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三國隨章侃

龍騰世紀 第四十二章 勇將 文 / 沉睡的天空

    三國隨章侃第四十二章勇將

    (演義第四十二回張翼德大鬧長阪橋劉豫州敗走漢津口)

    當陽之戰劉備慘敗,但是劉備軍中有兩人在此戰打下了威名,在演義中尤其如此,說到這大家也應該都明白,便是亂軍中單騎救阿斗的趙雲趙子龍,長阪橋喝退曹操大軍的張飛張翼德。自然,演義中做了相當誇張的描述,比如當陽一戰曹軍本就來了五千騎兵,曹軍大部並沒有來,更不可能有曹操來了,自然曹操也不會因為愛材下令不得she趙雲,更沒有在長阪橋前一邊尋思張飛到底有沒有百萬軍前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的手段,一邊領教三聲大吼了。至於趙雲將阿斗交給劉備後劉備也沒有無聊的摔自己孩子。

    應該說,三國演義從給讀者的印象來說對這段的描寫是比較成功的,無論是曹操劉備趙雲張飛在這段都給了讀者相當大的印象,但是從某種方面來說,也是很牽強的,比如為了解釋趙雲為什麼亂軍之中能逃出一命,而加入曹操下令不得放箭一說,為了解釋張飛三聲喝退曹軍而加入了關羽之前給曹操留言說張飛百萬軍前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引得曹操心疑,都是很牽強的,而為了表現劉備愛惜趙雲而摔阿斗也過頭了,事實上如《雲別傳》中記載一般

    「初,先主之敗,有人言雲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之曰:「子龍不棄我走也。」頃之,雲至。」

    已經很能表現劉備對趙雲的重視了。

    還是先回原題,史實上趙雲張飛雖然不若演義一般神勇,但是也相當了得了,趙雲能在亂軍中保護甘夫人和阿斗回來,張飛在長阪橋前大喝挑戰「敵皆無敢近者,」並不比喝退百萬軍遜色。

    說到這裡,便要說一點,在古代作戰中,衝鋒陷陣的勇將角色如何?

    自從人類歷史從私人的鬥毆轉化成有組織有規模的戰爭後,個人在戰爭的角色就不斷退化,隨著戰爭規模的不斷擴大,以一兩人之間交手勝負作為戰爭結局的情況幾乎已經滅絕。當然,這只是幾乎而已,就不說歐洲日本那些小規模戰爭中還有部分單挑故事,就說在中國隋朝時期,還有史萬歲單挑突厥人讓其退兵的故事,自然,這是在大軍對峙不下雙方解決戰爭的一個賭約而已,若是突厥佔了戰爭上風,那就算史萬歲勝了再多的單挑也不會讓突厥退兵。

    自然,這不是說勇將在戰爭中的角色下降了,相反的是,各代的軍中對於武藝高強的勇將的需求就從來沒停止過。

    戰爭中雖然越來越依賴組織協調作戰,但是畢竟戰爭還是以個人為基礎的,一旦在個體上有優勢,往往會影響整體的戰爭格局,假如對戰雙方士兵整體上都差一個檔次,比如職業士兵與沒有經過訓練的土匪,往往一個衝鋒便能解決戰鬥了。自然,在雙方都經過良好訓練的正式戰場上,很少發生如此一邊倒的戰役,這樣一來武藝超群的將領便成了殺手鑭。

    這些將領一要武藝超群,何為武藝超群,如此說吧,戰力遠在一般士兵之上,一般士兵一合便被解決便可稱之為武藝超群,(這武藝還包括箭術,想拿李廣被稱為飛將軍很大緣故便是他箭術超群,甚至在生在馬背上的匈奴人之上,中**中重視弓弩,箭術一直很重要的。)因為戰爭之中形勢瞬息萬變,若是一合還解決不了一般士兵的話,那往往便被人圍住,陷入有組織的重圍之中,尤其勇將者,往往要突入敵陣,以破壞敵人陣型,所謂衝陣,那不但要殺進還要殺出,假如被拖住陷入敵陣中,那即便再強的人也逃脫不了,身死其中。所以若是善戰者,往往不會如演義那般打上幾十回合,一回便脫行了,假如沒解決戰鬥幫手便上來了,哪還有機會。(歷史上最誇張的例子莫過與劉裕以一敵千,還能殺得對方大敗,不過那裡面有很多其他因素,一般人陷入十幾人的重圍便危險了。)所以如演義中只怕也就關老爺那喜歡一回便斬人下馬的可信一點,至於那些打上幾十回合的只怕不是被打敗的,而是被累死的。

    說到累死,第二點便說了,這些將領要身體好,古代作戰有時往往會持續幾個時辰,甚至從早到晚的,假如身體不好,耐力不足,縱使你有天大的武藝,這沖了一次便上氣喘不過下氣了,癱倒在地,那還是不頂事,我要你個三分鐘勇將何用?所以古代勇將往往是膀大腰圓,身體健壯如牛那種。(歷史上的勇將往往許多是拿重兵器,演義中關羽也說打了八十一斤的刀,這刀未必是真,兵器重倒可能不假,兵器的重量再加上衝勁很容易使其所向披靡,無一合之將,自然,拿重兵器的體力也要相當驚人了。)就說那趙雲羅成吧,那評書老愛說趙雲羅成是什麼「白袍小將」,切不可聽他們信了,那是說書人在製造偶像明星呢,實際上是白袍大漢才對,趙雲的體形上只怕是如張飛一般的彪形大漢,(而且趙雲的真實年紀只怕和劉備相差無幾,叫一個中年人為小將也過分了些。)而假如真有羅成,那也必定骨骼粗壯,渾身的腱子肉。(羅成的原型據說是羅士信,14歲從軍,到是可以當得上小將一說,只是未必是演義中那般的小將了)自然,這雄壯的體型上的臉是不是貌比潘安我就不敢胡說了,畢竟也有蘭陵王和狄青這樣的美貌男子,但是根據他們在戰場上喜歡戴面具這點看,美貌在戰場上是不吃香的。

