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河兩岸有許多古老的水車。
它高大蒼老的身影,佇立在那裡不知多少年了,曾經見證了故鄉歷史的滄桑巨變。
「吱溜溜」的轉動著身軀,就像嬰兒吮吸母汁,一邊貪婪的喝著母親河的水,又一邊「嘩啦啦」的吐出黃河水,又像一位和藹睿智凝重的老人,用它那特有的彷彿誰也聽不懂的語言,也許不停地向後人們講述著幾百年來的悠悠往事。
北岸沿著河邊仈jiu個村子,水車就有十多掛。多為單體的,也有連體雙水車。有大的,也有小點的。
一般水車建在河岸低而平緩的地方。
要在岸邊水中,向上游偏河心,用石塊壓壩,修築三四十米長的車巷。
巷頭兩邊栽豎起一抱多粗的木柱,是兩根車柱。車柱頭上面架著帶車輪的車軸。車軸周圍用兩道鐵箍鑲嵌在柱頭做軸承。巨大的車輪就懸掛在車巷裡了。像車輪一樣。從車軸安裝上輻射狀的縱橫上下的車條骨架,車圈上安裝上規則向岸邊方向傾斜著的小水鬥。
水斗長條形,口大底小。旁邊再架上「丁」字形承水木槽和出水木槽。
水車巧用河水流動的力量,推動水車輪在水中轉動,車輪轉動的同時,帶著輪圈上的每個水斗一齊轉動,水斗就會自動把水從河中舀上,轉上去自動倒到承水槽裡。水車可以自動把水從下往上提高五米以上,解決了河邊上農田的灌溉。又是凝聚勞動人民聰明才智,巧奪天工的發明創造。
水車建成了,不是一勞永逸,光使用就行了,而要時常維修養護的。
他姑父就是東面鄰村養護水車的。他的是個水車迷,從小對水車十分的熱衷,跑遍了對河兩岸的每掛水車,每個水車他都能講得頭頭是道,尤其是跑到鄰近沿河的縣鄉去琢磨水車,簡直是對水車上了癮。村上就安排他養護水車的活。
他姑父四十五歲那年出了一件事。
chun初的一天,上午八點多,和往常一樣,他姑父在水車下架梯上去保養。
車軸上油,木骨架鬆動的接口,要打木楔釘緊。
車架上長有少許苔蘚,早上露水又沒幹,在取木楔時,不小心腳下一滑,從四五米高的車架上掉落下來,腰脊骨嚴重受傷。
同事和他姑父家人抬上架子,車拉到醫院,透視後醫生說是粉碎性骨折。
經過多次治療,人雖暫時保著了性命,但只能走路,幹不了任何體力活。
沒過三四年,人漸漸不行了,五十剛出頭,就從這病上去世了,永遠離開了親人們和熱愛著的水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