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明末瘋狂

正文 第四百七十二章飲鴆止渴 文 / 再次等候

    朱大典、左良玉部在一接到汝寧軍的通報後,除了全軍立刻向鳳陽急行軍去支援以外,還派出快馬向京城上奏了這一驚天消息。

    那信使只用了三天就趕到了京城,在正月十九日,朝廷便首先從朱大典、左良玉這裡得知了這一噩耗。朝中頓時出現了一種詭異般的寂靜,崇禎皇帝和朝中大臣們都盼望著奇跡的發生,甚至盼望著朱大典、左良玉傳來的是個假消息。

    可接下來這幾天,從各個地方分別傳來了農民造反軍大軍逼近鳳陽的消息,這使得朱大典、左良玉的消息得到了證實。可是崇禎皇帝和大臣們還是帶著僥倖,他們希望農民造反軍攻不下鳳陽,希望朱大典、左良玉等明軍救援及時,不要讓那不可收拾的事情發生。

    可是生活中往往證明了,最糟糕的消息往往就是最真實的消息!在正月二十一ri,還是離鳳陽最近的朱大典、左良玉部打探到了鳳陽失守,他們再次派出信使,於正月二十四ri把這一消息上奏到了朝廷。

    皇陵被焚,這**也就大到了天上了。按照慣例,崇禎皇帝就認為這是自己失德,上天才會降下災禍,因此他就要進行深刻地反思,檢討自己的失德之處。

    於是在悲憤之餘,崇禎皇帝先做形式主義的那一套。先是穿上素服,去太廟向列祖列宗哭告,後來又下《罪己詔》,自我檢討,承認各種錯誤「責實在朕」。

    而在詔書中,崇禎皇帝還表示要與將士同甘共苦,宣稱在生活上減少開支,吃飯穿衣之類都簡單從事。以此來激烈將士為國效命。

    當然,自我檢討以後,該對那些失責的大臣開始算帳了。崇禎皇帝認為:國家出現問題,與大臣們無能,不盡心盡力有密切的關係,因此他讓朝臣們也都穿上素服,進行反省。

    在反省以後還要問責,作為事件的責任人,鳳陽巡撫楊一鵬被處死、巡按吳振纓被遣戍,鎮守太監楊澤畏罪自殺。不過這楊澤的行為也確實可笑。既然他知道沒有好結果選擇了自殺,可當時他又為什麼逃出鳳陽呢?還不如選擇和鳳陽共存亡,至少名聲上也好聽許多!

    兵部尚書張鳳翼也是「驚怖yu僕」,事後崇禎皇帝雖然沒有怪罪於他,可其領導責任也遭受了大批官員彈劾。使得崇禎皇帝不得不對其處了個「留堪」的處罰。可是張鳳翼這個小老頭的心臟明顯承受不了這樣的刺激了。沒過多久,他就身患重病去世了。

    而其餘的官員。也將在戰後分辯清各自罪責以後分別論處。不過這也給予了他們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這其中包括洪承疇、玄默等河南官員,還有一位不是官員的白丁——吳世恭。

    而這種公開挑戰皇權的行為,當然也給農民造反軍帶來了瘋狂的報復。明朝朝廷完全就把全部戰略重點完全地指向了農民造反軍。

    首先就是「諭中外刷國恥,盡心殺賊」,調洪承疇所統陝西兵出關。同中原各省官軍夾剿。經過一番緊張的調兵遣將,明朝朝廷終於拼湊了邊、腹官兵七萬有奇。連在遼東的三千關寧鐵騎也在祖寬的率領下,入關加入到剿匪。

    接著就是解決軍餉問題了。朝廷發京、省、帑金一百多萬兩充作軍餉,連崇禎皇帝內庫都拿出了私房錢充做軍餉。

    而這些還不夠。因此崇禎皇帝再次下諭,在天下田畝裡加派「剿餉」一百二十多萬兩。而這些「剿餉」那些官宦士紳等免稅的階層當然是不需要支付的,所有的壓力又全部壓到了天下百姓的身上。使得他們更加貧苦,紛紛破產。

    我們知道在明末的時候,為了解決朝廷的財政危機,朝廷為了剿匪的軍餉一次次壓搾百姓,讓他們無法生存,使得那些百姓紛紛投入到農民造反軍中。

    看起來這種行為是十分可笑。後世的那些史學家也對此種行為大加鞭撻。可是當時朝中的那些能臣們看不出這個惡果嗎?崇禎皇帝也不明白這一點嗎?其實這答案是否定的。

    崇禎皇帝和朝中重臣也知道這一點,但是現在的情況卻讓他們無法選擇了。因為需要盡快的剿滅農民造反軍,那也就需要盡快的募集軍餉。

    如果從那些掌握天下財富的官宦士紳家族中徵收的話,崇禎皇帝就算最終利用他的權威把朝中的反對意見壓下,可那種和大臣們的扯皮事也不知道要扯到猴年馬月呢,根本就是遠水解不了近渴。還不如徵收那些容易壓搾的百姓呢。所以現在的情況完全就是飲鴆止渴。

    其實這道理也很簡單。一種是三年後拿到銀子,但明朝可能熬不過三年的時間;一種是馬上拿到銀子,可局勢可能會變得更困難一些。那你會選擇哪一種方法呢?

    當然還有一種解決辦法,那就是增加太監的權力派出一些手段狠辣的稅監。可是崇禎皇帝剛逼死了魏忠賢沒幾年,內廷中的哪一位大太監現在敢做這樣的事啊?

    也不是沒有兩全其美的好辦法。比如:象汝寧軍一樣,增大地方的權力,讓他們屯田養兵,逐步地剿滅農民造反軍。

    可這麼一來,將來就很可能會像唐末一樣來個軍閥割據。因為那些軍閥都有著自己的地盤、糧餉和軍隊,很不利於明朝朝廷的中央集權。

    其實這也是將來必有之路。比如在不久以後陝西巡撫孫傳庭的屯田。可是在此時,崇禎皇帝和朝廷重臣覺得局面還沒有壞到這一步,他們都不願意放棄自己的一丁點權力,所以這個選擇也是完全不可能考慮的。

    但不管怎麼說,現在的崇禎皇帝和朝廷大臣們還是比較樂觀的。他們都認為:雖然大明朝這個壯漢身子有些虛弱,可是對於這些鴆的抗毒性還是有的。

    因為有著陳奇瑜幾個月之內把農民造反軍逼入絕境的先例在,他們認為集中明朝全部實力的剿匪大軍,可以在六個月之內完全把聲勢浩大的農民造反軍給全部蕩平。因此,那些後遺症也完全有的是時間來把它們治癒。

    可是崇禎皇帝和那些大臣們根本沒想到,這形勢是完全不同了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