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六合大拳師

龍騰世紀 第四十六章 見不見與空有間 文 / 鐵萼奇蘭

    第四十六章見不見與空有間

    快,出來看天龍了。

    一個溫柔的聲音輕輕地在鳳吟耳邊催促道,鳳吟感覺一雙柔軟的手在搖動他的身體,

    他一咕嚕爬起來,悄悄地跟著出了廟門。

    門前幾個女人的身影跪在地上,仰望天空,一動不動,極度虔誠。

    那老和尚雙手雙膝跪伏與地,伏在那裡像一塊頑石。

    鳳吟出了門,靈莜指引他望向東邊,急忙也跪伏下來。

    這天異常的亮,大地一片灰白,西南方皓月當空,那光亮似一雙手,猛然搬開了兩遍的雲彩。

    而在對應的東北邊,那雲卻變幻無比,似在迅速地翻滾湧動,隱隱約約裡感覺有東西在游竄,

    不似龍,到像蛇。

    鳳吟睜大眼睛,生怕一眨眼就看不底細了,只一會兒,月亮卻把雲彩給合上了。

    似乎能感覺到大地在慢慢地黑暗下來,一道瑩瑩的綠光自東北到南,圍著東邊的天空繞了半圈,

    隨著雲彩變換出一道其妙的縫隙,那流竄湧動的雲彩已經看不到了,但隱隱感覺有一個形狀古怪青紅相間的東西在縫隙間緩慢移動,若隱若現,那光自另一面透過來,似刺刀一般將天撕裂,

    鳳吟這才看清楚,那是一條巨大的尾巴。

    靈莜拉一拉鳳吟的褲子,示意他也跪下來,鳳吟本不打算低下來,但經這一扯,就順勢也伏下來。

    再抬頭,一切幻想已經不見。

    那一瞬,他看到靈莜臉上帶著甜甜的笑,再看天,月亮又分開了雲彩,那東邊的天縫,已嚴絲合縫,蹤跡不見。

    老和尚端坐下來,口中念誦佛經,據後來講是《大方廣佛華嚴經》但是眾人都不懂,

    只是在一種氛圍中,彷彿經過了許多歲月一般,幾個人一下子就親近起來。

    半夜刮起大風來,然後又下起小雨,風聲很大,鳳吟就拆了破爛的供桌,升起一堆火來。

    老和尚坐在靠門的地方依然虔誠肅穆,宛如一尊佛像,小廟破亂不堪,滿是腐朽的木頭泥土味道。

    火光燃起,才發現大家都沒有睡,火光映照在每個人的臉上,老太太向鳳吟示意微笑,

    那中年婦人也放下了芥蒂,之外三個孩子也羞羞怯怯低依偎在一起,露出微笑,一切似乎都因為這

    火光,這溫暖。

    鳳吟拾起一跟柴火,順著牆角開始查看整個房子,就是破爛的廢棄廟宇,地磚破碎散亂,

    鳳吟又拾起幾段木料,轉到正殿,隱約可見牆上有一些殘敗的壁畫,腐蝕了的花花綠綠,看不出是什麼,泥像依然破碎,看不出是誰,側面有一對護法也剩下了半截身子,歪七趔八地在坐台後面,

    鳳吟用腳踢了幾下,是一個尖尖嘴的雙眼圓睜的佛頭,一道閃電打過來,房間猛然一亮,突然又

    暗下去,然後傳來滾滾雷聲,似奔馬,似咒罵。

    亂石堆裡有一些葦草麻繩之類,鳳吟扯了一把,露出一段白骨,他便悄悄轉回身子,也沒有再說什麼。

    也不知道是神佛放棄了眾生,還是眾生放棄了神佛,但在今夜,這破爛廟宇收留了眾人。

    雖然風雨大作,但這殘舊的棲身之地,卻給了奔走的行人一段平和。

    眾人都不說話。那不似中原人的老和尚繼續唸經。

    鳳吟小心控制了柴火,不讓熄滅,也不讓火燒得太大,柴火不多。

    鳳吟是黃昏時趕到這裡的,一種神秘的吸引力誘使他與大家分離,等他被驚醒的時間,就是這一家人到來的時間,她們在路上是見過這個少年的,簡單的問候之下,還是一起留了下來。

