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三國隨章侃

龍騰世紀 第十六章 古代人質 文 / 沉睡的天空

    三國隨章侃第十六章古代人質

    (演義第十六回呂奉先she戟轅門曹孟德敗師水)

    本章的故事極多,先是呂布轅門she戟使袁術退兵,救了劉備一次,後又是呂布發兵攻打劉備,迫其逃亡曹操處,這中間還提到曹操手下謀士主張殺劉備一事。再便是曹操1逼降張繡,卻因和張濟之妻通姦導致張繡報復,長子,侄子,典韋被殺。可說是最慘重的一敗,最後還談到呂布和曹操和好後,曹操仍密謀顛覆呂布,這一章可說把戰場上下的爾虞我詐,一切以利益為先表現的淋漓盡致。

    如呂布與劉備,他先是轅門she戟,幫了劉備一會,後又是發兵攻打劉備。這不是呂布腦子有間歇性神經病,而是情況有變,前番救劉備是因為袁術滅了劉備下一步便是攻打自己,而且劉備當時實力弱小,正如呂布所說,「未必遂能為我害」,而目前的大害是袁術,所以救之,而後來攻打劉備是因為劉備得糜竺贊助,實力恢復之,有能力害自己了,所以攻打之,而奪馬一事只是演義增加戲劇衝突而加的導火線,即便沒有奪馬,劉備實力壯大,總是呂布的心腹大患。

    再說曹操和張繡,張繡可稱之為三國中朝三暮四的典型代表,他本是張濟族子,張濟攻打劉表中途死亡,張繡繼承之,馬上聽從賈詡意見歸附劉表,而曹操攻打時又投降曹操,後又打曹操,重新歸附劉表,之後不久又投降曹操,幾次三番,一會和曹操戰,一會又和曹操和,可說這戰場之上,根本沒有能肯定的事。

    那對於投降自己的將領,或依附於自己的勢力,應該如何處置呢?曹操在戰敗後有一段總結,頗能說明了古代對此事的做法:「吾降張繡等,失不便取其質,以至於此。吾知所以敗。諸卿觀之,自今已後不覆敗矣。」

    當然,張繡的叛變並非是沒有獲取人質這麼簡單,但古代時期尤其是作戰時期,留質是很好控制將士的一個手段。

    所謂質,即是人質,能作為人質者,莫過於至親,如父母,妻兒,古代打仗,那是不能帶上他們的,這一來是行軍不帶家眷是常理,否則拖家帶口轉戰千里,路上宿營還可以過過夜生活,那是集體旅遊而不是打仗;歷史上到不是沒有這樣的隊伍,不過一般都是逃難的,要不然就是流寇了,如黃巾軍很多便是,這些隊伍說起來人數眾多,但是打起仗那就是一潰千里,沒什麼戰鬥力的。所以一般正規軍隊不管多講軍民魚水情,這軍是軍,民是民還是分的很清的,所以那些軍屬們絕對不會跟著軍隊,而是呆在大後方,再怎麼說也安全點。

    這二來嘛,就不好直接明言了,但是大家都知道,就是做質,萬一你做了逃兵甚或投降了,家人就要替你抵罪。這在現在看來好像不是很公平,但是在古代是很平常的,古代乃是以血緣為主的族群社會,個人和家族是分不開的,一人成名,全族榮耀,一人蒙羞,全族受辱。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要是一人獲罪呢……株連九族也不奇怪。此外,還有保甲,連坐,當然,那是關係到社會安定等其他問題了,我們以後另找一章再談。

    還是說回來這個人質問題,其實別看我說的那麼嚇人,其實真要論起做質來,小兵還沒這樣的資格,這一來是株連太多並沒有好處,那些兵士的家屬可都是後方的勞力呢,也不會真的前方小兵逃跑就誅殺全族;二來很多當兵的本來就是孤身一人,你想找人質也沒處找去,所以當兵的一旦逃起來,也真沒啥好辦法,這宋代老趙家連刻字都用上了,(也不知是不是那時紋身技術突然發達的一大因素),但是該逃的還是要逃。

