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輪迴之帝國的歷史

龍騰世紀 第一百九十三章暗渡陳倉 文 / 西南北無家

    宋帝國在景炎九年的國債發行,絕對能算得上是雷厲風行……

    因為有了交子、會子的印製經驗,再加上活字印刷帶來的便利,首先使朝廷在這個國債的製版上就很快。其次,當年每日印製會子十五萬貫的經歷,更讓戶部在短短的一個多月內,就完成了首批五百萬的製作。

    當然,在東的教唆下,以趙與珞為首的戶部官員,急於「圈錢」來花的想法,在這裡面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鑒於這是不同以往的向帝國臣民借錢,為了保證不失信於民,行朝不僅在朝會上又進行了多次商議,而且施行了極為嚴格的管理措施。

    在具體的發行上,考慮到福建、廣南等地剛收復,還未完全穩定,朝臣們擬定,第一批的五百萬國債,先在瓊州、流求的各郡發行。朝廷戶部,更要派員赴各地督察。

    東同意了帝國朝堂上的意見,但他在其中又做了一個「小小的篡改」。

    他和重臣們說道:「各位愛卿,這個國債,在戰事期間,以後年年都要弄。朕以為,朝廷為慎重,要在每個郡派駐專人,由戶部直接掌控,在各地官員的配合下,專門做這件事。」

    陳宜中、楊亮節等人眼中一花,得,小鬼頭,哦,以後怕是也喊不了他多長時間小鬼頭了,已經親口證實,今後你要年年借錢給朝廷了。

    「為分清職責,朝廷還要明確規定,戶部所派駐之人,只管國債事宜,無權插手各郡其它事務。」

    這點沒人反對,你戶部的人再一參合,下面的人到底聽誰的?肯定亂了套。

    「朝廷要嚴格制定相應的規制,諸位愛卿對此如有灼見,可立時提出,御史台更要隨時督察。先生,」

    徐宗仁略一躬身:「陛下。」

    「刑部對任何敢於破壞朝廷規制的宵小之徒,要依律嚴厲懲處,沒有例外。」

    徐宗仁回道:「臣遵旨。」

    就衝著把錢要看緊了,陳宜中、楊亮節等人也立刻就點頭同意。

    老陳當時就顫微微地說道:「陛下,臣以為這個國債,朝廷在處置時,管束要嚴,需防失信於民。」

    楊亮節也一臉的肅然:「陛下,臣也認為,朝廷不可不向各郡派人予以督察。御史台定會謹遵陛下聖意。」

    其他幾個大臣一看,好麼,老陳和楊國舅這兩個冤家對頭竟然穿上了一條褲子,小鬼頭你是真會折騰啊。

    但是,細緻的陸秀夫卻從他的好學生這次行為中,嗅出點不同尋常的意味。因為,東提出的,在每個郡派駐專人的舉措,與他的喜好是有衝突的。

    陸秀夫早已清楚,所謂的國債,朝廷以後還要弄,但按他的好學生的做法,假如在每一個郡,即使是只選派兩、三個人來處理國債事務,那麼以後,在天下有幾百個郡的情況下,帝國官員增加的數額,絕對不會少於千人。(請記住

    陸秀夫並不認為國債的發行有多難,按帝國的慣例,這通常只需要分配到各郡,由各地的地方官員來執行,朝廷臨時派人監督就可以了。

    特別是,在帝國改回郡縣制時,他已經知道,小鬼頭反對朝廷的官員太多。而他的好學生突然對官員的增加毫不在意,難道他突然轉性了?

    對詭計多端的小鬼頭,你絕對不可以常理度之。

    陸秀夫找來了趙與珞:「趙大人,陛下他突然要增加那麼多官員,他是不是另有想法?」

    趙與珞這時候完全沉浸在了「圈錢」的遠景裡面,根本沒在意他「英睿的」陛下小動作。

    「陸相,陛下派幾個人專事專辦,這沒什麼。在下以為,這頗為恰當,朝廷慎重是應該的,畢竟這是前所未有之舉措。」

    陸夫子瞥了老趙一眼:「趙大人,一兩個地方,暫時之策,的確不是什麼大事,但假如天下所有之地,均派人長駐,怕就不是那麼簡單了。」

    老趙啊老趙,這麼多年了,你對小鬼頭還不瞭解?

