈塗炭,當先行議和。議和不成,再先禮後兵。否則一旦被倭軍看出破綻,後果不堪設想。

    聽到韓千戶這樣講,唐衛軒才恍然大悟朝廷此番「議和」的良苦用心。

    不過,更讓唐衛軒吃驚的,是韓千戶後面的話。

    「衛軒啊,此番議和,使者是沈惟敬,他既是兵部尚書石星石大人舉薦的,據說又通宵倭語,議和之事一切由他來操持即可。」說到這裡,韓千戶頓了頓,左右觀察一下,確定附近無人後,才又壓低聲音繼續吩咐唐衛軒道,「我安排你和孫世祿跟著他一同去平壤,是因為還有兩件更為機密重要的任務要特別交付與你:其一,是趁著此行,再探聽一下倭軍的虛實,為何他們攻下平壤後遲遲不繼續向北進軍?倭軍在朝鮮的總兵力到底有多少?等等情報,是多多益善。另外,更重要的一件事是……」

    儘管時間已經過去了大半個月,一回想起韓千戶當夜交待給自己的第二件事情,唐衛軒依然感到有些不寒而慄,不自覺地就伸手摸了摸自己右手的皮護腕,有些心虛地看了眼前面的沈惟敬,還有身邊的孫世祿,見二人都未注意自己這邊,才重新定下心來。

    同時,仔細想想,那夜的確還有另一件事情,同樣讓唐衛軒十分的在意,但卻始終摸不到頭緒。

    那就是當夜唐衛軒單獨在韓千戶的房間領命後,正準備行禮告辭之時,又忍不住在出門前再次提醒韓千戶,那張平壤城佈防圖最好可以在探明清楚後,再交由大軍使用。自己的功勞是小,而大軍的安危……

    沒想到,韓千戶直接不耐煩地打斷了他,同時說了句讓唐衛軒根本摸不到頭腦的話:「真的,自是真的;假的,也可以是真的。你不用再操心這事了。」說完,便直接示意唐衛軒可以退下了。

    在合上韓千戶房門的一瞬間,唐衛軒似乎還隱約聽到屋內韓千戶自言自語的聲音:「哼,怎麼能再叫東廠的閹驢佔了上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