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五 代 十 國

龍騰世紀 84、趙匡胤澶州結金蘭 四小將封丘戰慕容 文 / 朱長孝

    第八十三回:趙匡胤澶州結金蘭四小將封丘戰慕容

    養子柴榮告知郭威,劉承祐囚禁郭威一家老小作為人質,郭威但是氣得口吐鮮血病倒床榻。過了少時,郭威才緩緩睜開雙眼,對眾人言道:「我病之事萬不可傳出,若是皇上聞知,郭家滿門必遭滅族。」

    柴榮問:「眼下該當如何,父帥可有打算。」

    郭威言道:「傳令各部將士皆帶白縞,面南哭先帝三日。三日之後,傳發檄文昭告天下,本帥以顧命大臣之名,討伐無道!。」眾人照郭威將令,使三軍穿白掛孝面南跪哭先帝,軍師王樸又擬寫檄文傳告四方。諸多義士仰慕郭威之名,競相投奔。

    不過幾日,人馬彙集已有十萬之重,天下人心盡隨郭威。郭威身體稍愈即令校軍場三軍列陣,點將台文武點齊。郭威頂盔掛甲,懷抱大印來至軍前,展開一道檄文讀道:

    「大小三軍,文武將佐。今奸臣當道讒言惑君,以致誅滅有功元勳,濫殺無辜生靈,天怒人怨,人倫慘變。朝廷有累卵之急,百姓有倒懸之危,郭威身為顧命重臣,豈能坐視暴政屠戮,任由蒼生禍殃。今以侍中樞密使、天雄節度使之命,檄詔三軍,南征無道,匡扶朝綱!」

    檄文讀罷,校軍場將士揮刀舉槍,士氣高漲。左右文武柴榮、王樸、王峻、趙暉、李重進、郭從義、高懷德、高懷亮皆披掛上馬。只聞三聲號炮,但見一面先鋒大旗上繡「柴」字,正印先鋒乃是柴榮,石守信為副先鋒。

    柴榮、石守信率三千先鋒一路南下,直抵澶州。鎮守澶州之人名叫李洪義,乃是國舅李業的族弟。李洪義聞知郭威興兵南下,慌忙在澶州城內擺下擂場,張榜招募勇士。

    不過半日,澶州城打擂消息傳開,不少城中壯士來擂場一試身手,主擂者名叫王殷,乃是澶州軍中一個牙將。王殷在擂台之上整整一個上午,無人敢上,眼看中午將去歇息,忽見一人揭下榜文意欲打擂,李洪義坐在看台見那揭榜之人有二十多歲,長得面膛烏黑,濃眉鷹目,鼻正口方,頷下略有鬚髯,身長九尺開外,虎臂熊腰,寬肩厚背。著黑大個兒揭下榜文,躍上擂台。有旗牌官言道:「這位壯士打擂當留下姓名。」

    只聞這人答道:「在下趙匡胤,涿郡人氏。」

    擂主王殷道:「好個趙匡胤,既有膽量挑擂,請壯士挑選兵器。」

    趙匡胤看過擂台上的十八般兵器,抽了一條鑌鐵大棍,點了點份量,言道:「這鐵棍便可。」王殷抄起一把朴刀,二人見禮,便打鬥起來。趙匡胤一條鑌鐵棍上下翻飛,力壓千金,使王殷戰了四五個回合,便丟了朴刀抱頭而竄。

    李洪義見趙匡胤武藝高強,甚是欣喜。便將趙匡胤叫到近前問道:「趙壯士,方才本官見你大棍武得精湛,你還會些什麼?」

    趙匡胤答道:「在下願為大人打一趟長拳。」李洪義命其練來,只見趙匡胤回至擂台中央,撩袍挽袖,打了一套長拳,這套長拳打得出神入化,三十二勢,勢勢逼人,七十二招,招招制敵,擂台之下為觀眾人連聲叫好。打完長拳,旗牌官連喊三次,再無人敢上擂。李洪義當即風趙匡胤為偏將,軍前聽用。

