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秦嶺秘事

正文 第三十四章 絕世琴童 文 / 秦嶺少俠

    元至正十一(公元1351)年九月初的一天,漢江上游小城鐸水縣(今勉縣)分外熱鬧,受到邀請的西部武林人士齊聚鐸水縣,準備從這裡過漢江參加小南海武林大會。聚在這裡的武林門派有崆峒派、四門派、天山派、青海幫、白駝山莊、香山派、大羅山派、雲霧寺等近千人。鐸縣縣衙一時間如驚弓之鳥,急忙派所有差役加強戒備。

    就在這近千名武林人士浩浩蕩蕩來到水碼頭準備乘船時,大家傻眼了。只見昔日熙熙攘攘、客貨船雲集的水碼頭顯得格外冷清。水碼頭岸邊站著一排虎視眈眈、手拿大刀的白衣武士,漢江裡面空無一船。武林人士準備靠近岸邊仔細觀察,卻被這幾十名白衣武士阻攔。崆峒派掌門簫天願呵斥道:「你們是什麼人?敢擋住我們的去路。」從白衣武士的隊伍中走出一名十七八歲的年輕人,他氣宇軒昂、五官清秀,說道:「我們無門無派,也不是官府的人。聽說你們這麼多人要去參加武林大會,那我要試試你們,看你們有這個本事嗎?」天山派掌門楊無影大怒說:「娃娃,我們闖江湖時,你還在你娘肚子裡呢!我們這麼多人,你不害怕吃了你。」眾人哈哈大笑,紛紛嘲笑說:「娃娃,你太狂妄了吧。趕快讓開路,不然有你好看的。」這白衣年經人,毫無懼色說:「今天你們當中誰打贏了我,我就放他的門派通過。打不過我,就乘早回去,免得在武林大會濫竽充數,丟人現眼。」白駝山莊黑無塵莊主說:「大家一起上,收拾這幫不知天高地闊的後生。」雲霧寺方丈建德法師制止說:「他還是個娃娃,我們不能以多欺少,讓天下武林人笑。還是一對一單挑吧。」建德法師對白衣年輕人說:「你總該報出你的姓名吧,好讓我們知道是和誰在比武啊。」白衣年輕人道:「我坐不改名,行不改姓。武林人稱我為正義風,家人們稱我為風少爺,就是在下。」青海幫幫主劉西寧說:「娃娃,我先來。你敗了,就趕快離開這裡,免得吃虧。老夫敬你勇氣可嘉,有點像我當年的樣子。」風少年微微笑道:「好的,請做好準備,免得我傷了你,說我不尊重老人。」

    青海幫幫主劉西寧揮動大刀準備出戰,他的大弟子劉武說:「師父,殺雞焉用牛刀,我去教訓這小子。」劉西寧回答道:「想必他有些本事,不然也不敢阻攔我們這近千人的隊伍。不要輕敵,免得敗在這娃娃手裡,讓武林人恥笑。還是老夫去會會這娃娃吧。」

    劉西寧向風少爺招手道:「娃娃,老夫先讓你一招,你先來吧。」風少爺也不客氣,腳尖在地輕輕一點,整個身體立馬飄在空中成平行狀,眾人還沒有看到他是如何拔劍的,右手一隻寒光閃閃的寶劍已向劉西寧刺來。劉西寧大吃一驚,心想:這娃娃出劍太快了。慌忙橫拿大刀向寶劍擋去。寶劍劍尖剛從大刀上方突進,風少爺卻突然回收向劉西寧頭上砍去。若是風少爺不收回劍,劉西寧早已中劍倒在血泊中了。劉西寧看到寶劍向頭上砍來,急忙輪轉大刀護住頭部。風少爺第三招使出,劉西寧發現有三支寶劍向自己上中下刺來,劉西寧雖然身經百戰,但還是躲避不及,中劍倒在了地下。劉西寧的徒弟們見師父倒地,慌忙大叫:「幫主,你怎麼啦?」紛紛前去摻扶。