    趙與珞一楞。這陸秀夫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小鬼頭雖說「英睿」,可也是非常狡詐滴。

    「陸相,您的意思是?」他問道。

    陸秀夫歎口氣說道:「陛下心中所想,常令人不可揣度。但我等做臣子的,還是能早些知道比較好啊。」

    就此,這兩人就又共同覲見了陛下,並詢問小鬼頭的「聖意」究竟如何。

    東的確還沒有將他內心的有些打算給端出來,這是由於他覺得還沒到時候,但面對這兩個重臣的詢問,他也只能翻白眼:都不是省油的燈,兄弟我還真鬥不過你們。

    東內心裡真正的計劃,這個國債的發行只是第一步,而第二步,是辦帝國的中央銀行。

    因為,所謂的一年期國債,我們完全可以把它看作是一年期的存款。這個方式一旦採納,你實際上已經潛藏有後世銀行定期存款的做法了。而不設立銀行,您是談不上以後建立什麼工商經濟的。

    宋代有沒有辦銀行的條件?有。

    事實上,交子本就是作為古代的存款憑證和匯票而出現的。關於它的來源,《宋史食貨志》中有記載:「交子之法蓋有取於唐之飛錢。」

    宋代交子的問世,是由於商人在買賣上攜帶錢財的不便,導致出現專門保管現金的商戶,它們又稱「交子鋪戶」。剛開始的時候,四川「富民十六戶主之」。其做法也就像後世的銀行,此地存,異地取,收取一些保管手續費。正因為方便,後來它開出票據,即交子,更乾脆成為商業上的一種支付手段。

    只不過是民間的無序,最終由朝廷出面接管了這個事,並在仁宗年間將其發展成為歷史上的第一種官方紙幣。「後富民貲稍衰,不能償所負,爭訟不息。」

    在東的看法裡面,他並不認為這個時代的紙幣已經成為必須。他覺得遺憾的是,宋代出現了一點偏差,沒有將這一新的事物順勢轉化為銀行,而是變為紙幣。

    因為他覺得,銅錢實際上遠未到退出歷史舞台之時,它有缺陷這是肯定的,量大之時,既重,而且不宜於攜帶,哪怕你現在就過渡到銀本位制,也依然如此。可假如有各地的銀行存在,這個問題就基本上被解決。後世再度出現的錢莊,原因不就是如此嗎?

    但在這個煌煌大宋朝辦銀行,它的條件還不能說完全具備,因為朝廷無論在實踐經驗上,還是在認識上,都還差了點。

    然而,帝國國債的發行卻是一個很好的契機。朝廷的官員在這個完全等同於「存款、兌付」的過程中,會對最基本的銀行業務有了直觀的瞭解。這樣,就可以給將來帝國銀行的建立,打下非常好的基礎。

    東更認為,只要朝中的大臣能接受「圈錢」的認識,他就能夠將他們引到建立帝國銀行的軌道上去。而讓帝國戶部更多的插手這件事,他就是在為將來設立帝國的銀行做準備。

    他在仔細斟酌之後,與陸秀夫和趙與珞說道:「老師,趙大人,這個民間的借錢之事,朕覺得裡面妙處有很多。」

    陸夫子和老趙都明白了,小鬼頭這次是真的要好好折騰一下了。

    他們問道:「陛下的意思是?」

    「老師,趙愛卿,我大宋造幣多年,實際上並不缺乏錢財,也許缺的,是合理的整合手段。」

    陸秀夫與趙與珞相互看了一眼,他們又一起盯著陛下。

    「朕就提一點,假如朝廷能夠設立一個機構,讓天下人將他們手中閒放的多餘錢財,都存放在其中,就算是付點年利,這對朝廷的益處,怕也是無可限量的吧?」

    陸夫子和老趙全身大震,他們的眼中全冒出了精光,因為這暗示的太到位了。

    如果你能圈來天下之人的錢,給點利錢算什麼?朝廷又能做多少事?就是戰事的經費,多半怕也是能解決了。

    「更何況朕以為,王荊公的青苗法,固然有其不當之處,可如果朝廷真的能在別人自覺自願的基礎上,貸給真正需要之人,這也同樣可以牟利。朝廷並不完全是光付利錢出去,而是還有利錢收進來。您們說是不是?」

