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輪迴之帝國的歷史

龍騰世紀 第四十三章最強軍 文 / 西南北無家

    在二十世紀的武俠小說領域裡,古龍絕對是高手中的高手,在他所寫的幾十部精妙的武俠小說中,《七種武器》是其最著名的系列作品之一。在這個系列作品中,古大俠創造性地用不同的兵器描述了人類的各種情感,表達了他對人生深刻的體驗。

    古龍在第四種武器《多情環》裡,曾經下過這樣的結論:「仇恨的本身,就是種武器,而且是最可怕的一種。」

    無敵天下,一統**的秦軍,在反抗「秦人暴虐」的號召下,即使秦始皇收繳了天下的兵器,立國15年就成為了歷史的遺跡。

    同樣,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人,也收繳了各地的兵器,甚至幾家共用一把菜刀,為什麼又被並不是生於馬背上的、同樣是農夫組成的明軍給攆出中土?徐達、常遇春等可都不是職業的軍人。

    就是滿清的努爾哈赤也懂得玩一把什麼「七大恨」。

    二十世紀前半葉的中國,洋人們在這塊東亞的土地上橫行霸道不算形容過分?當這種屈辱與仇恨被激發出來後,他們終於在哪個半島上領略了什麼叫憤怒。

    為什麼後世某支軍隊要新式整軍?為什麼要進行述苦?因為它們激發出來的是憤怒和仇恨。快意恩仇才是最令人致命的。

    在人的情感中,仇恨這東西,有時候只有人死才仇消,血流才恨滅。

    如果在這片土地上有第一強軍的話,那麼在東自己的心目中,它絕對是後世戰鬥在眼下稱為高麗的那只軍隊。無論條件多麼艱苦,無論自己的武器和對手相差多麼大,在零下三、四十的氣候下,即使身穿單衣也決死進攻。哪怕對手的炮火再怎麼鋪天蓋地,哪怕他們承受的是聯合**平均每秒五發炮彈的打擊,他們也依然頑強的堅守著自己的陣地,絕不屈服。那是一隻什麼樣的軍隊?他們同樣是由一群農夫組成。如果自己眼下的軍隊有一半那樣的精神,蒙古人的鐵騎又算什麼呢。

    何況,蒙古軍隊就真的是不可戰勝的嗎?就是這個所謂的懦弱大宋,蒙古人也花費了50多年的時間,而且還搭上了他們的一個大汗。

    有些東西該變變了。

    帝國的朝堂又多了一個人,他就是帝國太后的弟弟楊亮節。楊淑妃對弟弟的擔憂,致使東暗中指示杜滸,在安排人向福建沿海滲透時,順便尋訪一下。無論怎麼說,他也是端宗皇帝即位的功臣,又是國舅,如果自己漠不關心,那不太符合人之常情。

    好在楊亮節以教先生的名義,就躲在福州郊外的一戶人家哪裡,找到他到也沒有花費太多的周折。但這位國舅爺到了瓊州,仗著太后和帝國君主的關係,就又有點露出喜歡攬權的味道。他當時就是因為這,被陳宜中等人一起藉著籌糧款的由頭給排擠出朝堂的。而讓東更頭痛的是,這傢伙還指點東要加強對宋軍的控制,實際上是他想掌握監軍的大權。

    在瓊州的行朝,現在名義上是個朝廷,其實也就是架子,根本就不正規。陸秀夫負責朝政,管的也就是瓊州這點地方,他又是帝師,楊亮節總不太好搶他的位子?那麼另一塊就是軍事,文天祥雖然是樞密使,和樞密副使張世傑一起主管軍事,但按宋代規矩,軍隊出征總是派有監軍的,由於監軍通常是皇帝指派的,因此他是有實權的。按楊亮節的想法,皇帝年紀還小,把這個交給「自家人」還不是應該的嗎?

    當楊亮節提出這個建議的時候,東笑了笑沒有說話。太后還在那裡,面子還是要給地。但心裡面,他早就有其它想法了,只是這更刺激了他的步伐而已。

    軍隊的基礎您有了以後,另一件同樣重要的事就是軍隊的組成和結構。從中國古代的歷史來看,唐代重武,卻導致後來武人亂政,許多軍事科技落入遊牧民族之手。明軍武器極為先進,但放任邊軍形成家族派系,最後一旦邊軍投敵,華夏大地就此沉淪。這些事例充分說明,中國歷朝歷代始終沒有建成一個與中央文官政治相稱的軍事制。

    東要改變的東西很多,但他也不過是一個二十一世紀的廢才,他所能做也就是借鑒後代的軍事制,畢竟哪些要更合理和科學。

    東回過頭來,對文天祥說道:「文相,我們大宋的軍隊應該變一變了。將士們在疆場上拚命,待遇低了可不行啊,先賢可是告訴過我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還有軍械也要改進,訓練更要加強。」講到這,他看了看文帥哥。這大半年在軍中待下來,文天祥身上已經有了點軍人的東西,英氣多了點,嘿嘿,更帥了點。

