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三國隨章侃

龍騰世紀 前言 文 / 沉睡的天空

    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以現在的觀念看,那《西遊記》是奇幻小說,《紅樓夢》是家族變遷和愛情故事,《水滸》是江湖傳奇,《三國演義》則是歷史小說了。

    這中國幾千年歷史,留下的故事極多,演義也不在少數,三國演義能在其中出類拔萃,必然有其獨到之處。

    演義本是由說書人創造,如早期的平話,早期三國故事就極多,之後漸漸由人整理組成一部演義,目前認為集大成者是羅貫中,後期毛綸毛宗崗父子修訂,我們目前看到的多為毛本,這次評論的版本也是毛本。

    現在流行快餐小說,有前三頁就要吸引讀者眼球,否則就看不下去的說法,這有說是現代人生活節奏快,不耐煩看拖沓故事的關係,所以現在的小說要求一開始就是高潮,讓人一看就要有閱讀的興趣。

    其實,這開章就要吸引人,其實根本就是小說進化的關係。小說是何物?說句大白話就是講故事,而小說好看不好看,關鍵就看你講故事的手段如何。而且當年寫小說的包括說評書的,寫劇本的,他們的生存壓力可一點也不比現代的商業作家來的輕鬆,至少沒版稅拿,至於周邊產品的收入就更不用說了,但是假如故事不吸引人,沒人來聽來看,餓肚子的可是自己,其中說書的壓力首當其衝,這靠嘴皮子吃飯,也不是那麼好過的,縱使古人閒空,可也沒興趣聽一堆索然無味的廢話。所以說書的講究隔幾段一個高潮,講究賣關子抖包袱,比如章回小說最出名的那句且聽下文分解,就是說書的賣關子留下的毛病,這後面重要,那開端更是重要了,古人講究文章是虎頭豬肚豹尾,這開頭是一本小說的關鍵。

    三國作為自評書變化而來,又幾經羅毛等人的編寫修改,當真可稱得上是近代演義的頂尖之作。

    三國開頭先以滾滾長江東逝水一詞開頭,這與文章最後的一段文相同,都是點這三國英雄史話,這也是大多數演義的通常形式。

    而正文一開始先說一句「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再交代一段三國之前的歷史,這也是通常演義的做法,這古代演義有這一大毛病,說古說古,就真的從古至今說了一遍,這三國演義說古的那段話:

    「週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後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為三國。」

    總共54字,比起一些演義大段大段講這古代前朝的故事,那是簡要的多了。

    自然,大多數演義說這前朝舊事,也不是沒有由頭,大都是說前朝的一些事因果報應影響到書中說的那朝故事,比如水滸也特意拿出一章來說那一百零八魔王下凡的起因,而三國也有這樣的故事:

    三國起初一些版本就是說韓信死後含冤告狀,結果閻王斷案,漢高祖轉世為漢獻帝,韓信為曹操,彭越為劉備,英布為孫權,三人分漢家江山,以示因果報應。這故事一來經不起推敲,二來和三國故事的主旨相差太遠,事實上大多數的演義採用的前文雖然都會講一段前因,但是對於正文都影響不大,反而影響閱讀效果。後來的三國演義就沒有採用這種前因的寫文,而是馬上轉入正文,直接把故事正正經經的說下去,入題甚快,不可說這便是羅毛等人高於當時其他演義小說作者之處。

    演義以三國為題,則開章便將奠造三國的幾位英雄便寫進去了,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便寫了劉關張三雄結義,又在之後引出了曹操,而第二回沒多久則三國另一方東吳的初始者孫堅也出現了,三國之中先是蜀漢,再是曹魏,最後才是孫吳,或許開章這三者的先後出場次序便說明了在演義中這三國的地位吧。

    所謂故事,其淺者只是讓大家記住有這麼一個故事,日後談起,便說這故事好看或不好看,若問之哪裡好看,便要想得一些,再答道:情節曲折四字。自然,能有如此評價也算不錯了。其深者則大家不單記得好看,還能借由這故事將其中人物都記在心頭,正如那畫畫淺者為匠,所畫為工整形象,但是沒有神韻。而畫畫深者為師,所畫便如那般說:「就好像畫中的人活過來一般。」而故事說的好便是讓讀者為自己所刻畫的人物傾倒,為之歡喜而歡喜,為之悲傷而悲傷,好比那書中人物便是在自己身邊一般。