    青海幫弟子紛紛手拿大刀,衝出隊伍要為幫主報仇。劉西寧被徒弟摻扶半坐在地下,呵斥道:「回去,不要壞了武林規矩。老夫戰敗,定當兌現承諾,返回青海湖,放棄參加武林大會。」其實,劉西寧心裡清楚的很,風少爺給了他極大的面子,三招才打敗他。按照風少爺的劍術,一招打敗他不在話下,況且還手下留情,否則自己早已命喪黃泉。

    眾武林人見風少爺三招刺倒青海幫劉西寧幫主,覺得有失大家威風。早有四門派掌門馬步遠手拿金槍衝向風少爺,說道:「娃娃,看槍。」一招,梅花點點向風少爺刺來。那只槍所到之處都遇到寶劍阻攔,又有一劍向自己右手刺來,馬步遠回槍已來不及,為了保住右手,只好撒槍,身體向後倒,躲過這一劍。作為練武之人,兵器已不在手,即為輸了。

    風少爺一招擊敗四門派掌門馬步遠,震驚了在場的所有人,現場一時鴉雀無聲。

    還是雲霧寺方丈建德法師見多識廣。他威嚴地對眾人說:「你們不是他的對手。」他又對風少爺說:「你剛才所使劍術是否為一劍三魄?」風少爺微微吃驚,心想:這老和尚認得此絕招。答道:「老人家,好眼力,確實是一劍三魄。」建德法師對眾人說:「一劍三魄為唐朝朝陽真人晚年所創,雖看只是一招式,但實際卻是三招連貫而成。出劍快如風,變化在電光石火之間。一劍三魄問世以來,江湖中幾無人接住此招,也沒有幾個能學會此招的。相傳朝陽真人幾百弟子中,只有華陽子學成此招。華陽子死去後,江湖中再無人使用此招。幾百年來,武林中人皆以為此招已失傳,不想此少年居然會使用此招,令人亦非所思。」建德法師接著問風少爺:「敢問風少爺師父是何人?」風少爺答道:「此乃機密,我不能告訴與你。」風少爺對眾人說:「還有誰來比試,若無人來,就請從那裡來回那裡去,免得丟人現眼。」風少爺這句話,惹怒了眾武林人,有道是武士可殺不可辱;寧可戰鬥死,不可跪地生。在場的近千名武林人再也不管什麼武林道義和規矩了,一起吆喝著,撲向風少爺。

    亂戰開始了,風少爺和他帶領的幾十名白衣少年很快被包圍在這近千人的隊伍中。一名名江湖武士倒在了風少爺的劍下,建德法師極力想阻止這場廝殺,但沒有人聽他的。

    就在混戰激烈時,江邊突然響起琴聲。這琴聲或大或小,絲絲入耳,每個人聽到都是那麼清晰。開始時,琴聲激昂高調,催人奮進。但很快就變得憂傷綿綿,催人悔悟,催人斷腸。後來琴聲更使人毫無慾念,毫無爭鬥之心,力求逃脫世俗,過和諧、修身、隱居的田園生活。

    琴聲初始,廝殺激烈,慢慢地在琴聲的引導下,每個人俱生悔意,動手開始無力,後來人人被琴聲迷醉,雙方打鬥立停,有部分門派弟子還悔恨的痛哭流涕,離開隊伍回返而去。

    眾人放下手中的刀劍向琴聲傳來的方向望去,只見幾十步開外的漢江上一葉扁舟在緩緩前行,船頭有一

    白髮老者用竹篙在輕輕撥動水面划船,船中部有一**歲的孩童,高髻挽髮,穿著土布花衣,面前放一案,案上有一古琴,這名孩童正在輕輕撥動琴弦,美妙的琴聲正是從這裡傳來。

    香山派掌門林香玲讚道:「這首燕歌行彈奏的真是爐火純青。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讓我們想起當今的天下亂局,還有心思在這裡手足相殘嗎?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喚醒我們祖先為了家園戰死沙場,而我們都做了些什麼?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勳!君不見沙場爭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激發我們要記住祖先的功業,為了天下黎民百姓而奮鬥終生。而我們居然為了武林虛名,碌碌無為一生豈不可笑乎!」

