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高難度推理(五)
或許有人會問:「兇手難道不會懷疑這報道也許是圈套?也許張麗娟沒有死嗎?」這是因為:他不知有我存在,就不會想那麼深;只會一般地推斷:此報道證明張麗娟確實死了。不然活的張麗娟將來龍去脈給公安局一講,公安局會封鎖消息並在張麗娟的帶領下來直接抓他或找他了,何必多此一舉設圈套呢?因而對報上說法深信不疑,相信張麗娟已死和公安局已入歧途。於是就大膽地抱住了早渴望抱住的(1)說法。
有人還會問:「你怎麼料到兇手見到報紙後必然會自動前來認屍呢?他難道不會按兵不動嗎?」
不會的,他不得不來。因為左鄰右舍都認識他妻子的照片。也是被我在記者會上那句話逼的。那句話是:「不用登尋人啟事,只要各位在報上登出關於這一案情的消息,以及劉巧英(張麗娟)的照片,其姐姐的丈夫看到照片消息,必然哪怕隔著千山萬水也會趕回來,他還不定怎樣著急呢?」「反之,那他必然有了外遇,與妻子貌合神離。」……他若不來就失之常理,會引起別人懷疑有外遇,所以必來之。
還有人會想:「兇手既然智力過人,即就是他判斷張麗娟的確死了,但看完報紙後難道不會從另一角度發現是圈套?即:難道他就推想不出:張麗娟跑回去與丈夫生活數天,丈夫肯定能辨出她絕非姐姐冒充,那麼公安局也會深知這一點——是張麗娟本人。從而省悟出報道必有詐嗎?再從另一角度講,兇手難道想不到:有張麗娟丈夫這一活證據在,他抱住(1)說法的條件尚不具備嗎?」
請大家再看看當時報紙上的報道:「……某晚,其假妻忽然來家,在外邊百般叫門。劉志強以為是鬼驚慌失措,危急關頭遂生一計,假裝認可其假妻是人,開門放入。然後趁其不備,舉棒猛擊頭部……」其實是瞞掉了「一起生活數天」這一實情。對這一細節作此小小修正,修補了破綻,使之變得天衣無縫。這就給兇手造成一種虛假的真實感,遂信以為真而將計就計——抱住了(1)說法。
當然如果兇手預先知道有個和他智力相匹敵的我存在,他就會揣測出我推想的一切和我設計的一切而不會上鉤。我能勝他是因為我知有他——而揣摩預測了他之所想所為;他不知有我——而沒有揣摩預測我之所想所為……
後來我開始設計實施細節:誘兇手上門並認可(1)推理後,引他到一個停屍床前,床上事先安排躺上一個偽裝成已死的、滿頭滿臉裹著白紗布的「張麗娟」。她將突然坐起,怒視兇手。兇手將大吃一驚,一時驚慌,就無法再拐回去抱住(2)或(3)說法了。這時我再趁熱打鐵步步逼問之,讓他無思考時間而就範……其實只要他稍稍鎮定一下,也可以想到說:其實是(3)情況。我為避殺人嫌疑,怕跳到黃河洗不清才……或說,我愛張麗娟,我是為保住張麗娟的貞潔名聲才……這又是個他來不及思考造成的失誤。
三一高難度推理(六)
但我擔心他聽出聲音不像張麗娟或認出這臉的破綻,這將前功盡棄……正發愁時,忽然看到電視劇《長征》中唐國強扮演的**,想到了化裝術。就找電影廠聯繫,找到酷似張麗娟的電影演員閆莉同志……並讓她照張麗娟的相片化了裝。扮演已死的張麗娟,屆時光怒視不說話……這樣戲就演得像了……真可謂天無絕人之路,冥冥中似有神助啊!
於是以後的戲就演成功了……當時,由於形象的一模一樣,就造成一種強烈的暗示。又加上兇手一時驚愕削弱了判斷力,下意識認可了是張麗娟,從而中計。
另外鬥智的細節也很重要,細節決定成敗嘛!當兇手找上門來,編出一套與報上報道相符的(1)說法時,我在表情上做了些文章:故意陶醉在證實自己判斷正確的成功之中,讓表情任意外露,以麻痺兇手……還有,為掩飾復活的張麗娟是「啞女」的破綻,我便運用語言的力量連珠炮般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