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重生關雲長

正文 第353章 造訪蔡邕 文 / 白氏傳奇

    公元191年(初平二年)六月,發生地震,董卓為此詢問蔡邕。蔡邕對他說:「地動,是陰盛侵陽,臣下不遵守國家制度引起的。前春天郊祀,公奉車駕,乘金華青蓋,爪畫兩箱,遠近都認為不合適。」董卓於是改乘皂蓋車。董卓看重蔡邕的才學,對他非常客氣,一遇舉行宴會,往往令蔡邕鼓琴助興,蔡邕也有心出力。但董卓性格剛愎自用,蔡邕恨自己的話很少為董卓採納,對堂弟蔡谷說:「董公性格剛烈而容易作惡,終究不能成事。我想東奔兗州,但是道路太遠,不易達到,打算暫時逃到山東地區看看,怎麼樣?」蔡谷說:「您的容貌與普通人不同,在路上走,看的人雲集,這樣,想躲起來,難啊!」蔡邕才打消了這個主意。

    蔡邕是漢代最後一位辭賦大家。其所作賦絕大多數為小賦,取材多樣,切近生活,語言清新,往往直抒胸臆,富於世態人情,很有藝術的感染力。其中代表作品為《述行賦》。全賦短小精悍,感情沉痛,批判深刻,情辭俱佳,是漢末抒情小賦的力作。他小賦的題材多樣,他甚至用以表現男女情愛,風格大膽而直率。《青衣賦》就是相當感人的作品。在這篇言情小賦中,他真實地坦露了對一位出身微賤的美女的愛情,以真摯的感情,表現了人情與封建禮法的矛盾撞擊。蔡邕的散長於碑記,工整黃,多用排偶,舊時頗受推重。

    蔡邕生平喜藏書,多至萬餘卷,晚年將所藏之書載數車悉數贈給王粲。家存藏書還有四千多部,蔡邕工篆書、隸書,尤以隸書著稱,其字結構嚴整,點畫俯仰,體法多變。靈帝命工修理鴻部門(東漢時稱皇家藏書之所為鴻都)。工匠用掃白粉的帚在牆上寫字,蔡邕從中受到啟發而創造了「飛白書」。這種書體,筆畫中絲絲露白,似用枯筆寫成,為一種獨特的書體

    蔡邕因負盛名,所以後世把一些碑刻和論著附合成蔡邕名義的偽作也不少。

    公元175年(熹平四年),蔡邕有感於經籍距聖人著述的時間久遠,字錯誤多,被俗儒牽強附會。貽誤學子。於是與五官中郎將堂溪典、光祿大夫楊賜、諫議大夫馬日磾、議郎張馴、韓說、太史令單颺等任,奏請正定《六經》的字。靈帝予以批准,蔡邕於是用紅筆親自寫在碑上,讓工人刻好立在太學的門外,後來的儒者學生,都以此為標準經。碑新立時,來觀看及摹寫的,一天之內。車子就有一千多輛,街道也因此堵塞。

    蔡邕在吳地(今江浙一帶)時。曾聽到一塊桐木在火中爆裂的聲音,知道這是一塊好木材,因此把它揀出來做成琴,音色非常美妙,但是木頭的尾部依然被燒焦了,所以當時人們叫它焦尾琴。起初。蔡邕住在陳留,他有個鄰居準備了酒菜請他來赴宴,他去的時候鄰居已經喝得興起了。坐上有個客人在屏風後面彈琴,蔡邕到了鄰居門口悄悄一聽,說:「啊!用音樂招我來卻藏有殺心。怎麼回事?」於是回去了。請他的人告訴主人說:「蔡先生剛來,到門口又走了。」蔡邕向來被鄉里人尊崇,主人趕緊追趕並問起原因,蔡邕把事情都告訴了他,大家都感到掃興。彈琴的客人說:「我剛才彈琴的時候,看見一隻螳螂正要撲向鳴蟬,蟬將飛走還沒有飛走,螳螂的動作一前一後。我心裡有些擔心,唯恐螳螂喪失了機會,這難道就是所謂的殺心流露到音樂中來嗎?」。蔡邕莞然而笑說:「這足以表明了。」

