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五 代 十 國

龍騰世紀 82、千刀萬剮逼反三鎮 錦囊妙計大戰漢中 文 / 朱長孝

    第八十一回:千刀萬剮逼反三鎮錦囊妙計大戰漢中

    俗話說「老貓房上睡,一輩傳一輩。」後漢高祖皇帝劉知遠生性殘暴,而劉承祐亦是如此,比其父親有過之而無不及。劉承祐欲殺杜重威滿門,遭郭威、史弘肇兩個顧命大臣的反駁,憋了一肚子悶氣。此時,宰相蘇逢吉求見,劉承祐一見蘇逢吉便問:「愛卿此來莫不是也來勸朕不該殺杜重威吧?」

    蘇逢吉笑道:「臣前來試勸皇上盡早誅殺杜重威滿門。」

    劉承祐大喜:「知朕心者,乃愛卿也。」

    蘇逢吉道:「臣身為顧命大臣當相皇上之所想,了卻君王前思後慮,郭威、史弘肇抗旨不遵,實在可恨。」

    劉承祐道:「若不看他們是顧命大臣,朕早將郭、史二人問罪。」

    蘇逢吉道:「臣以為皇上當借殺杜重威之事,一併殺殺顧命大臣的威風。」

    劉承祐問:「那杜重威應當怎麼個殺法?」

    蘇逢吉道:「臣獻上千刀萬剮之刑,陛下可用此刑來震懾人心。」

    劉承祐問道:「何為千刀萬剮?」

    蘇逢吉言道:「將活人的皮肉一塊一塊割下,卻不使其斷氣,一刀挨一刀,共計三千六百刀,才使人痛苦而亡。不用此刑難服群臣之心,不千刀萬剮難服天下百姓之心。」

    劉承祐何等殘暴,聞聽此刑竟欣喜不已,言道:「只是朝中武將皆受郭威管轄,無人可依調遣呀。」

    蘇逢吉道:「這有何難?陛下不是有聶文進、後贊二將麼,如今是皇上,封臣封候全在陛下旨意。」

    劉承祐大喜,即刻降旨加封聶文進為左屯衛將軍,後贊為右屯衛將軍,命而人調出禁軍一千,緝拿杜重威。

    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杜重威未想自己竟禍從天降,聶文進、後贊率兵包圍杜府,以賣國之罪拿了杜重威滿門。

    這一天,劉承祐擺駕菜市口,六位輔政大臣及刑部官員皆被召來觀開酷刑,周邊四鄰的百姓把菜市口圍的是人山人海,只為一睹酷刑。

    聶文進率兵護住四周,後贊抱令箭擔當監斬官。杜重威滿門老幼盡三百口皆遭斬首,唯獨到杜重威本人行刑時,監斬官後贊喊道:「劊子手刑千刀萬剮!」

    杜重威驚恐萬分,怒問:「我雖曾賣國,何至於千刀萬剮?」

    監斬官後贊怒道:「賣國奸賊不可千刀萬剮,何罪還能千刀萬剮?行刑!」一聲令下,劊子手撥光杜重威身上衣服,手持六尺鋒刃是上一刀,下一刀,左一刀,右一刀,裡一刀、外一刀,前一刀,後一刀,如同切肉絲一般。隨著聲聲慘叫,一刀一刀整整三千六百刀將杜重威活活割成一幅白骨。正是:

    前朝賣國未可知,後朝報應尚有時。

    千刀萬剮洩國恨,由此千載話凌遲。

    又有詩云:

    三十萬兵降遼賊,卻教中原慟地悲。

    五代漢奸皆曾有,楊光遠後杜重威。

    前文曾表杜重威降契丹之時,副將李守貞也一同降敵。護國節度使李守貞聞聽杜重威滅門九族,自身千刀萬剮,心中大驚。李守貞有兩個好友,一個是鳳翔節度使王景崇,另一個是永興節度使趙思綰。

    李守貞將兩位節度使請來,是痛哭流涕,哭訴道:「如今萬歲年少暴脾,以賣國之罪滅杜重威滿門,當年我亦隨杜重威降遼,只恐日後也有千刀萬剮之日。」

    趙思綰怒道:「當今皇上生性歹毒,嗜血成性,乃千古罕有的暴君。常言『兔死狐悲』杜重威今日慘劇便是明日我等下場,何不共舉大義造反。」王景崇也贊成造反,三位節度使一番商議,推舉李守貞為秦王,割據三鎮,向東爭鋒。

    三鎮造反,探馬百里急報京師。後漢隱帝劉承祐即刻降旨命白文珂為大將軍統領五萬大軍出兵同州,兩軍僵持數月之後,敗報傳來,白文珂大敗而歸。劉承祐見三鎮造反聲勢浩大,有下詔書封郭威為征西諸軍都詔討、天下兵馬大元帥出兵十萬討伐三鎮。

    郭威麾下有戰將四員,一個是郭從義,此人乃是後唐大將郭紹古之子,沙陀族人;第二個是郭威自己的外甥名叫李重進;第三個名叫石守信,開封人氏,第四個名叫趙暉,字重光,澶州人氏。還有一位軍師姓王名樸,字文伯,東平人氏。郭威召集眾人,商議出兵之策。

