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劉尚武、張達、方興等人走進帥船的艙室之時,劉師勇依然在想著蘇劉義所說的那道旨意,但東的這份旨意並不是什麼密旨,因為否則他是不會把它給宋末三傑看的。更新我們速度第一)。
他在這張紙上寫到:「自我大宋立朝以來,輸歲幣者有之,貢賜千萬者亦有之。然則,朝廷漂泊海上、淪落荒島之時,何人曾予絲毫之助益?該至者仍至。」
哪個穿越者在這份旨意中不乏挑唆之意,他也的確對哪個半島、尤其是南邊的有些人,心裡有點不舒服。因為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哪個半島上的有些人跟著日本人到這塊土地上沒做什麼好事,甚至比日本人還***不是東西,獨有的「棒子」就是指他們,這些人後來全跑到了南邊。
不要說什麼對錯,就沖這點,當年哪個半島戰爭也該打。怎麼,讓這些「翻譯官」再領另一個「鬼子」到家門口?
也許過去的事情的確不該提了,因為中國人講究的就是相逢一笑泯恩仇。但後來他們竟然發展到什麼東西都是他們的了,他怎麼不說米國的東西也是他們的?講白了其實就一句,看老子好說話。
東還不至於「喪心病狂」到了在這個時代要專門對付哪個半島的地步,他真正的目的,是要借此機會扭轉扭轉他的重臣們的一些觀念,並為這個帝國立下新的規矩。
中國的朝貢制度,據說是大禹的時候定下來的。哪個時候各地的小部落給天下的共主,其實也就是大族長定期送點土特產。這完全可以看做是後世各國政府施行的、地方上繳中央財政政策的雛形。
東並不反對這個舉措。天子也好,朝廷也罷,管管天下事務,總是要花錢的,要人家把嘴吊起來做事,那根本不現實,只不過要講究個度,不能過份。再說了,有了這個制度,就是兄弟咱這個帝王,每年也能收點「禮」,古人的確還是聰明滴。
但問題是,這本來是一個內部的制度,可它卻在後代被儒生們舀出來應用到對外的關係上,而且越用越變味。
如果回顧帝國幾千年的歷史,我們完全可以下結論:在歷代的朝貢制度下,帝國不僅沒有從它的屬國得到什麼好處,相反,一旦別人來了,賜得倒不少。請記住我)講難聽點,實際上就是倒貼。
中國大一統的朝代中,漢代歷經高祖、惠帝劉盈、高後、文帝、景帝,至武帝劉徹歷六世、近百年的時間達到極盛,而唐自高祖李淵、太宗李世民、高宗、武後、中宗李顯、睿宗李旦至玄宗,也是近百年才有開元盛世。就是大宋,還是一樣,歷經四世到了仁宗在位的後期,帝國經濟才真正有了大幅增長。仁宗趙禎養生之道學的好,在位可是有41年的。
歷史的記錄清楚地表明,帝國統一之後,總要用百年的時光,經濟才能完全得到發展,社會財富才能得到真正的積累。
好容易帝國積累的財富,就這樣白白的給別人,祖宗是這樣教的?大禹定下來的,是收,不是送。
可以說,中國的歷朝歷代,從漢代開始,在這方面,沒有一個交出一份好的答卷。而這個弊端的根,就在儒生們鼓吹的四個字上,「四夷來朝」。
宋代自建朝以來,前來朝貢的國家也不少,但它一樣是建立在巨額賞賜的基礎上的。尤其是在太宗趙光義兩次試圖收復燕雲十六州均慘敗,以及真宗打了勝仗反而簽了恥辱的「澶淵之盟」之後,為了給自己找回臉面,在大臣們的策劃下,帝國派人攜詔、金帛等前往海外國家邀其朝貢,以達到「壯朝廷之威靈,聳外夷之觀聽」的目的。
邀請別人來做點小生意也沒什麼,反正中國人做生意也虧不到哪去,可花錢請人來朝貢,你這不是招蜂引蝶嗎?退一萬步講,引點小蝴蝶也就算了,你還把蟄人的蜂也給招來了,這不是腦袋進水了是什麼?怪不得別人總是那麼眼紅。
客觀地說,帝國的精英中間也不是沒有人認識到其中的弊端,其代表人物就是蘇劉義的祖先蘇大鬍子,而且他針對的恰恰就是哪個半島。
