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明朝那些事兒

龍騰世紀 五十一、躊躇(2) 文 / 當年明月

    面對著王守仁離去的背影,反應過來的王華發出了最後的怒吼:

    「你要氣死老子啊!」

    王守仁沒有開玩笑,在二十六歲這年,他開始學習兵法和謀略,甚至開始鍛煉武藝,學習騎射。

    當然了,最終他還是給了自己老爹幾分面子,四書五經仍舊照讀,也算對父親的安慰。

    就在這日復一ri的學習中,王守仁逐漸掌握了軍事的奧秘和非凡的武藝,此時武裝他頭腦的,再不僅僅是四書五經,聖人之言。文武兼備的他已悄悄地超越了很多人,對於他們而言,王守仁已經變得過於強大。

    就這麼過了兩年,半工半讀的王守仁迎來了他人生的第三次會試,這一年他二十八歲。

    要說這位王守仁的智商真不是白給的,他這麼瞎糊弄三年,竟然還是中了榜,而且據他父親調查,原先他的卷子本來被評為第一名,可是有人走了後門(招生黑幕),一下把他擠到了二甲。

    不過這也無所謂了,王守仁總算是當了官,沒給他老爹丟臉,可惜他沒有混上翰林,直接被分配去了工部(建設部),但根據工作日誌記載,王守仁不算是個積極的官員,他從來都不提什麼合理化建議,也不當崗位能手,卻認識了李夢陽,整天一起研究文學問題。

    這是一種令人羨慕的生活,但在光鮮的外表下,王守仁的痛苦卻在不斷地加深。

    他的痛苦來源於他的追求,因為他逐漸感到,朱聖人所說的那些對他似乎並不起作用,他今天「格」一物,明天又「格」一物,「格」得自己狼狽不堪,卻毫無收穫。

    而一個偶然的事件讓他發現,在朱聖人的理論中,存在著某些重大的問題。

    這裡先提一下朱聖人理論中最為重要的一個觀點,說起來真可謂是家喻戶曉,鼎鼎大名——「存天理,去人yu」,這句話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則更為著名——「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這句話曾經被無數人無數次批倒批臭,我就不湊這個熱鬧了,但還是有必要解釋一下這句話的真實意思,因為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這也是一個深奧的哲學原理。

    大家要知道,朱聖人的世界和我們的是不同的,這位哲學家的世界是分裂成兩塊的,一塊叫做「理」,另一塊叫做「yu」。

    朱聖人認為「理」是存在於萬物中的,但卻有著一個大敵,那就是「yu」,所謂「理」,是宇宙萬物的根本規律和準則,只要人人都遵循了「理」,幸福的生活就來了,那好處多了去了,天下安定了,世界和平了,宇宙也協調了。換在今天,這玩意兒還能降低犯罪率,穩定社會,那些翻牆入室的,飛車搶包的,調戲婦女的張三李四王二麻子,會統統地消失。最終實現和諧社會。

    可是「yu」出來搗亂了,人心不古啊,人類偏偏就是有那麼多的慾望,吃飽了不好好待著,就開始思考一些亂七八糟的問題,搞得社會不得安寧。

    所以朱聖人的結論是,要用客觀世界的「理」,去對抗主觀人心的「yu」,而這才是世界的本原。

    通俗地說就是,為了追求理想中的崇高道德,可以犧牲人的所有慾望,包括人性中最基本的慾望。

    這是一個對後世產生了極大(或者說極壞)影響的理論,到了明代,這套理論已經成為了各級教育機構的通用教材,也是大明王朝各級官僚們的行為法則和指導思想,在那個時候,朱聖人的話就是真理,沒有多少人敢於質疑這套理論。

    可是王守仁開始懷疑了,因為一件事情的發生。

    弘治十四年(1501),王守仁調到了刑部(司法部),當時全國治安不好,犯罪率很高,大案要案頻發,他便從此遠離了辦公室的坐班生活,開始到全國各地出差審案。

    但是審案之餘,王大人還有一個愛好,那就是四處登山逛廟找和尚道士聊天,因為他「格」來「格」去,總是「格」不出名堂,只好改讀佛經道書,想找點靈感。

    不久之後,他到了杭州,在這裡的一所寺廟中,他見到了一位禪師。

    據廟中的人介紹,這位禪師長期參佛,修行高深,而且已經悟透生死,看破紅塵,是各方僧人爭相請教的對象。

    王守仁即刻拜見了禪師,他希望得到更多的啟示。

    可是他失望了,這位禪師似乎沒有什麼特別,只是與他談論一些他早已熟知的佛經禪理,他慢慢地失去了興趣。而禪師也漸漸無言,雙方陷入了沉默。

    在這漫長的沉默之中,王守仁突然有了一個念頭。

    他開口發問,打破了沉寂。

    「有家嗎?」

    禪師睜開了眼睛,答:

    「有。」

    「家中尚有何人?」

    「母親尚在。」

    「你想她嗎?」

    這個問題並沒有得到即刻的回應,空蕩蕩的廟堂又恢復了寂靜,只剩下了窗外凌厲的風聲。

    良久之後,一聲感歎終於響起:

    「怎能不想啊!」

    然後禪師緩緩地低下了頭,在他看來,自己的這個回答並不符合出家人的身份。

    王守仁站了起來,看著眼前這個慚愧的人,嚴肅地說道:

    「想念自己的母親,沒有什麼好羞愧的,這是人的本性啊!」

    聽到這句話的禪師並沒有回應,卻默默地流下了眼淚。

    他莊重地向王守仁行禮,告辭而去,第二天,他收拾行裝,捨棄禪師的身份,還俗回家去探望自己的母親。

    寺廟的主持怎麼也沒有想到,這個上門求佛的人竟然把自己的禪師勸回了家,要讓他再呆上幾天,只怕自己這裡就要關門了,便連忙把王大人請出了廟門。

    王守仁並不生氣,因為在這裡,他終於領悟了一條人世間的真理:

    無論何時,何地,有何種理由,人性都是不能,也不會被泯滅的。它將永遠屹立於天地之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