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都市小說 > 漂在平涼

龍騰世紀 第5篇 新農村培育華亭新農民 文 / 祁芸

    題記:中國有90多萬個村莊,大家同處一片藍天下。為什麼有的發展快,有的發展慢?比如華西村,為什麼歷經40多年的風雲變幻,始終挺立潮頭,紅旗不倒?為什麼從負債2.5萬元,可以到如今擁有固定資產40多億?為什麼被大家一致公認為「天下第一村」?這是華亭縣領導班子一致在思考的問題。痛定思痛,有人這樣問:我們弄不出個全國第一村,那麼可不可以弄個全省第一村?我們弄不出個全省第一村,那麼可不可以弄個全市第一村?大家一致的答案是:可以!

    新思路指導華亭新發展新農村培育華亭新農民

    華亭縣素有「煤城瓷鎮」之稱。是位於甘肅省東部的一個僅有18萬人口的小縣城。也是一個極具代表性的城鄉二元結構特徵明顯的資源型縣份。

    華亭縣農村基礎設施差,農民行路難、看病難、吃水難等問題較為突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除了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農村社會事業之外,最核心最根本的問題是提高農民素質,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講文明、守法制的新型農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能僅僅是單純的新村莊建設。」這是華亭縣領導班子精研本域後推出的建設華亭新農村的根本思路。

    沒有新型農民建不成新農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質使命就是引導培育新型農民。與中國大部分農村地區一樣,華亭縣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也不高,這是華亭縣建設新農村最主要的障礙。絕大多數農民文化素質不高,更沒有受過職業技術和技能培訓,「3個月種田,3個月過年,3個月耍錢,3個月游閒」的生存模式如果不能夠徹底洗礪,真正的新農村建設將無從談起。農民素質提高了,才能全方位拓展增收渠道,不斷提高經營現代農業的水平,加快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為此,華亭縣制定了新農村建設的「二十字」方針,「十字」思路,加大了以工哺農、以城帶鄉的力度,舉全縣之力,迅速開展了一場新農村建設攻堅戰。

    農村新貌篇

    雪白地牆磚鮮活地紅牆,一幢幢,一排排。漂亮的小洋房在初秋的暖陽裡,尊貴著美麗。

    路巷敞亮,綠樹成行,一村村,一莊莊,疑慮著這不是華亭的村莊。

    農村新貌:「和平涼城裡的小區一樣漂亮」

    「住到這兒,感覺特別舒服,兩層的小洋樓哩,想都沒敢想過。心裡頭豁亮著呢,這輩子可把人活嘍。」72歲的裴蘭英大娘如是說。兩年前,裴大娘一家人搬進村裡統一規劃的小區。院子裡各色菜蔬活潑潑地爭相長著,漂亮潔淨的水廁所,雪亮華麗的地板磚,大方時尚的家俱。門外的垃圾箱日日有人清,道路天天有保潔員打掃,乾乾淨淨,漂漂亮亮。「咱這小區,跟平涼城裡的小區一樣漂亮。」裴大娘滄桑的笑容裡,種滿了驕傲。斐大娘濃濃地幸福,是寫在臉上的——「20年前,窮得沒法活,生了七個孩子,兩個就夭亡了。沒辦法,從靜寧逃難到華亭,拖著5個孩子,用茅草在山上搭了間屋子,四處漏風,一家子擠在裡面,遭罪哪!孩子他爸去打工,又遭意外了,那日子就沒法過,我母子幾個的活路就到頭了。多虧村幹部幫忙,後來蓋了土坯房子,總算有住處了。這才過了幾年哪,就沒夢想到,就住上小洋樓了,這樣的院子,我家還有一處呢,是大兒子給他兄弟準備的。我這小兒子,命苦,七歲時他爹就沒了。現在在蘭州,還沒回來,也沒結婚,大兒子跑車掙錢,把啥都給準備妥了。政策好,有奔頭呀,這社會,真是好得沒法說,這日子呀,越過越滋潤哪!」