    而《三國演義》中則是諸多此類人物,且不說那主角諸葛亮曹操關羽等人,便是用那幾章刻畫而來的如呂布,貂禪,太史慈,陸遜,郭嘉等英雄美女好漢良將謀臣便是擁有自己的獨特魅力。整篇的三國便是以這眾多的人物支撐起來的。

    三國演義以蜀漢為中心,尤其是諸葛亮一出,這演義全盤偏向於這位千古名相,這或許有悖於當時的真實歷史。但是若從故事角度來說,選擇以蜀漢為中心乃是最佳,蜀漢之開創者劉備前半生顛倒流離,後半生稍得揚眉便遭重創,鬱鬱而終,而諸葛亮自出山起便帶著一種違背天命的色彩,其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幾度北伐,最終命喪五丈原,其弟子薑維繼承遺志,在最後關頭還不忘恢復漢室,最終慘死亂刀之下,外加關羽水淹七軍之後便是敗走麥城,張飛被小人害死,整個蜀漢歷史便是一種曲折悲涼的英雄輓歌。(而且蜀漢政權的主要人物本身形象就比其他兩國要好。)正是這樣的條件使得作者將蜀漢作為最重要的主線來描寫,在描寫之中,作者又刻意加強了這種悲劇色彩,如幾番司馬家族的人都在生死關頭得以安全,這更加深了一種悲哀的氣氛,蜀漢乃是用人謀與天鬥。

    頗有趣的,四大名著中除神怪小說西遊記算是一個大團圓的完滿結局外,其他三本總體上的結局都是悲劇,而古代西方戲劇也不乏這類英雄的悲劇史詩,如《奧賽羅》、《李爾王》、《被縛的普羅米修斯》等等,彷彿英雄便是和悲劇關聯起來,尤其是背景宏大的故事尤其如此。

    三國演義中的英雄並非三國的真實締造者和君王,而是兩位,一文一武,武者關羽關帝君也,他在三國演義創作的那個時期已經奠定了自己的地位,演義只是將他的形象再加深一步而已。作者真正將心血貫注進去的是那位千古名相,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諸葛亮,在作者眼裡,諸葛亮就是眾多歷代儒家士大夫的縮影,忠誠,智慧,堅韌,公正,諸葛亮就等於是作者的理想一般,他的光芒自他出現在演義的那一刻起,便無人可以取代了,他是整本書的魂。

    自然,為了諸葛亮關羽這兩位書中之魂,劉備等其他蜀漢英雄們也不得不在演義中委屈一下了,眾多的事跡被轉嫁到文武兩聖身上。

    演義以歷史為本,這使得大家看上去更有一絲代入感,比如歷史上的那些戰役,三國歷史雖短,但是戰事頗密,尤其是羅和毛的文筆甚佳,將三國那種種戰役描寫的精彩之極,尤其是那計策,可說是三十六計的戰例說明。據說三國演義在明末女真族時,就當兵書一般看的,可見頗有獨到之處。現代日本也受三國演義影響甚重,甚至將三國演義稱為三國誌。

    但是也是因為以歷史為本,不得不受到了歷史的限制,而作者為了塑造人物的需要改動部分歷史,使得有部分內容前後矛盾,這可說是歷史小說不可奈何的地方。

    不過最苦惱的莫過於將三國演義等同於三國誌這樣真正的歷史吧,自然,這或許也是從一個側面證明了三國演義的成功,羅毛等人應該為之而自豪了。

    古人說,一葉而知秋,三國演義說的雖然只是短短百年故事,但是其事在中國歷史甚或世界歷史上都有自己的影子,那作者何嘗不是借三國在說自己朝代的故事。

    俗話說:少不讀水滸,老不看三國,在下童年便看了三國水滸,現在也沒幾根白髮,只是前段日子再翻三國,頗多感悟,便寫下這三國隨章侃,每章都侃侃說說,一家之言,望各位海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