    老和尚說,今晚會有暴雨,就先別走了。

    鳳吟只看了那幾個怯怯的,又充滿好奇的小姑娘一眼,就又靠著供桌歪到下去。

    木料燃燒的煙火香氣,逐漸掩蓋了潮濕**的氣息,但還是那麼刺鼻。

    鳳吟又查看了一遍,摸索出幾段乾枯的香尾,一併丟進了火裡。

    那香火在柴灰裡一下子亮起來,散發出一陣熏香。

    總算是有了點邪不勝正的意思。

    小女孩縮在老太太懷裡問,奶奶為什麼會打雷,這麼嚇人。

    老太太就說,這是老天發怒了,是人們做了壞事,老天要懲罰他們。

    小女孩就說,是老天爺在打雷嗎。

    老太太說,是雷神,是天帝的雷神。

    小女孩就說,雷神什麼樣子。

    老太太說,雷神像雷聲一樣嚇人,他身體矯健,有一對羽翼,飛起來的時間鋪天蓋地。

    他面目猙獰,又一對殘暴的眼睛,還有一張尖尖的鳥一樣的嘴巴。

    幾個小孩越聽越害怕,不斷往大人身上偎。

    鳳吟就看了那坐台一眼,學那老和尚,雙手合十,也拜了一拜。

    小女孩問,奶奶,那雷聲會劈死殺害我爹爹的壞人嗎。

    老太太道,惡有惡報。

    小女孩不說話了。過了會,另一個稍大點的孩子道,雷神怎麼能找到他們。

    老太太道,凡有光的地方,雷神就能看到他們,所以壞人總見不得光。

    小女孩又道,那他們為什麼敢白天出來殺人。

    老太太一時想不出太好的回答,也不說話了,往火堆裡填了點柴火,世道變了。

    雨似乎停了,淅淅瀝瀝的似乎只是房子上落下的水。

    鳳吟旺了旺天棚,這破廟竟然沒漏雨。

    老太太道,善有善報,一切皆有定數。然後說起了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莊稼人,家裡很窮,但是一家人過得確也幸福快樂。

