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國自從經歷了耶律楚材的上課,從窩闊台時代起,就已經開始起用漢臣。但是,漢臣們的地位並不高,他們只是蒙古帝國的工具,地位還比不上西域的色目人,只能排在第三位,充當蒙古人和色目人的僚屬。哪些色目人跟著蒙古人到中原來又幹嗎?還不就是撈錢,這就與一些儒生產生了矛盾。
咱們的有些儒生,還是有遠大志向的,他們始終抱著儒家的宗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雖然在這片東亞的土地上,這個「國」、這個「天下」,到底是誰的,儒生們經常按他們的需要來解釋,自己也經常把它弄得很混亂。
姚樞就屬於這類人中間的一個,他字公茂,原籍柳城,生長在洛陽。窩闊台為汗時,由他人保薦,當了燕京行台的郎中。但他很快因不肯與上司同流合污,而棄官退隱於輝州(現河南輝縣)。「時牙魯瓦赤行台,惟事貨賂,以樞幕長,分及之。樞一切拒絕,因棄官去。」
不久,忽必烈聽到了他的名聲,就派人把他請去,「世祖在潛邸,遣趙璧召樞至,大喜,待以客禮。詢及治道,乃為數千言,……世祖奇其才,動必召問,且使授世子經。」這個時候,蒙哥還沒有登上汗位。
姚樞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他在忽必烈登上帝位的過程中,至少兩次給予老忽極其重要的指點。
憲宗即位,詔凡軍民在赤老溫山南者,聽有世祖領之。世祖即奉詔,宴群臣,酒罷,遣人止樞,問曰:「頃者諸臣皆賀,汝獨默然,何耶?」對曰:「今天下土地之廣,人民之殷,財賦之阜,有加於漢地者乎?軍民吾盡有之,天子何為?異時廷臣間之,必悔而見奪,不若但總兵權,供億之需取之有司,計之上者也。」世祖大悟,曰:「此吾慮所不及者。」乃以聞,憲宗從之。
姚樞清楚地知道,雖然中原久經戰火,民生凋敝,但如果論蒙古帝國所轄疆域的富庶,這裡還是第一。他更明白,那幫人到這裡來,大部分不是為了什麼治理天下,而是搜刮財富來了。忽必烈把這一切都攬在手中,別人會不眼紅?還不如只抓軍權。儒生們不是不懂得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道理,要不然他們怎麼會一直壓制武人。他告訴老忽,為了將來的大業,現在做人要低調。
從這裡完全可以推斷出,這個時候,儒生們已經在幫忽必烈謀劃如何得到帝位。姚樞的擔憂,不久就得到了證實。
蒙哥即位的第六年,忽必烈在漢地已經形成了一股龐大的勢力,他也掌控了天下更多的資源,而且他還大肆重用儒生,這就必然導致了一些蒙古貴族的不滿,同時也使蒙哥有所警覺。
元史記載:或讒王府得中土心,憲宗遣阿藍答?大為鉤考,置局關中。以百四十二條鉤考經略宣撫司官吏,下及征商,曰:「俟終局日入此罪者,惟劉黑馬、史天澤以聞,余悉誅之。」
蒙哥所謂的考察各地官吏,主要是考核漢地的,甚至連隨軍販運的商人也進行,而且一旦找到碴,除了漢軍的兩個元帥,劉黑馬、史天澤需要上報,其它的可以就地誅殺,這顯然是要對付忽必烈。
世祖聞之不樂。樞曰:「帝,君也,兄也;大王為皇弟,臣也。事難與較,莫若盡王邸妃主自歸朝廷。疑將自釋。」
忽必烈不高興是肯定的,可能還很憤怒。但姚樞勸他要低頭,不僅如此,還要他帶著老婆孩子一起回到草原,以表明自己決沒有貳心。這在歷史上有沒有類似的例子?有。項羽和劉邦的鴻門宴就寫在上,姚樞知道。
世祖初難之,後思之數日,乃謂樞曰:「從汝,從汝!」時憲宗在河西,聞之不信曰:「是有異心,」曰:「來,詐也。」及世祖見憲宗,相持泣下,竟不令有所白而止,因罷鉤考局。
忽必烈開始還拉不下臉來,可是經過反覆權衡,終於放下身段,攜全家至草原。他的做法,蒙哥還開始不相信,可是等忽必烈真的來了,結果親情戰勝了理智,連老忽的辯解都沒聽,直接就把鉤考局給撤了。
我們的儒生,聰明得很,他們知道什麼叫活學活用。
如果你認為姚樞不過是幫助忽必烈謀圖帝位,那麼你再看看元史中的這條記載:「樞又請置屯田經略司於汴以圖宋;置都運司於衛,轉粟於河。」您千萬記住,這個富有遠見的姚樞,同樣有宋人的背景。
1257年,蒙哥汗決定發動大規模的滅宋戰爭。他命忽必烈率軍攻鄂州,也就是荊州襄陽地區,讓塔察兒、李?等人攻兩淮,牽制宋江淮地區的兵力。又命另一大將兀良合台自雲南出兵,經廣西北上,從側背攻擊南宋。這個兀良合台的兒子,就是在焦山擊敗張士傑、劉師勇,後來滅南宋的蒙古軍兩大統帥之一的阿術。
