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六合大拳師

龍騰世紀 第四十七章 碧血灑地骨撐天 文 / 鐵萼奇蘭

    第四十七章碧血灑地骨撐天

    咸豐年間清廷為鎮壓發逆,捻子,以上起義,以及支援天津北京戰役,分擔賠款,十一年內向「完善地區」陝西發佈了五十多次巨額徵調協餉命令。多次徵調陝甘軍隊外出征剿。咸豐八年十二月,袁甲三在徐州宿州一代圍攻捻軍,河南巡撫恆福奏請陝西撥兵助剿,時陝西清兵已不足一千數目可應調。

    貪官污吏也是乘機搜刮,也有營兵管理過寬,於民間滋事,管理築堤勞工過嚴等事,「糾眾乞餉」、「脅官索餉」,百姓無以為生,在早就有刀客與*聯合舉事。同治元年,三月,太平軍西徵入陝,各地*紛紛響應,十九日,伊斯蘭教阿訇任武聚眾起義,與洪興通被推為元帥。任武曾參與過咸豐七年的雲南*起義,回陝西後發動群眾,製造軍機旗幟,準備武裝。

    同治元年春,陝西團練大臣張芾強迫當地抽拔壯丁,又含有*不滿清廷「以漢制回」政策,各類矛盾激化。五月,陝西渭河沿岸首先華州*起義,沿岸*紛紛響應。當地巡撫為首文武官員驚恐萬分,由於進剿無兵,暫行安撫。六月,陝西團練大臣張芾在臨潼與之談判,被義軍當場處死。同州府地區各據點在任武,郝明堂的領導下向清軍憤攻,幾經交戰,當月底*義軍聯合逼攻西安,盡滅大批團練武裝。

    七月,攻佔團練基地六村堡,孤立在西安的陝西提督孔廣順所部三千清兵。*起義發展迅速,隊伍以菜刀、鐮刀、鍘刀,竹竿槍等舉事,卻迅速發展,壯大到二十萬餘人,烽火蔓延八百里秦川。清西北統治政權岌岌可危。清廷急令直隸提督成明率精銳京兵馳援,八月25日,合河南團練共五千人,在洛水南岸為義軍所敗,火線告急,清廷又差命大臣勝保率軍入陝。八月25日,大軍在潼關被截擊,繞道入西安。十一月初,集中兵勇四萬餘人,與起義軍大戰蘇家溝,清兵望風逃竄,兵馬自相踐踏,傷亡慘重。此時大軍集中西安,東部空虛,於同州府發動攻勢,生擒潼關協副將哈連升,奪取營壘軍械,進逼澄城,合陽,朝邑等地。勝保奔波救援,合同新授西安將軍穆騰阿共同鎮壓。時清軍補給線已斷,軍糧不足,又恐過於激化,不敢出關,守城內*,斷成外*,不使聯合。勝保連敗求援,被革職,改授多隆阿為欽差大臣,督辦軍務。

    勝保奏道:「陝*類繁多,賊馬過眾,此剿彼竄,東突西馳。臣所部兵勇只有一萬數千人,非再添兵萬餘不能早就蕩平。」

    同治二年1月,多隆阿率部入陝連同勝保等部兩萬餘人集中兵力攻打義軍王閣村等據點。義軍游擊作戰,截斷清兵運輸線路。多隆阿一面籌措糧餉,一面招撫,用離間之計亂敵陣營,趁機突襲,攻下幾處據點。之後數月義軍接連轉戰。

    時太平軍扶王陳得才入陝,清軍顧此失彼,*義軍圍攻西安,甘肅提督馬德昭,陝西提督孔廣順七千餘兵丁困守西安,不敢出戰。九月,多隆阿到達西安,繼續招撫。十月初發動進攻,下半月與起義軍接連大戰,攻下蘇家溝。白彥虎馬生彥率部退至邠州鳳翔等地,不久又敗,大軍退至隴東,起義中心又陝西轉入甘肅。

    同治二年初,綏定二道河、三道河種地的*二百多人,在楊三星、飛刀馬二等人的率領下首先暴動,攻入塔爾奇城,砸開庫房,繳獲軍械,武裝自己,伊犁農民起義爆發。很快造到鎮壓,二領袖被處死。