    江面上傳來一聲早熟的歎息,一首宋人韓元吉的《六州歌頭》琴聲又撒滿江面。消瘦損,憑誰問?只花知,淚空垂。舊日堂前燕,和煙雨,又雙飛。聽到這裡,水碼頭哀嚎聲聲。風少爺帶領白衣人們悄悄離去,一部分來自西部的武林人也一哀三歎,淚流滿面的打道回府去了。

    香山派掌門林香玲女俠本也是愛琴之人,但她從沒有想到琴還能彈出如此美妙、震憾人心的樂章。她對著江面喊:「琴童可否留下姓名?」但江面上只傳來琴聲,小船逐漸遠離,琴聲漸漸微弱,直到眾人都看不見了,聽不見了。

    且說,張蓮英和林正等坐船一路向西,客船終於走出莽莽大山,來到沃野千里、一馬平川的漢中盆地。

    這時客船得更加小心,因為江面上漁船格外多。看到有兩位漁民剛剛用漁網從江裡捕出一條三尺多長的大魚,他們費勁地把活蹦亂跳的大魚抱上船艙,客船上的人激動地開始歡呼、祝賀。

    江兩邊,金黃色一片,水稻成熟了,有三三兩兩的農人正在田地裡忙著收割。他們把割下來的谷穗對著一個特大木箱裡面使勁砸,直到黃澄澄的谷粒都掉落在木箱裡面。

    時值深秋,收穫的季節,除了大片的水稻外,枯黃的玉米稈盡力地高挺著,直到農人掰下飽滿的玉米棒子;黃豆稈耷拉著腦袋,農人把它們從地裡連根拔起;碗口大的紅薯撐破了地表,急著要出來感受陽光、雨露;還有青皮蘿蔔、白菜等,喜悅了農人們的心。

    船老大告訴眾人:「客船已到城固地界。至正丁亥年(1347年)城固縣令蒲庸在縣邑西北胥水重修五門堰,大量農田得以灌溉,才有如此豐收景象。在此之前,客船每每經過這裡,一派荒涼景象。」

    林正感歎說:「南宋黃裳在《漢中行》詩中寫道:漢中沃野如關中,四五百里煙濛濛。七月八月罷椏紅,一家往往收千鐘。就反映了當時漢中盆地水稻豐收的盛景。」

    孫月歎道:「可惜黃裳是一書獃子,他光看到農人收割如此,卻不瞭解是為誰在忙碌,水稻都進了誰的倉內。農人們辛苦一年,都是為地主和官府在忙碌。糧食都進了這些人的糧倉裡,農人們居然連冬季的食物都沒有,許多人熬不出這個冬季,都餓死了。」

    許多船客紛紛響應,咒罵地主和官府的不仁。

    客船離開城固地界,逆水而行,離終點站南鄭已經很近了。

    就在眾人欣賞漢江兩岸的美麗景色,正被迷醉時,一首宋人劉辰翁的《蘭陵王》樂章由遠而近傳來。「送春去,春去人間無路。鞦韆外,碧草連天,誰遣風沙暗南浦。」客船上的眾人被深深吸引。「春去誰最苦?但箭雁沉邊,梁燕無主,杜鵑聲里長門暮。想玉樹凋土,淚盤如露。」聽到這裡時,女子們淚水嘩嘩直流,傷心欲斷腸。「歎神遊故國,花記前度。人生流落,顧孺子,共夜語。」一曲終了,客船上嚎啕聲不絕。

    等大家恢復情緒,舉目尋找時,只隱約看到一童子坐一小船,手撫古琴順流遠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