    第三要勇,你有再好的武藝,若是膽小如鼠那也是不頂事,戰爭最為殘酷,不說遍地的屍體,就是那沙場上的鼓聲,喊殺聲,刀箭聲便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住的,尤其是初經戰事之人,往往便是被因畏懼膽怯生得半分猶豫而死於亂軍之中。而勇將不是要衝鋒在前,便是防守在後,常是九死一生,若是怯弱者何以當之,尤其勇將往往是軍中表率,士氣之來源,必須身先士卒,若是臨陣脫逃,那只怕全軍士氣一瀉千里,眾人效仿,那戰必敗之。實際上這也不單是勇將的要求,也是軍人的基本要求,只是勇將最為突出了,所以自古將有「勇冠三軍」之說,可見勇之的重要。

    第四要有威望善於組織,這是與演義中喜歡單挑獨來獨往的最大不同,其實很正常,沒有一個勇將驍勇到以一敵萬,橫掃千軍的地步,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嘛,西方騎士往往有幾個侍衛在旁協助,這協助範圍比較廣,級別低侍從的就等於是勤務兵,打打雜,級別高的侍從就是幫忙戰鬥了,日本也一樣,武士身邊也往往有幾個侍從幫忙,自然啦,中國也不例外,將領身邊是有許多護衛親兵的,假如是參與戰鬥那就更多了。不過不管西方東方,在說戰功的時候,大家只會說主將的名字,那些侍從親兵是不可能作為名字列入史冊了,甚至在西方,在計算戰爭戰鬥人數甚至有時只計算騎士而不計算侍從的。

    其實在演義裡也寫到了,比如張飛身邊往往有十幾個騎兵,這就是他的親兵,在長阪橋時,張飛並非單人,還帶著二十騎兵呢。再如孫策對太史策那次一般都被認為是單挑,可是那次孫策身邊有十三騎,太史慈身邊也有一騎兵呢。(自然啦,對太史慈不太公平。)

    在衝陣時,勇將便是打頭陣,而那些隨從親兵從騎們則是護衛防禦側面的攻擊,相互配合,缺一不可,假如將領沒有威望或者組織不擅,那一會便就散了,而假若組織得當,便可以以一當百,勢不可當,張遼在合肥以八百敢死隊沖孫權軍便是如此。所以往往勇將也是名將。

    勇將的衝陣往往是針對敵人的主要環節或者薄弱環節,(有時便直取敵人必救之處,如張遼在合肥一戰直取孫權主陣,便是其道理。)以破壞敵人陣型,使其潰散沒有組織,從而在部分戰場上或許優勢,而假若敵方沒有穩住陣腳或沒有相應的勇將與之爭鋒,便常常陷入戰敗的危險,或者士氣受挫。所以勇將的衝陣有時常常有改變戰局的可能,比如隋末竇建德兵多將廣,但是李世民率史大奈,秦叔寶,程咬金等人突擊,擊潰竇軍,俘竇建德,一戰而定王世充竇建德兩大勢力。

    勇將之重要,不亞於在主陣運籌帷幄組織調度的主將,尤其一些戰事往往就是數千人的規模,那此時勇將的重要性更加突顯出來了。

    最後再說回三國吧,三國中勇將頗多,關張一直被稱為勇將的典範,孫策張遼呂布的事跡也不用多說。而演義中說的蜀漢五虎上將也確實都是勇將,我們便說說他們在史實中的事跡吧。

    關羽不用說了,「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萬軍之中奪上將首級,無人可當,單就這一事跡,便可列為勇將。

    張飛則是長阪橋一戰,「飛據水斷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劉備慘敗,張飛能以二十騎使曹軍不敢近前,曹軍驍勇,若是之前當陽戰中沒在張飛前吃過虧斷不如此,由此可見張飛之勇。

    相對於演義中眾多的單挑事跡,馬超在史實上倒是有因懼許褚威名而不敢捉曹操一事,不過馬超久歷沙場,一度與曹操對峙,被楊阜稱有韓信,英布之勇,被諸葛亮稱「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很高的評價了。

    黃忠在演義裡總被關羽稱為老兵,至於在歷史上倒不知他年歲如何,只知道這位老兵身為將軍「常先登陷陳,勇毅冠三軍。」在對夏侯淵時「忠推鋒必進,勸率士卒,金鼓振天,歡聲動谷,一戰斬淵,」乃是勇將衝陣的代表。

    趙雲在演義中的頂峰是當陽單騎救主,不過在歷史上趙雲最佳表現應該還是開營迎戰曹軍一事,劉備觀此戰舊址後稱之為:「子龍一身都是膽也。」趙雲戰必向前,退必在後,確實為勇將。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