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太平血

正文 第三百二十三章 宗族之議 文 / 不開心的橘子

    在左宗棠的書房內,蕭雲貴品著武夷山大紅袍,左宗棠在下首作陪,微微一笑問道:「西王覺得這茶如何?」

    蕭雲貴點點頭道:「這武夷山大紅袍乃十大名茶之一,原乃貢茶,喝之明目益思,提神醒腦,端的是好茶。」

    左宗棠捋著鬍鬚道:「不錯,但西王可知此茶如何採摘?」

    蕭雲貴心頭納悶,自己是來問左宗棠明日如何應對那些鄉官的,他卻和自己扯什麼茶葉,當下搖了搖頭。

    左宗棠道:「此茶採摘之時,要焚香祭天,然後讓猴子穿上紅色坎肩爬到絕壁的茶樹上採摘茶葉,所以廣東話把這種猴採茶又稱為馬騮搣。正由於數量稀少,採摘困難,這種茶價貴而珍稀。」

    蕭雲貴奇道:「這與明日會見鄉官代表有何關係?」

    左宗棠說道:「西王新政偏重工商之業,此舉勢必打破民間一些舊有習俗。就像這大紅袍,自明洪武年間成為貢茶以來,歷經數百年,難道西王以為就無人想過擴大產量麼?」

    蕭雲貴微微一愣,摸著下巴道:「自然是有人想過改變成法,將大紅袍廣為推種,讓產量提高。但如此一來又顯不出此茶珍貴之處了。」

    左宗棠微微頷首道:「不錯,而讓此茶產量一直限於一定數量的正是大紅袍產地的士紳百姓們。」說到這裡左宗棠站起身指著牆上掛著的蘇褔省地圖道:「士紳宗族,百姓宗族自古以來,都是以血脈連成一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像我左家亦有宗族之法。在宗族之內,個人都要維護自己這個宗族的利益,而宗族反過來又護持個人利益。大紅袍數量稀少所以價貴而珍,當地宗族也是有意的不外傳此產品,以保證此茶為少數宗族特有。」

    蕭雲貴奇道:「這武夷山遠在福建,福建還在清妖治下。和我蘇褔省新政有何關聯?」

    左宗棠淡淡一笑說道:「若今後我們取下福建呢?以西王新政來說,保護工商便意味著各種百貨皆可為商品,大紅袍價高,勢必引來商賈覬覦,當地宗族又不外傳,勢必會引來爭端。這只是左某舉的一個例子,宗族為保自己利益。勢必反對新政。鄉間族田、族產由來已久,均田便會觸動宗族利益。便如同數百年間大紅袍產量不變一般,宗族勢力還是希望能像從前一樣,施行舊法不變。」

    蕭雲貴皺眉道:「可是左相,時代是在進步的,就拿大紅袍來說,此茶珍貴,洋人們為了大量獲取,不惜遠涉重洋而來。前面開廈門、福州兩處口岸,多有英人洋行高金聘請國人買辦深入武夷山購買此茶。厚利驅使之下,我想那些宗族勢力也會想著變法,讓大紅袍多產一些的吧。」

    左宗棠微微一笑說道:「西王這話說到點子上了。咱們的均田制雖然有不少優惠政令,但唯獨少了安撫宗族勢力的政令,新政法令要得以推廣,須得以利換利,讓士紳百姓們都看到,新政之後能有更大的利益,若是無利,誰會跟從?」

    蕭雲貴大皺眉頭道:「可新政均田,本就是惠施百姓,只是咱們是把少數人的利益轉為大多數人的利益,也就是一個均字使然。新政不可能照顧到每一個階層,每一個人啊。」

    左宗棠點頭道:「不錯,咱們新政的確不能照顧得所有周全,但此刻的宗族勢力尚為鄉間一股極大勢力,與一般的土豪劣紳不同,當區別以待之。」

    蕭雲貴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左宗棠接著說道:「雖然宗族之族田也霸有大量田地,不予外姓人耕種,但西王可再發新令以為補充,族田不可荒蕪,必須有人耕種,凡超過三月無人耕種之族田,鄉官有義務召民耕種。同時曉諭鄉間宗族,但凡將族田租種外姓人者,所納糧賦可減三成。」

    「至於族長承嗣權,咱們可以緩緩變之,繼續推行鄉官推選制度,若宗族族長作奸犯科,欺壓百姓,或處事不公,便可罷了他的鄉官職權。教化權則更好辦,眼下新學雖然開始推廣,但暫時未能下到鄉間,教化之事暫時可依照舊例,但若要參加我天國科舉,則必須入讀新學。」左宗棠緩緩說道。

    聽到這裡蕭雲貴一拍大腿道:「不錯,左相說得對,我們可以在鄉間設立鄉官所,除了負責解決鄉間宗族事務外,派出一些鄉官助手下到鄉間,負責指導鄉官處理宗族經濟糾紛、治安事務、民間糾紛,總之把宗族的一些權力慢慢的收歸鄉官所,過個十幾年後,宗族權力總會慢慢淡化。同時鄉官所也就變成縣令以下控制鄉間的橋樑,也就不會出現滿清那種令不及鄉的局面。」

