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庶門

正文 第三百二十九章 各方角力 文 / 一語不語

    霍病、李糜和隋乂三人的遲遲不回軍,讓閔少頃感覺到危機,本來他認為,以這三人的政治頭腦,不會意識到他的大陰謀,但現如今他們卻在做一件跟他對抗的事,就是兩軍相持。這是要出內亂的徵兆。

    閔少頃所率領的軍隊都是在草原之戰開戰之前就撤走的部分,有兩萬多兵馬,而劉愈舊部屬也率領著兩萬多兵馬,相比而言,閔少頃的兵馬稍微多一點,一旦開戰,閔少頃毫無勝算。因為誰都知道,劉愈的舊部屬中包涵了新軍,還包涵了霍病那個戰爭狂人,閔少頃只能用政治途徑去解決這件事,他甚至在考慮,親自去一趟城外六百里外的軍營直接奪權。

    但很快,金堯城裡的特別狀況引起了閔少頃的警惕。

    一些原本已經被架空的老將,竟然次次出席了軍事會議,這些人突然對軍議的踴躍,讓他隱隱感覺到一些苗頭,為了盡早解決出征軍軍權的問題,閔少頃不得不召開一個正規的會議,此時天子那邊也已經下達了聖旨,聖旨的意思很明顯,讓閔少頃暫時在劉愈失蹤時接管軍權。閔少頃有了聖旨作為後盾,覺得一切都該水到渠成。

    軍事會議的議題只有一個,就是在後劉愈時代由誰掌管軍權的問題,閔少頃有聖旨在手,會議進行的很順利,那些閔少頃原本還擔心會鬧事的老將,在這次軍事會議上也老老實實,連句怨言都沒說。於是在軍事會議之後,閔少頃從自封的代主帥變成了大順朝軍隊名正言順的主帥,緊接著他讓人帶著聖旨的副本,去霍病的軍營奪權。選來選去,這個人為馬峰最為合適。

    馬峰和閔少頃算是故交,也算是患難兄弟,二人從徐州開始就已經成為摯交,這次反劉愈的主意還是他提出來的。閔少頃不擔心馬峰會中途反水。若是馬峰接管了霍病和李糜所部,那整個軍隊都將落在他手上。

    但是馬峰卻不肯去。

    閔少頃在軍事會議結束後便找馬峰談過,馬峰的意思很明確,這次去奪權,其他誰去都合適,他去不合適。也不說理由。讓閔少頃一頭霧水。照理說現在大事將成,劉愈已經被除掉,他的那些舊部屬也只剩下霍病這一個心腹大患,帶著聖旨副本去,霍病還有不遵聖旨的道理?

    但閔少頃再一想,霍病還真有可能不遵聖旨。那麼一個渾人,就不知規矩為何物,以前劉愈能壓得住他,現在劉愈不在,誰還能管束的了?閔少頃再看馬峰的為難,大致想到,劉愈的情報人員遍佈全軍。若是被霍病知道劉愈是被馬峰害死的,馬峰此去還有活著回來的道理?馬峰若是被殺,那順朝軍隊內部肯定要起內亂,到時候撿便宜的就會是突厥人。

    到底是馬峰貪生怕死,還是馬峰想的多不想出內亂,閔少頃已經沒法去計較,他知道現在必須派出一個人去接管城外那兩萬多兵馬。大軍本來是迅速出兵,卻已經在草原上耽擱了兩個多月,後勤補給早就出現困難,若是再不能解決此事。回頭他這個全軍統帥也會被皇帝問責。

    打了勝仗不進不退,這是要造反的徵兆。閔少頃在朝中可不止劉愈一個政敵,兩相,袁博朗和藍和,肯定會拿這件事做文章。

    找個雷厲風行有資歷值得信任的人作為特使去接管軍權。再找個溫和些的將領從旁協助,防止雙方矛盾不可調節。閔少頃在盤算這人選時是花費了很大的腦筋,最後他選定了曾經在軍事會議上跟劉愈有過爭辯的黑臉將軍張紹雲,以他的雷厲風行跟霍病有一拼,至於從旁協助的人,他選擇了何茂,因為何茂就是個老好人,誰都對他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尊敬。

    事情定下來,閔少頃便找了這二人談話。張紹雲在閔少頃控制邊軍之後一直得重用,已經被閔少頃當作自己人,但何茂不同,何茂已經被架空很久。這次派出特使去接管軍權,竟然讓何茂做張紹雲的副手,連張紹雲都覺得有點愧不敢當,何茂可是他的老上司,在軍中的聲望,張紹雲也沒法跟何茂相提並論。但畢竟是新統帥的命令,他也就遵從了。

    何茂也沒出言說什麼,只是表示會竭力辦好。

    因為張紹雲在金堯城一系的邊軍中職權很高,所部有四千多人,這次張紹雲去接管霍病和李糜所部,原來的部屬必須要安排別的將領來擔當。正在為此事發愁,何茂提議道:「不如由一些有經驗的老將來接掌,如此可無礙!」