    當然,我說小兵沒這樣的資格好像也有太鄙視小兵的成分在裡面,其實這因為小兵的人質影響整個戰局的例子多不盛數的,比如秦末項羽收降了那批秦軍後,那些秦軍因擔心關中的家人在那裡嘀咕,沒想被項羽聽見了,這深怕到時候那些秦軍家屬在前方爸爸媽媽兒子夫君一叫,這些秦軍就倒戈相向,乾脆就全坑殺了,這間接還影響了楚漢對峙的結局。

    再還有一個例子就是我們這三國裡,這關羽日後的武聖從襄樊前線跑回來,那時兵還不少,回來一看,老家被佔了,那些兵的家屬自然落到東吳手裡,還照顧的挺好,甚至來做統戰工作,這一來軍隊都散了,關羽不得不逃走,被俘被殺,荊州失去,也是影響漢末格局的一大因素啊。

    當然了,這扣留人質的待遇享受的還主要是那些將領們,這將領出兵打仗,領有兵權,正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萬一這將領要是不高興伺候咱了,萬一帶兵打回來怎麼辦。所以這人質是一定要的。古代出征,尤其是遠征帶兵,那就要去皇帝那要兵權,這兵權給你了,那你就把老婆父母子女都留下來,當然哦,嘴巴上說是好好照顧,其實是變相的軟禁。萬一你在前面跑了投降了,我就把你的老婆父母子女喀嚓了。不過,萬一將領在前方戰死,所有的家屬會得到優待,甚至還高於原先的品級都有可能。假如完成任務安全回來了,那也好,交還兵權,再和家人團聚。(所以這外面出征的大將萬一時間長了,多幾個妾也是平常事。)要是邊疆大吏呢,那也是肯定要留人質在京城的,如吳三桂就把自己兒子留在京城,安祿山造反時他的兒子安慶宗也在長安,自然都被殺了。

    對於手下大將如此,降將更不用說,那是一定要收取人質的,比如曹操一度想把家人送到袁紹處,那就是請求依附的意思了。這曹操這次也不知是怎麼想的,或許是被美色迷昏了頭,居然忘記取人質了,落得如此大敗也只能怪自己了。

    本章說到呂布善待劉備家屬,這其中一大原因也就是留著當人質用的,不管劉備如何打算,這留著總比砍了好,那就是和劉備結死仇了。

    三國還有兩大例子,一次是曹操手下畢諶,兗州亂時,張邈搶了畢諶家屬,曹操說你去張邈那吧,畢諶當面磕頭說忠心耿耿絕無二心,還被曹操表揚了下。(這樣看來曹操也不想他走)結果話沒說多久就跑去張邈那了,後來曹操抓住畢諶,說:「夫人孝於其親者,豈不亦忠於君乎!吾所求也。」意思就是能孝親者也能忠君,(中國說忠孝忠孝,這孝字很多還在忠之上。)到也沒如何處置他。

    再一次便是很著名了,徐庶因為母親投魏,當然並非演義所寫那般,而是在當陽之戰中徐庶母親被抓,對劉備指著胸口說::「本yu與將軍共圖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意思就是老母跑了,我也沒心思幫你了,請讓我離開,劉備就讓他走了。

    人質是如此重要,所以無論哪方都想好好控制,如隋末楊玄感起兵的時候李密獻了三策,楊玄感選用最下策,其主要理由就是因為朝廷官員的家屬都在東都,認為奪取之後隋軍會崩潰。然而既然是人質聚集地,哪有這麼容易攻破的,古代人質聚集地大都是在大後方,而且重兵把守,如京城,要想奪取,談何容易。

    萬一是沒有可扣留的人質呢?比如是孤兒之類,當然這也難不到他們,假如許多看戲劇的人常會發覺一個現象,就是假如這沒新科狀元,剛出名的小將軍,萬一沒結婚,總有人來為他做媒,甚至這位媒人還常常是皇帝或者皇后,這可不是皇后沒事做自己做紅娘,而是大有意味,這一來是拉攏,就好像漢武帝要給霍去病造房子,一種賞賜的意味,這二來也是那些嫁女兒的人想借這位前途似錦的新人好光耀一把。三來嘛,就是讓你有了親人,這樣我就有質在手了,這妻子或許還不行,最好你快點生孩子,那就更好了。自然,這也是要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這邊有了家室心也安定點,這作官打仗不都是為了有榮華富貴,老婆孩子,光耀門楣嘛,而那邊又拉攏了愛將,又可以放心讓他出去做事了。所以你細翻歷史,很少有孤身一人或者六親不認者用為大將的,前者沒有可做的人質,後者六親不認,更加沒辦法控制。

