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演化洪荒

正文 第一百九十八章 道儒佛出 文 / 瀟·朗

    第一百九十八章道儒佛出章節開始,更新字數為3884

    當時,天勢弱,諸侯不從,互相征伐,百姓凋零,生靈塗炭,聖人思及眾生困苦,蔚然長歎,希望『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希冀天下回歸純樸之世態。

    那道德天尊分身太清聖人降臨人世,渡化世人融合三教教義合為道。春秋亳州地區,一婦人夜晚時分突見流星墜地,入其懷,而後誕育一麟兒,即為李聃。

    老聃入周,拜見博士,入太學,天文、地理、人倫,無所不學,《詩》《書》《易》《歷》《禮》《樂》無所不覽,文物、典章、史書無所不習,三年而大有長進。博士又薦其入守藏室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書,汗牛充棟,無所不有。老聃處其中,如蛟龍游入大海,海闊憑龍躍;如雄鷹展翅藍天,天高任鳥飛。

    老聃如饑似渴,博覽泛觀,漸臻佳境,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旨,三年後又遷任守藏室史,名聞遐邇,聲播海內。

    老聃任周守藏室史,數次歸家省親,yu勸母親隨之去周;其母在陳國相邑住久,人熟地熟,不願遠遷。日月如梭,光陰荏苒,轉眼間已過三十餘年。

    一ri,老聃忽得家訊,言家母病危,於是報請天,歸家省視。待回到家時,母已辭世。

    面對茫茫大地上一堆黃土,思想九泉之下母親之靈,回憶母親慈祥容貌、養育之恩,老聃悲痛欲絕,寢食俱廢,席地而坐,沉思冥想,忽發自己愚鈍;順理追索,恍然大悟,如釋重負,愁苦消解,頓覺腹饑體倦。

    魯國陬邑有一戶人家,祖先本是殷商(華夏族)後裔,故為姓。周滅商後,周武王封商紂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啟於宋。微啟死後,其弟微仲即位,傳六世至孔父嘉,後代孫開始以孔為氏。有後人孔防叔為了逃避宋國內亂,從宋國逃到了魯國。

    叔梁紇先娶施氏曜英,生九女而無一,其妾生一孟皮,但有足疾。晚年迎娶顏徵在,時叔梁紇已七十二歲,顏徵在十八歲。

    顏徵在知道自己使命所在,於是到尼丘山向山川之神靈禱告求。天降祥瑞,有正氣入懷,顏徵在遂有身孕,十月懷胎,誕下一麟兒,由於孔的母親曾去尼丘山祈禱,然後誕下孔,又因孔剛出生時頭頂的中間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為丘,字仲尼。

    孔子少而好學,博聞強識,聞名於諸侯,開創儒門一脈,大講「仁政」之德,遊走列國而不得重用。道德文章三千,濃濃書卷之氣充盈,大道至簡,微言大義,書盡人間大道,道完萬千玄機。

    孔子幼時喜好周禮,酷愛模仿祭祀禮儀、擺列祭器,年輕時做過路過管理倉庫(即「委吏」)和牛羊的小官(即「乘田」),事無大小,均能做到近乎完美。孔子所主張的仁政沒有施展的空間,但在治理魯國的三個月中,使強大的齊國也畏懼孔子的才能,足見孔子無愧於傑出政治家的稱號。

    後來觸怒三桓之中的季氏,不得不離開魯國,周遊列國。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將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業上。孔子曾任魯國司寇,後攜弟子周遊列國,入東周向老子請教。

    孔子聽聞老聃之名,欲要求教,於是對弟子南宮敬叔說:「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禮樂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yu去周求教,汝願同去否?」南宮敬叔欣然同意,隨即報請魯君。魯君准行,遣一車二馬一童一御,由南宮敬叔陪孔子前往,問道。

    魯哀公二年孔子離開衛國經曹、宋、鄭至陳國,於是派服勞役的人將孔子師徒圍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後不靠店,所帶糧食吃完,絕糧7ri,最後還是子貢找到楚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師徒才免於一死。孔子64歲時又回到衛國,68歲時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魯國,但仍是被敬而不用。當時天下公學把持輿論,只有貴族可以學禮儀,明典籍,孔子一生奔波勞碌,卻無諸侯賞識,唯有弟相隨,求問學識。率先開始教授私學,以至於弟多達三千人,其中賢人七十二。

    晚年,孔垂垂老矣,又不得重用,於是專注於修改註釋經典,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改《春秋》。他一生從事傳道、授業、解惑,被中國人尊稱「至聖先師,萬世師表」。孔子死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著名的儒家學派經典的《論語》。

    前479年的一天,端木賜(子貢)來見孔子,孔子柱杖依於門前遙遙相望。他對子貢說:「賜,你自怎麼來得這麼晚?」於是歎息道:「太山壞乎!樑柱摧乎!哲人萎乎!」說完,流下眼淚。

