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福省兵備章程》中的義務兵制度就是鄉兵制,每二十五戶唯一兩司馬單位的人口,每個兩司馬必須出五名鄉兵,服役期為三年,由蘇州兵部鄉兵司和地方的鄉兵部統轄。鄉兵除了是地方的民兵武裝外,還是西殿的預備役,他們的糧餉器械一部分由總聖庫撥款,一部分由地方自理。鄉兵沒有職業軍人那麼豐厚的糧餉和待遇,每個鄉兵的吃穿住由鄉兵部包圓外,每月只有少量的津貼,但當上鄉兵的人家能得到政府減免一部分賦稅的優待政策,因此百姓們還是樂意把自己的子侄送去當鄉兵,甚至有些地方擠破頭都擠不進鄉兵部去。
這樣一來蘇福省就保持能有十五萬的職業常備軍和將近五十餘萬的預備役鄉兵。保持如此龐大的兵力也是沒辦法的事,因為還在打仗,西殿開春後還要三面出兵對陣清軍,除了此刻還在進行的蘇中戰役外,西殿兵部參謀部已經在準備福建、江西戰事的計劃,沒有強大的軍事實力作為保障,西殿很難完成三面出擊。
《蘇福省兵備章程》中和吏部一樣官職、官銜分開,將西殿軍中的軍職和軍銜做了區分,從兩司馬到軍帥定為軍職,從監軍開始到丞相為軍銜,例如陳玉成為湖州左一軍軍帥,職同檢點,統帶萬餘兵馬。軍職和軍銜的分開讓西殿軍中一些不合理的現象消失了,例如一軍中有軍帥而其上又有監軍等官職的人,會造成官多兵少的局面。軍職和軍銜分開之後,也是變相的裁汰了冗官。
蕭雲貴原本是想引入後世將、校、尉的軍銜體系的,但才和左宗棠等人談論,左宗棠就說歷來尉都是高於校的軍階,如此一改。軍中都是小校成行,恐讓人難以接受。
蕭雲貴這才明白過來,相對於政事的改革而言,軍隊的改革卻是更加困難的事。原因很簡單,軍中不論是戰法還是編製體系,甚至小到兵器的使用,都是經過軍隊長期血與火的磨練後才得出的寶貴經驗。軍隊中守舊的思想更加難以改變,因為一支軍隊成熟的編制、戰法都是經過戰爭考驗的,都是付出一條條的生命才換來的經驗,你想改革軍隊是非常困難的事。蕭雲貴現在也開始理解英**方為什麼抵制將圓形彈頭換為錐形彈頭。因為圓形彈頭是英軍付出了很大實戰代價才形成的東西,軍方是不會輕易同意更改的。
所以蕭雲貴也就不糾纏軍銜這種小事,他要將精力更多的放在西殿太平軍其他方面的軍事改革上去。
《蘇福省農林茶絲章程》則是戶部農業司出台的關於蘇福省農業的章程,章程中明確規劃了蘇福省各地的產糧區和茶葉、生絲等經濟作物的耕種比例,蘇福省的產糧要保證一省軍民所需之外。還要供應天京一部分,因此不能放任民間無節制的耕種茶葉、生絲等經濟作物。大部分的土地還是要保留為產糧地。同時章程中還明確了收購農人餘糧的價格。這個價格基本和時價相符,也是保護產糧農人的一種舉措。歷來谷賤傷農,農人們除了繳納糧賦之外,剩餘的糧食留足自家口糧之外,餘糧多是要換成銀錢購買其他生活必需品的,因此西殿以官府最低保障糧價為底線。保護產糧農民的利益。此外這個章程對蘇福省的漁業、林業、畜牧業以及其他農家副業都有規劃和獎勵政策。總之這個章程是鼓勵民間盡快恢復生產,保護農民利益的一個章程。
《蘇福省拯危扶弱章程》則是一部社會福利性的法令,先前太平軍已經有幼童館、老弱館等部門專門負責照養孤兒以及社會上的老弱病殘等無依無靠的百姓。這個章程只是將前面的事務做為一個明細的法令整理出來,大概原則還是一樣。孤兒、老弱病殘等人由各地官府負責照養,同時各地官府組織這些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來回報社會。前面太平軍已經有很好的經驗,孤兒們可以學習文化,等到十六歲時便會加入軍隊訓練,資質較好的還有機會出國留學,總之這些孤兒就算是長期賣身給西殿了。老弱病殘等人則做一些管理城市清潔、衛生的工作,也做一些城管的工作,總之各盡其能,西殿也不會養好吃懶做的人。
《蘇福省新學章程》則是教育方面的規定,各地要逐步開展蒙學教育普及,各郡每年投入地方教育的經費也是明確規定要佔到地方支出預算的百分之五到十左右。同時計劃在各郡首府新建一批新式中學,這些學校除了學習中華的傳統文化外,還要開西洋學科。另外在上海由李善蘭主持成立太平天國蘇福省上海大百科學堂,這所學堂由李善蘭主持,聘請中外各科學家加入,起初是李善蘭等人搞學術專研的地方,成為中國近代第一所大學的前身。
