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甲午興國

龍騰世紀 第二十八章鴨綠江之戰中 文 / 戎祀

    對峙兩軍今若何?戰聲恰似迅雷過。奉天城外三更雪,百萬精兵渡大河!

    一**四年十月十七日,日本第一軍歷經跋涉,克服了朝鮮進入十月後惡劣的天氣,終於進入義州,比原本的歷史足足提前了一周!

    義州為朝鮮北部重鎮,以條石築城,呈角形,西北臨鴨綠江,與九連城隔江相望,東南則有南山峴丘陵環繞。有兩座城門,臨江曰「靜波門」,有船渡至九連城;東北曰鎮北門,可通水口鎮。城東北角小山最高處建有亭閣,名曰統軍亭。登亭遙望,鴨綠江兩岸地勢形勝,一覽無餘。

    山縣有朋在義州統軍亭上俯瞰,鴨綠江橫於眼前。鴨綠江在此分為三支江流,第一江從義州城下流過,河寬六十米,水深一米左右,可以徒涉;第二江又稱中江,河寬一百五十米,水深達三米;第三江的河寬和水深與第一江相同,亦可徒涉。過第三江,即是璦河右岸,有一道長堤,並築有堡壘,旗幟招展,標明為清軍陣地所在。

    再抬眼遙望,正前方是九連城、夾河,其北面是一望無際的千里沃野;東面的安平河口,以及西面的安東縣和五道溝,也都盡收眼底。旌旗如林,隨秋風而飄揚,軍營和炮壘點綴其間,皆歷歷可數。

    統軍亭內諸將環伺,山縣有朋眺望一會兒後,問道:「立見君,敵情如何?」

    立見尚文少將僵硬死板的出列,敬禮時使勁的點了點腦袋:「司令官閣下!經過探查,支那以九連城為總根據地,伸其左翼於虎山及長甸城,張其右翼至安東縣,在鴨綠江沿岸有炮寨壘營數十座,幾百面軍旗隨風飛翻,估算總數不下兩萬人。可慮者為安東!有情報表明,五色旗軍於月初出沒於此,但我軍未能查明。」

    「五色旗,五色旗!」山縣來回兩步,帶著白手套的右手,輕敲著腰畔的指揮刀刀柄,心裡閃過莫名的不安。可如今態勢已成,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大本營的戰略,必須得到完美的執行。遂沉聲道:「暫時不管!我軍的任務是攻取九連城。欲攻此城,必先拔取其左翼之虎山,以為立足之地,虎山江北天險,強攻不易,當先取安平河口!」

    眾將見司令官決心已下,均躍躍欲試,這將是帝國數千年來第一次踏入天朝的土地!自「征韓論」起,日本就有一句流行的口頭撣,「飲馬於鴨綠江」!追溯歷史,日本軍隊只有在「文祿之役」(一五九二年)時曾佔據過平壤,從此,再未到過朝鮮北部,更不用說進入天朝國境。

    當初豐臣秀吉進佔平壤,一得意忘形,不可一世,進而謀劃要在第二年打進明朝,攻佔北京,遷日本國都於此。豐臣的狂想雖然幻滅,但山縣有朋卻想實現豐臣的未竟之志,按照計劃略取奉天,然後進行直隸作戰,攻佔北京。

    「佐籐君可在?」山縣聲音朗朗,威嚴而自信。

    「職部在!」佐籐正大佐,十聯隊長,征清第一軍王牌聯隊。

    「安平河口,拜託了!」山縣微微鞠躬,佐籐克制不住激動,微顫著身體回禮道:「閣下之重托,十聯隊必不負重望!」

    參謀長小山又次適時的補充道:「你部徒涉鴨綠江,出栗子園,猛攻清軍左翼!」

    佐籐當即率七個步兵中隊、一個騎兵分隊,並攜大炮兩門,繞道義州城南,由水口鎮進發。安平河口與水口鎮,略相對峙,江水散漫,漸淺漸緩,處處便於徒涉。而除此地外,

    兩岸多是懸崖峭壁,碧流如箭,湍聲如雷,不能通舟船,自義州至海,其間兩岸地土淤泥,萱葭郁茂,更難以行軍。

    對於安平河口這樣重要的地點,清軍本應派重兵把守。實則不然,駐守部隊為倭恆額的齊字練軍春字營二百五十人和騎兵一哨五十騎;另築炮壘兩座,各設有大炮一門,兵力相當單薄。

    佐籐到達水口鎮東面的杜武谷,開始向安平河口涉渡。他佈置炮兵小隊於徒涉點南面的高地,步兵一小隊佔領通往徒涉點道路兩側的高地,以為掩護。然後,命一個中隊擎槍探水徐渡,大隊隨後跟進。將達江心洲姜甸時,防守河口的齊字練軍春字營發現敵情,開槍射擊,日軍炮兵小隊立即開炮,清軍炮壘不甘示弱,發炮回擊,東面鼓樓子的清軍炮壘也發炮支援。

    十聯隊在硝煙瀰漫中,向北岸疾攻猛進,距岸約六百米左右,齊字練軍爭相逃竄,潰退扛石壘子。左翼總指揮依克唐阿得知消息,斷定日軍是由上游分股牽制,併圖擾亂防線後部,派馬隊二百餘騎支援,清軍騎兵向佐籐猛攻,試圖將其擊退,但十聯隊大部陸續到達,馬隊獨力難支。

