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五十七年閏八月,皇上終於做出了決定,任命十四阿哥為撫遠大將軍,並由固山貝子超授五爵,並特意降旨「用正黃旗之纛,照依王纛式樣」。
這道聖旨很費了皇上的一番腦筋,其中隱含的深義更是耐人尋味。首先,十四阿哥並沒有借此難得的機會而被正式冊封為親王,甚至連郡王都不是,封號更是沒有;其次,「超授王爵」,即授予親王待遇,意即比照、參照;第三,撫遠大將軍只是臨時軍銜,而非固定制度。
(儘管後來十四阿哥被眾人尊稱為「大將軍王」,而他在向皇上啟寫的奏折上也自稱「大將軍王臣」,但是這些都不是源於皇上的賜予,而是他一廂情願的自封,對此,皇上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已。)
而皇上之所以選擇十四阿哥,既是慎重之選,也是無耐之舉。經過了將近一個月痛苦難熬的反覆斟酌,令皇上不禁連連哀歎:朕空有二十幾個阿哥,可是真正需要派上用場的時候,怎麼竟會是這般的捉襟見肘、窘迫不已?
也難怪皇上會如此大發感慨,現實情形確實如此:大阿哥被圈禁,二阿哥被廢,也被圈禁;五阿哥資質平平,且剛剛經歷了搶辦皇太后喪儀之事,皇上餘怒未消,忌憚之心更是有增無減;七阿哥身有殘疾,不事政務;八、九、十這三個阿哥同是八阿哥一黨,爭儲之心昭然若揭,哪一個都不能委以如此重任;十二阿哥的能力和水平都有限,且無論是文是武,竟然沒有一樣出挑;十三阿哥則是早早就被棄用,遠離了朝堂,此時若是起用,豈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嗎?皇上又不是只有他這麼一個兒子;十五、十六阿哥才剛剛二十出頭,無論是經驗、資歷、履歷還是威望都不足以服眾,領兵打仗,威望格外重要。
那麼三阿哥和四阿哥呢?對於這兩個人,皇上在第一時間就將他們排除在外。
遙想當年,皇上正值壯年之際,曾經三度親征葛爾丹,都是將當時的太子二阿哥留守京城,不就是以備他在前線身遭不測之需嗎?現在的皇上已經是垂暮之年的老者,他更是要對身後之事做好妥當周全的安排。
雖然皇上對於哪位皇子繼承大統仍是沒有下定最後的決心,但是對於京城不能沒有主持大局之人的觀點卻是異常堅定,因此在他的潛意識裡,三阿哥和四阿哥這兩個人哪一個他都捨不得派往前線。
這些年來,皇上每每遇到重大事項,都是吩咐給這兩位阿哥共同辦理,似乎已經成了不成文的規矩和慣例,就連臨幸兩位阿哥的園林府邸的次數也遠高於其它皇子,令這兩位阿哥的關係彷彿是焦不離孟、孟不離焦一般。
實際上,這樣的結果,完全是由於皇上自己根本就沒有考慮清楚將來將皇位傳給哪一位皇子,仍在舉棋未定階段。因此他不想讓文武百官們看出來他的個人傾向,畢竟兩位阿哥的辦事能力有目共睹,皇上希望在迷底揭曉之前,力圖一碗水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