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攜明

龍騰世紀 第二十章一六三一年 文 / 圓明園主

    這樣的酒樓,雜貨鋪等產業並不只在七寶一地,崇明縣城,華亭縣城,劉家港,吳淞鎮,甚至寧波,杭州和蘇州等地也逐漸地開設起了這樣的產業。一個龐大的商業網絡以崇明為中心,慢慢地把觸角不斷向江南各處延伸。

    同時,在現代,黃復華在自家小區門口盤下了一個規模不大的小酒家。這酒家請的三個重要員工,一個大堂經理,一個收銀管賬的,還有一個主廚,這三人除了工資比附近的高出一成之外,還依次能得到純利潤的15%,10%,10%作為獎金,另外15%平分作為其他員工的獎金。黃復華除了50%的純利,由於還負責購買土雞蛋和野生魚類,這樣一年穩穩地就能有三十多萬的收入。

    這個小酒家除了特別注意衛生,還把食用油的大超市小票逐一公示,黃復華從大明帶回來的土雞蛋和野生魚類味道好又價格實惠,加上員工們利益均沾,工作賣力,生意逐漸紅火。黃復華每天只是早晚到店裡交付土雞蛋和魚類,核對賬目,白天就說是親自去農村裡收購些食材和淘換古玩,其實是一個人去時空旅行。

    這樣一來,在現代的一切都不引人懷疑了。

    三月十日,第一屆黃家寨學徒班畢業了,除了曾負責買官的黃大山,和七寶如家酒樓掌櫃劉桂芳之外,還有48人,他們的名單如下:曾敏學,袁道,馬珍,趙鑒,董堂,江大經,賈沖,靳智,宋鐸,李梅,黃通,吳習,韓受爵,陳布,王仲玠,李安國,王輅,黃子靜,王松,閔道生,姚階,郭邦憲,李洋,李錦,施炫,吳正己,周徽,彭夢祥,高燦,黃煒,吳譜,潘時鍵,黃邰,曹從質,沈載庸,張思義,陸炫,李果,盧可久,謝天眷,閻汝乾,程元化,張兆元,黃維中,劉鳳翔,顧汝為,楊松,喬遷。這一批人的畢業,極大地豐富了黃復華的人手。

    黃大山和曾敏學兩人,聰明過人,黃復華讓他們倆,跟隨左右,一邊繼續學習更深入的知識,一邊做個上情下達之人。袁道,馬珍,趙鑒三人,成為第二屆及之後學徒班的老師,黃復華的大量精力從此從教育事業裡解放了出來。江大經,董堂,賈沖,靳智,宋鐸,這五個人成為了研究員,專門根據黃復華的指點,從事各種實驗研究工作。

    劉桂芳,和李梅,黃通,吳習,韓受爵,陳布,王仲玠,李安國,王輅,黃子靜,這十個人成為黃復華商業帝國裡的重要角色,分在各地掌管酒樓,店舖。

    王松,閔道生,姚階,郭邦憲,李洋,李錦,施炫,吳正己,周徽,彭夢祥,這十個人或學習四書五經,或拜師學醫,「不為良相,便為良醫。」

    高燦,黃煒,吳譜,潘時鍵等剩下的二十人,或在軍中行走,或出任各地黃氏農莊的負責人。

    這一年,從三月到五月,先後在七寶,崇明和劉家港開設如家酒樓,每個酒樓日均流水達五百兩以上,三店每月可獲利兩萬多兩。

    各地雜貨鋪五間,出售擺鐘,活塞提水器,玻璃製品,火柴等新奇物件,每店月盈利達兩千兩之上,總計每月也可獲利一萬多兩。

    還有食品水果鋪十餘間,主營罐頭食品和時鮮水果。這些店加起來,平均每月也可獲利萬兩。

    這個時候的水果,價格不低,《宛署雜記》記載的水果價格如下:櫻桃二斤八兩,價一錢二分五厘;黃瓜八十根,價八錢;杏子五斤,價二錢五分;五月分,李子五斤,價二錢;桃子五斤,價二錢;六月分,西瓜十五個,價一兩五錢;七月分,梨十斤,價五錢;鮮棗十斤,價五錢;葡萄十斤,價五錢。

    黃復華利用乙烯和「乙烯利」這些催熟手段,在香蕉的成熟季節,從廣東,福建那邊組織運來青香蕉十多船次,共計五百餘噸,以每斤三分的價格行銷江南,一舉獲利兩萬餘兩白銀,同時讓更多的人知道了這種味美價平的水果。

    我國南部是香蕉的原產地之一,有二千年以上的栽培歷史,早在戰國時期《莊子》和屈原的《九歌》已記載有香蕉用作紡織。

    大明朝時,中國香蕉主要分佈在廣東、廣西、福建、雲南和海南。署名晉嵇含著的《南方草本狀》中載芭蕉有三種,最好是羊角蕉,果最小,次為牛乳蕉,最大最劣為正方形蕉。目前已分佈在世界各地的矮把香牙蕉,稱華蕉,就是我國人民選育出來良品。