    同治三年九月十三日,伊犁維族*農民聯合武裝暴動,一舉攻下寧遠城,同年十月十一日,惠遠城旗丁名根老八者,率眾「千餘與之合」,與當地起義者「聯為一氣」。至時,起義軍以寧遠為中心,人數已發展到三萬人,不時圍攻伊犁將軍駐地惠遠及滿營駐地惠寧,推舉蘇丹王,建立汗國。

    三年年五六月間,清廷調福建水師提督楊岳斌充任陝甘總督,劉蓉督辦陝西軍務,都興阿督辦甘肅軍務。陝西提督雷正綰幫辦甘肅軍務,率同甘肅提督陶茂林及總兵曹克忠等「專討」甘肅*軍。同年七月太平天國天京陷落,清王朝得以把鎮壓太平軍的清軍抽調到西北來鎮壓*起義軍,「甘省一隅之地,而統兵大員專折言事者,已至八員之多」。

    自同治三年,任武等部盡退甘肅,時甘肅,寧夏,青海等地*紛紛起義,逐漸形成四股主力。甘肅南部的馬占鰲,寧夏南部的馬化龍,青海東部的馬文義,甘肅西部的馬文祿。

    除了*起義軍外,當時在陝甘兩省還有兩支數十萬饑民武裝。

    同年十一月,捻軍首領張宗禹按照賴文光「前進甘陝,連結回眾」,以成犄角之勢的戰略思想,率西捻軍三萬餘眾自河南進入陝西華陰、渭南境內。清廷害怕*軍與西捻軍聯合,急令湘軍援陝。

    一發不可收拾,殃及百姓。時首領任武先殺張芾,再殺自家的老少妻兒,以斷顧忌示血戰到底。首領白彥虎殺人最凶,立志掘掉黃帝陵。穆斯林民兵3三十萬人號稱「陝回十八營」,一年時間關中二十六員縣令被殺,數月內在關中平原殺漢人八成,全省人口已去七成,兩省共計千萬之多。

    臨潼縣志後載,此間「七年,臨潼縣死亡人口三十餘萬,渭河南北燒殺之災無一村一人而倖免。」

    據三原縣志記載,*起義兩年間「縣舊隸五百餘村俱殘破,僅存東裡、蔡王二堡」。還有其他一些記錄,都是人口銳減,當然也並非全是因此,當年又逢大旱饑荒,瘟疫橫行。

    也有人也論,*起義之初,主要是回漢民之間的矛盾,經常有械鬥。借清朝軍隊集中到南方對付太平天國和雲南*起義,關中地區防務空虛,一些*首領屠殺漢民報私仇。

    當時七成漢民抽大煙,身心俱病,一盤散沙,無力抵抗,而*不抽大煙,又習武,心齊。這些不在事發之地,都不敢妄談。只談事實在眼前。

    實際這種事情一經激化,那是愈演愈烈,難以回頭。起義軍又何嘗不苦,拖兒帶女被追著四下流竄,

    天寒地凍的,婦女渾身冰冷,凍得孩子都吸不出奶來,也是很多婦幼病殘死在路上。

    據鎮原縣志:「四鄉堡寨攻陷無遺,而縣城獨全,蓋四鄉之人逃出虎口者,生後入城避難。是月初九日,全城糜爛,死者不知其數。」

    《甘肅新通志》記,同治二年八月,*軍隊「陷平涼城府官……員死節者百餘,士民死者十數萬。」陷寧夏府城,漢民十餘萬被屠殆盡.」

    華亭縣,據記載,「同治二年十一月,陝回入境,焚殺極慘。初土回叛變,尚愛鄉土,不甚殘毒。及陝回入境,無所顧惜,焚殺慘於土回十倍。華亭從此丘墟。」

    陝回入甘經渭源、狄道至河州,屠殺甚慘。由於當時農村殺得很慘,能逃的則湧入縣城,借城牆保命。然而城破之後,則被血洗。如渭源城破後,「屠毒生靈以數萬計,滿城官員皆死之。

    另一記載:「殘殺一日,輒死人民數萬,血流成渠,屍積如山,傷心慘目。」

    隆德縣。據載:」同治四年縣破城,從此官逃莊浪,城空無主者五年.人民殺斃餓死十有**,老弱逃盡,全縣無二三十人家。全縣村村焦土,十室九空.」

    後有歌辭「同治五年三月間,殺氣瀰漫天。十餘萬人一朝盡,問誰不心酸。」

    盡罹鋒鏑,天降鞠凶,這才剛剛開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