    「農村變社區」——擁有和城裡小區一樣漂亮的家園,一直是前嶺村800多口村民的夢想。如今,大家全部住進了新小區,圓了多年的夢。當年的茅草屋,當年的土坯房,當年崎嶇的山路,當年塌陷的村莊,都是歷史了。今天,記者走進東華鎮最早實現整村搬遷的前嶺村,這裡已入住了186戶農戶。隨意走進一家開著的門裡,水泥院落,水沖廁所,節能鍋灶,新式家電,賞心悅目的花園。戶主是張貴明,客廳比一般城市居民的客廳要大最少一倍,家俱時尚漂亮,跟城裡人沒啥區別,一群鴿子悠然在院子裡踱步。女主人說:「我們搬進來時,村上把閉路線,自來水什麼的,都弄好了,院子門口的路也鋪得平平整整。你們是城裡來的,瞧瞧我們前嶺新村是不是跟你們城裡的小區一樣漂亮?」這就是東華鎮將零落散佈在山上的傳統村落改造成農村新社區,為推進華亭新農村建設交上的又一份分數足夠高的試卷。

    前嶺埸陷區治理及社區總體小康建設是東華鎮有效解決採礦塌陷區群眾生產生活困難、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增強社區可持續發展後勁、全力建設小康安居家園的「惠民」工程。新區規劃佔地165畝,投資1194萬元,已建成186戶。為了使生產得到較快發展,群眾生活更加寬裕,東華鎮加強了對殿溝煤礦、西華煤礦兩戶集體企業的管理,吸納社區120人就業,社區每戶平均年收入2萬多元。預計2006年,社區人均現金收入將達到3800元。用村民馬大嫂的話說,「這村子漂亮了,風氣也跟著好了。」前嶺社區的美化、綠化、亮化工程,共投入資金620萬元,公共綠地,行道樹,籃球場,各種健身器材,凡是城市的規模小區該有的,這裡一應俱全。甚至城市一些小區沒有的,這裡也一應俱全:乾淨整潔的社區服務中心院子裡,無憂無慮地老師正帶著無憂無慮地孩子們做遊戲,樓道裡書聲朗朗,老師宿舍清新敞亮,廁所潔淨美觀;會計辦公室裡,液晶屏的電腦正在閃閃爍爍地亮;婦代會辦室裡,蘆秀梅主任正忙著組織媽媽環衛隊……東峽社區,高聳的辦公大樓裡,電梯運轉正忙;男子美容會所等時尚行當就傲立在這裡;集體累積6000萬元,組建的東昇集團公司下轄殿溝煤礦、東昇市場、寶神鍋爐廠、東昇房地產開發公司、東昇賓館五家企業;18米寬的步行街,氣勢磅礡;繁華的東昇商廈裡,人群摩肩接踵。「以城促鄉、以工補農」——這就是東峽社區要走的路,10棟6層居民住宅樓即將拔地而起,東峽村民只需掏樓房成本造價四五萬元,就可以住進價值仈jiu萬元的新樓房,而物業費、取暖費,有居委會代付……

    東華鎮農村經濟發展迅速,像這樣環境整潔、道路成網、排水暢通、綠樹成片的小區,共有四個:前嶺村、西關村、東峽村、東華村。還有晨光村、神峪村、紅旗村、紀家莊村、上關村、河西村等新農村建設示範點建設均進展快速,成效顯著。

    精神建設篇

    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主體。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急需培養造就千千萬萬高素質的新型農民。這是新農村建設最本質、最核心的內容,也是最為迫切的要求。

    培育新型農民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但是,培育和造就新型農民,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華亭縣培育新農民的法寶只有兩個字:引導。

    精神建設:新思路培育華亭新農民

    「要尊重農民的意願,不能硬上、硬做,不符合農民意願的事不要做,農民眼前不認識的要引導,引導還不認識的暫緩執行。」華亭縣委樊得智書記在「全縣新農村建設動員大會上的講話」中這樣強調。農民認識不到,屬正常,怎麼樣讓農民盡快認識到位,「引導」則是關鍵。

    「反哺」,是引導。「反哺」,就是工業強力反哺農業,城市強力支持農村。農民因此不覺得自己孤單,大事小事,有人支持有人管。在全縣三級幹部大會上,有幾十個單位、鄉鎮和個人按照縣上的提議,捐款300多萬,把獎金捐出來,二次做貢獻;硯北煤礦礦長呂世宏捐款2萬元;安口鎮農民企業家王彥清捐款1萬元;企業家辦企業富起來了,縣、鄉、村各界支持他富起來,他反過來,也樂意支持新農村建設。這種大範圍裡的和諧,是引導。

