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雅武威單手提著籠子搖搖晃晃地走在內城的大街上,身上穿的是石青福貴綿長織錦猞猁皮大褂,內穿狐皮箭袖袍,大拇指上滿綠的翡翠板指耀人的雙目,腰上掛著四五樣的荷包、扇套、耳挖子、小刀等物,細究起來個個都不是凡品,頭上戴著銀鼠的帽子,一路上總能遇見熟人,多半是跟他打個千問個好,喊他一聲國丈爺。」
他連連擺手稱不敢,「我敢稱國丈爺呢?叫烏老爺就完了。」可那臉上掛著的得意的笑容是抹不掉的。
等他到了常去的長春茶館,夥計立刻就迎了,「哎喲,烏老爺,今個兒來得可比平常晚,富爺、馬爺、溫爺可都在等著您呢。」
「去拿上好的烏龍來,爺要飲鳥。」
「早就給您預備好了。」
烏雅武威大馬金刀地進了茶館,跟他拱手施禮的人就更多了,坐在當間一桌的,幾個人看見他就笑了,「哎喲我的國丈爺,您可真是貴人事忙,昨個兒約好了在這兒見的,才來。」的是個矮胖的旗人,瞧他的腰帶辮梢,還是個覺羅。
「晚了晚了,家裡來了客人,走不脫,總要應酬幾句,我瞅見空兒就出來了,要不然這大年下的,怕是出不來了。」武威摘了帽子坐下,「今個兒全算我的啊。」
「這茶果點心能值多少,您可別想這麼就混。」另一個紅臉堂的說道。
「好,等會兒聽完劉玉春講的隋唐演義,咱們就去雙喜居吃鍋子如何?」
這幾個人這才說出好來,紅臉堂的那個說道,「我說我要出去跟您一塊兒喝茶。我家二小子說,您不過是個窮旗兵,人家烏老爺是人啊,總請您喝茶,您別誆我呢吧,我說你烏伯伯就不是那樣的人。當初我們都是一樣的窮哥們兒。他沒瞧不起我,如今他富貴了,還掂著,不然你小子混上把總的。」
烏雅武威點了點頭。「說得對,這就叫貧賤之交不能往。」
幾個人談談嘮嘮的,聲音不小。在這茶館裡也是極顯眼的,京裡的人自然是見怪不怪了,旗人愛泡茶館。愛玩鳥,愛大聲談嘮,有富就要炫,沒富也要有派頭,這都是常事了,可坐在二樓雅間的幾個外地客商,就頗有些不懂。
其中一個國字臉江浙口音的客商問茶房。「這人是誰啊,這麼大的派頭。」
茶房笑了笑。「您不是京裡人自然不,這是宮裡德妃娘娘的親阿瑪,您叫他一聲烏老爺就對了,他啊,最愛上我們茶館來聽書了。」
「德妃……」那客商有些疑惑,「可是得寵的?」
「自是極得寵的。」茶房搖頭晃腦地說道,「德妃娘娘生了兩個阿哥、兩個公主,那是一等一的尊貴人。」
等茶房走了,那客商小聲問旁邊的人,「咱們手裡那……賣給他如何?」
「所謂貨賣識家,他若是不懂的……」
「他不懂自是能找著懂的,咱們這賣便宜了怪不值當的,可要是一般的百姓還真不敢接。」
兩個人正在小聲商量呢,卻見一個穿著天馬皮褂子的人,坐到了烏老爺那桌,像是也有生意要談,只是的聲音不高聽不太清楚。
「我到您家裡,您家裡你說您不在家,煩請您到雅間談一談。」
「我與你不過有過幾面之緣,有事當面談,這桌上的人沒有外人。」烏老爺道,他皺了皺眉頭,摸出了懷表看了看,「這劉玉春還沒上台啊。」
「還是上回的事,我大舅哥……」
「這事兒我辦不了。」烏老爺搖了搖頭,「咱們好歹也是認識的,大庭廣眾的,別鬧到最後大家沒臉。」
那人四下看看,見眾人都在瞧著他,這才悻悻地走了。
同桌的紅帶子問烏老爺,「那人誰啊?」
「前幾日在富察家吃喜酒遇上的,他就纏上我了,非要我替他大舅哥謀個職位不可,要多少銀子隨我。」
「要說職位……」
「賣官鬻爵的事我不幹,我又不缺銀子,何必給閨女招禍。」他話說到半路,說書的劉玉春出來了,他也就不講了。
秀兒吹吹紙上的墨跡,琢磨了一下又劃去兩樣添上兩樣,「給佐領府的賞賜就照這個置辦了賞下去吧。」
「庶。」孫國安接了單子,塞到了袖子裡。
「內務府的人到了嗎不跳字。
「聽說是在承乾宮耽擱了,過會兒就到。」
「既然是在承乾宮耽擱了,讓他們不用急,哪有不能等的。」秀兒說道,宮妃有些得置辦,可有些得由內庫出,裡裡外外的事兒不少,在承乾宮耽擱了不算是大事。
琥珀進來施了一禮,「小主,章佳常在來給您請安了。」
「請她進來。」
章佳氏在常在裡也是頗得寵的,經歷了一開始的新鮮勁兒之後,一個月裡也能得兩、三回召幸,更不用說她在永和宮住著,秀兒有孕的時候,康熙若是留宿永和宮,多半是在她屋裡,她對秀兒這個性格和善軟和的一宮之主也是極為恭敬,每日請安不斷,因此秀兒並不意外她會來。