蒙哥自己則親帥蒙古軍主力攻四川,以四川作為戰略主攻方向,意欲避開北軍水戰的弱點,發揮蒙古騎兵野戰長處,以主力奪取四川,然後順江東下,準備第二年與諸路大軍會師長沙,直搗宋都臨安。
這個戰略多半還是借鑒三國晉先滅蜀、後滅吳的路數。但蒙哥決沒有想到,這次進軍對他來說,是一條不歸之路。
自1258年下半年率軍入蜀以來,蒙哥一路摧枯拉朽,所經之處無不望風披靡。但是,在釣魚城下,他遇到了一生真正的剋星。
南宋和蒙古的對抗,主要集中在三個戰場:一個是荊襄地區,另一個是江淮地區,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就是四川。四川的重要性,就在於一旦失去,將使對手能夠順流而下。
窩闊台去世後,由於蒙古內部的爭鬥,無法對南宋發動大規模攻勢,南宋帝國借此機會,對各個戰場的防禦進行了積極地調整。也就在窩闊台去世的第二年,為了扭轉四川的不利局面,鞏固長江上游地區,宋理宗派遣名將余?入蜀。
受命於四川危亡之際的余?,以「願假十年,手掣全蜀之地,還之朝廷」的豪氣,在四川採取了一系列政治、經濟和軍事措施,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創建了山城防禦體系。即在四川的主要江河沿岸及交通要道上,選擇險峻的山隘築城結寨,屯兵聚糧,互為聲援,構成一個完整的戰略防禦體系。釣魚城即是這一山城防禦體系的核心和最為堅固的堡壘。
余?在四川多次擊敗蒙古軍,治蜀有功,然而他得罪了當地的權貴,雲頂山統制姚世安勾結權相謝方叔等,造謠中傷余?。宋理宗寶?元年,朝廷召余?回朝。余?聞召不安,七月,突然死去,或說飲毒而亡。「寶?元年,聞有召命,愈不自安,一夕暴下卒,或謂仰藥死。蜀之人莫不悲慕如失父母。」我們的帝國總是幹這樣自毀長城的鳥事。
釣魚城之戰,從理宗開慶元年二月開始,打了半年。蒙古軍屢攻不下,期間蒙哥暴跳如雷,但就是拿這個小小的山城無可奈何。
蒙古軍中也不是沒有明白人,釣魚城久攻不下,蒙哥汗命諸將「議進取之計」。大將術速忽裡就認為,頓兵堅城是下策,不如留少量軍隊圍困,而以主力沿長江水陸東下,與忽必烈等軍會師,一舉滅掉南宋。
但橫掃歐亞大陸、驕橫的蒙古將領不忍其憤,堅持強攻堅城。但釣魚城在主將王堅及副將張玨的指揮下,擊退了蒙古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而且他們某日還將兩尾鮮魚及蒸麵餅百餘張拋給城外的蒙古軍,並投稱,即使再守10年,蒙古軍也無法攻下釣魚城。
相反,北地的蒙古人本來就怕潮濕酷熱,水土不服,大軍即久屯於堅城之下,後期又值酷暑季節,軍中瘧癘、霍亂等疾病流行,即使是蒙哥也於六月患了病。「六月……,帝不豫。秋七月……癸亥,帝崩於釣魚山」。拉施特的《史集》也是這樣說,而且更明確地說是得了痢疫,《馬可波羅遊記》和明萬曆《合州志》等則稱蒙哥負了傷。總之,蒙哥是死於釣魚城下,而戰死於釣魚城下蒙古軍及其將領更多,由此可見蒙古軍損失之慘重。
蒙哥在釣魚城下的敗亡,其後續影響十分巨大。
首先,兀良合台一路,這時已經攻至潭州城下。蒙哥的失敗,使得三路會師的計劃落空,宋帝國就此又延長了20年之久。
其次,它使蒙古人的第三次西征行動停了下來。1252年,蒙哥遣其弟旭烈兀發動了第三次西征,旭烈兀先後攻佔今伊朗、伊拉克及敘利亞等阿拉伯半島大片土地。此時旭烈兀正準備向埃及進軍,埃及聞訊,舉國震恐,傾全國之兵欲與蒙古軍決戰於巴勒斯坦。但在獲悉蒙哥死訊之後,旭烈兀只留下少量軍隊繼續征戰,自己率大軍東還。結果剩下的蒙古軍因寡不敵眾而被埃及軍隊打敗,最終未能打進非洲。而後,忽必烈上台,蒙古再陷入內爭,從此蒙古的大規模擴張走向低潮。
因此,釣魚城之戰的結果改寫了整個世界中古史。它不僅在中國歷史上有「獨釣中原」的美喻,在世界史上,也獲得了一個響亮的名字,「上帝折鞭處」。
但是,它的第三個影響,對我們帝國的影響更重要。蒙哥的死,無疑對蒙古帝國是一次沉重的打擊。但在儒生們看來,這對忽必烈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天賜良機。輪迴之帝國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