    關羽當即帶著禮物專門拜訪蔡邕,蔡邕得知關羽親自登門造訪而且還帶來了禮物受寵若驚一般,這麼大的人物前來造訪,蔡邕倍感意外,他連忙將關羽讓進屋裡,二人分賓主落座,關羽奉上禮品,蔡邕說什麼也不肯接受,蔡邕謂關羽道:「你看看大過年的,本來應該是我帶著禮物去造訪丞相的,這樣豈不是本末倒置了?丞相的禮物老夫萬萬不敢接受!」

    「誒?蔡大人俗話說的好『官不打送禮的』這大過年的哪有空著手串門的,這禮物你必須收下!」關羽堅持道。

    蔡邕執拗不過只好將禮物收下

    來到了蔡邕府上,關羽著實的感受到了一種濃濃的化氣息,整個府上的牆壁上儘是一些書法和名畫,而且案幾上也多是一些別緻的帶有各種字體和畫的東西,十分的考究,這個屋子都富有一種濃厚的底蘊,此時的蔡邕已經是60多歲的老人了,但他的成就頗豐,關羽在蔡邕的陪同下首先參觀了他的成就,包括一些詩詞、書法還有一些收藏的書籍,全部都是古,但可以看出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這些作品要是拿回到現代那還了得,那就是無價之寶啊!如果要是能穿越回去,帶著這些無價之寶,關羽就發大了。

    關羽仔細欣賞著蔡邕的這些作品,不住的點頭示意,指出作品的藝術造詣之深,蔡邕則對作品做一番詳細的介紹,包括創作的年代背景以及發生在創作期間的故事,關羽邊聽邊欣賞,對蔡邕的創作予以充分肯定,他不時的駐足觀看,仔細推敲作品的內涵,果然是價值不菲,作為這個時代的學傑出代表,關羽親眼目睹了他的風采,關羽瀏覽之後謂蔡邕道:

    「蔡中郎啊!你看你這輩子成就斐然,像你這樣的人才應該為社稷做更大的貢獻繼續發揮餘熱才是啊!」

    「老夫已經年邁!離黃泉路近了,哪有精力再折騰了!」蔡邕謙恭的說道。

    關羽擺了擺手道:「誒?越老越有閱歷麼!像你這樣的人才那就是國家的財富,越老越值錢!我的意思呢!你看你這麼大歲數了,成就又是這麼大,可以辦個講學什麼的,將自己的藝術傳承下去,做到後繼有人。另外還可以為國家社稷培養一批這樣的藝術人才,中郎覺得怎麼樣?」

    蔡邕捋了捋鬍須道:「其實老夫也正有此意!但是苦於沒有錢籌辦這個事情,老夫知道朝廷財政困難,我自己這麼多年收入微薄,除了維持家計就是發展愛好散盡了錢財,做這種事情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當前財政確實有些困難。各方面的支出非常巨大,的確需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不過教育是一項基礎性的工作,財政再困難也要搞,物質明與精神明一樣兩手都

    要抓兩手都要硬!」關羽聞後堅定的說道。

    關羽此話一出蔡邕著實一愣,不解的問道:「敢問丞相何謂物質明?何謂精神明?兩手都要抓?什麼意思?」

    蔡邕這麼一問問的關羽著實一愣,關羽遂向蔡邕解釋道:「這麼說吧這物質啊就是所謂的吃穿住行等人的一些需要,還有除了人之外世間存在的東西,而精神這是人特有的。就是所謂的思想、思維等等,這個明麼就是要讓物質變得充實,讓精神世界變得完美,讓人們富裕的同時主觀世界得到改造,思想提升,舉止明,不是有句話講到『倉廩實則知時節』,說得就是這個意思!」