    軍師王樸言道:「三鎮反賊李守貞為主,且河中位居水陸要衝,若攻陷河中,則永興、鳳翔兩鎮則無力自保。」

    郭威道:「軍師之言正合我意,先集重兵攻取河中,再分兵攻取鳳翔、永興。」遂令趙暉出咸陽攻鳳翔;郭從義攻永興;郭威自率軍出陝州,以三路兵馬會攻河中。

    三個月後,三路大軍圍困河中西關城,郭從義、李重進皆請命發起攻城,郭威道:「河中西臨黃河,城池堅固,易守難攻,應長久斷其糧道,待河中人困糧盡,再行攻城。」郭威即命士卒高築土坯,挖掘長壕,設欄嚴守,久困而不攻,並遣水軍列大小戰船百餘艘河岸,斷絕水上通路。

    李守貞在城內嚴密設防等待一個多月,卻不見官軍攻城。李守貞空糧草不濟,便定突圍之策。李守貞率兵殺出南城,只見漢軍大營土坯築起,土堡之上埋伏弓弩,待叛軍來之近前,便用箭射殺,李守貞無奈之下只得退回。

    李守貞再到其餘各城門觀望,郭威也布下營壘。李守貞焦急萬分,副將王繼勳勸道:「如今敵兵三面用土坯土壘圍困,恐無法突圍。但水路僅有戰船列陣,主公何不派遣水鬼,潛水渡河,向外求援。」李守貞聞聽大喜,即刻寫好書信向蜀主求救兵,命水鬼從水路而出,將信藏於蠟丸之中。

    書中曾表李嗣源封孟知祥為蜀王,史稱後蜀。孟知祥在蜀中為王只一年便病故,太子孟昶即位,改元廣正,史稱後主。孟昶得李守貞求救書信,以為可借此時殺進中原,遂命安思謙為都督,韓保貞、申貴為大將領兵五萬出兵漢中。

    漢軍的流星探馬,得知蜀兵來援,飛馬報知郭威。大帥郭威命大將趙暉領兵兩萬攻打鳳翔,以拒蜀兵。大將趙暉點齊兵馬將往鳳翔,軍師王樸言道:「我有錦囊三個,交與將軍,倘若萬難之時可一次拆開。」

    趙暉答道:「末將曉得。」領得兵馬便往鳳翔進兵。

    鳳翔節度使王景崇見趙暉率兵前來,便緊閉城門,拒不交戰。趙暉一連數日,不見王景崇出城,情急之下,便打開第一個錦囊觀看,上書:

    「速做蜀兵旗幟,既可瞞天過海,又可詐獲敵兵。」

    趙暉大喜,即刻命將之縫製幾十面蜀軍大旗,侵領一支人馬繞過後山,向鳳翔方向,揮搖旗幟,反覆數次。鳳翔城上守卒,遠遠望去見有蜀軍旗幟,以為蜀國援兵已到。即刻報知王景崇。

    王景崇大喜,立刻點了兵馬去山上會合。王景崇帥兵來至山坡,命人向山上高呼,喊話官喊道:「山上的士卒告知蜀軍都督,鳳翔節度使王景崇親自來迎。」

    趙暉正臥在山上一塊大青石上睡覺,聞聽喊話,知道王景崇中計,即刻點兵向山下殺去。漢軍戰鼓大震,王景崇尚不知怎麼回事,只見蜀軍旗幟紛紛撂倒,卻有漢軍將士一齊殺出,

    趙暉率兵沿山坡衝下,一痛好殺,打得王景崇潰不成軍,大敗而逃。叛軍幾乎全軍覆沒,王景崇只得一人逃回鳳翔,再不敢出戰。

    三日後,蜀軍先鋒官申貴率兵至鳳翔,王景崇吸取前番教訓,這次有見蜀兵精閉門不迎。申貴在城下喊道:「我乃蜀主駕下先鋒官申貴,王將軍為何久不開城門。」

    王景崇言道:「如今真偽難辨,請將軍出兵先勝漢軍一陣,方可開城迎接。」

    申貴氣得火冒三丈,只得率兵先向漢軍討戰。趙暉聞知蜀軍果真到來,便打開第二個錦囊,這凱觀看,但見上寫:

