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下,我們重視與貴方的友誼,但我們的意見也非常明確,希望您能妥善的應對,和平還是戰爭,全在您一念之間。」伯克萊爾語氣很平和,可是態度卻異常的堅定,有種毋庸置疑的味道,讓一直順風順水的趙承業感到異常難受,心中如有一萬隻草泥馬在奔騰咆哮。
英國人之所以如此直白的表露意見,甚而有些強硬的干涉趙承業對日本的一系列動作,和德意志與俄羅斯不無干係。在整個甲午戰爭期間,各國列強曾經多次議商採取聯合行動,但由於各懷鬼胎,一直未有具體動作,雖然在五色旗出現後,曾派兵進入北京,但那是保護公使館的行為,各國對於戰爭依舊採取觀望和收集情報的態度。
《馬關條約》的簽訂以及台灣與五色旗之間的勾連,使得急於擴張勢力和影響力的德意志、俄羅斯感到有機可乘,態度開始積極起來。英國人根據取得的情報,不得不停止坐山觀虎鬥,結束局外中立的政策。
趙承業很想站起來大吼,草泥馬,要戰便戰,老子奉陪!可多年的業務員經歷,使得他控制住了這種因屈辱而勃發的衝動。五色旗看似強大,可如果英國人認真起來,在大海上根本就沒有絲毫勝算,若失去了海軍,只怕日本人立時就會翻臉,而遼東將面臨無休止的進攻,耗也足以耗死五色旗。說白了,無論五色旗還是趙承業,都沒有底蘊,沒有長期戰爭的底蘊。
「本元首需要足夠的理由來說服我的將軍們,亦需要足夠的利益來安撫軍方的情緒,否則此事很難以一種完美的方式去解決。」趙承業審時度勢,臉上不陰不陽,他決定妥協,但這種妥協必須用利益來置換!
「不知閣下選擇何種建議?」趙承業態度的軟化,讓伯克萊爾不為人知的輕呼一口氣,大英帝國雖然不懼怕戰爭,但和稍顯神秘的五色旗作戰,依舊是有顧慮的,天知道這麼一股勢力,隱藏在地球那個旮旯裡,究竟有多強悍。受降儀式上,狂熱而勇悍的士兵,讓他一直印象深刻。除非萬不得已,伯克萊爾並不想為帝國招惹上這麼一個敵人。
「台灣,歷來是中華的一部分,它的歸屬只能是在我與偽清之間,這是原則,更是底線!若有違背,即便是全球霸主,本元首亦不惜一戰!」趙承業說這番話,幾乎是咬牙切齒,心中更是狂呼吶喊,這一幕,老子終有一天要原封不動,加陪奉還!
早已寵辱不驚的伯克萊爾只是輕輕一笑,對趙承業的態度並不以為意,這位元首畢竟還是個年輕人,在外交場合下有些失儀,有些情緒外露,是可以理解的。作為一名大英帝國的外交人員,對此應該包容,應該顯示出大國的雍容氣度。
談判很順利,台灣交還給清朝,對於雙方來說,都可以接受,至於趙承業所需要的利益,那應該由清朝來買單。可憐的煌煌大清,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就已經被收回了台灣,甚至連討價還價的機會都沒有。至於日本,伯克萊爾則表示四國會出面進行安撫,但也要求趙承業必須停止繼續挑釁,東亞必須徹底的結束戰爭狀態。
其實,這場交涉,趙承業完完全全被英國人坑了,不但交回台灣,還在某種意義上被拉上了英國人的戰車。因為歐洲各國圍繞台灣,展開的一系列博弈,他並不清楚。德國早想在東亞獲得一個海港,認為台灣所謂的「獨立」正是千載堆逢的機會。德國首相霍亨洛向威廉二世奏稱:「我們的政策,在一方面,對於只有利於他國的行動,不應過早加入;而在另一方面,對參加此類行動的權利,則當予以保留。因為這些行動,能使各國在東亞的勢力分配,發生此消彼長的變故。」
這充分說明德國正在等待參加列強聯合行動的機會,當趙承業公開與「台灣臨時政府」締結條約,英國出面干涉後,正式向俄國政府提出了聯合的建議。德國外交大臣馬沙爾致電其駐俄代辦齊爾緒基稱:「請轉告羅伯諾夫公爵,我們對於東亞時局的前途甚為關心,對於俄國的觀點亦完全贊同。而且,我們相信,德俄兩國在東亞的利益並無衝突。因此,我們願常與俄國交換意見,或與俄國採取一致行動。」
德國的建議迅速得到反應。齊爾緒基復電馬沙爾,報告沙皇尼古拉二世欣然接受了德國的建議。這樣,德俄兩國便初步達成了插手台灣的聯合行動的默契。
與俄國聯合,是德國對外政策所作的一次重大調整。德國之所以做出此項決定,不外乎以下數種原因:第一,破壞隱約可循的「英日同盟」,使德國在日本外交中,佔據一個較為有利的位置,借其擴展在東亞的影響力;第二,借此機會與俄國接近,並使俄法的親密關係為之鬆懈,以擺脫德國兩面受敵的孤立處境;第三,可以轉移俄國的視線於東方,使德國在亞洲的利益得到保證;第四,和俄國聯合干涉,有可能從中索取一個港口,為海軍停泊或屯煤之所。基於這些原因,德國政府的對外政策才發生了舉世矚目的突然轉變。