    這孔子是華斗真靈轉生,孔子這一世是為了完善教化功德,孔子去世之日周天星辰抖動,天地萬物悲寂,只見一道魂靈被一股紫氣包裹,飛往混沌深處。其弟子端木賜守靈六年,門人弟聚集墳塚之處守孝,築室而居,號稱「孔裡」。後子貢在身死之時也明前生因果,明白自己竟然是那趙公明殘魂轉世,身死後魂靈依然被八卦羅盤吸納,由於端木賜善商後世被尊為財神。

    周靈王時,准提道人承受了無邊的業力,轉世投胎,降生凡界天竺迦毗羅衛國,摩耶夫人在夢中見到一位長得儀表堂堂的人物,乘坐一頭白色大象,從虛空中慢慢走來,從她的右肋而進入了腹中。經十月懷胎,依迦毗羅衛國當時的習俗,摩耶夫人返娘家天臂城待產,在許多的侍衛護送下啟程,當行至藍毗尼園時,見樹林蒼翠蓊鬱、百花盛開,一切景物均極為清淨殊勝而美好,當摩耶夫人手扶無憂樹之枝葉,佛陀即於此時,於沒有任何痛苦的情況下,由摩耶夫人之右脅誕生。

    各種殊勝妙相與瑞兆產生,大地有六種吉祥之震動,帝釋、梵天以各種化身示現,守護四周;天女散花,天眾以天樂莊嚴。悉達多下地能走,周行七步,步步生蓮花,並且舉目四顧,自謂:「天上地下,唯我獨尊。」就在此時,天降二條神龍,一吐溫水,一吐涼水,給他洗浴。此ri即為佛浴ri,或稱浴佛ri。

    誓言感天動地,十方世界為之震動,西方極樂世界無端降下曼陀羅花雨,眾位佛陀、菩薩不知所措。七日之後,摩耶夫人溘然長逝,悉達多由其姨母撫養長大。其天資聰穎,幼年就通達五明、四吠陀,並且相貌英偉,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無人能及。十七歲時,娶表妹耶輸陀羅為妃,生下兒羅睺羅。

    雖然王族的生活優裕而舒適,但悉達多卻並不貪戀這些世間的享受,太曾由城之四門出遊,見到生、老、病、死、等現象以及修道的沙門,深感人生之苦痛與無常,遂萌出家修道之志。

    於十九歲,悉達多夜出王宮,自脫衣冠為沙門。初訪毗捨離國求教,復至王捨城求道,但都沒有得到解脫之境,遂至摩揭陀國伽耶南方的優樓頻羅村苦行林,開始六年的苦行生活,當時淨飯王派了五位侍者與太子起修行。苦修期間,悉達多日食一麻一麥,雖至形體枯瘦,心身衰竭,但始終未能成道,遂出苦行林。當時,共修的五位侍者,誤以為悉達多退失道心,遂捨之而去。

    太悉達多來到尼連禪河沐浴,接受牧女ru糜之供養。恢復體力後,至菩提樹下,以吉祥草敷金剛座,東向跏趺而坐,端身正念,靜心默照,降伏諸魔,入諸禪定。

    四十九日後,悉達多豁然大悟,一手指天一手指地,道:「天上天下,唯吾獨尊」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世人尊稱為「佛陀」(意為覺者),佛號「釋迦牟尼」,時年35歲。於是准提道人不復存在,世間只有如來佛!

    釋迦牟尼佛成道時說:「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指出一切眾生皆具佛xing。週身大放光明,其光不似陽光炙熱、刺目,不同月光清冷,卻是流沙般輕柔,朝ri般溫暖,無處不在,天降功德。

    釋迦牟尼跏趺而坐,袒露右肩,先赴鹿野苑度化五比丘,以後陸續又度化了1000餘人。釋迦牟尼便率領1250徒眾,周遊各地,宣講佛法。釋迦牟尼推動正法之輪,碾破異端邪說,弘揚佛法,稱為「轉輪」。在45年中,釋迦深入民間,說法普度眾生。

    釋迦牟尼八十歲時,自知陽壽將盡,便離開說法的王捨城,來到拘屍那迦附近的娑羅雙樹下,頭朝北,右手支臉,左手放置身上,雙足併攏,取側臥之勢,面向西,進入大般涅盤(大解脫)之境。

    入滅前囑咐弟阿難:「已成者皆滅,不可放逸,要勤修我法,吾滅後以法為師。」又,小乘之說無「住胎相」,有「降魔相」(即成道前力挫諸魔的誘惑),稱為「小乘八相」。釋迦摩尼涅槃,化虹而走——

    最後一天,我拼了一次,下個月新的章節,新的故事,請支持!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