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洪荒之極品神偷

龍騰世紀 第八十四章 大禹繼位,九州神鼎 文 / 洪荒之極品神偷

    楊妙君既以完成任務,自然功成身退,任是大禹如何挽留也留不住。不過楊妙君這廝不愧是玄天看上的奸詐之人,在大禹挽留過程中,微微的透露了些關於他為何不能留在人族的原因,無非就是幾教阻止,自己是蓬萊島門下,不好違背,什麼怕傷了老師與幾位聖人間師兄弟的情誼,或者是那幾教修士聯手,雖然他修為高強,不懼群攻,但他不想禹受到牽連等,禹倒沒有多想,只道是幾教弟子太過霸道,心中更是不喜,眼看挽留不住楊妙君,便自作罷。

    楊妙君離開了,大禹自然回去覆命,這許多年來一心治水,他的賢名流傳盛廣,隱隱快要蓋過了舜帝了,舜帝自己也老了,也有心讓禹繼承人族首領之位,便順應民意,待大禹歸來之際,禪位於大禹。

    大禹繼位之後,上代帝師燃燈自然是不遺餘力的在人族重要事務中安插闡教中人,截教回過神來,也自要與闡教爭奪權利,以便發展壯大自己的教派,傳承道統,雙方爭的個你死我活,朝堂之上烏煙瘴氣,弄的滿朝文武人心惶惶,不可開交。

    大禹眼看著闡截二教相爭,弄的雞飛狗跳的,心中更是不喜,隱隱想起楊妙君臨走時的一些言語,越發的感覺闡截二教太過霸道,卻又苦無良策,兩教中,截教自五帝之始便扎根於人族廟堂之上,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勢力龐大,根基深厚;闡教燃燈是上代帝師,自舜帝繼位以來,燃燈便不遺餘力的打擊截教和安插自己親信,雖然還比不得截教的優勢,但盛在勢力新生,勁猛勢足。朝堂之上多是兩教中人或是兩教信徒,你爭我奪,自是不肯干休,大禹有心無力,自己繼位時日尚短,自知自己爭不過二教,便自坐上觀,私下培育自己的領導班子,以待二教兩敗俱傷之後,好趁機奪權。

    只是如今人族中多是兩教修士,餘者散修不成氣候,也不敢跟兩教弟子相爭,畢竟人家背後有**oss,大禹著實找不到一個可以培養起來的勢力,為此他也是傷盡了腦筋。

    終是皇天不負有心人,時大禹繼位五年後,終於發現了一股可培育的力量,卻是那舊時九黎部落餘脈。

    九黎部落本是一人族部落,後與巫族中人混居,才被改名為九黎,自九黎部落戰敗,蚩尤被軒轅封印以後,九黎原部落遺民多被趕到大荒之領居住,被稱之為蠻人。

    九黎部落中多有人巫混血兒,有些實力達到巫將者,相當於修士天仙修為,更有幾名上次大戰的倖存者,實力達到巫師境,相當於修士中太乙境的修為。

    九黎部落中人與修士間有大仇,加之被修士稱之為魔,雙方常常見面即開打,禹發現這個情況後,欣喜異常,終於找到一股勢力了,最終能否擺脫兩教控制,就要看自己的操作了。

    大禹也不負五帝威名,帝王之術操用的精深,闡截二教弟子雖在朝為官,但多是些信道之徒,於民生管理上並不怎麼精通,平日裡爭權奪利,卻也是為了各自大教道統而爭,加之多是平時閉門潛修之人,被大禹耍的團團轉。

    但凡闡教有要求的,大禹皆是應允,闡教中人本就自傲,因此更顯的高傲了,截教中人來求,大禹卻要推委一番,終是言語間述苦,道是闡教中人施壓,自己敢怒不敢言,截教中人多草莽,重道義,講義氣,自是更加仇恨闡教,雙方便因此爭奪的更加兇猛,時常會惹出一番禍事來,然後大禹才出面,裝作一幅悲天憫人的樣子,很是痛心斥責二教闖禍之人,然後獨自收斂殘局,叫人看得慚愧不已,再不好插手其中之事。