    「另外就是將士們的地位,文相,雖然您說了要為朕掃平胡虜,但朕不想見到您因為身在軍中,就此在朝中低於其他人。」您看看,拉攏文帥哥了啊。先把你的地位提高,軍人的地位自然就可以水漲船高。

    就算不想超越別人,這個世上也沒有幾個人願意在同等條件下,自己的地位低於別人。文天祥作為一代文魁,不說其眼高於頂,放眼天下,也不是什麼人他都高看一眼的,委屈他低人一等,他心裡會沒疙瘩?更何況,不為他自己,他也要為那些跟著他的部下著想,別人都跟著他低人一等?聽了陛下的話,他心裡大為感動:「陛下眷顧,臣沒齒難忘。」

    東擺了擺手:「文相,朕決定成立軍械裝備司,恢復禁軍武學,建武學院,他們都將由您負責。」

    宋代的確是中國處於一個大變革的時期,它有很多舉措都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

    宋仁宗慶歷三年(1043年),仁宗皇帝鑒於邊關軍事形勢吃緊,在施行慶歷新政的同時,於東京成立了歷代都沒有的「武學」,從而開創了中**事教育的先河,但可惜只辦了三個月。

    三十年後,宋神宗熙寧變法期間,又再恢復了武學,定學制為三年,每期只選收學生百人。學習內容主要是歷代兵法,即包括《六韜》、《孫子》等在內的武經七,以及弓矢、騎射技術等。武學裡教授們還「篡次歷代用兵成敗次第及前世士大夫忠義之節足以訓者」(《宋會要輯稿》),向學生們講解。同時,學生還可以學列陣、操練,並有一定的兵士進行實兵演習。

    東京武學和太學一樣,都實行三捨三等,三年後考試,決定陞遷。上捨生優異者,由樞密院審查合格後錄用,按其出身、經歷、才能委任武職。考試不及格的,留學一年再試。後外捨生改稱武選士,內捨生改稱武俊士。

    宋史志第一百十選舉三:神宗熙寧五年,樞密請建武學於武成王廟,以尚兵部郎中韓縝判學,內藏庫副使郭固同判,賜食本錢萬緡。生員以百人為額,選文武官知兵者為教授。使臣未參班與門蔭、草澤人召京官保任,人材弓馬應格,聽入學,習諸家兵法。教授纂次歷代用兵成敗、前世忠義之節足以訓者,講釋之。願試陣隊者,量給兵伍。在學三年,具藝業考試等第推恩,未及格者,逾年再試。

    因此,無論從理論上、實戰上,還是從忠義思想教育方面、人才的選拔上看,宋代的武學制都是相當完善的。宋室南遷後,迫於形勢的需要,再恢復建立了武學,並一如北宋舊制。

    現在這個穿越者的心思已經明瞭,他一是要建立總裝備部,二是要建黃埔軍校。***,要想建立自己的嫡系武裝,不建黃埔軍校,也要建瓊州軍校,用人還要用像文帥哥這樣的忠義人士。武器越是先進,後勤供給就越重要,從某種意義上,控制了裝備就控制了軍隊。

    文帥哥這樣的聰明人立刻就明白了其中的含義:「臣謝陛下信任。」

    東沒有含糊,立刻補充道:「文相記住,軍械您可以和老師協調,但朝中大臣沒有人可以指使你,朕也絕對不會允許。」

    現在東的意思已經明確,他要直接控制軍隊了,但另一方面,文天祥的地位也就無形中提高了,因為在軍政兩大塊中,他肯定是軍中的首席大臣了,而且陛下的意思很明確,即使是陸秀夫和他之間,也是協商,不能指揮他,這當然和以前不一樣,他會反對嗎?

    景炎四年二月下旬,帝國君主頒布詔,任命文天祥為兵部尚。這並沒有什麼特殊,因為在德佑元年七月,朝廷用人之際,早就提拔過文天祥任兵部尚。但在和朝廷幾個核心大臣極秘密的朝會裡,帝國小皇帝卻告訴他們:

    一、軍事以後全部由兵部負責,朝臣除了陸秀夫外,其他的人不能過問。張士傑為步軍大臣,統管所有步軍;劉師勇為水軍大臣,統管所有水軍。國防部建立了啊。

    二、兵部下設全軍指揮系統,為此樞密院改組,帝國陛下給它重新定了個名稱,參謀院;所有宋軍的行動,必須經過它的策劃,報陛下批准,方可統一協調行動。並任命張士傑為參謀總使,劉師勇為參謀副使。總參也來了。

    三、兵部下設裝備司、軍情司、武學院、督軍司。文天祥主管裝備司和武學院;軍情司仍由杜滸負責;督軍司由蘇劉義負責,同時他和文帥哥一樣,還擔任武學院的總教習。不過無恥的帝國陛下雖然自己對軍事也狗屁不通,但自封了自己為武學院的院長。

    這實際上已隱形地提高了軍中將領的地位,因為他們已經直接受帝國陛下的管轄,而不是再受文官的約束。其他人當然沒有多少意見,陛下已經和張弘正打了賭,這要是輸了,面子可就丟大了,甭管了,先做。可是陸秀夫和蘇劉義卻有疑問了。

    輪迴之帝國的歷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