    蔡邕聞後點了點頭道:「丞相思想深邃。勝過老夫啊!」

    「哪裡哪裡!足下才是前輩!言歸正傳要做到普及教育依現在的財力來講那是辦不到的也是不切實際的,但可以現在洛陽辦一些講學。廣招學員,學費實行公辦民助!」關羽接著說道。

    關羽說完蔡邕又疑惑的問道:「公辦民助何解?」

    「這麼跟你說吧就是朝廷從國庫中撥下一些銀兩作為學費的補助,學員通過勤工儉學等方式自己籌集一部分學費,這也就是所謂的財政差額撥款!」關羽解釋道。

    蔡邕一下子明白了:「哦!這樣一來學員的學費負擔就大大減輕了!」

    「是這個道理,咱們辦的講學就是面向大眾,現在朝廷有錢有勢的可以上太學。平民子弟就不行了,咱們這個講學堂就是面向那些平民子弟,實行大眾教育,先在洛陽進行試點,然後在治下普及開來!」關羽接著說道。

    蔡邕當即擁護道:「好!好!好啊!這個主意好。授業解道,培養出來的學生還可以派往各地當先生進行辦學,這樣推及開來,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能夠上學了!」

    「中郎說得沒錯就是要達到這個效果,你培養出德才兼備的先生,先生又可以派到其他地方去講學,這樣一來不僅你的成就得到了傳承還培養了大批傑出的人才,青年才是社稷的希望啊!這個工程看似收效甚微實則是打基礎利長遠的大事啊!不怕中郎笑話我一直有一個夢想,什麼夢想呢?那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當今天下紛爭群雄並起,諸侯們大多選擇以武力征服對方,這是一種粗暴殘酷的方式,在這種方式下人民被戰爭席捲,苦不堪言,而我則要反其道而行之,我要通過治下的改革實現治下的繁榮富強,人民安居樂業,生活富庶,又有教化,各項事業欣欣向榮,一派政通人和的美好畫卷,這樣一副美好的畫卷是不是人人都嚮往的?我想用不了多久其他地區的人民定會欣然來投,治下的人民也會越來越多,就會日益走向強大,而對於來犯之敵,我們憑借強大的武力還可以制服,這樣一來我們在無形中走向強大,而周邊則會日益衰落下去,等到有一天我們大起三軍以摧枯拉朽之勢就可以蕩平四方!」關羽語重心長的對蔡邕說道。

    蔡邕聞後叫道:「不戰而屈人之兵,這種戰爭的方式真的是太好了!丞相考慮深遠,不過此舉要執行起來效果不會那麼的快,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丞相要有心理準備啊!」

    「這個我也想過了,我們要平定天下堅持軟硬兼施,到時候你就知道了!我們鬥爭的藝術和方法不拘泥一式!」關羽繼續道。

    蔡邕聞後點了點頭道:「丞相深謀遠慮足智多謀,鬥爭藝術更是靈活多變,老夫深感佩服,老夫雖已年邁但為了江山社稷為了丞相這個夢想。老夫在晚景之餘將繼續發揮餘熱,為此項工作傾盡心血而再所不辭!老夫老了不過老夫可以舉薦一人足可擔老夫之任!」

    關羽一聽這話眼睛一亮遂問道:「何人可擔此任?」

    「說出來老夫有點不好意思!」蔡邕有些羞澀的說道。

    關羽急道:「什麼人你儘管說來,但說無妨!」

    「這個人就是小女蔡琰!」蔡邕說道。

    「蔡姬」關羽一聽這三個字當即一愣,心中立馬浮現出這個人物來,這可是漢末有名的才女啊!他興奮的問道:「可否讓她出來一見?」

    蔡邕道:「諾!」說完吩咐下人去邀蔡姬來見關羽

    蔡姬這個名字對於關羽來說真是如雷貫耳啊!她作為一介女子沒有特別的治武功,但作為三國第一才女卻是聲名遠播。一個女人長相放在一邊,但就才華而言就應該備受尊重,關羽也是個化人讀過很多書,對於這種知識型的人才也是十分青睞,不一會兒功夫蔡姬便來到了府上,卻見她長的端莊秀麗落落大方,不僅大氣更兼有一種特別的氣質,渾身散發著那種知識型人才的氣質,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質華」。蔡姬更是一個兼有美貌與智慧並存的女性,當詩書般的氣質與美貌集於一身的時候,這樣的女人更是有了一種特別的味道,讓人神往。

