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重生關雲長

正文 第234章 擬詔事宜(一) 文 / 白氏傳奇

    第二日早朝如約來到,眾大臣們紛紛來到,此次早朝選在了南宮的嘉德殿,關羽與眾大臣紛紛走過嘉德門覲見嘉德殿,獻帝被眾常侍們擁著坐在了龍椅之上,關羽攜眾大臣分列兩旁,文官那邊黃琬居首,楊彪、馬日磾、種坲、魯馗、周奐、朱俊、蔡邕等人位列其後,武將這邊董承、劉備、李肅、文聘、張飛、種輯、王頎、高順等人分列其後,獻帝端坐中央見文武百官紛紛列位遂道:「眾位愛卿,有事請奏,無事退朝!」

    關羽聞後第一個出列道:「為臣有重要事情稟報!」

    「關愛卿儘管說來!」獻帝聞後遂道。

    關羽拱手說道:「此番早朝臣有三件事還望陛下恩准!」

    獻帝聞後好奇的問道:「哦?哪三件愛卿儘管說來!」

    關羽接著說道:「第一件事情就是關於普天下諸侯歸心的問題,現在洛陽局勢已定,帝都繁華初見端倪,昔日紅光普照,陛下恩德佈於宇下,天下諸侯理應俯首稱臣,歸附陛下,交出兵權,共同興復漢室基業,使天下黎民免遭塗炭,基於此番考慮所以還望陛下降詔,要各方諸侯前來洛陽稱臣歸附行君臣之禮,如有不從者當以叛逆論處,隨時發兵徵繳!」

    關羽這一番話說的獻帝再次眉頭緊鎖,面露難色開來,作為一個10來歲的孩子,獻帝面對這種大是大非的考驗實在是勉為其難,他是個聰明人,深知自己的這地位來之不易,前番董卓擁戴他坐上皇位,後來董卓暴行逆施欺君罔上被誅殺之後。關羽再次擁立他繼續穩坐皇帝的寶座,關羽不似董卓那般殘暴,他以忠君護國的名義擔當大將軍,輔佐自己,萬事皆向自己請示。對他是充分尊重的,但他也明白,關羽在朝中勢力之大無人能及,他是個有頭腦有主意之人,好多事情都處理的井井有條,所以獻帝對於關羽還是充分信任的。他就像是一個大哥哥幫襯著自己打理事情,他每次提出的事情皆是出於對國家社稷的考量,這次他再次提出這尖銳的問題,獻帝一時間竟沒了主意

    作為一個十來歲的孩子,獻帝對於一些事情還是比較敏感的,尤其是這種政治意味甚濃的事情。他不得不謹慎起來,關羽既然提了出來,自己也不便做出決定,應付這種事情他有一套絕活兒,什麼絕活兒呢?那就是交給階下的大臣們討論,讓大臣們充分發表意見,然後他通過觀察大臣們的動態做出決定。當然也是本著「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做出決定,作為一個年幼的繼承者,獻帝唯有如此方能保證自己的「帝位」,只有得到朝中絕大多數大臣們的擁護他的地位方能鞏固下去,當然了關羽在朝堂之上具有比一般大臣更大的發言權,他的表態也直接左右著獻帝做出任何決定,不過關羽每次表態均能獲得朝中絕大多數大臣們的擁護,這一點在剷除摩登**師的時候就已經充分體現。

    關羽這下再次在朝堂之上闡明了立場,發表了意見,接下來就要看朝中其他大臣的反應了。面對這種尖銳的問題獻帝再次推給了眾大臣,獻帝遂問眾大臣道:「關將軍的意見大家以為如何啊?」

    左將軍皇叔劉備首先出列道:「關將軍所言極是!如今洛陽大局已定,叛賊以除,陛下歸位,眾臣俯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然諸侯分崩各自為政,甚於七國之亂,如不趁早攘除,漢室王朝豈不要四分五裂?」

    劉備說完,司徒黃琬遂道:「洛陽初定,百姓始安,再動刀戈恐大好局面不保,還望陛下三思!」

    大鴻臚周奐出列道:「關將軍此言不無道理,當下諸侯並起,雖然名義上歸附朝廷然事實上各自為政,擁兵自重,相互攻伐,如今洛陽局勢已定,陛下歸位,理應號令天下臣服,如果各諸侯聽令服從便是,如若不服從則是證明了他們真正的野心,朝廷即可發兵攻打,武力收復,這就叫做『先禮後兵』!」

    太尉楊彪出列道:「縱觀天下,洛陽初定之後,關東聯軍沒有犯境的意思,洛陽周圍局勢穩定,經過前番征戰的洛陽已是疲憊不堪,民生凋敝,如果再戰人民的負擔恐不堪承受!所以此事還需從長計議,不宜操之過急!」

    右中郎將、西鄉侯朱俊聞後遂道:「太尉大人言重了!雲長只是讓陛下降詔發佈檄文,昭告天下,我們並不是要主動發兵,誠如周大人所說我們這是先禮後兵,豈能是操之過急呢?」

    關羽聞後遂道:「即使發兵討伐,我洛陽現有20萬大軍,物資方面、糧草充足,錢財方面也儲備有餘,自從推翻董卓之後,我大軍軍庫即開,尚有結餘資財何止千萬,前番清繳摩登、楊懿獲大量資財,軍資不可謂不充足,何勞洛陽人民負擔?」

