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明朝那些事兒

龍騰世紀 十五、混亂的夜晚(4) 文 / 當年明月

    原來曹欽眼看長安門無法攻下,天卻已經快亮了,於是他決定立刻改變方向,進攻東安門。

    然而在行軍的路上,他遇見了另一個往東安門趕的人——吳瑾。

    大家都攜帶武器,殺氣騰騰,不用自我介紹也知道是來幹什麼的,於是二話不說,開始對打。此時吳瑾身邊只有五六個人,根本不是叛軍的對手,但他毫無懼意,與叛軍拚死相搏,力盡而亡。

    這位于謙的昔日戰友最終死在了在還鄉團覆滅前的前夕,他沒有能夠看到最後的勝利,但人們是不會忘記這個人的——一個為了公道和正義付出一切的人。

    曹欽殺掉了吳瑾,帶領著叛軍到達了東安門,開始了新一輪攻擊行動,和長安門一樣,他這次又用上了火攻,燒燬了東安城門。

    曹欽原本以為東安門易攻,這才繞了個大圈跑過來,可他實在沒有想到,守東安門的仁兄更不好對付。

    東安門的守將沒有用磚頭塞門,卻想了一個更絕的方法。曹欽在外面放火,他也沒閒著,自己竟然找來木頭,在裡面又放一把火!這樣一來火勢越來越大,形成了一片火海,別說叛軍了,兔子也鑽不進來。

    曹欽又一次陷入困境,正在此時,尾隨而來的孫鏜趕到了,看見這群深更半夜還在開篝火晚會的仁兄們,他立刻趁勢發動了進攻。

    按說到了這個地步,這場叛亂應該很快就能夠結束,可曹欽手下的韃官的戰鬥力實在讓孫鏜大吃了一驚,這些蒙古人在山窮水盡之際仍然十分勇猛,雖然人少卻能以一當十,孫鏜仗著人多,曹欽仗著人猛,戰鬥從東安門一直打到長安門,從凌晨打到了中午,打打停停,停停打打,一直沒消停過。

    這是奇怪的一天,大臣們早就得到了消息,躲在了家裡不去上朝,老百姓也不上街溜躂,都呆在家裡打開窗戶看街上的這場熱鬧。

    最苦的是曹欽,他已經沒有出路了,為了突出重圍,他集中了一百多騎兵,向著包圍圈發動了最後的衝鋒。

    可是曹欽的這點把戲在久經戰陣的孫鏜面前實在太小兒科了,他立刻安排了大批弓箭手站在隊伍前列,對縱馬衝鋒者一律射殺,雙方又一次陷入僵局。

    這場讓人哭笑不得的造反行動已經持續了十二個小時了,搞成現在這個樣子,是曹欽萬萬沒有想到的,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曹欽發現韃官們的戰鬥力越來越弱,這也難怪,畢竟造反不是請客吃飯,算是體力活,韃官們為造反已誤了中午的正餐,這麼鬧下去誰能受得了?

    萬般無奈之下,曹欽逃回了自己的家,跟隨而來的孫鏜隨即領兵包圍了曹家,發動了總攻擊,眼見大勢已去,曹欽投井自盡,結束了他的一生。可攻進曹家的官兵們似乎還沒過癮,順帶著把曹家上下不論大小殺了個一乾二淨(估計是因為帶走了不少東西,順便滅個口)。

    這就是權傾一時的曹家最終的下場。

    最後補充幾個人的處理結果:當夜,朱祁鎮在午門召開大會,宣佈判處曹吉祥死刑(註:凌遲處死),與他一同被處決的還有在曹家混飯吃的馮益(多說了一句話),業務不jing的天文學家湯序(其實我認為他應該算是有功之臣)。

    至此,經過歷時五年,驚心動魄的激烈鬥爭,還鄉團的成員們全軍覆沒,正義最終得到了伸張。

    「于謙,公道還是存在於世上的啊!」

    在那個星光燦爛的夜晚,李賢露出了笑容。

    李賢,立朝三十餘年,雖歷經坎坷,卻能百折不撓不改其志,終成大業。官至少保、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成化二年(1466)病逝,名留青史。

    史讚:

    偉哉!宰相才也!

    李賢的故事已告一段落,但其身後事卻更為精彩,話說這位學士大人招了一個叫程敏政的女婿,而在他去世三十四年後,他的女婿主持了一次科考,別出心裁考了一道考題,難倒了幾乎全天下所有的應試舉人,在那一年,只有兩個人答出了這道題。

    可是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兩個答出了考題的人不但沒有飛黃騰達,反而徹底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在歷史上留下了截然不同的痕跡。而在那兩個人中,有一個叫做唐寅,我們通常稱其為唐伯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