    關羽終於見到了傳說中的那個才女-蔡姬,比他想像的還要好還要完美,她是蔡邕的獨生女兒,生於漢靈帝熹平年間。她的出生,為她的父親蔡邕帶來了無限的快慰。父親給她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琰。琰就是玉。是一種上端帶尖稜的玉。父親希望她脫穎而出,有所成就。相傳蔡邕四十多歲時。趙五娘夢見一位托缽僧送她一顆蘭花籽,之後懷孕而生姬。被附會為蘭花轉世,很明顯是後世人的杜撰,但這個比喻還是很貼切的。蔡姬自小不僅如蘭花一般性情高潔,更是天資聰穎,並具有超出一般常人的音樂天賦。蔡姬博學多才。音樂天賦自小過人,她6歲時聽父親在大廳中彈琴,隔著牆壁就聽出了父親把第一根弦彈斷的聲音。其父驚訝之餘,又故意將第四根弦弄斷,居然又被她指出。

    在董卓入洛之前的一段時間。洛陽壇的領袖,正是她的父親蔡邕。蔡邕當時非常有名,不但是家,還是大書法家,精於天數理,又能妙解音律,為人隨和,人緣很好,像楊賜

    、玉燦、馬月碑以及後來稱雄天下的曹操,都經常出入蔡府,向蔡邕請教。

    蔡姬從小生長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自然比別的兒童多了一個『化童年『。她平時的玩具,竟是父親書房的藏書。她經常把書摞起來,像現在的兒童搭積木一樣,自娛自樂。平日裡,蔡府中總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人墨客談古論今,使小小的蔡琰在耳濡目染中學到很多知識。到了十一二歲,她已經博學多識,能詩善賦,懂音律,有辯才,被視為才女。她性情溫柔,才智過人,琴棋書畫,無一不精,三國第一才女非蔡琰莫屬。

    蔡姬後來顯示出的非凡藝術才華,除了自身的天分與聰慧,更多的是來源於家庭的影響和父親蔡邕的精心教育。蔡姬自小備受父母的寵愛,其父蔡邕更是花費了大量的心血教誨愛女。為教導女兒,蔡邕曾寫過一篇短《女訓》。章的大致要意是:他認為女子應該好好妝扮,要「傅脂」和「加粉」,頭髮要光澤,梳不同的髮型表現不同的心神面目。但同時強調,女子在追求外表美的時候,更要注重心靈的淨化與美化。「修面」與「修心」都是重要的。

    在父母的寵愛和教誨下,蔡姬漸漸長大成人,還是個少女,她就已全面繼承了父親的多種藝術才能。她不僅精於音律,博學有才辯,書法也多力豐筋,深得其父神韻。在藝術殿堂上,父女倆的光芒交相輝映。即便當時沒有鋪天蓋地的媒體炒作,姬也早已聲名遠揚。可以說,她堪稱蔡邕最好的作品。童年及少年時期的姬,在父母的寵愛教誨下,是幸福的;但是後來聽說她嫁的不好,命運多艱被掠去了匈奴成了左賢王的小妾,淪落匈奴達12年受盡了折磨,後被曹操用重金贖回,這樣一段曲折的人生,蔡姬的人生為何如此這與他的父親蔡邕有直接關係,蔡邕當年被王允處死,蔡姬無可依靠很快被匈奴掠去,但現在的命運就不一樣了,他的父親蔡邕被關羽保護了下來,而且還升了官,門庭也自然顯赫起來,蔡姬的生活環境得到大大改善,命運也就不一樣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