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與現代醫學
這裡想講點個人對中醫和西醫的淺薄認識,首先申明,中醫的書在下只斷斷續續看過一點點,完整地看完其中的一本都談不上,更不敢說有研究,西醫就更是門外漢。如有不妥,務必見諒。
如果我們梳理世界上所有的醫學理論,在當今的醫學領域內,存在有兩個相對完整的醫學體系,一個是所謂的西醫,也可以說是現代醫學;另一個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中醫。
恕在下見識淺薄,真沒有發現還有第三者。可能世界各地的人群中,也有一些過去流落下來的其它醫藥知識,但它們遠比不上上述兩者系統與完整。
西醫或現代醫學的形成,大約是建立在解剖的基礎上。也就是外在的人,通過對另外一個人開膛破肚(開開玩笑啊),逐步瞭解了人體內部的皮膚、內臟、血液、淋巴、大腦、神經等等的組織構成。
它總體上的特點,是對人體從「外」向「內」的認識。
在這過程中,現代科學所帶來的種種技術手段、或工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假如沒有這些技術手段和工具,就不可能形成現代的醫學體系。
比如說,僅僅是少了一個顯微鏡,許多西醫的東西就無從談起,您說是不是?
那麼,在沒有這些技術手段和工具的情況下,人類能否也建立一種完整的醫學體系呢?答案就在我們中國的中醫上了。
中醫與西醫最大的區別,在個人的看法中,它來自於某種由「內」向「外」的認識。
也即:它是某個人、更可能是很多的某一類人,不假外人,先經過自己對自己身體內部的某種體察或瞭解,再推及相同的他人,一代一代反覆積累,方才建立起來。
這樣講的主要原因是,中醫裡的五臟六腑之說可以暫且放在一邊,畢竟古人也可以「開膛破肚」,但它的另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即人體的經絡系統,就很值得後人琢磨。
只要針灸療法有效,後人就不得不懷疑所謂的「經絡」真的存在。
問題是,後世外在的技術手段都那麼先進了,依然對此不甚了了,沒有這些技術工具的古人就更不可能從外部發現這些人體內部的奧秘。
所以,對它的瞭解,一開始理應不是建立在由「外」對人體內部的認知上。
當然,這其中還有另一種可能,那就是有「外人」向我們的古人進行了傳授。只不過這個「外人」既然對人體能認知到如此細微的程度,想必其它的東西也並不在話下,可「他」為什麼單單傳授這些,而不將別的也講出來?是否因他覺得這些認知才最重要、也更深奧?
從中醫最古老的典籍《黃帝內經》來看,它的出現,理應與古代修真之士的修真行為有關。
(《引子》裡所引用的《黃帝內經》那段話,其內容實已經暗示了這點。)
或許從更深一點的層次上講,無論是「修真」這種行為、還是中醫的理論,都是符合我們這個東亞之國文化中某種「內斂」、「內省」特徵的。
對於古人的「修真」行為,後人不應輕易地否定;就是所謂「氣功」中的「氣」,也不要現在就立刻下斷語。
因為當世界頂級的物理學家依然在絞盡腦汁地尋找充滿宇宙空間的「暗物質」時,很難說作為宇宙中一個「微粒」的人,自身也有著類似於「暗物質」的「氣」。或許我們祖先中的傑出者就早已發現,身為萬物之靈的人,是能夠直接體察到它們的。
還是把有些結論或事情放到以後,畢竟曾經輕易地否定、結果反在以後被證明是謬誤的事例,於科學上屢有出現。
當然,對於世人中所謂的「大師」就要認真鑒別。
至少像兄弟我這樣,眼睛已開始渾濁、有著紅絲、且瞳仁的黑白更不似童子如此分明,整天想著荒淫無恥生活之人,是與什麼得道高人遠沾不上邊的。
古人的記載也早已表明,那其實是一條相當艱辛、且充滿危險的道路,不是什麼人就能隨隨便便成就。
中醫「由內向外」的這個特點,使它對人體自身具有某種更細微xing的認識。這種細微xing的表現,在這班門弄斧地舉個例子,就是中醫裡的名醫,對同一種疾病,針對不同的人,甚至是同一個藥方,劑量仍稍有不同,
西醫則不是這樣,兄弟們也都熟悉這樣的標籤:「一ri三次,每次兩片」、「幼兒減半」等等。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就抹殺了相當多個體存在的差異。
故此,說中醫的jing微之處與西醫相比,實有過之而無不及,並非完全是一種誇大。
也正因為此,世人要想成為中醫裡的名醫,難度是很大的。
中醫「由內向外」的特點,還使得它一開始就體察到季節、氣候、包括其它外在環境的變化對人體狀況所造成的影響。
簡單的例子就是:氣候變化時,氣壓低,人們會覺得悶;陰雨天氣,有關節炎的人關節會疼。這種關聯性真的不能否認。
由此,中醫除了在醫治上對此加以考慮,且十分注重調節人體自身以應對這些外部變化。
講了那麼多中醫的好話,千萬不要誤解為是在排斥、抹殺西醫或現代醫學的功績。中醫當然也存有很多缺陷,你比如說,有些現代的疾病,它就未必能診斷出來。
在下只不過是認為:古老的中醫藥其實是一種追求人與自然和諧、非常環保的醫術,作為祖先留下的遺產,後人一定要繼承和保護,並加以發展。
中藥可再生的特點,很多層面上意義非常重大。
我們這個東亞之國理應在西藥認證體系外,再建立一個世界上最權威的中藥生產和認證體系。很多東西根本就輪不到西方來指指點點,更不用說什麼驗證了。
話再說回來,「是藥三分毒」,許多中藥材先人已經為我們驗證了上千年,不像後世的西藥,臨床驗證頂多幾十年。這裡面的有些事情,都不需要講得太直白。
冒昧地再講一個事例。
青黴素這種藥,當年曾經大名鼎鼎,並且是一種常用藥,想必現在還有很多人記得。如果您能問問一些老人就可以知道,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醫生給病人的用藥量,基本上是每日四十萬單位。而三十年後的今天,假如再用它,您知道醫生用的量是多少?每日八百萬到一千兩百萬單位。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趨勢?
儘管這是多種因素所造成,醫生濫用藥物、病人圖快,恐怕都要在其中負有一定的責任。這也同樣是整個社會醫療費用越來越龐大、昂貴的原因之一。
當今社會上所存在的某種醫患關係緊張,其實質是什麼?是疾病及診治話語權上存在的極端不對等,以及由此而導致的某些醫生對手中權力的濫用。
既然中學開了《生理衛生》課,其實理當也能組織一些真正的專家編輯課本,以後在大學裡再開一門《醫藥衛生知識》的公共課,使更多的人瞭解一點常見的、基本的醫藥保健衛生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打破醫生對醫藥知識的壟斷。從而避免某些小病、小災也要花個上千的現象,減輕百姓的負擔。
這樣的課程,相信兄弟們沒幾個會排斥,且極為歡迎。
它所起到的作用,無論對個人、還是我們這個東亞之國的未來,怕都是難以估量的。
********
再強調一下,如有不當之處,務必一笑而過。並且在下也絕不排斥西醫,西醫對整個社會的貢獻,同樣是任何人都無法抹殺的。
沒有按時更新,非常抱歉。個人近來真有點事。
順便提一句,後面的內容,個人其實已經大致想好,只是如何將它們串聯起來,還要費點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