    完備的基礎建設,是引導。有些地方農村房子修的好,房子修起來不管路,房前一片泥濘,村民怨聲載道。而華亭不同,華亭的新農村建設,首抓道路建設,然後進行房地產開發和建設,再進行綠化、美化、亮化。其次是用水、用電、看病、上學等等,在這些細微卻貼心地服務裡,農民感受著變化享受著方便,銘恩於心,樂於聽從,是引導。

    培訓技能型農民工,是引導。政府替農民算了一筆帳:普通勞力一年只能掙4000多元,而技能型民工一年卻能掙1萬多元。華亭的農民工當然要掙一個人頂倆的那份錢。如此就得打技能品牌,華亭對技能培訓做了研究,借鑒承德的經驗,政府在外地先找訂單,比如要10個保安,5個電工是什麼要求,然後回來縣上培訓,培訓不要錢,縣上補貼,一培訓完就就業,全面的和市場對接,解決了培訓和就業脫節的問題。8月初的市場營銷和電器維修兩期農民培訓班培訓農民210名,每人500元的培訓費全由政府「買單」,西華鎮裕民村劉紅麗參加培訓後高興地說:「這相當於政府給我送了500元錢,同時還幫我學會了新技術!」至目前已辦班21期,培訓農民2800多人,創收近億元;農民看到那麼多人在捐款,而捐得的款項卻大都用於培訓農民。扎扎實實地地幫著把錢裝進農民的口袋,是引導。

    送幹部下鄉,帶著感情助農增收,是引導。從117名大中專畢業生中篩選出懂經營、會技術、專業對口的25名青年,與10名特困生一道派駐農村擔任村主任助理,他們累計走訪農戶5000多戶,為村民辦實事200餘件。幹部幫帶,農民暖融融地享受著情意,樂呵呵跟著政府走,是引導。

    技術資金攜手攻堅,是引導。策底鎮策底村蔬菜產業大戶於文俊收到了鎮幹部送來的1200元扶持金,高興得連誇黨的政策好。按規定,凡集中連片種植蔬菜、飼草百畝以上的每畝補助100元,新建千畝核桃園每畝補助20元,新建千畝藥材種植區每畝補助30元,繁活一頭安格斯良種牛補助37元,50戶以上的新農村建設示範點中每戶補助2000元,並協調貸款2萬元,兩年內財政貼息。好政策的效應是建成了宏源萬頭肉牛生產線、萬噸中藥材飲片生產線、綠源藥業公司和榮華飼料廠等「龍頭」企業,肉牛、藥材、核桃分別達到了10.7萬頭、5萬畝和13.9萬畝;眾人「添」柴火焰高,華亭縣30多個受獎單位和個人將2005年度的303.4萬元獎金捐贈於新農村建設,華亭煤業集團捐款700萬元,縣上通過「拍賣縣衙門、建設新農村」徹底解決新農村建設「籌資難」,列支支農資金萬元,發放貼息貸款1200萬元,拉動社會投資1.8億元。全縣實施的31個新農村建設項目建成小康住宅524套。農民落著實惠住著新房,眼見得日子好過了,想法改變了,對村、鄉、縣領導們的話愛聽了,路就越走越寬了,這是引導。

    要崇尚精神、崇尚榮譽,是引導。華亭縣對農民企業家進行大力支持,想進城的,縣上無償提供地皮,統一規劃,由村民自己建造,在城裡修一個富人新村。華亭發展的趨勢就是農民要逐步的進城,「沒有鄉、沒有鎮、沒有村、沒有農民」,這是一個發達地方的標誌。華亭新農村的建設不光是修房子、掙錢,華亭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縣有館、鄉有站、村有院。」村上的文化大院是讓農民唱一唱、跳一跳,娛樂娛樂的。圖書館、禮堂、體育館、展覽館等等,是通過舉辦各種文化活動,使村民樹立積極進取的精神和不斷開拓的觀念。「富了口袋,不能窮了腦袋」,這是引導。

    華亭縣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踐中,將對「有理想、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的培養意識滲透於每時每處:一方面新型農民科技培訓提高了農民科學種田的技能,勞動力轉移培訓增強了農民轉產轉崗就業的能力;另一方面政府以身作則,以實求效,倡導了健康文明新風尚,引導農民崇尚科學,移風易俗,破除陋習。這就是華亭新農村建設的基本構架——唯有真正意義上的新農民才能構建真正意義上社會主義新農村。