    一**四年九月十七日十四時左右,安平河口失守,鴨綠江之戰正式拉開帷幕。

    日軍由安平河口發動攻擊,實在出乎清軍預判。依克唐阿是於十月十三日趕到九連城的,唐仁廉稍早一天。廣東提督名義上總統全軍,其實對依克唐阿半分約束也沒。兩人雖都堅決奮戰,卻對這亂麻一片的防線,拿不出切實可行的防禦措施,而且一開始在分工協守的問題上,就未能達成一致。

    二人過去沒有交往,相互不夠瞭解,是第一次共事。在唐仁廉看來,依克唐阿地位較高,談話做事顯得顧慮頗重。十三日依克唐阿到後,在沙河鎮舉行了會晤,談話間,依克唐阿堅持他是奉旨駐紮九連城,並不受唐仁廉節制。

    唐提督不以為然,但並未強硬要求,只是發電軍機處告之:「初次覿面,籌商恐難見聽。目今九連城、沙河兵集如雲,馬隊向不紮營,散出村莊,似太擁擠。一遇賊至,政令不一,亦頗棘手。竊以為,黑龍江將軍移防北路為宜,縱兵力不逮,廉必親督策應,義不容辭。」並懇請由光緒下旨。

    軍機處未及時回復,唐仁廉憂心戰事,只得再次與依克唐阿會面,但依然沒有效果,話不投機。唐仁廉無奈,只好再次發電:「再次晤面,依將軍其分位較崇,未便商請移防。同駐於此,不便展佈情形,務乞明旨,請飭依將軍專顧北面長甸河口一帶。否則,惟有廉率遊兵北顧,以中、南各段請依策應,方免疏虞。」

    這一次,清廷沒有犯二,採納了唐仁廉的意見,光緒下旨命依克唐阿於長甸、蒲河一帶酌地勢,移軍駐紮。翌日,依克唐阿便親率所部至長甸各河口一帶佈防。

    於是,清軍在鴨綠江的防線初步成型,分左右兩翼。

    右翼:以葦子溝為大營,唐仁廉率親兵四百駐紮;銘軍,由劉盛休統帶,駐九連城;蘆榆防軍,由聶士成統帶,駐虎山至栗子園一帶;毅軍,由馬玉昆統帶,駐榆樹溝至璦河及葦子溝至璦河右岸一帶;盛軍,由呂本元,孫顯寅統帶,駐安東縣沙河鎮一帶。

    左翼:以長甸城為大營,依克唐阿駐此;齊字練軍,由倭恆額統帶,分扎安平河口、鼓樓子及蒲石河口;鎮邊軍、靖邊軍,由依克唐阿直接統率,分扎東陽河口、蘇旬河口,另有奉軍三哨,駐紮長甸河口。

    清軍防線綿長,兵力配置西起海岸,東至鴨綠江上游長甸城附近,散在數十里間。右翼防禦以九連城至安東縣為防禦重點,但各部是淮系敗軍,士氣低落,諸將平時各駐一地,互不隸屬,驕橫已慣,唐仁廉驟稟節,除他親兵外,多不服調遣,別有心思。左翼兵力有限,又分扎六處,愈形單薄。左右兩翼相接處也是防禦的薄弱環節,佈防上漏洞百出,更有利於日軍的各個擊破。

    清軍之所以部署不當,一個重要原因是主帥接手時間太短,而各部又不太瞭解敵情。開戰之前,清軍也曾多次派人哨探,朝鮮人也悄悄過江傳送情報。可山縣老奸巨猾,故意製造假象,迷惑清軍,儘管清軍獲得的情報不少,卻參差矛盾,撲朔迷離,莫知底蘊。

    劉盛休倒是打過報告給軍機處:「賊先鋒已抵義州,水口鎮離之三十里,人馬均能過江;長甸口離九連城九十里,亦有渡船,均無兵防守。」

    只是當時唐仁廉與依克唐阿皆未到防,光緒只好回復:「各軍會商,酌派馬隊為游擊之師,於江岸上下游嚴密梭巡,遇有賊蹤,半渡擊之。」

    隨後,又覺得不放心,補發一道電諭:「鴨綠江地段綿長,必須擇應行設防之處,或築土炮台,或建地營,或設水雷,一切防具妥慎籌辦。」

    盛京將軍裕祿雖然在營口等著剿滅趙賊,可九連城亦屬防區,邊防事宜責無旁貸,不敢置身事外,他主張佈防重點於長甸河口一帶。

    安東知縣榮禧則致書唐仁廉,反對裕祿的建議:「倭人多詭計,先圍長甸以牽制,然後自羊心堡出奇偷涉娘娘城(安東縣下游)。」

    總之,開戰之前,清軍始終沒有探准日軍選擇何處為進攻鴨綠江防線的突破口。

    日軍從安平河口突破清軍鴨綠江防線後,向璦河左岸栗子園一帶前進,行至安平河口西南面的一處高地,不敢繼續孤軍深入,便在此安營紮寨,等待西線日軍的進攻。

    征清第一軍首戰功成,山縣有朋摩拳擦掌,準備給予鴨綠江的清軍致命一擊。

    沒有推薦,沒有任何露臉的機會,全靠朋友們不離不棄,收藏沒掉,推薦在漲,真的很感謝大家!話說,大著膽子申請了三江,不知能不能過?哎……既期待又忐忑!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