    從營養角度看,香蕉是澱粉質豐富的有益水果,因此不宜多吃,容易發胖。而從中醫學角度去分析,香蕉味甘性寒,可清熱潤腸,促進腸胃蠕動。

    不過,由於成熟的香蕉不耐貯藏,所以這個時候即使是在松江府這樣的江南之地,也沒有成為流行的平民水果。據說直到清朝中葉,有個河南山東這一帶的舉人到江南做官,在一次宴席上平生第一次見到香蕉,由於不知道吃法,就連皮一起吃。旁人偷偷嘲笑他,他還為了要面子嘴硬:「我們那裡就是連皮吃的!」結果朝野傳為一時之笑談。

    這些商業收入加起來,一年能達到五十萬兩。要知道,大明皇朝在萬曆十年也不過歲入白銀三百六十七萬兩。不考慮物價上漲因素,這可是接近大明萬曆十年七分之一的國庫收入了。不過,後來明朝的不斷加征就厲害了。「明朝崇禎三年,遼東戰事急劇惡化,後金揮師入關一度佔領永平、灤州、遷化、遵化四鎮,明廷決定在薊州、通州、昌平三鎮增兵五萬餘,馬一萬匹,歲需銀一百一十五萬兩,崇禎皇帝再次下詔每畝加派三厘,是為第四次加派」。

    考慮到黃復華既不用負擔在萬曆四十年就突破六十萬的宗室人口的吃穿住用,也沒有那麼多的消費支出:「萬曆中期皇帝一人每年膳食費增至三十萬兩,修造定陵壽宮費銀八百萬兩,修三大殿,僅采木一項即費銀九百三十餘萬兩」,黃復華已經可算是富可敵國了。

    不過,年入百萬兩的巨商豪賈在明末並不是少數,畢竟按一兩白銀合人民幣600-800元換算,一百萬兩也不過6-8億。這銀子關鍵還是得看怎麼花。

    從開春後,黃復華就不斷地招募流民到嵊泗列島,每人給銀四兩,可授田或墾荒十畝,並提供蕃薯等作物的種子,頭年免交賦稅,以後十年內交三留七。1631年,先後共招募了500餘戶,1400餘人。在崇明島上,也通過招募流民,吸納各種農戶,共計100餘戶,500餘人。

    此外,在黃復華商業帝國的所到之地,也都就地招募流民,吸納破產貧苦農戶,開荒拓地。到1631年的年底,以百戶為單位,共在大陸上建立農莊六個。

    每百來戶訓練基幹民兵一個排,接受隊列,刺殺和投彈等基本訓練,平時負責地方安全。為了不過於招搖,民兵都裝備大刀和長矛這樣的冷兵器,另外每個農莊配發十具連弩,作為防禦兵器。這樣得到後備兵員12個排,共400餘人。

    黃復華看到網上有人認為明朝滅亡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明朝後期,本國產銀不足,從海外輸入的白銀量大幅下降,而民間又都喜歡窖藏白銀,造成貨幣供應量嚴重不足。

    於是,從嵊泗列島開始,黃復華逐漸在他控制的農莊和區域發行內部流通券。內部流通券分一厘,一分,一錢,一兩白銀四種面額,和相同重量的白銀等值,可以在專門開設的兌換處自由兌換白銀。在內部的供銷社購買商品,必須使用內部流通券。同時,為鼓勵大家使用內部流通券,黃復華推出一次消費超過二十厘流通券,就每二十厘返還一厘的優惠。供銷社供應的物資琳琅滿目,價格比當時當地的物價略有優勢,還能買到許多黃氏商業帝國獨家推出的商品。

    因為二月末的海上戰鬥的勝利,六月,上命加吳二林為把總,負責長江口之外海域的防衛。加黃復華為南直隸試僉事,按察嘉定、崇明兩縣和金山衛,「凡官吏賢否,軍民利病,皆得廉問糾舉。」

    在這個任命下來之前,四月初時,黃復華就進行了擴軍。

    在崇明島,黃家護衛隊擴充為一個連,約140人。每隊十人,外加一名隊長;三隊為一排,設排長一名。每三排為一連,設正副連長各一名,文書一人。另有一個連部直屬排,除炮兵外,負責警衛,偵查,後勤,救護等事宜。每連配一六三一式步兵火炮兩門,連弩十具。兩個火槍排,一個冷兵器長矛排。到了年底,又逐漸地訓練擴充出一個連。

    嵊泗方面,水軍也逐漸擴充到150人左右,其中50人為岸防部隊。許多舵手,水手等船上非戰鬥人員並不在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