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三國隨章侃

龍騰世紀 第十一章 劉備為何能得到徐州 文 / 沉睡的天空

    第十一章兗州和徐州(二)劉備為何能得到徐州

    (演義第十一回劉皇叔北海救孔融呂溫侯濮陽破曹操)

    劉備得到徐州是三國的一個日久不衰的話題了,後人對此或褒或貶,如此種種,全因演義的影響太大的緣故,而當時和其極其相似的曹操登上兗州刺史寶座一事,便因演義略去而少有人注意。不過,劉備作為當時依附於公孫瓚的平原相,自身也沒有極大的家族背靜,而且也非徐州本土人,卻突然能成為徐州一州之主,這確實也是一個極其引人注意的事件。

    如上一章所說,劉備登上歷史舞台,是由曹操攻打徐州引出的,在演義中對這段歷史作了極其精彩的描寫,先是由徐州請救兵引出派遣糜竺出使孔融處,再由孔融被黃巾包圍引出北海也要請救兵,這才引出劉備,而其中還介紹了太史慈,在劉備解圍北海之後又有孔融請劉備共赴徐州一事,這轉折之下才引出劉備救徐州,而且在救援徐州時還以孔融,田楷不敢與曹軍作戰顯出劉備救援的果敢,再如此,引出了陶謙讓徐州一事。單就故事而言,一波三折,確實是精彩異常。

    但是,小說畢竟是小說,再精彩也不能與歷史混為一談,三國演義作為歷史小說,有一個說法是七實三虛,就說這段章節,裡面有許多史實,如孔融求救劉備,太史慈的突圍求救兵,再如糜竺陳登孔融勸劉備接管徐州所說的那些話,劉備和太史慈的對答,都是史有明載的。假如我們割裂看,這些和正史無疑,但是,將整個情節連起來看,這些正史就全被挪移過了。

    比如陶謙請救兵,演義中說請了孔融和田楷,但是歷史上是直接請了劉備和田楷,而沒有向孔融求救;再比如說北海太史慈突圍向劉備求救那段確實是史實,劉備也確實派遣兵馬救援孔融,但是此時並沒有發生陶謙求援之事,劉備更不是孔融的要求才求援陶謙的,而糜竺陳登孔融的勸說也是在陶謙死後發生的。

    雖然這段情節和史實有所出入,但是從小說角度看,演義要精彩的多,還要合理的多。尤其是孔融這段,史書上孔融求援劉備具體時間不知,只知在劉備任平原相期間,假如按史實來,那這段故事顯得和主線脫節,而不說這段,又太過浪費,而用糜竺先去北海求救再引出劉備就合理的多,也精彩的多。再又如孔融勸說劉備這段,按史書上說,是陶謙死後孔融來勸說的,那未免太特意,尤其是屆時還要介紹一番孔融本人和解釋他為何來勸說劉備,但是用現在演義的方式,孔融前來支援,而且就在慶功宴會上趁著陶謙辭讓徐州時說這番話,就顯得合理的多,對於小說本身,自然更流暢,更利於閱讀。(只是更讓人誤會演義是歷史了。)

    小說往往比真實的歷史還要合理,但是,小說終歸是小說,劉備入主徐州的真實情況是:徐州被曹操攻打,陶謙向田楷求援。劉備一同前來,這成了劉備登上歷史舞台的重大時刻。

    在之前,劉備雖然有所成就,由一介平民成為平原相,但是並不順利,由他在三國誌中前半生的歷史是如此簡略和坎坷就可知他在到徐州前歷史並不輝煌,甚至不為人注意,與袁紹曹操甚至是劉表袁術公孫瓚他們比較,劉備還沒有能力在諸侯爭霸的舞台上有所表現,就如演義所說,他在當時只是作為十八路諸侯的手下而不是其中的一員,而且他的家世也不為當時的名士看好,這也難怪他在得知孔融向其求救時要動容曰「孔北海知世間有劉備邪!」。而陶謙是他的第一個伯樂,不單資助他的兵力,而且還表他為豫州刺史,這頭銜雖然是空架子,(這個位置有無數人擔任過,比如由袁術支持的孫堅,袁紹支持的周昂,曹操被呂布偷襲時還有一個豫州剌史郭貢也去湊過熱鬧,這豫州剌史實在是絕對的空頭銜)但是也一下將他的地位拉高到與原先公孫瓚讓其協助的青州刺史田楷同樣的位置。儘管陶謙有可能是因為當時的局勢才做出如此的舉措,但是在眾人之中他惟獨選擇了劉備,可見劉備確實有不凡之處。