    兩日後,柴榮、石守信率兵來至澶州城下。李洪義城上督戰,令趙匡胤陣前出戰。趙匡胤到在兩軍陣前,只見北軍來將兩人,左一個二十**歲,面白唇紅,眉清目秀,頭戴素纓盔,身披銀葉甲,跨下梅花點子馬,掌中一口鑌鐵大刀,英姿雄健,此人便是先鋒柴榮;右邊一個雙眉翹立,二目圓瞪,,頭戴鳳翅月明盔,身著烏油鑌鐵鎧,跨下踏雪烏龍駒,手提一口五鳳朝陽刀,此人乃是副先鋒石守信。

    趙匡胤裡馬陣前,昂首問道:「來者何人,膽敢犯我澶州?」

    柴榮道:「吾乃當朝樞密使侍中、天雄節度使郭威麾下,正印先鋒官柴榮是也。」趙匡胤聞聽一驚,心中暗想:郭威乃我仰慕的英雄,未想今日竟與郭威的兵馬遇上。原來這趙匡胤因家道衰落,便隻身離家,四方闖蕩。只因身無分文便投宿寺廟,寺中老僧為其相面,勸言惟有向北而去,方有今生出路。趙匡胤便往中原而來,恰逢郭威舉兵南下,趙匡胤欣然去投,路遇澶州因囊中羞澀,便上台打擂以討碗飯吃。今日在這兩軍陣前,卻遇郭威先鋒官,心中便犯了思量。

    只見柴榮一磕馬鐙,提刀來戰,趙匡胤舉棍相迎。二人交鋒如同上山虎遇到下山豹,雲中龍碰見海中蛟,二人殺得難解難分,不分高低。二人大戰一百回合,柴進見趙匡胤武藝高強,心中暗暗佩服;趙匡胤心中則想老和尚勸我向北去謀大事,若能說明心志,轉投郭威何愁此生無有出路。想到這裡,趙匡胤有鑌鐵大棍力壓柴榮大刀,趁較勁之時,對柴榮言道:「我有一事相商,請將軍隨我來。」柴榮遂虛砍一刀,趙匡胤詐敗而逃,柴榮緊追其後。

    柴榮追到一個無人之處,趙匡胤勒住馬韁,對柴榮言道:「莫將有心投靠郭威都督,懇請將軍代為引薦。」

    柴榮將信將疑,問道:「你我各為其主,將軍因何未敗而言降?」

    趙匡胤道:「我父乃是越州防禦使趙宏殷,末將是長子趙匡胤。」

    柴榮道:「原來是趙大人之後,失敬,失敬,敢問將軍為何在此地效命?」

    趙匡胤道:「匡胤喜好周遊山水,曾往襄陽遊歷,佛祖指引我向北以謀大事。我本欲投奔郭威,只因囊中羞澀,所以才投到澶州軍中。我有投效明主之心,不知將軍能否引薦。」

    柴榮喜道:「將軍能識天下大勢,令人欽佩萬分。柴榮乃郭都督義子,代為引薦不在話下。我觀趙將軍出身將門,身手不凡,欲與將軍結為兄弟,不知如何?」

    趙匡胤道:「末將正有此心。」二人情投意合,在這僻靜之處,撮土為香,結為異姓兄弟,柴榮年長六歲為兄,匡胤自是為第。兄弟二人辭別,趙匡胤回營勸說李洪義獻城歸順,柴榮回轉軍中,靜候佳音。

    趙匡胤回至澶州,兩軍已是收兵多時。刺史李洪義見趙匡胤回城,趕忙相迎,問道:「幸好匡胤歸來,否則讓本官如何守城。」

    趙匡胤見李洪義既無謀略,膽量又小,心中便想何不將他驚嚇一番,勸其投降。匡胤問道:「刺史大人,澶州城中有多少軍糧?」

    洪義答:「可維持一個月。」

    匡胤道:「末將之見,大人還是莫在死守,另尋前程吧。」

    洪義問:「此話怎講?」

    匡胤道:「郭威軍中糧草可維濟一年,大名府二道軍糧不日可抵,澶州豈能守住?」

    洪義問:「將軍怎知郭威軍中糧草?」趙匡胤便把今日密會柴榮之事告知李洪義,洪義聞聽,二眉緊鎖,焦急言道:「我待將軍不薄,將軍卻陣前倒戈,你叫我如何是好?本官上游七旬老母,下有妻兒相依,若被郭威抓住怎有活口?」