    跟著蕭雲貴搓著手道:「還有新政觸動一些宗族勢力的利益上,也可以通過分化利益來瓦解宗族利益,從而繼續推行新政。」

    左宗棠微笑點頭道:「不錯,正是如此。雖然明日要見的那些鄉官代表不同的宗族,所求也不同,但只要咱們只要有了大體方針,也就知道該如何斷處了。」

    蕭雲貴大笑了起來,跟著左宗棠取出各地鄉官往來的一些公文,將鄉間推行新政所遇到的難處事務做了分門別類,兩人一一做了細緻的商討,給出具體的解決辦法,這一商討就是一夜……

    陳田品著茶水在西王府的偏廳內等了一個多時辰了,他是杭州佐望鎮大河鄉的鄉官,他這個鄉官乃是旅帥級別的,該管著五百戶鄉間百姓。在他治下多半都是陳姓,也就是陳氏宗族。去歲太平軍攻打蘇杭之時,清軍在鄉間過兵,對大河鄉擄掠逼捐,陳田的父親,也就是陳氏宗族的老族長被清軍強逼那捐了一大筆銀子,老人家年事已高,又經不住威嚇,大病一場後便去世了。

    陳田隨後承了父親的族長之位,他深恨清軍逼死父親,是以太平軍攻陷蘇杭之後,趁著太平軍大軍清鄉之時投了太平,被鄉間百姓舉為旅帥鄉官。陳田感念太平軍為他報了大仇,便安心做了鄉官,並積極配合太平軍掃蕩其他鄉鎮的鄉勇,那些鄉勇都是清妖的爪牙,甚至經常佔著清妖的勢力侵佔陳氏的族田和山場。陳田曾今帶著陳家青壯和他們幹過幾次,但別人有清妖撐腰,陳家總是吃虧。太平軍來了,陳田自然是引著太平軍把那些官府爪牙給收拾掉了,而他也成了第一批太平軍的鄉官。

    太平軍在清鄉之後,給陳氏宗族留下了一批兵器,甚至還有十餘支火繩槍,陳田靠著太平軍留下來的幾名軍將,建立起了大河鄉的鄉兵隊伍,平時種地、操訓,有戰事時便和太平軍主力配合打清狗。

    經過幾個月的時間,到了去歲年底,鄉間殘餘的清妖勢力被剷除得差不多了,陳田也參加過幾次搜捕,搜捕那些逃到鄉間的清軍殘兵敗將,也得了幾次獎賞。

    太平軍到來之後並不像清妖先前傳說的那樣,什麼一絲一毫都要納捐聖庫,什麼男女分營,什麼要信洋教。幾個鄉兵頭目都是太平軍老人,他們當中只有兩個是信教的,其他幾個是拜菩薩的,也沒有強迫百姓改信。至於聖庫倒是有,但在陳田看來就是族產,他這一旅百姓們的公產而已,除了要繳納的公糧田賦之外,其餘的都是族產,沒什麼區別。至於男女分營更是沒影的事,太平軍頭目告訴陳田,除非是加入太平軍的男兵和女兵才會有男女分營之事,陳田很理解,打仗的兵馬當然是要男女分營的,何時聽聞過男女在一營之內的?軍紀也不好整肅啊。

    就在陳田以為太平軍來了之後,便沒了官府欺壓,可以有好日子過了的時候,太平軍忽然搞起了什麼新政。對陳氏宗族影響最大的莫過於那均田制,陳氏的族田有數千畝之多,因為是族產的緣故,也沒什麼田契,只是在族譜上註明了,哪家分了多少畝田而已。清廷在的時候,只是登記過大河鄉田數,讓陳氏宗族按著田數納糧,其間苛捐雜稅之多,讓陳田頭痛不已。

    太平軍頒布新政之後,也核過田數,但族田因為沒有田契,被納入了要均田的對象,就意味著陳田得把族田均分給自己管治下的五百餘戶百姓們。原先分到田地的那些陳氏宗親也還好說,無非就是重新分地,但讓陳田不甘心的是,他要得把族田分給百餘戶的外姓人。這下陳氏宗族都不幹了,憑什麼要把祖宗留給大家的田地分給外姓佃戶?

    除此之外,大河鄉出產大量的蠶絲,陳氏宗族還有不少戶是靠織布為生的,這次新政聽聞太平軍官府要搞什麼紡織廠。本來大河鄉的布匹受到上海來的洋布衝擊,就已經舉步維艱,賣不動價了,要是官府辦的紡織廠再起來,那大河鄉不少靠織布為生的人戶只怕要破產了。

    而其他什麼放足令、娶小妾要交重稅也是讓陳田頭痛不已的事,為了這些政令,上面是縣老爺逼壓,下面卻是百姓們反對,令陳田每日焦頭爛額的處理這些糾紛。這次他被周邊幾個鄉官推舉為代表,到蘇州來面見西王陳情,希望能改變一些政令。

    臨來時陳田是抱著必死的信念而來,歷來都是見官先打三十板子,何況是見一位王爺?陳田戰戰兢兢的到了蘇州,卻沒想到和他一樣目的而來的鄉官不在少數,也就放下心來,西王總不可能把大傢伙都殺了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