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甲午興國

龍騰世紀 第三十九章應對上 文 / 戎祀

    在清日兩國開始討論和約,李鴻章將日本要求電傳旅順時,趙承業已經和德國人達成了一些初步意向,集中在軍備技術方面。德國人對五色旗陸軍的構架,尤其是軍備武器非常感興趣,決定回去後,派遣一個更為專業的團體來旅順,以便交流評估,促使威廉皇帝下訂單購買,並提出希望下一次能夠參觀五色旗的海軍艦艇。

    出售一些陸軍武器換取資金,對於趙承業來說,並非不可接受,這些武器裝備雖然先進,但並不具備壓倒性優勢,德國人買再多,陸軍再強,只要大海上不能打破英國人的封鎖,一切都是枉然。至於軍艦,除了兩艘戰巡屬於非賣品,重巡輕巡在趙承業看來,也並不領先時代太多。當然,運輸艦也是不賣的,但估計德國佬也不會注意非戰鬥艦艇。

    送走德國人,雲集在旅順的各國團體就算煙消雲散一空。英國人在清日開始和談時,便已離開,伯克萊爾很委婉的表示,大英帝國會在不遠的將來,與趙承業展開更深入的交流與合作,言下之意,算是認可了五色旗的戰力,英國已將趙承業作為抗衡俄國的備胎。

    對於李鴻章送來的消息,趙承業應付完洋大人們,心中頓時泛起一股無力感,自來到這個時代兩月有餘,他算得上竭盡全力,但依然無法阻止歷史的發生。他預判過清朝為對付自己,會選擇與日本和談,集中力量。可未曾想到日本人在沒有攻佔遼東、攻佔威海、全殲北洋水師、進軍台灣的巨大軍事優勢下,依然有如此驚人的要求,而更沒想到清朝委曲求全,竟然會全盤答應,真算得上喪心病狂了!

    雖然在這場風潮中,趙承業撈足了民心,積累了政治聲望。清政府連底褲都被拔了下來,最後一點遮羞布都沒有了,可謂顏面盡失,但最終吃虧的還是老百姓。還沒有轉變為梟雄的趙承業,內心中也是有那麼點愧疚感的。覺得清朝之所以迫不及待的求和,是否與自己太過強勢有關?也許,當初便不應該高調反清,應該於朝鮮登陸,死命阻擊日軍,斬斷日本人的野心,才能徹底改變甲午的局面?

    帶著這般的思考,趙承業乘坐海天艦,前往安東,準備慰問苦戰過後的近衛第一師官兵,並與各部淮軍見見面。

    安東義州兩場攻防戰,007給出了60點功勳值,包括對日軍殺傷及佔有安東等地的獎勵。但這也是五色旗來到這個時代,受損最為嚴重的一次,第一師攏共傷亡千餘人。讓趙承業疼得揪心,這些士兵可是系統原配,戰力、素養、紀律、忠誠無不是上上之選!

    鐘定國已經打報告,要求補充兵員。可陸軍並未擴軍,根本沒有後備兵員,系統也沒有兌換士兵的選項。旅順倒是收押著數千清軍俘虜,正在參與由閻世開主導的修路工程。對於這些人,除少數原毅軍兵勇外,幾乎全為逃兵,戰鬥意志極為薄弱,陸軍堅決抵制在這些俘虜中揀選編補。倒是滯留安東,庇佑於第一師羽翼下的清軍聶士成、馬玉昆部有不少敢戰兵卒,素質不錯,趙承業有兼併兩部的意圖。

    五色旗陸軍既要在遼東保持對清朝的壓迫,又要在鴨綠江地區形成對日本的威懾,還要固守金州旅順,力量已經使用到極限。為解決這種兩頭臨戰的態勢,參謀本部建議在入冬前,首先攻擊營口,擊潰聚集的清軍,然後抽調部隊,加強於第一師,以優勢兵力,趁山縣有朋孤立無援之時,對征清第一軍予以殲滅,贏得一個冬季的喘息。

    趙承業只是批准了進攻營口,因為清軍是戰鬥力只有五的渣渣,打起來不費勁,不會有太大的意外,也不會有太大的損耗,而且營口之兵多為北洋淮系,張佩綸用身家性命保證,這些軍隊絕不會拚死力戰。

    至於蝟集九連城的日軍,趙元首另有打算,明顯不具備繼續作戰能力的山縣,在近衛第一師的嚴防死守下,已無威脅。但留下這支虛弱無力的征清第一軍將是今後與日本人討價還價的籌碼。

    說到底,趙承業聲勢雖強,卻一直受限於資金困窘,無法發展。一直在處心積慮的營造條件,為爭取資金而努力,別人都說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對趙承業來說,戰爭卻是贏得第一桶金的手段。

    張佩綸此次也跟隨到來,這位清流先生,自從得知和談條件,一直苦悶悲憤,平時言談中,一改不言清廷過失的態,變得頗有怨言,在趙承業看來,是可以爭取的革命對象。

    在安東的淮系將領,眼見趙承業與張佩綸聯袂而至,紛紛放下擔憂,看來北洋與五色旗之間果然有默契。自從見識了五色旗軍的戰力,大家都不願意將來與之對陣沙場,柿子還揀軟的捏呢,何況開仗?