    趙匡胤心中暗笑這這刺史膽小如鼠,只知保全一家老小,對李洪義安慰道:「大人勿慮,當初郭威平定三鎮之亂,將軍功承讓百官,威名震天下,料其必不會難為大人。」

    洪義道:「若是如此,獻城歸降到也免了戰亂之禍。」

    到了次日,李洪義、趙匡胤大開城門,出城獻降。郭威率兵進駐澶州,招榜安民,犒賞三軍。李洪義獻城有功仍居澶州刺史,趙匡胤武藝高強,收錄軍中為將。眾人相互稱賀,皆大歡喜。

    京師的流星探馬飛報後漢隱帝,劉承祐得了軍報是龍顏大怒,奸相蘇逢吉道:「泰寧節度使慕容彥超在軍中頗有威名,朕欲令其為都督討伐郭威。」

    劉承祐道:「既是如此就令慕容彥超為大都督統領京師兵馬。」

    蘇逢吉道:「昔日楊光遠背叛唐主,杜重威出賣晉帝,陛下就不擔心慕容彥超萬一陣前投敵,豈不誤了陛下大事。」

    劉承祐道:「若是如此,何不先誅殺慕容彥超九族,以絕後患。」

    蘇逢吉道:「陛下不必擔心,可令聶文進、後贊為左右將軍,再派一心腹之人為監軍,暗地監視慕容彥超,即使狗膽包天也不敢降敵,此乃用人御人之道。」蘇逢吉一肚子壞水,到讓劉承祐讚賞有加。

    聖旨降下,泰寧節度使慕容彥超受領帥印,會合中原各路兵馬四十萬,號稱六十萬,駐軍封丘劉子坡。蘇逢吉命手下心腹幕僚郭允明為三軍監軍,這郭允明雖懂詩經禮樂,卻並無帶兵之才,又處處聽從蘇逢吉幕後指使。郭允明與聶文進、後贊率十萬禁軍先行來至封丘大營會合都督慕容彥超。

    一日後,慕容彥超升帳點兵,左右文武分列中軍帳兩側。慕容都督掃視一番,見左右空有兩座,慕容彥超傳令帳外:「尚有將官未道,再擊點將鼓。」一通點將鼓之後,仍不見將佐到齊,彥超問中軍官道:「何人點卯未到?」

    中軍官答:「乃左軍主將聶文進,右軍主將後贊未到。」

    慕容彥超道:「再擊點將鼓!」又是一通點將鼓,仍不見聶文進、後贊二將到來。慕容彥超頓時二眉倒立,拍案怒道:「聶文進、後贊身為左右兩軍主將,連點三卯不到,犯我軍法。傳令中軍將二將綁縛來見!」

    少時過後,聶文進、後贊二人果真被押赴中軍大帳,慕容彥超問道:「連點三卯,汝二人竟三卯不到,是何緣由?」

    聶文進道:「末將只因昨夜與諸位將軍相會,一時高興貪飲幾杯,故而醉酒耽誤點卯。」

    「哼!」慕容彥超怒道:「會合三軍,竟如酒宴兒戲。中軍官延誤點卯該當何罪?」

    中軍官道:「一卯不到,軍棍二十;兩卯不到,插箭游營;三卯不到,轅門斬首。」

    慕容彥超道:「將聶文進,後贊推出轅門斬首!」

    聶文進、後贊一聽要被斬首,趕忙跪地求饒,旁邊監軍郭允明勸道:「點卯不到並不延誤軍機,還望都督刀下留情。」

    慕容彥超道:「軍令如山,軍法無情。此二人目無軍紀,理當明正典刑,豈能枉徇私情?」

    郭允明道:「都督莫要忘記,此二將乃是當今萬歲欽點主將,還望好自為之。」慕容彥超心中暗罵:若非這些奸臣黨羽在此胡作非為,怎有今日兵戈之亂?彥超勉強言道:「今日暫且看在監軍大人出面求情,否則本帥絕不輕饒!」遂放了二人。