    不要怪咱啊,後世經濟學的理論講得再好聽,其實質不過就是:圈錢來花,錢再生錢,就那麼回事。

    「朕查閱了過去的川中交子的做法,同樣還認為,這個機構更可給商人帶來便利,因為郡與郡之間,他們做生意不需要再攜帶那麼多錢。既然他們得到了便利,付一點點費用,怕也是應該的吧?」

    省了那麼多事,你當然應該付點好處費。

    「但其中的風險,朕認為也不小,因為一旦朝廷的這個機構失去了信譽,天下立時就會大亂,故要極其慎重。」

    陸夫子和老趙一躬身:「陛下思慮深遠,臣所不及。」

    「老師,趙愛卿,這個舉措,利弊都有,但利更大。朕希望你們好好琢磨琢磨其中的訣竅。尤其是戶部,更要多方細緻的瞭解。朕以為,這個國債只是第一步,它是在為朝廷積累經驗。而下一步,朕就希望朝廷要建立這樣一個機構。這個機構的名稱,就叫大宋錢行吧。」

    兄弟我提示到這個程度,也就夠了,要是你們還不領悟,兄弟我乾脆找塊豆腐,撞死算了。

    最後,帝國陛下顯然是為了轉變兩位重臣的觀念,他又說道:「二位愛卿,這裡面並非全是與民在爭利,在朕看來,而是有著天下的大利。你們萬不可不察。」

    這一回,陸秀夫與趙與珞是真的被撼住了,「圈錢」就不提了,他們根本沒有想到,在這個國債的背後,陛下竟然隱藏著那麼深的一個圖謀。

    而東沒有預料到的是,帝國臣民後來並沒有稱此一機構為「錢行」,而是叫「寶行」。因為開始的時候,他們在哪裡存、貸、兌換的,要麼是「通寶」,即銅錢,要麼就是「至寶」,也就是銀幣或金幣,所以起了這個名稱。

    後世研究宋帝國金融發展史的學者,曾提出過這樣一個看法:

    由於宋帝國在北宋時期,曾有王安石於「熙寧變法」的過程中,通過「青苗法」實施過國家的「貸」;後又有景炎年間海上行朝創立了更嚴密的「國債」中的「借」,再加上南宋期間大規模發行貨幣的教訓,所以它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起中央銀行體系的國家。

    他們指出,宋帝國在「借」、「貸」、「發行貨幣」三個方面所積累的經驗教訓,實際上當時已經使他們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在整個**的層面上,對未來中央銀行的業務和作用都有著一定瞭解的國家。

    在他們的研究中,正是因為行朝在景炎年間、以及以後的歲月裡,不斷地發行了「國債」,由此所帶來的民間「購買」和「兌付」問題,致使當時的帝國財政部、即戶部,通過國債司,在帝國的各個郡均先後派駐了官員,並設立了相應的辦事機構。而這些機構,又在客觀上為它們轉變為帝國中央銀行在各郡的分支銀行,打下了非常堅實的基礎,從而後來宋帝國一舉建立了整個國家的銀行體系。

    其它國家的學者還認為,宋帝國在放棄「交子、會子」之後,儘管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仍然實行的是銅本位制,但他們大規模發行的第三種紙幣,應當就是從景炎年間開始的「國債」。因為他們通過研究宋人留下的筆記、逸事等資料發現,當時宋帝國的民間,實際上在商業的流通中,就存在有許多使用帝國嚴格保兌的「國債」現象。

    -----------

    惡搞了一章,玩笑而已,不妥之處以後再改。

    多謝讀友的鼓勵,怕是有幾位兄弟經常給投票,在下十分汗顏。哈,有時想偷懶又不太好意思,的確慢了點。在此順便還對兩位給在下滿分評價的友表示謝意。

    有事,十日之內,怕是不能更新,非常抱歉。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