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打工妹楊蘭的愛情故事

正文 第二百一十九章 催人淚下的戲 文 / 秋水伊人1

    隨著一段劇中旋律響起,在座的都自覺地停止了叫喚和交談,祠堂安靜了許多。一位中年莊稼漢打扮的班頭來到戲台中央做開場白,介紹了他這個「三角班」和今天要演的戲《五女拜壽》和《玉釵記》。

    我老爸和媽媽都是「三角班」迷,年輕時曾是我們村「三角班」的男女主角,我爸媽就是因為同在「三角班」演男女主角而相愛,但一九六八年我爸去了參軍,拉二胡的老樂手病逝,板胡樂手老胡被選拔到縣「三角班」劇團,村裡的「三角班」就沒辦成,我媽媽等了我爸爸三年,直等到我爸爸退伍回老家,就嫁給了我爸爸。雖然村裡的「三角班」一直沒有辦成,但我孩童時候常常看見爸爸媽媽會唱《五女拜壽》、《包公斬陳世美》選段,可惜我沒有繼承爸媽演戲的天賦,一大遺憾啊!不過我爸爸媽媽說月紅有演戲的天賦,但是八十年代中期以來務工潮開始湧動,留下來的村民越來越少,人們特別是年輕人看戲的勁頭越來越小,所以月紅這塊玉沒能琢磨出來。

    因為父母的原因我對「三角班」瞭解甚多。「三角班」是宜南這塊古老土地上勤勞智慧的人民孕育出的一罈老酒,噴發著醉人的醇香。清初,宜南縣和幾個鄰縣連年災荒,民多流徙,一部分難民以賣藝為生,將當地流行的民歌小調與燈采的表演形式相結合,開始脫離燈采表演,產生了一批單台戲和單台調。一開始「三角班」僅有一旦一丑,外加一個「坐堂」(鑼鼓手),演唱單台戲和小戲。至康熙、乾隆年間,才增加了小生行當。清末民初,人員由三個增至七、八個,並增加了花臉老生行當,生旦淨末丑齊全,伴奏樂器也增加了二胡、三弦、笛子、嗩吶等。

    「三角班」土生土長,健康質樸,鄉情濃郁。唱詞和念白,大量運用民間俗語和歇後語,通俗易懂,有濃厚的地方風格和生活氣息。演唱時以純正的宜南話為語言標準,分男女分腔都用本噪,特別要求吐字的清晰與運腔的圓潤。總體唱腔可分為戲曲正調、戲曲雜調和民歌小調三類。

    其表演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尤其小生小丑的扇子功、小丑的矮子步、小旦的手巾功,都從生活中提煉出來,既有淳樸的民間藝術韻味,又有個性鮮明的表演特色。如小丑的矮子步,動作幽默有趣,形象逼真,而且變化很多,有「猴拳步」、「蛤蟆跳」、「涉水步」、「雞公啄米」、「猴子跳圈」、「懶貓抓癢」等。又如小旦的手中功,運用大手帕,配合手眼身法步,或揉.搓、或拋甩、或掩面、或飛轉,以表現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情緒。再如小生(小丑)的扇子功,既有單手打,又能雙手雙肩打,有時繞指而轉,有時空中拋耍,左右開合,上下翻飛,豐富多彩,千姿百態。

    「三角班」許多表演動作和舞蹈,如小旦的梳妝挑簾、床前驅蚊、繡花納底、縫補漿洗、摘茶採桑、開(關)門、雲手、鷂子翻身等身段表演,小丑的挑擔推磨、趕牛鋤地、撐船推車等身段表演均十分細緻逼真。

    「三角班」講究唱做並舉。手勢、眼神、身段、步法配合協調。旦角的基本步法有「雲步」、「碎步」、「踮步」、「跪步」、「蹉步」、「小碎步」等;生角有「方步」、「蹉步」、「跪步」、「快蹉步」等;丑角有「矮步」、「跳步」等。丑角除矮子功外,有時還表演板凳功以及「虎跳」、「前仆」等各種滾翻動作。生、旦有時也要表演「搶背」、「劈叉」、「臥雲」、「烏龍絞柱」等地毯功。