    當然,真要是事到臨頭的,誰還在乎那些人質,如吳三桂安祿山不是照樣反了,馬騰一家在京,馬超也反了,歷朝歷代臨到滅亡前,這投降的數不勝數。大廈將傾時,不是幾個人質就能擋住的。

    附章之一曹操

    曹操在此章中,做了兩件事不能不讓人不提,第一件是張繡降曹操後,曹操這想必是不戰而勝,正所謂溫飽思yinyu,這大勝得意也死yinyu,這古時軍隊是不帶女人的,此時就想找妓女,而他的侄子曹安民做了一次皮條客,而且好拉不拉,拉來了張濟的妻子,這張濟本是張繡的族叔,而且還是張繡軍隊的老當家,曹操這樣做,等於是羞辱整個張濟所帶的西涼軍團,這張繡假如不表現出什麼,那軍隊便不好帶了。這還沒完,這只是演義中所說的,演義下面還另有故事。三國誌中記載:「太祖納濟妻,繡恨之。太祖聞其不悅,密有殺繡之計。計漏,繡掩襲太祖。太祖軍敗,二子沒。」這裡面說的明白,張繡恨之,這應該是有怨言流出了,而曹操心中不快,密謀殺張繡,而張繡先下手為強攻打曹操。而曹操密謀的是什麼呢呢?這演義中有一個胡車兒,說是獻計偷典韋雙戟之人,其實這便是曹操試圖拉攏的人,三國誌的注引裡說他「繡有所親胡車兒,勇冠其軍。太祖愛其驍健,手以金與之。繡聞而疑太祖yu因左右刺之,遂反。」曹操拉攏人心確實有其辦法,其主要手段便是給予重金,官位,張繡也是因此擔心曹操的陰謀而最終造反,演義中則將內容變了許多,將胡車兒的角色改了,凸現因張濟妻導致的張繡叛亂,這也是演義裡常用的手段,之前在貂禪裡就用過了,只是此段起因是曹操對張濟妻通姦所致,到也不錯。

    這第二件是曹操祭奠典韋,這史書上確實有曹操哭典韋之事,曹操對典韋感情確實很好,但是卻沒有曹操說的那句話,「吾折長子、愛侄,俱無深痛;獨號泣典韋也!」。這話也就是作者加上去的,就像劉備摔阿斗那樣,子虛烏有,是為了顯示英雄人物愛才之心而寫,但是結果卻不相同,兩段都是不合常理,曹操哭典韋這段話大家都不覺得如何,這劉備沒摔阿斗卻挨了這收買人心的罵名,真是冤哉。

    附章之二劉備

    這章中劉備甚苦,一開始就遭到袁術攻打,此時應該是劉備駐紮小沛沒多久,呂布不可能讓其帶多少兵,原先損失的兵也不能得到補充,正是元氣大傷的時候,根本無力抵禦袁術,所以不得不求助於呂布,而後或許是得到了糜竺的資助又重新招募人馬時,又遭到呂布的攻打,流離失所。不可謂不苦也。

    而且當他到了曹操所處,又在不明情況的狀態下險遭不測,程昱勸說曹操殺劉備,而曹操沒有聽從,(史書上並沒有荀參與此事。)假如這聽從的話,劉備還真是入了虎穴。

    說起此事,便是最奇怪的,這投入曹操手下的人多了,怎麼就劉備遭到這等的待遇,想來要不是劉備的氣質太好,程昱又懂相術的話;那就是劉備在外的名氣的關係,正如曹操所說的:「方今收英雄時也,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這殺劉備和失天下之心都掛起了鉤,這說明劉備當時有了相當的好名聲,程昱要殺劉備是因為劉備得民心,正如前文所說,文人對於民心名聲這種事看得很重,而曹操也因為劉備的名聲而不殺他,(或許曹操也是因為劉備與自己相同的遭遇的關係?)也很有可能是因為拉攏劉備對於安定徐州有很好的作用,假如殺了劉備,徐州當地的勢力可能和呂布一起將矛頭對準曹操了,而不殺劉備則可以分化徐州勢力,這是為了下一步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