    閔少頃本來也是這麼想的,畢竟光是提拔一些沒資歷可信任的新人來擔當重任,已經讓全軍不服,現在他一介文臣接管軍權,根基未穩,是時候拉攏一些老將來為他效命。之前那些老將踴躍參加軍事會議,顯然都是想在這次的勝仗中分一杯羹,為了不讓這些老將中任何一人過度專權,閔少頃將原本張紹雲所部的四千多兵馬分成六部分,分別找來十幾位老將來統領,這樣名義上他們還是將軍,但實際上也沒什麼大的權力。

    在安排妥當之後,張紹雲便與何茂出發了。

    金堯城,也好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一切都很太平。

    六百里的路,一去一回,如果是快馬,那也用不上三天工夫。可是張紹雲和何茂帶人去了五天,依舊一點消息都沒有。閔少頃開始有些坐不住。

    閔少頃現在已經接到了朝廷關於撤軍的命令,他明白,撤軍是早晚的,他不撤,右相袁博朗和左相藍和也會給皇帝施壓,借由皇帝的手來逼他撤。現在軍隊中是沒了劉愈,但還有他閔少頃,閔少頃必須第一時間回長安城述職,將所有軍權交出來,這樣才會令皇權徹底控制軍權,達到他的目的。

    他也想明白了,如果霍病就是犯渾,就是要繼續在草原上跟突厥殘兵鬧騰,他就準備先撤軍,將這部分人馬棄之不管。你霍病不是能打嗎?讓你看看沒糧草供應,沒後援支持,還在草原上怎麼橫行?到時候還不是要乖乖撤回關內?就算你小子都本事能抗住,你下面的將士也受不了,畢竟霍病和李糜所部中大多數將士都是邊軍,此時打了勝仗也是思歸心切,霍病那咄咄逼人死咬不放的戰爭狂人態度早晚會引起下面軍將的怨言。

    閔少頃將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了城外六百里劉愈的舊部屬身上,忽略了內部的危機。此時的花集安正在金堯城內當一個閒人,卻已經籠絡了大多數老將的支持,而且已經做好奪權的準備。要奪權,首先要講全軍中聲望。

    花集安收到消息,齊方和張無諸已經奉皇命率兵進駐邵武關。這事是秘密進行的,連閔少頃事先都沒得到通知。這意圖很明顯,皇帝擔心閔少頃當第二個劉愈,怕他賴在草原上不歸,挾軍權謀反。因而皇帝派出齊方和張無諸這兩個信任的將領到邊軍中,只等閔少頃率軍回邵武關,也將閔少頃的軍權給解除。

    齊方和張無諸的出征也在情理之中,畢竟只要他二人從關內出來,劉愈在關中的勢力就基本無存,皇帝可以輕易將關內的軍權攬在自己手中,這是鞏固皇權的第一步。曾經稚嫩的皇帝,也學會了用他自己的手段來保證皇家政權的穩定。

    邵武關等三大關口畢竟聚攏了邊軍近乎一半以上的兵馬,當初劉愈出征時,只是匆忙集合了一些殘軍敗將,以四萬多人馬就出征了,但事後邊軍聚攏在邊關的將士,仍然有三四萬之多。這部分因為劉愈在前線的勝仗,也被認為是沒必要派出草原,於是一直守在關內,直到齊方和張無諸的到來。

    齊方和張無諸在認識劉愈之前就已經是軍中將領,雖然不得志,但他們深諳軍隊內的規矩,進入邵武關的第一天,就已經將軍權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閔少頃自以為事事都在他預料之內,卻不知道劉愈的舊部屬已經暗中取得聯絡,這還要歸功於楊情報網的佈局緊密。閔少頃所部不過才兩萬人馬,而此時劉愈舊部屬所控制的兵馬已經超過六萬,在全軍支持度上,劉愈的舊部已經完成了對邊軍大部的控制,萬事俱備,只差金堯城這一處東風。

    七月初六,劉愈從戰場上失蹤一個月之後,金堯城內部突然發生變亂。

    這一天閔少頃正著急他的信任將領召開關於撤軍的會議,中軍大帳突然被一夥士兵所圍困,緊接著原本應該去接管劉愈舊部軍權的何茂出現在眾人眼前,與何茂同行的竟然還有花集安和一些老將。並不見張紹雲。

    閔少頃隱隱感覺到不安,他沒想到,一向溫和不與人爭,甚至連當逃兵都隨大流的何茂竟然會有這麼不遵號令之時。

    閔少頃走上帥案,當眾宣讀劉愈「遺書」,由大將軍花集安接掌三軍,繼續對突厥進行討伐,直到搗破突厥王庭!

    這遺書明顯是偽造的。

    閔少頃冷笑,一旁的馬峰早就跳出來指責道:「好你個何茂,竟敢以下犯上謀反!你以為有了這些老傢伙的支持,你就能推這個傀儡上位了?莫忘了整個金堯城,可在閔將軍的控制之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