    戲開演了,一開始演的是《玉釵記》。只見一個丑角鼻子上塗了一塊白,蹲著身子在表演矮子功、板凳功以及「虎跳」、「前仆」等各種滾翻動作,一邊說著幽默滑稽的念白。不久女主角出場,她玩弄著大手帕,不小心把手帕拋到樓下男主角——一位叫柳有才的窮書生的頭上……

    《玉釵記》是他這個「三角班」自己作詞作曲編舞的,演的是一個感人肺腑的愛情故事:一位叫張蘭小姐的大家閨秀和一位叫柳有才的窮書生拋棄門當戶對的封建觀念一見鍾情,暗地裡相愛以一對玉釵作為定情物,兩人各自珍藏一支。但張蘭的父母發現後百般阻擾,最後把女兒軟禁在家,並派家丁痛打柳有才。柳有才進京趕考時,張蘭的父母逼張蘭嫁給一個縣太爺的傻兒子,洞房夜張蘭在好心的丫鬟小花的幫助下掉了包,連夜逃出來,流浪街頭,去京城找柳有才。縣太爺的傻兒子發現新娘不是張蘭後就殺死小花,丟在一口水井裡。柳有才進京趕考高中狀元,皇帝要把女兒許配給柳有才,但他婉言拒絕,說明原委。皇帝只好準許柳有才回家鄉與張蘭完婚,在路上在小花的魂魄的指引下巧遇張蘭,回到老家後柳有才為小花伸冤,斬了縣太爺的傻兒子,厚葬了丫鬟小花,與張蘭終成美好眷屬。

    隨著劇情的變化和渾場打科,在場的男女老少有時哈哈大笑,有時唏噓不已,有時黯然落淚,有時掌聲喝彩聲不斷,特別是演到柳有才在路上在小花的魂魄的指引下巧遇張蘭的情節時,全場沒一人說話,大都噙著眼淚,台上的演張蘭、小花竟然率先不約而同地哭出聲來,以致唱得走調了,演柳有才的演員也是淚光閃閃,唱得有點走調。正是演員這種走調和抹眼淚的舉動,像電擊一般,迅速感染了全場觀眾,許多婦女竟然嗚嗚哭出聲來,這其中就有我媽媽,她掩住嘴低著頭嗚嗚地低聲哭起來,胡大嬸則是一把鼻涕一把淚大聲哭起來。妹妹月紅則把頭倒在我的肩上,也在輕聲嗚嗚地哭,同時不停著抹著眼淚。我和媽媽一樣掩住嘴,抑住了堵在喉嚨口的哭聲,卻再也控制不住眼眶中如潮水般的眼淚湧出,湧出……

    我以前聽我奶奶說抗日時期我們村一個新婚不久的姓楊的年輕人被地保抓去當兵,臨走時夫妻各珍藏著一個玉鐲,發誓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第二年當柳氏聽到丈夫戰死在堵擊日寇的長沙會戰(長沙會戰是抗日戰爭期間的1939年到1942年間,日軍先後三次大規模進攻長沙,中**隊與之展開殊死搏鬥,終將日軍擊退,史稱為「長沙會戰」,或稱「長沙保衛戰」。)中的消息後,不相信,說要活要見人死要見屍,於是毅然和壯丁坐車前往丈夫戰死的地點,當親眼見到戰死的丈夫屍體,找到他身上的那個玉鐲,嚎啕大哭,痛不欲生,痛罵日寇,最後趁人不注意手持刺刀自盡,在場的軍中將士無不動容,火化這對夫妻屍體,派人把兩人的骨灰送至楊家村。這個故事有點類似《玉釵記》,或者說是抗戰版的《玉釵記》。我雖然不贊成故事中柳氏自殺,但我敬佩柳氏對愛情和愛人的堅貞不渝。我覺得我就是劇情中的張蘭,而柳青就是柳有才,而柳青的父母像張蘭的父母一樣有著嚴重的封建門第遺毒和干涉男女自由戀愛的落後思想,但願我和柳青最終能成美滿眷屬。希望柳青能信守我們之間的約定。楊蘭,你應該像裡面的張蘭那樣為愛向前衝!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