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協喜得龍子龍女這事,一夜之間便在成都傳遍了。劉協有後,就等於是大漢朝有了延續,這種權利的延續象徵,不僅僅是那些朝中大臣們欣喜,那些普通百姓也同樣在為此高興。
如果是一個後世過來的人看到,便很難想像,這個時期的人們,思想會如此怪異,人家領導人有後,關你們什麼事啊!高興個毛球哦!但是這個時期的人卻不會這麼想,因為劉協給他們帶來了希望,而劉協有了後,那這就是一種希望的延續。這種感情,是後世之人難以想像的。
就像一開始劉協自己也搞不明白,咱說普天同慶,那只是說說而已,你們高不高興,關我啥事啊!可是當他聽到坊間真的有人在為此事而激動得淚流滿面,繼而大肆冥請賓客時,劉協一時間就有些懵了!
他只能感慨,這個時期的民眾思想,真是太純樸了!
就在劉協喜得龍子鳳女的時候,老袁跟老曹二人終於在官渡擺開了陣勢,相持不下。
而此時的袁紹,手下兩員大將顏良跟文丑,並沒有像歷史上那樣被老曹給斬殺。可能是因為沒有了關二哥的相助,沒有了徐晃與張遼這幾個大將的相助,曹袁之間的戰爭中,老曹沒有了歷史上那般犀利。
但不論如何,老曹的十萬大軍,還是擋住了老袁的三十萬大軍,如今正於官渡相持。
每天小戰不斷,負有輸贏。
與此同時。劉協的漢軍,也對烏孫展開了進攻。
烏孫這個國家與大漢之間的關係,可以說是相當複雜的。
西漢武帝時期,為了徹底擊敗匈奴,曾派遣使者聯絡西域,又以和親形式和這些小國結成政治聯盟,共同對付匈奴的壓迫。當時,西域地區最大的王國是烏孫,與匈奴相處較近。
烏孫本來活動在敦煌、祁連山一帶(即河西走廊),後來西遷伊犁河流域及伊塞克湖周圍地區。位於匈奴的西部。烏孫以畜牧業為主。人口六十餘萬,擁有兵力近十九萬人。
因長期受匈奴的統治和奴役,後來隨著國力漸漸增強,在政治上極力要擺脫匈奴的控制。匈奴貴族幾次進攻烏孫。結果都被烏孫打敗。在這種情況下。曾經出使西域的張騫。建議漢王朝用厚賂招引烏孫,使它東歸敦煌舊地,同時下嫁公主。與烏孫結為兄弟。這樣就可『斷匈奴右臂』,共同夾擊匈奴。
也因此,烏孫與大漢在武帝時期便開始有了合作,但後來因為東漢國力漸漸衰弱,西域諸國紛紛**,中原諸侯紛戰,誰還去管西域諸國啊!在這種情況下,本來就跟匈奴有聯絡的烏孫,再一次跟匈奴有了合作。
也正因為如此,如今的烏孫大昆靡摩尼並不接受投降,打算與匈奴聯合,阻擋漢軍繼續北上。
漢軍在西域所做的事情,早就在匈奴鮮卑等部落引起了注意。
但是烏孫國內,也不全都是親匈奴的,他們同樣有親漢的代表。其代表就是小昆彌摩撒,在呂布率眾與太史慈、黃忠、許褚等人配合著進攻烏孫的同時,小昆彌摩撒也帶著摩下在烏孫國內做亂,捅了大昆靡摩尼一刀。
在赤龍衛的配合之下,大昆靡摩尼以及他的擁護者,很快就被魔撒給幹掉。
就在烏孫在新任大昆彌摩撒的率領下,向漢朝投臣的同時,趙雲也帶著摩下,配合大舅子馬超、馬岱,以及龐德、張飛、關羽等人將大月氏給圍了。
大月氏國沒有像烏孫國那樣死抗,在漢軍出現之後,直接就降了。甚至大月氏國的國王還準備將大月氏國的公主獻大漢的皇帝,以求永世通好。這個提意被郭嘉跟賈詡拒絕了。當然,美女可以收下,送到成都去獻給皇上。
美女這種事情,他們可不敢私自劫下,否則將來劉協要是追究起來的話,他們可無法承受他的怒火。至於永世通好,那就不必了,大月氏可以保留其文化傳承,但必須接受漢族文化,即漢化。
這是劉協定下的基調,慢慢將這些胡國漢化,可以保留其各族族文化傳承,但漢族文化是必須學的。
當然,這是對於那些未開戰就先降的小國的優待,至於那些死抗到底的小國,就沒有這種好事了,種族不被滅絕就好了,還打算保留自己的文化傳承,門都沒有啊!
雖然這一路走來,漢軍做過無數的血腥之事,但是,不得不說,這種手段是相當有震懾力的。
而且歸漢之後,只要你有本事,就可以到中原去生活,或參軍當將軍,或做官。這個時候的漢朝,在這些小國的眼裡,那就是天國上邦,是天朝,能入天朝為官,這個吸引力不可謂不小。
甚至許多異族人都想擁有天朝上國的身份,以擁有這樣的身份為榮。絕對不會像後世那樣,一個個以移民國外為榮,把自己的民族文化丟得一乾二淨,卻崇洋媚外,太丟人了!
烏孫與大月氏國一降,西域諸國幾乎就等於是拿下來了,剩下的小國紛紛投降。
終於,從幾萬軍隊發展到現在的二十幾萬大軍的『漢軍』,開始了對陣匈奴與鮮卑的部署。
從這就可以看得出來,那些被奴役的,多出來的近二十萬大軍,一個個不僅僅是想著要活下去,而且還想著從中撈到足夠的好處。否則的話,他們又怎麼可能不反?如果有人帶頭造反的話,漢軍在這種情況下,幾剩是沒有什麼還手之力的。但現在,這隻大軍卻保持著相當強悍的戰鬥力以及士氣。
這就是以戰養戰的恐怖之處,畫下一個大大的餡餅……其實也並非真是餡餅,因為在戰後分享戰利品時,基本上誰立功最大,便可以先分一份大的,軍功越多,戰利品自然也就越多。
如此刺激之下,其他人自然是越加拚命了。
……
就在寶寶出生第三天,劉協為兒子女兒在宮中擺宴席的時候,終於接到了西域傳來的好消息。
當大家看到劉協拿著紙條哈哈大笑的時候,群臣們都露出了奇怪的神色看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