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ri那天,一個偶然的機會,平涼城裡一個打工妹的故事打動了本報記者,我們隨即進行了抽樣採訪。
在採訪中我們發現,這些打工妹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她們是一群愛做夢的女孩子,是一群渾身洋溢著青春活力的朝氣蓬勃的女孩子,也是平涼城裡服務行業的主力軍。她們離開了親人,不是簡單的到城市裡「混碗飯吃」。固然有生計的原因在裡面,可是更多的在於她們堅信城市裡有更多的機會,她們可以賺到更多的錢,她們甚至可以抓住少有的機遇永遠不再回到農村去。換言之,她們認為城市絕對是會讓她們夢想成真的地方。
鄉村,永遠回不去的家
金蘭火鍋城的小朱——城市吸引著我,不僅僅是它給了我掙錢的機會。剛進城時,我想一個月能掙50塊錢,不在田里幹農活,就滿足了。直到現在,我還記得我掙的第一筆錢是怎麼花的,給姐姐的兒子和妹妹買了20塊錢好吃的,50塊錢交給爸爸,終於賺錢了!心裡充滿了自豪感。家裡沒有男孩,我要比男孩更有責任心,存錢給他們蓋房子,讓村裡人看看,沒有兒子一樣能過得風風光光。我還要出錢供小妹妹讀書,希望她不再走我的老路。
今年,我想報名參加成人高考。只是下班很晚,沒有時間複習功課。我還試過存一筆錢,有一段專門的時間去上學,發現根本養活不住自己。說白了,做這些都是為了能長久地留在平涼城,不像現在,剛剛進城時的新奇感過去了,剛剛賺錢時的成就感過去了,我對自己的狀況感到很焦慮,害怕隨時會被城市拋棄𡊨打回原形。我無法再回到鄉村,可在城市扎根卻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我會努力的,我的下一代會在城市長大,再也不會吃我曾經吃過的苦。會像常來吃火鍋的平涼人一樣享受別人小心翼翼地服務。
平涼城的私處,對我們不設防
殘月高掛,夜深人靜之時,一群打工妹在自己的住所裡竊竊私語,交流著過去了的這一天她們的所見所聞:吆三喝四,爛醉如泥,滿口髒話的「貴人」;賊眉se眼,動手動腳,旁若無人的「君子」;那些西裝革履,有頭有臉有身份的貴族們,到了這裡談一些勾心鬥角,害人整人的話題,還有給什麼人送小姐、給什麼人送錢物、怎麼樣送之類的秘事;大講黃段子,大罵平時敢怒不敢言的上司;也有一些「浪漫者」瞞過自己的妻子,與其它女人極盡浪漫之事……
打工妹們的這些所見所聞,就屬於平涼城裡人的「私處」。這些「私處」,唯獨對打工妹不設防,但這些鮮為人知的人與事,將永久地沉澱在打工妹們年輕的記憶裡,會或多或少地、微妙的影響著打工妹們今後的生活。
別人的城市,我們的家
世紀金鼎的小雯:平涼城裡留下我的太多的東西。約會時的那棵樹,工作的那張辦公桌,購物的商店,每天回去的宿舍,晚晚睡覺的床,天天呆一起的親密愛人,那麼多熟悉或陌生的朋友和同事,還有日益習慣了的生活習慣,一切的一切,也早已融進了我的血液,時時刻刻流動著。
儘管不是平涼城裡人,現在還沒有標誌城裡人身份的戶口,但我上學,工作,生活了近10年的這個城市,卻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
這是別人的城市,卻有我的家。嘿。真是一個有趣的問題。
「每一根菜我要揀淨,每一盤菜我雙手奉上……」
幾乎每一個平涼人都在直接或間接地享受著打工妹們的服務。一盤菜,一杯水,別人也許會嫌煩的一聲問候,點頭、拉門、挪椅、遞紙巾的每一個細小動作,那裡面有她們對父兄的承諾,有她們的青春夢想。
「密密麻麻的高樓大廈單沒我的家,坐在馬路牙子上我干嘴朝哈,心裡頭亂如麻……」
打工妹們是一個弱勢群體裡最弱的一類。期待每一個平涼人都能善待打工妹,給她們道義上的關心,給她們同類的呵護,給她們做人的尊嚴。端茶倒水間一聲「謝謝」,我們誰都能做到,而這一聲謝不知可以減輕她們多少疲累。
尊重打工妹,從這一聲「謝謝」開始,她們是我們每一個平涼人的打工「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