    又過兩日,郭威十萬大軍與慕容彥超四十萬兵馬會戰劉子坡。兩軍陣前,這慕容彥超棕髮紅髯,環眼青面,頭戴逍遙帥字盔,身著大葉紅金甲,外罩麒麟戰袍,跨下一匹白龍駒,掌中盤龍一字點鋼槍,且有幾分威武。郭威問道:「慕容將軍,久聞大名,如雷貫耳,今日相見恨晚呀!」

    慕容彥超道:「郭文仲,你乃大漢開國元勳,官居三公之上,位列百官之首,竟不守臣節,舉兵造反,還不快快下馬受降,討個從輕發落。」

    郭威道:「劉承祐不施仁政,濫殺朝臣,姑息奸佞,草菅人命,殘暴刁鑽古今罕有。慕容將軍若明大義,就當與我共赴京師,另立明主。」

    「哼!」慕容彥超道:「為臣者當從一而終,豈能朝秦暮楚?」

    郭威一旁的李重濟言道:「何必與這紅毛賊饒舌,待末將取其狗頭!」李重進出馬叫陣,聶文進奪功心切,催馬殺出。

    聶文進平日殘殺老弱婦孺一貫心狠手毒,這兩軍陣前卻是頭一次,聶文進哪裡見過這架勢,二將一遇便被李重進手中大槍擋掉了兵器,掉頭就跑。

    大都督慕容彥超見聶文進如此狼狽,心中暗罵: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平日殘害老弱婦孺有種,真到兩軍陣前竟如此狼狽,真是有辱軍威。

    也是聶文進沒挑匹好馬,眼看將被李重濟追上,只聞有人大吼:「小將且住!」慕容彥超提槍殺出,閃過聶文進攔住李重濟。慕容彥超這條點鋼槍,上點三槍似皓月當空,下刺三路入流星飛舞,令李重濟只有招架之功無有還手之力。

    又見先鋒柴榮催馬來助李重濟,又戰二十回合仍不分勝負,郭威軍中又有趙匡胤、石守信兩位小將出馬,將慕容彥超圍困其中。任由四將圍攻慕容彥超,聶文進與後贊是隔岸觀火,無有膽量出戰。後漢軍中有一大將名叫侯益,汾州人氏,此人生性焦躁見主帥受難,一聲大喝:「都督受困,快快擊鼓發兵!」將令一出,後漢將士蜂擁殺出,郭威也噪鼓出兵,兩軍混戰。

    大戰半日,各有勝負。

    慕容彥超回至中軍便對監軍郭允明道:「兩軍陣前,聶文進、後贊乃貪生無能之輩,如此下去必連累三軍。」

    郭允明道:「陣前單挑並非二人強項,若用陣法定能展現將才。」

    慕容彥超道:「唉,我姑且再用這二人一回。」

    二人攀談之際,有士卒來報,言皇帝劉承祐御駕親臨,犒賞三軍。慕容彥超、郭允明立刻集合眾將往轅門外,恭候聖駕。劉承祐來至轅門,下了御攆,對慕容彥超言道:「朕此番從京師而來,不僅要大犒三軍,還為愛卿帶來一樣克帝之寶。」慕容彥超聞聽是驚喜不已,遂請劉承祐往中軍寶帳歇息。正是:

    暴君犒賞攜瑰寶,豈知罪孽已滔滔。

    三軍將士若目睹,只歎後漢更飄搖。

    欲知劉承祐帶來什麼克敵之寶,且看下回分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