「臣伏見高麗人使,每一次入貢,朝廷及淮浙兩路賜予饋送燕勞之費,約十餘萬貫,而修飾亭館,騷動行市,調發人船之費不在焉。除官吏得少饋遺外,並無絲毫之利,而有五害,不可不陳也。所得貢獻,皆是玩好無用之物,而所費皆是帑廩之實,民之膏血,此一害也。所至差借人馬什物,攪撓行市,修飾亭館,民力暗有陪填,此二害也。高麗所得賜予,若不分遺契丹,則契丹安肯聽其來貢,顯是借寇兵而資盜糧,此三害也。高麗名為慕義來朝,其實為利,度其本心,終必為契丹用。何也?彼足以制其死命,而我不能故也。今使者所至,圖畫山川形勝,窺測虛實,豈復有善意哉?此四害也。慶歷中,契丹欲渝盟,先以增置塘泊為中國之曲,今乃招來其與國,使頻歲入貢,其曲甚於塘泊。幸今契丹恭順,不敢生事,萬一異日有桀黠之虜,以此藉口,不知朝廷何以答之?此五害也。」
在整個宋代,雖然因先有遼、後有金、蒙元,實際上帝國和他們陸路隔絕,但哪個半島沒少通過海路來朝貢。蘇軾在元豐年間多次上奏反對這種朝貢關係,他指出:
高麗人每次所謂的朝貢,朝廷和江淮、浙江地區都要修館驛、迎來送往,花費達十幾萬貫。除了官員們獲得些贈品的好處外,朝廷沒有得到絲毫的利益,相反卻有五害。
高麗人所獻,均是只能玩賞的無用之物,而帝國給他們的,卻是國庫裡的錢帛糧食,百姓的血汗,此一害。
他們到了以後,所至之處,地方上差人借馬招待他們,攪擾了百姓正常的生活,更還要修繕亭閣,虛耗民力,這是第二害。
高麗從帝國得到的賞賜,如果不分給契丹,契丹如何能聽任他們前來朝貢?朝廷的做法顯然是借給敵兵器還資助其糧食,這是第三害。
蘇大鬍子更一針見血地指出,高麗名義上仰慕天朝來朝貢,其本質上為「利」。他們實際上,仍將是和契丹一夥的,為什麼?因為契丹足以制其於死地,而帝國並不能夠。今天他們的使者到來之後,到處觀測繪製我山川地理情況,窺探我虛實,有何善意?這是第四害。
仁宗皇帝的慶歷年中,契丹想背盟,就曾找到朝廷增置塘泊這個借口,而今日朝廷招遼之屬國高麗來進貢,在道理上就更說不過去。幸虧現在契丹恭順,還不想惹是生非,萬一將來它以此為借口又想入寇,不知朝廷該如何回答?這是第五害。
蘇大鬍子不愧為帝國真正傑出的文士,他的見解一點也不乏真知灼見。就是這個稍顯軟弱的第五條,我們在後世同樣能看到歷史的影子。
當這個國家武備落後之時,有人就嘲笑你,但當你真的弄了些好點的武器,他又說你是威脅。老子舀槍他們不樂意,讓他們舀槍咱舀棍他們還是不滿意,你要兄弟咱怎地?這個世上的有些人還真像民間的粗話所說:屎難拉,頭***難剃,其實真正的原因都明白。
東知道景炎六年在位的高麗國王,名字叫王?。而且嚴格來說,這個王?是在忽必烈的扶植下,才統一高麗上位的。北元在高麗既駐軍,又在各地派什麼達魯花赤,他也不過就是個傀儡。
但東是管不了那麼多的。咱只知道,咱並沒有去找你的晦氣,現在是你摸上門來了,那咱就摟草打兔子,兩件事一塊辦。即讓你們知道在老子地盤上的規矩,順便再對朝中之人的觀念衝擊衝擊。這個世界真亂套了,什麼山貓野猴子都往老子的地盤上跑,沒有規矩能行嗎?
咱知道有些拉攏的花費的確是必要的,但咱更知道有些事情不能「慣」。在這個時代不要提什麼「仁義道德」,也真的不要提什麼「仁者無敵」,那裡面只怕有著太多的一廂情願。即使是後世著名的「五項基本原則」,它的實質也還是「對等」,但咱依然覺得它不夠直接。
蘇劉義是明白陛下的意思的,他也早就被他的祖先「洗」了腦。而劉老大則更清楚陛下的脾性,小皇帝一點也不喜歡外人。他一直強調的「對等」二字,其含義對這個真正的軍人來說,那是再明確不過了。
劉尚武等人看了劉師勇遞給他們的陛下旨意,這些人看過之後一起望著劉老大,背著他們的劉師勇只說了一句話:「陛下對文相、張總使有言,該立立規矩了。」他揮了揮手,那三人走了出去。
應該講,在帝國江淮軍系統的兩位大佬中,劉老大對北兵的怒火更盛。他的家鄉被別人佔領了,弟弟戰死在常州,不要說親人,就是身邊的族人也剩下沒幾個,他的內心裡一直充滿著復仇的**。這使得他在作戰中,極為凶狠,他的行為,深刻地影響了帝國的水師。這也注定了北元水師在大戰中的命運。
宋景炎六年的十二月末,劉深和忻都均已覺察到宋軍水師的活動越來越頻繁了,他們對元軍的攻擊行為已經發展到了凌晨都存在。在經過兩天的準備後,劉深帥水師向北行去。
----
蘇軾的這段話,原想刪了,但總覺得是在宋代說得比較到位的,故此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