    相關專題篇

    ●華亭縣最後的貧困人群,祖居關山深處的麻奄鄉,不通車、不通水、不通電、不通廣播電視、不通電話,缺少必要的醫療條件,投入再大也無法徹底改善生產和生活條件,被華亭縣稱為新農村建設中「最難啃的骨頭」。

    ●整體移民搬出深山,是一項雖得民心但非常艱難的工作。「搬得出,留得住,能脫貧,快致富」,這是華亭對麻奄鄉整村移民搬遷工作的既定目標。

    相關專題:麻奄整村移民

    2005年9月15ri,一個普通的日子。

    一列長長的車隊,在泥濘的山路上緩緩爬行。這是由華亭縣各有關單位組織的車隊,他們開進關山深處,是為了幫助首批50戶麻庵群眾遷入西華鎮的移民新區。麻庵移民搬遷共涉及常家山等5村168戶。

    為了確保搬遷工作順利進行,華亭縣決定按部門包戶,確定由68個縣直部門、22個省市駐華亭單位負責搬遷,每個單位平均2至3戶,分3批進行搬遷。

    為了幫助移民盡快適應環境,恢復正常生活,開展生產,縣上各有關單位除做好包搬任務外,還向搬遷戶開展了「獻愛心、解難題」活動,每一戶移民進駐新家的時候,有兩袋麵粉等在新家裡;有鼓風機等在新家裡;有兩套被褥、兩條床單、兩幅窗簾等在新家裡;有一噸煤碳等在新家裡。小區綠化、自來水入戶安裝、移民孩子入學、義診和送藥、畜禽免疫等等工作在村民驚喜交集的目光裡有序進行。

    2006年9月5ri,一個平常的日子。

    西華鎮興民村曹占海家的商店前,幾個孩子揣著幾袋小零食蹦蹦跳跳地走了。

    守店的女子看到記者來了,羞澀一笑,扭頭進了店裡。我們跟了進去,不小的店面,各色食品、百貨、生活用具琳琅滿目。

    「走,去家裡轉轉。」經過這裡的57歲的鄭建民熱情地招呼大家。巷口村委會院子裡鮮艷的紅旗正飄,我們順著鄭建民熱情的指引,走進興民新村一家普通的農戶家中。半畝地的院子顯得很寬敞,溫棚牛捨、廁所、花園、灶炕、自來水,一樣不缺。47平方米的房子,最裡那間是灶房,雪亮的白瓷磚鍋台與那一圈鮮艷的牡丹磚相映襯,格外靚活。陪同前來的西華鎮書記張雙喜順手擰開院子裡的水龍頭,一時間,水花四濺,大家的快樂如水珠般在空中跳躍……

    典型措施篇

    ●「二十字」方針: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minzhu

    ●「十字」思路:率先、延伸、反哺、經營、創新

    華亭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指導思想是:以科學發展觀和「二十字」方針為統攬,堅持「十字」思路,進一步加大以工哺農、以城帶鄉力度,以項目建設為龍頭,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農民為主體,動員全社會共同支持,培育新產業,配套新設施、建設新村鎮、培養新農民、創造新機制,把華亭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生態良好、社會穩定、事業協調、文明進步的義新農村。

    典型措施:村民變市民村莊變社區

    華亭縣是工業主導型、資源型縣份。近年來,全縣上下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在煤電冶化順向延伸、逆向拉動、一體化發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工業經濟取得長足發展。同時,逐年加大工業反哺農業力度,以工促農、以城帶鄉,推動農業產業化和農村城鎮化、農民非農化,促進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農村穩定,取得了明顯成效。

    萬畝核桃「搖錢樹」

    硯峽鄉是華亭縣10萬畝核桃基地建設重點鄉鎮之一。從2004年開始,按照集中連片、整體開發、全方位推進的思路,建成了麻池沙坪、東溝窯窪兩處規範化優質核桃種植基地。預計5-10年後,核桃進入盛果期,人均將從核桃產業中收入3500元以上。

    走進土橋村村民王永新家時,女主人正在包核桃餃子,小孫子在商店裡玩,去了xinjiāng打工的獨子的新房裡,新款家俱一應俱全,兒媳婦的婚紗照上,笑意流淌。王永新感慨萬端:「要是收成好,核桃每年賣4000多塊錢,核桃樹就是咱農家的『搖錢樹』哪!」