    可當聽聞朝廷與日本和談,這些提督總兵們又覺得不公,大家打生打死一番,好容易從朝鮮掙扎出來,眼見有了五色旗的助拳,戰局有所轉機,正盤算著是不是也趁機撈點軍功,將功贖罪,這朝廷竟然要議和,皇帝和袞袞諸公真真連娘們兒也不如。

    不就是顧忌五色旗麼,給點好處,撫了便是,怎麼也比便宜日本矮冬瓜強,至少這也算是自己人?丘們思想單純,總覺得朝廷傻不拉幾的,縱觀歷史,有這麼上趕著送銀子、送土地的朝廷麼?

    礙於張佩綸在,趙承業不好與聶士成等人談跳槽的事情,只是溫言撫慰一番,表示五色旗和北洋之間,有堅不可摧的友誼,將來在諸多地方還要仰仗大家。其言語謙遜,態親切,讓眾人覺得這前宋官家實在好相與,一點架子都沒有,紛紛心生親近,覺得在五色旗這個單位工作,一定身心愉快。

    清朝與日本最終簽訂合約的消息,終於還是從旅順傳到了安東。隨著和約的簽訂,清日之間的戰爭接近尾聲,轟轟烈烈的甲午將在兩國皇帝用印換約後,悄然結束。從月一號雙方宣戰開始,至十一月二十二日簽約,不過三個月多點的時間,日本在受到趙承業限制,無壓倒性優勢的情形下,憑借清朝急於求和的心裡,竟然獲得了不弱於原本歷史的收穫。

    為挽**望,光緒皇帝特地頒布詔書,宣示簽署和約的苦衷,進行危機公關,可謂用心良苦。

    「近自和約定議,廷臣交章論奏,謂地不可棄,費不可償,仍應廢約決戰,以期維繫人心,支撐危局。其言固皆發於忠憤,而於朕辦理此事,兼權審處,萬不獲已之苦衷,有未能深悉者。自去歲倉猝開釁,徵兵調餉,不遺餘力,而將少宿選,兵非素練,紛紜召集,不殊烏合,以致水陸交綏,戰無一勝。」

    「至今日,趙逆興兵,遼東淪陷,關內外情勢更迫,北則近逼遼沈,南則宜犯畿疆,皆意中事。瀋陽為陵寢重地,京師則宗社攸關。況二十年來,慈闈頤養,備極尊崇,設使徒御有驚,藐躬何堪自問?加以天心示警,海嘯成災,沿海防營多被沖沒,戰守更難措手。用是宵旰彷徨,臨朝痛哭,將一和一戰兩害熟權,而後幡然定計。此中萬分為難情事,乃言者章奏所未詳,而天下臣民皆應共諒者也。」

    「茲當批准定約,特將前後辦理緣由,明白宣示。嗣後我君臣上下,惟當堅苦一心,痛除積弊,於練兵、籌餉兩大端,盡力研求,詳籌興革,勿存懈志,勿鶩虛名,勿忽遠圖,勿沿故習,務期事事覆實,以滅趙逆穩社稷,以收自強之效。朕於中外臣工有厚望焉!」

    此詔一出,天下嘩然。果然是寧與友邦,結與國之歡心的滿清政府!

    一直心存僥倖的張佩綸幾近癲狂,日日狂呼「國恥」。而原本還算平常心的趙承業更是出離憤怒,光緒在詔書中,竟然將這一切責任推卸到軍隊、五色旗、甚至上天身上。這個愚蠢、腐朽、可悲的王朝沒有一點擔當,不知敗之所以敗,居然還好意思將自強與剿滅五色旗掛鉤。

    「真當老子是臨時工?替罪羊?真以為這樣就能封住天下悠悠之口?」趙承業不屑的啐了一口。

    與清廷打嘴皮官司,在趙承業看來沒有絲毫意義,這個等死的政權,在他眼裡根本不值得重視。而眼下,趙大元首覺得應該先找日本說道說道,宣示五色旗的存在,繼續展示五色旗的肌肉,一個貧瘠島國,沒有制海權,任何利益都無法掌控!不能讓日本人順順利利得到好處,發展壯大!

    老子是歷史攪屎棍,注定是日本人的命中剋星!

    海天三艦開始南下,巡弋在朝鮮海峽的擎天柱編隊,轉向北上,兩支編隊將於漢城匯合。

    征清第一軍被困,日本在朝鮮幾乎沒有絲毫的力量,除少量軍隊外,更多便是僑民與浪人武士。日本對朝鮮王室的看管,正是最薄弱的時刻,趙承業要將這些人搶出來,即使現在沒力量控制朝鮮,但不代表放任不管!

    這只是趙承業計劃中的第一步。

    又有個推薦了,呵呵,挺高興的,大家多給點票票或者收藏支持下!謝謝。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