    這一天他在地裡看著莊稼,但總也呆不住,因為他媳婦就要生產了。

    臨近中午,他的老母親來喊他回家吃飯,他攙扶著母親走,

    又感覺母親小腳奔走太過勞累,就背著母親。

    行至半路見到路邊有兩個行人,一個在地裡方便,一個在邊上候著。

    老母親對兒子說,趕緊下來磕頭。

    兒子就聽著母親的話,那二人有點迷糊,就問這母子這是幹什麼。

    母親說,遇見貴人了,看二位老爺雖說穿著樸素,但那姿態氣質絕不是這窮鄉僻壤的人所能沾染,

    所以給大人問安,因為媳婦要生產了,請大人給贈個名字。

    那兩個人聽著挺高興,有點意思,就給了老人一個元寶,說,就叫昱柱吧。

    上邊一個日,下邊一個立的昱,柱子的柱。

    另一人一聽抿嘴而笑。

    二人不太理解,但還是叩頭道謝。

    那年長的老爺忍住笑,板著臉道:一會要下雨了,定產一子,以你家境,雖說莊稼喜水,

    但還是雨住了好,待長成時,願風和日麗,就叫昱柱就好。

    老太太講的挺認真,似乎到後來也沒明白只是個玩笑,這是後來鳳吟又講給別人聽,

    別人笑出來鳳吟才反應過來的。

    老太太顯然不太懂得這些道理,言辭間也是樸實厚道,有很多錯別的理解,但這不影響她的表達,她接著道。

    這二人是兩個「朝廷」,這「朝廷」就是大官吧。這大官都有本事。

    果然剛回家就開始下雨了,然後這媳婦就要生。

    家裡本多處漏雨,但那天竟然沒有漏。

    就在那漏雨之處,有一群燕雀爭相遮蔽。

    而這一景正好被避雨的兩個朝廷看到。

    待孩子出世,二人前來道喜,說此子產時,有百鳥遮蔽,此乃吉兆,定是大貴。

    二人說不如直接給孩子品一品。

    老人不懂什麼是品,那朝廷道,就品個八八陸十四品吧。

    老人趕忙道,俺家命賤,不用那麼多品,就品一品就夠了。

    兩個「朝廷」當時臉色就變了,趕忙行禮道果然是富貴之人,歪打正著就是緣分,

    此皆因善起,又贈送了筆墨銀兩。

    後來這家人就拿那銀兩做起了小買賣,孩子大了,果然就跟著享起福來。

    說到這老太太望著鳳吟道,我見這位少爺也不是等閒之人,其實我這話兒到現在都糊塗著呢。

    想那娃子,就是這孩子他爹爹,沒想到竟只到中年,也不知道這個緣分是怎麼個緣分。

    這朝廷說怎麼樣,就聽著怎麼樣,人家都有本事。

    可是如今這四處鬧匪,朝廷也無可奈何,南方有太平軍要均田地,聽來比朝廷還好,

    叫什麼天朝田畝。

    我這一下雨就想起這些事情,我想起來就感覺心裡便暖和,可是今天我想起來,

    就這麼難受。

    老和尚也靠過來,岔開了話題。說這雷神是保護善良的人的,這龍神也是,那都是天龍八部。

    然後告訴眾人,這一路,就算平安了。

    年齡最長的孩子感起了興趣,就問大師,什麼是天龍八部。

    老和尚就說,天龍八部眾,皆為我佛護法神,以天部龍部為首,在我佛過去世未成佛時,

    「天龍八部」曾對虛空發誓,一旦釋迦成佛,他們都願成為釋迦佛的護法眷屬。

    而在佛陀濟世傳播佛法之時,有神通護法,則不會佛道隕落,而施益於眾生。

    龍居水空中,能呼雲興雨,解人家熱苦,使五穀豐登。

    又有迦樓羅妙翅大鵬鳥,食吐悲苦聲,雙翅遮天蔽日,所扇之風,若入人眼,必然失明。

    此二天時常與雨天出現,在中土便是雷神相,可直接行報應。

    我們等今夜見此景象,天下將變。

    如今南方有天國亂,北方有捻子亂,東方有副匪亂,西北又有回勇亂。

    雖有稱上帝天朝或敬主愛人皆是斷章取義之外道行徑。

    善良之人若無正道指引,必然被人利用,下阿鼻焦熱地獄,受苦無間。

    這一夜過得特別長,孩子們逐漸睡去,老和尚似只對鳳吟一個說。

    摩侯羅伽為最後一部,乃為蟒神,亦云地龍,無足腹行神,即世間廟神,受人酒肉悉入蟒腹。

    毀戒邪諂,多嗔少施,貪嗜酒肉,戒緩墮鬼神,多嗔蟲入其身而唼食之。

    鳳吟眼前似出現一條冷冷大蟒,動作雖緩但纏繞滾壓令人窒息,張巨口吞食一切活物,只進不吐,

    無一逃脫。

    「與天龍相應,由癡恚而感此身。聾呆無知。故樂脫倫,挽回前因。」

    此一言說得鳳吟心有所動。老僧就這樣喋喋不休地講了一夜,鳳吟也津津有味地聽了一夜。

    對一些俗世,似瞭然於胸,豁然開朗。

    此後,始開口言談。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