說到西學之時,雖然許乃釗等人沒在提什麼反對意見,但蕭雲貴看得出來他們心中還是有所保留,他們身後代表的是中華傳統舊儒學。蘇浙向來讀書人很多,相信西殿開辦起新式學堂之後,蘇福省內部還是會有很多人反對,但太平天國面對的保守勢力壓力應該不會太大,畢竟他們是「反賊」,本來就不用守什麼滿清的祖制,也不會理會滿清的舊儒學,加上戰亂之時,很多保守反動的文人要麼隨著清軍一道被鎮壓,要麼躲避到外省清軍地盤去了,保守勢力不是太強。這就是造反者的好處,一切都可以砸爛重新開始。
但洪韻兒也提出不能小看民間守舊勢力的能量,在她的主持下,詔書衙開始編撰幾本書,打算廣為刊行,以正視聽。一本就是《新華字典》,這本字典就是為了消除《康熙字典》在民間的影響。第二本是左宗棠等人編撰的《新儒學集》,也就是宣傳儒學盡復清以前儒學的舊觀,改革當今儒學八股的舊俗,並且披露了滿清鉗制儒學發展的真實面目。還有洪韻兒編撰的《中學體用》一書,當中洪韻兒盜用張之洞的話,提出天國應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學習態度去對待西學。這幾本書發行之後,王利賓掌管的輿宣司也開始刊行太平天國自己的第一份報紙,配合西殿的宣傳。
雖然有書報做為宣傳,但後來新學堂辦起之後,還是遇到了很多阻力,卻是洪韻兒和蕭雲貴覺得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事,但西殿畢竟還是走出了辦新式教育的這一步,這一步也是必須走的,因為改造一個國家,需要教育先行。
《蘇福省鹽鐵酒業章程》則是對從前滿清控制的一些特殊行業進行了重新規定,像鹽鐵等歷來都是滿清管制的行業,特別是鹽業也成為官商勾結剝削百姓的一個重要標誌。而酒和煙草則是太平天國之前嚴禁的東西,洪秀全等人認為酒是糧食做的,釀酒多了就代表糧食少了,糧食少了就會讓百姓挨餓,而酒這個東西也不是什麼好東西,喝多了誤事,還會腐蝕人的心靈,因此禁酒,煙草也是差不多因此被禁。
但在蕭雲貴看來,這些東西其實都是商品,是人們需要才會出現的商品,蘇福省鼓勵工商,自然不能斷了靠這些為生的百姓的活路。因此西殿出台這個章程,重新規定了管理蘇福省的鹽鐵酒煙糖等雜業的辦法。原則上西殿還是鼓勵民辦茶鹽糖煙酒等百業,而礦產等則實行官民合資的形式開採經營。改動最大的當屬鹽業,西殿廢除了滿清舊制,施行新的票鹽法,取消了引窩,無論官紳商民,只要納稅之後皆可承運,並且在蘇福省之內,無論何縣,都可隨便銷售。這樣一來算是進一步打破了鹽商、鹽幫對鹽業的壟斷,鹽貨一多,鹽價自然就會降下來,百姓們也就能吃得起鹽了。
《蘇福省教義細則》則是洪韻兒編撰的太平基督教文本,當中借用了拜上帝教的教義和基督教的原本教義,同時揉入中華儒家的一些習慣而形成的太平基督教教義。當中剔除了拜上帝教一些迷信愚昧的東西,剔除了基督教不允許崇拜祖先的一些教條,形成的這個太平基督教的包容性更強。同時規定了各地興建教堂的一些原則,同時明確了禮拜的一些規制,也明確了百姓信教登記制度,乍一看是在興揚太平基督教,實則用法令的形式給教義設置了一些障礙,是在減弱拜上帝教對西殿的影響。
新政各種法令商討到最後定論,一共經歷了大半個月的時間。其中各項法令都有增加或修改,修改最多的還是刑統,但最後都經過集體討論定了下來。在舊歷的二月二龍抬頭這一天,蘇州西王府一口氣頒布了十餘部法令,二十餘部章程,三十餘部細則,對蘇福省的軍民農工商百事都重新制定了政策。
隨後蕭雲貴當朝宣佈蘇福省新政開始,各級各地官吏當按新政施行,監察司等部門開始監察新政的施行情況。考慮到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蕭雲貴允許各級各地官吏一旦發現新政規條中有不合適之處,可以直接奏報蘇州西王府。同時各部各地也開始引入新的官府預算制度,按照新政投入的要求,開始制定蘇福省第一個三年計劃。
自此,西殿開始了改革變法,史稱「蘇福新政」,為後來西殿太平軍執掌國政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為蘇南、江浙地方的繁榮富強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