宮女掀了為過年新換的大紅織金百鳥紋簾子,章佳氏略一低頭進了屋,她平日穿得素淡,如今為了過小年,也換了桃紅灑花的旗裝外罩著桃紅的白狐出風毛大褂,頭上戴著喜鵲登枝的金鈿,三朵大紅的芙蓉花,她本生得極美如今倒扮出十分的喜慶來。
「奴才給小主請安。」
「起喀吧。」秀兒道又指了繡墩給她坐,「你也算是常來常往的了,還是這麼拘束。」
「德小主雖和善,然而禮不可廢。」
秀兒點了點頭,「是我粗枝大葉的不拘小節慣了。」
「德小主為人和善。並非粗枝大葉之人。」章佳氏道,這宮裡要說誰粗枝大葉都有可能,德妃?不可能,誰不德妃心思慎密做事妥當。
「瞧瞧你這嘴,我說一句你倒能還一句,可不是當初那個不敢的小姑娘了。」秀兒指著她笑道。
「這都是小主調教得好。」
「聽說昨個兒孫國安替你捎了信回家。你家裡人都好?」
「回小主的話。奴才家裡人都好,也都念著小主的好。」
「都是人生父母養的,大過年的不能給爹娘老子磕頭,已然不孝了。要真是一點音迅都不通,就不近人情了。」
「這都是小主的恩典。」章佳氏說道,「奴才的阿瑪在進京的喇嘛手裡。淘換到了些個補品,不敢獨享通通送進宮裡,奴才也不懂得禮儀規矩。只好通通帶來了,請小主幫著處置。」章佳氏說罷從袖中拿出一張大紅撒金的單子。
「你阿瑪有心了。」秀兒看了看那單子,章佳氏字寫得極好,字如其人端正秀氣得很,單子上寫著天山雪蓮、冬蟲夏草、雪蛤、藏羚羊角、麝香等物這禮份量不輕,她點了點頭,「替本宮謝你阿瑪。這禮本宮定替你送得體體面面的。」
章佳氏又坐著說了些閒話,這才跪了安。
秀兒問孫國安。「她家到底是樣的人家?」
「章佳常在是參領之女,家境自然不差。」
「嗯。」秀兒點了點頭,「那幾樣價值不菲,往年可沒這樣。」
孫國安似有話說的樣子,又把話嚥了。
「你有話,說吧。」
「他們家好像特別盼著章佳常在有孕……」
「本宮明白了,這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本宮其實也盼著章佳常在有孕呢。」依著規矩,章佳氏生的孩子,理應她養著的,若是像惠妃、榮妃那樣年長無寵,兒女又有些大的,自然會盼著,可秀兒有寵,也能生,章佳家沒準兒是疑心她怕章佳氏攔路,替家的閨女花買路錢了。
「奴才也是這麼跟章佳家的人說的。」
秀兒也沒再繼續問,「六阿哥午覺可睡醒了?」
外面侍候的宮女進來一福身,「回小主,六阿哥還沒醒呢。」
「他淘了一了,難怪這個時候還不醒,讓廚下把碧粳米粥再多熬一會兒。」
「庶。」
她剛吩咐完,全嬤嬤就從外面了,「奴才給小主請安。」
「嬤嬤這一趟辛苦了,我家裡如何了?」
「府上自是太平祥和預備著過年,就是送禮的人比往年又多了些,老爺又躲了出去,太太有些煩。」
「我阿瑪慣會躲清靜。」秀兒笑道,「靈兒呢?」
「二姑娘在家裡繡嫁妝呢,府上找的郎嬤嬤是個最精明爽利不過的人,奴才跟她嘮得久了,這才晚了。」
「博啟弟弟呢?」
「小少爺伶俐得很,已然認得字了。」
「嗯,家裡都好本宮就放心了。」
「瞧奴才這記性,還有一事奴才忘了說,奴才去時,偏巧趕上您姑姑董佳太太也在,還領來一個老親,說是多年不來往的,但當初與烏雅家有些個淵源,來京裡辦事,本想去府上磕頭,可門房沒讓進,就尋到了姑太太那裡,姑太太還記得那人,順道就給帶來了。」
全嬤嬤向來沒廢話,她忽然這麼說想是有緣故,「那是個樣的人啊?」
「瞧著穿著挺闊氣的,說著一口滿州話。」
「那想是老親了。」秀兒說道,「他又來京裡辦事?」
「說是原是在察哈爾駐軍的,因當地苦寒得了些病症,想要求您府上給挪一挪。」
「我額娘說的?」
「她好生招待了,說是等老爺再說,只是奴才瞧著他來拜見,不光來了,還帶了個花一樣似的女兒,頗有些不像。」
「這樣的老親,要是不見要說烏雅家翻臉不認人,至於花一樣的女兒,就愛樣樣吧。」秀兒搖搖頭。
「倒不是說別的……」全嬤嬤聲音壓低了些,「那女孩兒……人都說與小主未進宮時長得彷彿,據說也是預備小選進宮的。」
「我小時候樣記得人怕是不多,可偏有人就記得了。」秀兒歎了口氣,「您可記得名姓?讓內務府給她報個有病就是了。」
「庶。」(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是由】.
div>
bai_clb_lt_id="519311";
最快更新,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