沙皇俄國的傳統政策,就是擴張遠東勢力,進而稱霸亞洲。尼古拉二世登基伊始,繼承其先皇之衣缽,以遂其征服亞洲的野心。甲午爆發後,俄國對日本軍事之進展至為關切,貌似靜觀,實則待機而動。五色旗佔據遼東,俄國國內便有戰爭干涉的意見,但西伯利亞鐵路尚未竣工,致使俄國感到戰事並無把握,僅靠自身力量頗有不足。
本想拉攏自己的盟友法國,可法國根據自身的利益及角度,最終跟隨了英國的腳步。俄法同盟在台灣問題上的齷蹉,使得德國人欣喜若狂。
在德國的建議下,兩國並未找趙承業,而是徑直找上了日本,在這對表兄弟看來,日本相對於五色旗,明顯是軟柿子,更利於捏拿索取。
被趙承業戲弄的大日本帝國,重臣們齊聚一堂,就連準備駕幸京都的睦仁都改變行程,等待著商議的最終結果。
「今日德俄兩國公使齊至,明確表示將採取共同行動,就台灣為帝國討回公道。」外務次官林董代替因患肺結核,正在修養的陸奧宗光參會。
林董的話引起一片切切私語,苦無對策的重臣們,彷彿得了一支強心劑,神色明顯生動起來,兩個列強出面干涉,台灣一事,看來尚有可為。
伊籐博文不為所動,輕皺著眉頭道:「天下熙熙,皆為利往。德俄兩國的要求是什麼?」
「事成以後,露西亞希望租借仁川或是釜山;德國希望租借基隆或是澎湖。」林董的回答,讓會議室頓時安靜下來,德國的要求尚且好說,可俄羅斯,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露西亞、德國與英吉利、法國之間,孰輕孰重?」伊籐博文聲音輕得就像在自言自語:「東亞牽扯了太多的注意,帝國實在不適宜捲入,稍有不慎,便是與虎謀皮……」
「可是趙氏咄咄逼人,言而無信,台灣已然不保,帝國又無力解決,若不借助外力,只怕在陛下面前,在國民面前,我等只能切腹謝罪!」川上操六作為陸軍目前實際的執掌者,對形勢非常憂慮。
趙承業的無賴行徑,對於整個日本高層完全是始料未及,這不但涉及帝國的聲譽,更涉及到日本的強國規劃,台灣與朝鮮不單是日本的南北門戶,更像是兩把鉗子,一頭指向大陸,一頭指向南洋,不可或缺。
可如何應對?刻下的日本已不僅僅是面臨趙承業的壓迫,更加嚴峻的是,列強蜂擁而來,這已經是陣營的選擇,事關興亡。死一般的沉寂,瀰漫在整個會議室,弱國小民的悲哀在此刻體現得淋漓盡致。
伊籐博文沉吟著,緩緩而沉重的道:「拒絕德國與露西亞吧,帝國即便失去台灣,亦不能放棄尋求英國的支持。在東亞,他們需要一個穩固而堅定的盟友,帝國必須以實際的表現,贏得這個盟友的席位!」
比起龐然大物般的俄羅斯,日本國內一直更傾向英國,畢竟大英帝國的國力傲視全球,更為重要的是,英國在東亞對貧瘠的日本沒有企圖,他的利益在清國。而俄羅斯實在太貪婪,恨不得吞下全球所有的土地,一旦西伯利亞大鐵路通車,混亂的東亞,弱小的日本必須有堅定且強大的盟友來支持,來保護。
「我支持首相閣下的動議。」兒玉源太郎坐在川上操六身邊,第一個表示支持。
「在趙氏強勢崛起的勢頭下,英國人還會一如既往的支持我們麼?對首相的建議,我持懷疑的態度。」西鄉從道面容憔悴,整個帝國大業的失敗,矛頭幾乎直指海軍,讓海軍大臣壓力巨大,頻臨崩潰。
「西鄉君,英國需要一個虛弱,但相對具有威權的大陸政府,來保證利益,在這一點上,支那才是合適的。趙氏過於強勢,兼且又為漢族,觀其言行,一旦席捲整個支那,必定會激起民族主義,廢除那些苛刻的條約,有著巨大利益的英國一定首當其衝!所以,英國人必然會防範,打壓這種態勢,保證東亞呈現均勢,保持微妙的平衡。東亞面臨著露西亞的窺視,亦面臨著趙氏的崛起,帝國便是英國人唯一值得依靠合作的對象!帝國的態度在此時,顯得尤為重要!」
伊籐博文不愧為此時東亞最敏銳,最睿智的政治家,將整個形勢分析得相當透徹,英國人絕對不會允許東亞出現一個過於強大的國家。在這一點上,日本和英國的利益是相通的!
眾人都陷入沉思中,門外的林董的秘書和伊籐的秘書,雙雙悄然而入,在兩人耳旁輕聲低語。林董聽完後道:「剛剛外務省得到消息,英國公使要求會面,調停帝國與趙氏之間的衝突,並協商台灣的歸屬。」
伊籐博文臉上瞬息數變,亦接著道:「英國遠東艦隊已進入東京灣!諸位,現在我們必須拿出一個決斷!」
英國的目的不言而喻,對搖擺中的日本要施加外交和軍事上的雙重壓力,正如伊籐所言,英國人絕不會允許日本靠向俄羅斯!
貌似又上了推薦,那麼厚顏要點推薦票唄。另,感謝ivanyu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