    「連敗三鼓而逃,調頭一鼓作氣。」

    趙暉便依照錦囊之策,列陣迎戰蜀軍。蜀將申貴傳令擊鼓進兵,趙暉只派老弱傷卒出戰,兩下交兵,蜀軍大勝。

    申貴令二通鼓進兵,趙暉命老弱傷兵殺回,一戰擊敗。

    申貴大喜道:「漢軍無人矣,發三通鼓!」蜀軍三通鼓響,趙暉戰也不戰,率三軍調頭就逃。申貴率兵乘勝追擊,繳獲了自重木車數百輛,大勝而回。

    申貴來至鳳翔城下,向王景崇炫耀所獲輜重,王景崇這才相信,城門大開迎接蜀軍。怎知吊橋剛放下,便又收回,申貴問道:「我已大勝為何不讓進入。」

    王景崇向遠方指問:「將軍既已殺退漢兵,為何又引漢軍殺回?」

    申貴轉頭看去,只見塵煙滾滾襲來,趙暉率領一路精騎兵,衝殺而來,兩側步兵推著沖車直奔城下。申貴驚呼:「哇呀呀!速命後隊改前隊,與漢軍交戰。」

    這蜀軍將將士見漢軍殺來,早已陣腳大亂,且數百輛木車橫七豎八積在城下,以顧不得敗陣。

    頃刻間,漢軍如同席捲殘雲一般,殺得蜀軍人仰馬翻,死傷無數。蜀將申貴被趙暉刀劈馬下。漢軍奪回輜重,大勝而歸。

    先鋒被斬,兵馬死盡,使得蜀軍大都督安思謙怒不可解,大罵王景崇多疑少謀,無能鼠輩,一氣之下安思謙竟駐軍興元城,按兵不動。

    王景崇見蜀軍不再來援,便又發搬兵救書,求蜀主發兵,蜀主再三催促安思謙出兵,但安思謙更是滿腹委屈,遂回書一封陳明利害。信上書曰:

    「鳳翔節度使王景崇乃無能之輩,多疑少謀,好猜厭戰,以致先鋒官申貴受其拖累,命喪沙場。漢軍來勢兇猛,臣恐相持日久,糧草不便維濟。陛下既催令出兵,望我主再撥軍糧五十萬石,以資軍用。」

    蜀後主孟昶見得此信,歎道:「大軍未至鳳翔,卻先向朝廷討要軍糧,只恐安思謙長久固守,無心進兵。」蜀主本無心再戰,王景崇卻求救不止,且李守貞所派水鬼,又送來蠟丸求救。蜀主無奈只得撥付二十萬石軍糧,再度催促安思謙出兵。

    卻說安思謙得了軍糧,才勉強發兵,王景崇見此番蜀軍來勢不小,定無虛假,便大開城門迎蜀軍入城。蜀漢兵馬相持於鳳翔

    再表永興節度使趙思綰自開戰以來一直被困永興城中,郭威命郭從義在此堅守,消磨其志。相持已有一年,趙思綰雖接連派人往河中求蜀兵來救,奈何蜀兵在鳳翔尚未取勝一仗,怎能來救長安。

    不久,永興已是糧草困窘,多有餓死之人。永興節度使趙思綰有個外號叫「賽朱粲」,逢糧草困難之際,便食人肉度日。趙思綰由喜吃婦女肝膽,以為滋補延壽。如今糧草將盡,反到吃人有理,趙思綰傳令所不將士,沿街掠殺老幼婦孺充作軍糧。趙思綰將死人論斤分秤,分與將士,時日長久諸多將士已是有口難嚥,漸漸軍心生亂。

    趙思綰麾下有一軍師,名叫程讓能,他見軍心已散,永興失守已是朝夕之事,便勸言思綰道:「將軍與李守貞聯三道雄兵自立,如今三路兵馬背困三地,各自為戰,互不能救,眼看大事已去,將軍何不另做打算?」

    趙思綰道:「早知今日騎虎難下,當初便歸順漢主。」

    程讓能道:「這有何難?如今大戰在即,將軍一擲千金,倘若降漢,朝廷必然大喜,何樂而不為?」趙思綰思慮少時,便應納稱讓能之計,草擬降表送往漢軍大營。

    大將郭從義見趙思綰投降書信,暗想趙思綰乃不忠不義之人,受降之後必當殺之,便親筆擬信急送郭威大營,郭威見信上寫道:

    「西徵兵馬督詔討、兵馬大元帥在上,今趙思綰黔驢技窮,走投無路,便思背主而降。末將以為此人不可留,趙思綰如同楊光遠,杜重威反覆之輩,留其姓命日後必為朝廷大患,末將請將領將趙思綰誘降誅殺。」郭威看後即可應允。

    五日之後,郭從義向長安城招降,趙思綰大開城門率部出城獻降,但將一漢軍大將頭戴烏油盔,身著大葉烏油甲,跨下青龍駒,手提一對八稜青銅錘,八尺之高,短髯三縷,暗想此人必是郭從義。

    趙思綰上前幾步,撩袍跪倒雙膝,叩首言道:「罪臣趙思綰帥長安百姓兵馬,向大將軍獻降。」

    郭從義瞟了一眼趙思綰對左右言道:「來人吶,講趙思綰給我綁了。」左右幾個士卒按住趙思綰雙肩就是五花大綁。趙思綰問道:「末將獻城有功將軍因何綁我?」

    郭從義怒道:「噬人魔頭,殘害百姓,禍亂朝廷,我留你何用?」遂命人將郭從義趙思綰陣前梟首陣法。

    永興已收,河中依舊被郭威圍困,唯獨鳳翔因蜀軍相助幸得保全。蜀軍都督安思謙親率五萬蜀軍,會合王景崇一萬兵馬,殺出鳳翔直逼趙暉大營而來。趙暉見聯兵人多勢眾,不易取勝,便打開第三個錦囊觀看妙計,不知此囊如何計謀,且看下回分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