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丞相別這樣

龍騰世紀 兵敗遇三傑 文 / 燕一星

    張五豐吃飽喝足,愜意地往椅背一靠,伸了個懶腰,打著哈欠。

    「嗚嗚」聲中,一支利箭激射而過!張五豐旁邊一個將領正低頭嚼著骨頭,霎時命欲煞星,一股紅血噴出,利箭穿腦而過。

    「全軍戒備!」公孫瓚喝道。

    張五豐呆在當地,這不是拍戲!這是真的!要不是自己伸個懶腰,去見馬克思就不是他而是我了!

    「父親!」一人跌坐帳中。

    眾將扶起,那人斷斷續續說道:「袁紹令顏良、文丑為先鋒,各引弓弩手不知多少,分作左右兩隊,麴義引八百弓手,步兵一萬五千,已把我軍圍得鐵桶一般!我軍死傷慘重,已快抵受不住,袁紹自引馬步軍數萬,於後接應……」

    「不想今日瓚某喪於鼠輩之手,眾將聽令!」公孫瓚朗聲自帶一股威嚴。

    張五豐癡癡地聽到「顏良文丑袁紹」,忍不住出口相詢:「這裡是三國嗎?」

    公孫瓚怒瞪了他一眼,不置可否,轉頭下令:「眾將今日需拚死向前,建功立業當在此日!大將嚴綱,領軍五千,先鋒突圍!公孫續領馬軍一萬,左路突圍!田楷領馬軍一萬,右路突圍!某領中軍掩襲,趙子龍領後軍五千斷後!出陣!」

    「得令!」眾將怒吼,把張五豐嚇了一跳。

    「怎麼我穿越了?該死的,還變成了趙雲,趙雲那麼好打,我只懂三腳貓功夫,這可咋辦,爹啊,娘啊,快救救我……」張五豐喃喃自語,渾身發抖,眾人只道他貪生怕死,不禁心生鄙夷。

    顏良文丑為先鋒,弓弩手左右兩隊,令左隊射公孫瓚右軍,右隊射公孫瓚左軍。麴義引弓手和步兵一萬五千,列於陣中。袁紹在後接應。

    公孫瓚領中軍,立馬橋上,豎一桿大紅圈金線帥字旗在馬前。

    袁紹讓麴義令弓手伏於遮箭牌下,聽炮響發箭。

    嚴綱縱馬往麴義殺去。麴義軍伏而不動,嚴綱有勇無謀,奔到陣前,一聲炮響,弓箭如流星。嚴綱大慌,麴義拍馬舞刀,嚴綱人頭落地,公孫瓚左右兩軍想來救應,都被顏良文丑弓弩手射住。

    袁紹軍領軍前進,直殺到界橋邊。麴義率先把旗砍倒。

    公孫瓚回馬下橋逃往後軍。

    麴義引軍直衝到後軍,正撞著張五豐拿起手機拍照,「卡嚓」一聲,後軍營帳遮住了光線,閃光燈霎時嚇到麴義,公孫瓚見機奇快,回馬一槊,刺麴義於馬下。

    張五豐悲慼萬分,拍照留念。突然見到袁紹軍中,一把扇子發著光!

    想著自己穿越與這把扇子一定有重大關聯,於是跨上戰馬,挑起麴義人頭。來個殺雞嚇猴,提著水管,直奔袁紹軍。

    袁紹軍見他提著麴義人頭,心中一怕,紛紛閃開,公孫瓚引軍殺回,袁紹軍大敗。

    袁紹突然見一個全身白甲的男人衝到面前,心中一慌,往後便退:「來著何人?」

    張五豐悲憤,從此我就做趙雲了,大喝:「吾乃常山趙子龍也!快還我扇子!」

    眾軍官見主將退後,士氣大降,紛紛避開。後面公孫瓚軍團團圍裹上來。

    田豐慌忙看著袁紹:「主公快躲避!」

    袁紹突然大喊:「大丈夫寧願臨陣斗死,豈能逃走牆求苟活!」

    這一喊,紛紛避開的袁紹軍士氣重新振作,紛紛圍了上來,趙雲過不去,顏良文丑回軍來到,兩路並殺。

    趙雲悲然:「趙雲是死在今日嗎?」也顧不得扇子,揮舞著水管,回到橋邊,公孫瓚緊隨其後。

    袁紹驅兵直入,當先趕來,快到橋邊時,只聽得背後喊聲大起,閃出一彪人馬,為首三員大將,也當真好認,分別是黃臉。紅臉、黑臉。三匹馬,三種兵器,飛奔袁紹而來。

    袁紹大驚,寶刀墜地,走馬而逃,顏良文丑掩護他過橋,往後便逃。

    公孫瓚也不追趕,收軍歸寨。

    原來那三人便是劉關張。公孫瓚摸著劉備的手:「若非玄德救我,瓚某已全軍覆沒矣。」

    趙雲一怔,心想:「若我當真變成了趙雲,那麼劉備才是我的主公啊!」於是走上去,並拳道:「主公,這就帶我走吧。」

    劉備看他長得玉面長身,武藝又是高強,心中暗暗喜歡,已經生出籠絡之意。聽到他這麼說,心中甚喜,但沒表現出來,只說:「公孫將軍乃是人傑,你當好好輔佐,早日克成大業,也讓某等沾染光彩。」

    張飛大聲吼道:「你叫趙雲?會寫字嗎?」

    趙雲吃了一驚,學著他們說話:「某不懂文墨。」

    張飛大喜:「我教你吧。」

    趙雲心中大笑:張飛這粗魯之人,也會舞文弄墨?當真笑死我了。

    關羽走上前來:「某觀公之槍法,自成一格,改日和某切磋一番如何?」

    趙雲大駭,嘴裡忙說:「不敢不敢。」

    「報,有使者前來。」

    「請入。」

    來者是太傅馬日磾、太僕趙岐,奉董卓偽詔前來勸公孫瓚和袁紹和好。

    公孫瓚於是遣使致書袁紹,互相講和。公孫瓚又表薦劉備為平原相。

    劉備三人與趙雲分別,不忍相離。

    趙雲歎了口氣:「公孫瓚和袁紹皆是無能之輩。」

    劉備說:「你且屈身從事,日後會有共謀之時。」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