    由史書一些細節上的記載看,劉備這次增援徐州乃是竭盡全力的,演義中稱其向公孫瓚借兵,而三國誌中則無此記載,只稱「先主自有兵千餘人及幽州烏丸雜胡騎,又略得饑民數千人。」估計這幽州烏丸雜胡騎後來在演義中便成為公孫瓚的借兵了。從這句話來看,劉備的兵力嚴重不足,只有千餘,還要拿流民作為補充,(這裡也有疑點,三國誌在說劉備就任平原相救援孔融時還有精兵三千,怎麼此時只有千餘?三國誌等一些史書相互矛盾者甚多,同一本書前後矛盾也不少見,或者說當時的形勢比較複雜,而史書記載過於簡略的關係,尤其是傳記體。)但是另一方面,劉備此次的支援是將其所有的家底都拿出來了,可見劉備對此次支援的重視程度,或許在此之前,劉備便得到過許諾,所以才有劉備到後陶謙便增兵四千給劉備的情況;或許是因為劉備在這次支援行動的膽識和對於軍隊的控制能力得到了陶謙的賞識而導致這一切,無論是哪種情況,劉備的能力得到陶謙認可是必然的,

    而在劉備這方面,他本在公孫瓚處就是從屬,而且地位還在從屬於公孫瓚的田楷之下,而現在陶謙的賞識使得其地位與田楷平起平坐,實力也得到增強,何樂而不為。而在公孫瓚那邊,對於盟友陶謙將他下屬的下屬挖走也沒看到有特別的反對意見,所以劉備就準備安心做他的新工作了,而有時好運總是接二連三。

    曹操在兗州內亂後退兵,陶謙不久後病死,徐州需要一個新的主人。

    在上一章我們已經說到,在當時情況下,血緣繼承的方式還未確定,陶謙即便想傳自己的子嗣也不可能,所以他選擇了劉備作為徐州的繼承人,在死前稱「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但是,陶謙的遺囑並不能作為劉備執掌徐州的依據,只有徐州的各大勢力才能決定徐州之主人選,而當時徐州的各大勢力代表陳登,糜竺,曹豹都無力獲得其他勢力的支持登上徐州之主的寶座,又或者說,他們就像當初兗州那些地方勢力一樣,不敢登上這個位置,因為徐州在經過曹操的大屠殺後,殘破不堪。而且曹操袁紹對徐州又虎視眈眈,徐州的位置實在是個燙手山芋。

    所以他們需要一個第三方的軍事力量保護自己,袁紹是曹操的盟友,自然不可能,而原先的盟友袁術陳登卻不看好,(這也是袁術在南陽一帶折騰的太過分的關係,陳登這些地方豪強怎麼會請這個塚中枯骨來)這樣劉備就作為候選人浮出水面了,他有一定的軍事力量,至少在徐州是最強的,又是外來戶,在當地勢力不強,不會影響陳登糜竺等本土勢力的平衡,而且有仁義之風,頗得人心,至少看不出他像曹操那樣會殺戮邊讓等名士。請其入主徐州只怕是最好的選擇。

    而對於劉備來說,徐州是個極大的誘餌,雖然徐州已經不是當初富饒的徐州,數郡殘破,幾萬人被殺,而且四處勢力環繞,袁術曹操袁紹各路勢力都比徐州強大。但是畢竟是一州之地,而且登上了徐州之主的寶座,就正式成為諸侯,有了爭霸的資本,就如同之前曹操得到兗州一樣。對於有著爭霸之心的劉備來說,接了徐州還有爭霸的機會,不接就沒有也沒有了。

    但是,作為一個外人突然被擁戴上一方之主的寶座,總是危機四伏,劉備如此,而之前的曹操也是如此,他正陷於兗州的苦戰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