    司徒黃琬聞後遂道:「摩登、楊懿等人的錢財豈能不入國庫直接充當軍費?關將軍你這也太越權了吧?」

    「此事由我一手督辦,而且也征的陛下的同意,再說這軍資的籌備權力我想用不著要大人過問吧?」關羽辯道。

    黃琬聞後急道:「此乃國庫之財不經陛下同意便私做主張挪用有些太過分了吧?」

    關羽辯道:「身為帶兵之人,手下供養著這麼多的軍士,繳獲的物資理應充當軍費,以資軍用,從來都是如此,何過之有?再者吾帶兵守護洛陽從未向國庫伸過手要過錢,俗話說『財位庶政之母』,軍隊更是如此,沒有錢財支撐豈能長久,洛陽作為帝都沒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如何守衛,陛下的安危又如何能得以保障?當此軍閥割據、群雄並起的亂世沒有一支強大的軍隊,早就淪為人家的階下囚了,何談國家社稷?前番董卓之亂的教訓還小麼?我想黃大人應該懂得這其中的道理吧?」

    關羽這一番話簡直就是咄咄逼人、一針見血,說的黃琬是羞愧難當,不能再言,關羽的這一番話柔中帶剛,又直逼黃琬痛處,因為黃琬之前也飽受董卓之苦,等關羽平息了董卓叛亂之後他才得以坐上這司徒的寶座,要是沒有關羽何談他黃琬東山再起?而關羽之所以能剷除董卓全賴自己坐擁軍權的緣故

    獻帝見關羽急了遂安慰道:「關愛卿不要衝動,咱們此次是討論矯詔事宜,不要涉及別的!還望各位愛卿能就事論事!」

    車騎將軍、國舅董承出列道:「只恐此事若逼之太急的話,眾諸侯會不會聯起手來再次逼宮呢?陛下難道忘了曾經的七國之亂了麼?如果放到現在這眾諸侯比起七國可要厲害的多啊!要是真的鬧騰起來唯恐一發不可收拾啊!」

    平東將軍文聘聞後不忿道:「縱使他們聯合起來又能怎樣?前番十八路諸侯又能怎樣還不是被打的落花流水?怕就怕他們不能聯合起來!」

    「豎子!安得有你參合的份?你也不看看自己的身份,朝堂之上還輪的上你發言麼?」董承呵斥文聘道。

    關羽聞後不禁反駁道:「既然是討論既然人家站在了這裡就應該讓大家暢所欲言,何必要倚仗權位而阻塞言路呢?」

    司隸校尉李肅接著說道:「諸侯中不能都反對陛下吧?我想其中一定有人擁護,前番十八路諸侯進攻洛陽乃是因為董卓倒行逆施,如今撥亂反正,洛陽大局已定,眾諸侯如果真的忠君定會前來投奔,如果真的有不從者我們也可以行義師討伐也不遲啊!」

    眾大臣莫衷一是,紛紛表態有的覺得不妥,有的贊成,獻帝作為一個十來歲的孩子被他們說的一愣一愣的,放佛在他眼裡公說公有理是婆說婆有理,放佛每個人說的都很有道理,不過作為一個10來歲的孩子,獻帝有獻帝的一套,既然無法從質量上判斷哪方說的有理,就只有從數量上做一下判斷了,獻帝經過一數數,發現關羽這邊的大臣們從數量上佔有了一定優勢,比反對方多了幾個人。

    獻帝經過一盤算遂道:「諸位愛卿不必再爭了,我看這件事准奏!」

    獻帝的這一句話一下子將眾大臣的爭論打斷了,眾人一聽遂沒有再爭論的必要了,因為獻帝已經下了決定,不管是出於哪方面的考量,作為君主他的話就是最終決定

    關羽的第一件事情就這樣塵埃落定了,遂稟報第二件事情開來,關羽接著道:「鑒於洛陽的外圍形勢日益嚴峻有必要對周邊環境進行一下改造,主要是針對洛陽周邊的三股勢力,第一股也就是洛陽最大的威脅就是西部的李傕,此乃是董卓餘孽必須徹底剷除以解決洛陽西面的威脅;第二股勢力就是盤踞南陽的袁術,前番作為十八路諸侯之一的袁術如今佔據南陽時刻威脅帝都洛陽的安全,鑒於此臣以為應降詔要荊州的劉表出兵征討袁術以解決來自洛陽南面的威脅;洛陽北面還有一股勢力那就是并州的韓遂,臣以為可以降詔要其發兵從北面進攻李傕,形成對李傕的夾擊之勢;除此之外的另一個重要威脅那就是兗州的曹操,此人野心巨大,前番攻打洛陽他就是主要的指使者,就是他倡導的,所以此人決不能讓他做大做強,已定要將此人消滅在萌芽狀態否則後患無窮,鑒於此臣考慮可以發詔書要冀州的袁紹發兵征討曹操,這樣一來既不用我們費多大力氣又可以攘除外患,還望陛下恩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