    目前,華亭縣在硯峽、上關、神峪、安口、東華、西華、策底等重點鄉鎮建成優質核桃示範園4.58萬畝,全縣核桃種植面積累計達到13.9萬畝。硯峽鄉麻池、上關鄉塄坎等村核桃收入已佔到全村農業總收入的50%以上,核桃已逐步成為我縣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之一。

    「只要能讓農民致富就是好牛」

    「不管是紅牛、黑牛、黃牛,只要能讓農民致富就是好牛。」這是華亭縣樊得智書記在全縣新農村建設動員大會講話中的一句。

    村民龐大爺說,「不用掏錢就有牛養,這牛養著養著還生錢哩。」紅崖山社區養牛基地地寨鄉依托「投牛還犢」項目,成立了以10戶為一組(第一批投牛戶5戶,與之結對的第二批投牛戶5戶)的項目實施互動小組,實行項目實施戶建檔立卡、全程監督、全方位服務等具體措施,將購得的100頭基礎母牛已全部投放到貧困戶家中。

    華亭縣是省列肉牛基地建設和全市藥材生產重點縣。近年來,華亭縣委、縣政府在認真分析縣情的基礎上,做出了「東果西藥整縣牛」的農業產業化規劃,通過實施關山肉牛基地建設等項目和「萬、千、百、十」規模種養工程,草畜和藥材等特色產業在農民增收中的作用越來越來明顯,在利用資源優勢發展特色農業經濟中佔了先機,成為全縣農村經濟的主導產業。截至目前,全縣萬頭養牛鄉鎮達到6個,千頭村37個,百頭養殖場15個,10頭以上養殖戶1055戶,全縣牛飼養量達到10多萬頭,人均牧業收入達到610元,整縣牛的產業格局已經形成。

    適銷對路藥材大縣

    「統一規劃,集中種植,政府補貼,分戶經營」——這是西華鎮為增加農民收入而實施的產業富民工程之一。集中連片種植中藥材2000畝,主要栽植柴胡、獨活、籽胡麻、白芷、川芎等適銷對路新品種。

    「本來種藥材我沒啥興趣,村裡組織到馬峽中藥材示範園參觀,大開了眼界,人家那麼大規模照樣侍弄的有模有樣,咱怕啥?我們幾個人就卯足了勁,準備大幹一場,技術方面也不愁,上面會派技術員下來,村裡也請老師教哪!」西華鎮村民張明說這話的時候,眼睛亮亮的種滿希望。強了群眾種植中藥材的決心,全村增種藥大戶78戶,新增藥材面積980畝,累計達到了2000畝。

    目前,全縣已建成馬峽、西華2個萬畝種藥鄉鎮,建成千畝中藥材種苗示範基地4個,發展10畝以上的種藥大戶2000多戶,全縣以獨活為主的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50000多萬畝。

    自來水流進農家院

    「以前吃水要跑到10幾里的山腳下靠人擔畜馱,如今縣上幫我們把清亮的自來水通到了鍋畔,使我們山裡人也和城裡人一樣過上了好日子!」嘗著剛通到自家院裡純淨甘甜的自來水,華亭縣神峪鄉張家磨村陳進華顯得異常興奮。陳進華的「好日子」源自華亭縣實施的農村安全飲水工程。

    華亭縣地處黃土高原丘陵區,水資源整體短缺,70%的山區農民日常生活頭等大事就是要到幾公里以外的山溝挑水拉水,取水耗時多,難度大。隨著地下煤炭資源的開採和城市污水的排放,有限的水資源也正一步步「告急」,水資源安全問題和供需矛盾成為制約全縣發展的「瓶頸」。

    「率先反哺,安全供水」,這是華亭水務水保系統人共同的夢想。他們把水廠所(站)當成自己的家,把群眾吃水當做自己的事,管道安裝在哪裡,鋪蓋卷就鋪到那裡,夜以繼ri,沒黑沒明的干;沿線鄉鎮配合默契,爭先完成土方開挖回填任務,一道道飽含黨和政府溫暖的輸水管線猶如愛之長河,翻山越嶺,跨溝過河。繼去年建成牛舌堡水廠,解決2萬多人「飲水難」問題的基礎上,又解決了3.3萬多人的飲水困難,預計年底可實現自來水「村村通」。

