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明朝那些事兒

龍騰世紀 十四、混亂的夜晚(3) 文 / 當年明月

    李賢萬沒想到,這位仁兄提出的竟然是如此的一個要求,可這位仁兄如此凶神惡煞,沒準寫完後等著自己的就是鬼頭刀,為了爭取時間,他故作為難地說道:

    「我寫是可以的,但此地沒有紙筆啊。」

    曹欽的臉上又一次浮現出了詭異的笑容,他指向了門外正嚇得哆嗦的一個人:

    「不要緊,他有。」

    那位被叛軍抓住的第二個人質,就是李賢的死黨——吏部尚書王翱。

    與此同時,分頭行動的吳瑾和孫鏜正在黑夜中尋求支援,但情況卻讓他們大失所望,長安門外住著很多文武百官,此刻聽見動靜,卻沒人出頭,看來該出手時就出手在某些時候只是梁山強盜的行為準則。

    吳瑾沒有辦法,只好回家找來自己的堂兄吳琮和幾個家丁,向東安門方向奔去,他深通兵法,知道曹欽今夜必反無疑,而叛軍要想抓住皇帝,控制局勢,進攻的目標必然是內城的城門,所以他準備去城門方向打探動靜。

    可他這一去就沒能再回來。

    而另一邊的孫鏜也是一頭霧水,他四處尋找沒有結果,情急之下,竟然摸到了太平候張瑾的家裡,要求他帶領家丁幫助作戰。

    張瑾是一位武將,家裡養著很多的家丁,如果他能站出來,確是不錯的辦法,可孫鏜在這個時候去找這位仁兄,只能說他是暈了頭了。

    因為這位張瑾就是還鄉團成員張軏的兒子!

    雖然張軏在奪門後不久就死掉了,但他的兒子卻還沒有打倒自己老子的覺悟,所以對跑上門的孫鏜置之不理,孫鏜也只好無奈離去。

    有人可能會注意到這樣一件奇怪的事情:孫鏜不是準備帶兵出征嗎,為什麼不去調那些兵呢?

    孫鏜當然不是白癡,明明有兵還要到處跑,真正的原因在於那些兵只有等到他第二天拿到兵符,奉命出征後才能調得動!

    但現在已經沒有辦法了,幫手找不到,城外駐軍也指望不著,眼看就要陷入絕境,孫鏜突然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辦法。

    此刻,李賢和王翱已經在曹欽的威逼下寫好了請罪奏折,並塞入了宮門,他們曾以為曹欽準備就此罷手,卻萬萬沒有料到此時的曹欽已經完全失去了控制。

    看見那封文書被塞進了門裡,曹欽長出了一口氣,似乎事情已經瞭解,但轉瞬之間,他改變了主意,突然厲聲喝道:

    「眾軍集結,即刻攻擊長安門!」

    這是一道讓後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命令,曹欽的叛亂計劃已經被揭破,相信他自己也知道,這封請罪文書糊弄不了朱祁鎮,騙不開城門,而且老兄你都請罪了,幹嘛還要打呢?

    無論如何,他還是動手了,可他手下的韃官雖然勇猛,卻一直無法打敗長安門的守軍,為了打破這個僵局,曹欽放火燒城門,可守軍也早有準備,他們用磚頭塞住城門,還兼具了防火功能。曹欽在門前急得轉了幾圈,反覆調兵攻打,就是進不去。

    無計可施之下,他決定變換進攻地點。

    就在幾乎同一時刻,孫鏜帶著自己的兩個兒子來到了軍營駐地,面對巡哨,他沒有亮出兵符,卻運足中氣,氣沉丹田,大呼一聲:

    「刑部大牢有人逃跑了!大家快去抓啊,抓住了有重賞!(最後這句話很重要)」。

    正在睡覺的士兵被他喊醒,許多人都不予理會,但有些士兵卻聞聲而起,抄起傢伙就跟著孫鏜走了(賺錢的機會怎能放過),後經統計,孫鏜這一嗓子喊來了兩千人,正是這兩千人最終穩定了局勢,平定叛亂。

    孫鏜帶著兩千位想發財的志願者來到長安門附近,這才說出了他的真正目的:

    「你們看見長安門的火光了嗎,那是曹欽在造反!大家要奮力殺敵,必有重賞!(這句話一定要加上)」

    原本想來砍囚犯的士兵們這才知道自己上了當,但既然來了也不能空著手回去,叛軍也是人,打誰不是打啊,反正有錢拿就行。於是大家紛紛捲起袖子憋足力氣,向長安門衝去。

    然而當孫鏜到達長安門時,才發現曹欽等人已經撤走,他立刻列隊,隨著叛軍的蹤跡追擊而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