    村村道路農一級化

    硯峽鄉東溝村至曹家溝村之間是土路,一下雨泥濘不堪,天一晴塵土飛揚。「一下雨,就愁得不行,娃娃放學回不了家,他爸就穿上大雨鞋去學校背,一步一滑地,也不知道摔過多少次跤。有時候好不容易把爺倆盼回來,倆人就都滾成泥蛋蛋了。」望著門前堅實寬敞的石子路,張鳳蘭抹了一把濕濕地眼睛,回頭望著我們,漾起一片燦爛地笑。

    今年硯峽鄉鄉村拓寬路面並拉鋪2600多立方砂石建成的「農一級」標準的碎石路,成為全縣的「典型路」。安口鎮動員5000多勞力建成了全長28公里的南北大通道,解決了2000餘口群眾的「行路難」。今年,華亭縣實施以村村通農一級路、社社通汽車路為主的「鄉村道路大會戰」,出台了每公里農一級路補助8500元的優惠政策,目前計劃修建的47條202公里通村公路已完成投資750萬元。有望近期全縣全面實現通村道路農一級化目標。

    土廁所淡出農家

    令華亭眾多農民沒有想到的是,祖祖輩輩一直用著的臭哄哄髒兮兮地傳統土廁所漸漸絕跡了,取而代之的是「雙甕漏斗式」極適合農村的潔淨廁所,一個「甕」盛納,一個「甕」化糞,然後還可以用作地肥。對於那些已經實現「村民轉居民,農村轉社區」的鄉親們而言,又髒又臭的旱廁已經是比較久遠的記憶了,天天使用的,是清潔衛生的水廁,城市人享有的文明,新農村的居民們一樣不少地享用著。

    對此,喬大爺深有感觸,他說:「過去拉土壓廁所、掏廁所是家家戶戶一樁必不可少的活計,天天得做,潑煩著呢。現在不同了,再也不用到處找乾土天天壓廁所了。這活一直是我做,這下子徹底『解放』了。」

    華亭縣集中開展「三清-五化-五改」活動,清理亂堆亂放,清理亂修濫建,清理亂挖亂栽;村莊集中化,道路沙礫化,房前綠化,庭院淨化,環境美化;改房,改水,改廚,改廁,改圈。鄉親們戲稱這是「三五牌」,說這「三五」厲害:村容村貌徹底變了!生產生活條件徹底變了!

    「免費上學還給發錢」

    唐鳳蘭告訴記者,家裡4口人,栽了核桃,種了玉米,養了牛,丈夫護林每月能收入300多元,生活自給自足是沒啥問題,但兩個娃娃每年上學,課本費、雜費等等加起來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如此一來,就有點捉襟見肘。「後來,村上一面幫我家趟出掙錢的路子,一面免去了孩子所有的上學費用,還給補助。家裡日子眼看著就松活多了。」

    就在基層教育工作者、受惠家庭為義務教育「免費新政」奔走相告時,華亭縣部分鄉鎮已經推行了更加到位的義務教育「德政工程」。除了免去國家規定的相關費用之外,書本費等各種雜費全部由村鎮承擔,此外還給特困家庭的學生、寄宿生每月補助50元。

    「免費上學還給發錢哪!」這是如今華縣部分村鎮村民向親朋好友炫耀的新熱點。

    農民住進「單元樓」

    近日,安口鎮安豐村農民孔彥榮一家與同村60多戶村民一樣,歡天喜地地搬進了「安豐苑」農民住宅小區,至此,安口鎮投資1500萬元建設的150套「安豐苑」農民住宅樓已建成90套。「咱這泥腿子也過上了城裡人的日子!」孔彥榮的一句感慨道出了這60多戶村民們共同的心聲。

    華亭縣在實施新農村建設攻堅戰中充分尊重群眾意願,計劃修建的馬峽蔣莊、西華龔陽等15個新農村示範工程全面開建,建成住宅524套,其中投資2300萬元修建的東華社區100套農民別墅已建成20套;華莊路沿線趙莊蔣莊500戶新農村示範帶已建成前店後院或上宅下店住宅125套;投資6000萬元建設樓房12棟400套的硯峽新區已開工建設。

    9月6ri,記者全程跟隨華亭縣農村工作督查組深入鄉鎮村社、田間地頭和農家院落。所到之處,看到的是在該縣今年在抓幹部、促落實措施的推動下各級幹部群眾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熱烈建設場面,感受到的是你追我趕、力爭上游的濃厚創業氛圍,聽到的是華亭人民疾如鼓點、鏗鏘激烈的新農村建設腳步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