    如此,不過幾年,便叫闡截二教辛苦打造的勢力給弄沒了,最終兩教弟子有那聰明之人番然醒悟過來之時,卻再不是大禹對手,終究大禹為人皇,地位不是他們這等散修煉氣之人可比的,這不是靠修為就能彌補的,大禹就一凡人之身,誰都殺的,但大禹是人皇之身,有真龍之氣萬民信仰之力護體,誰都碰不得,否則因果之深足叫任何修士魂飛魄散,真靈不存。無奈,眾人只得打落牙齒和血吞,鬱悶的回山。

    大禹得了勢,怕兩教弟子反撲,自然在朝中極力打壓兩教餘孽,在民間中也是打壓,又重用九黎部落中人,直叫闡截二教辛苦百年的基業全給毀了,一棒打回解放前,現在傳個道也要小心翼翼的,免得被人發現,到時候安個什麼罪名,便是修士也不好動手,免得到時候被大禹整個名氣臭不可聞,普通人族自是相信政府的,到時候莫說自己,連教派名聲也被整臭了。

    大禹有野心,且野心不小,三皇五帝俱是天定,只是三皇功德最大,禪位後才能得享尊位,人教不倒,便永生不滅。五帝沒這個福分,雖有功德,卻不足以達到三皇的地步,前幾位人皇當中,除了顓頊借五帝功德修成仙道以外,其他三帝皆是死後輪迴,雖然那功德足夠他們享用不盡的輪迴福貴,卻終究入不得仙道,一介凡人,在修士眼中就是一螻蟻之身,大禹不甘,自是不肯如此,所以一心想要超脫輪迴,一舉達到三皇的地位,甚至,是那無上的聖人之位。

    大禹耗時三十年,上至西崑崙星宿海九頂玄女峰開得十萬年不化的玄晶石,下至西荒東滄之海數千里之下的紫清晶礦,後機緣之下得到天外奇礦,又令人采首山銅,引地底毒火焚燒,鑄造九鼎,功成之日,天有異象。

    人族駐地廣場之上,萬民湧動,大禹從九黎部落中選出巫人一千八百人圍住九鼎,命其將自身精血放出流入九鼎中,九鼎乃冀鼎、兗鼎、青鼎、徐鼎、揚鼎、荊鼎、豫鼎、梁鼎、雍鼎。

    此九鼎之上各顯露一奇像,是為祖龍之九子之樣,龍性好淫,祖龍亦是如此,生有九子,卻無一是龍,老大囚牛,喜音樂,蹲立於琴頭;老二睚眥(yazi),嗜殺喜鬥,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老三嘲風,平生好險,今殿角走獸是其遺像;四子蒲牢,受擊就大聲吼叫,充作洪鐘提梁的獸鈕,助其鳴聲遠揚;五子狻猊(suānni),形如獅,喜煙好坐,倚立於香爐足上,隨之吞煙吐霧;六子霸下(也有另一中名字,方框內的看成一個字,),又名xx(bixi),似龜有齒,喜歡負重,碑下龜是也;七子狴犴(bi-an),形似虎好訟,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有其像;八子負屭(fuxi),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老九螭吻iwěn),又名鴟尾或鴟i)吻,口潤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兩端的吞脊獸,取其滅火消災。

    這九鼎之中之所以呈現九子模樣,卻是玄天的意思。龍族地位尷尬,若是任由發展,以後怕是幾個聖人和天庭都要打其主意,四海氣運歸玄天所掌,自然不會這麼甘心將其分出去,此外,這九鼎他還有其他用處,自然得弄得好一點,將龍族與人族套在一起,好歹也讓龍族安全一點。

    那巫人精血源源不斷的流入九鼎之中,大禹赤身坐在九鼎中央,以渾身火光,將他的身體燒化過去,只露出一幅金光凜凜的骨架,隨後九鼎散發出一陣七彩霞光,天空中只見萬千信仰之光彙集於此,被源源不斷的吸入九鼎之中,九鼎要將這信仰之光吸入完全,大禹便要以這萬民人族信仰所含的巫族精血重鑄肉身,煉成不死不滅的金剛不壞之身,一舉達到三皇的地步。

    大禹笑看著九鼎氣勢越來越濃,眼神中有種說不出的狂喜,就在信仰之光被吸收完全的時候,大禹身上去燃起更熊的火焰,進一步錘煉他的崩架,只待那巫人精血補充完全便可重鑄肉身了。

    眼看就要成功,天邊集來烏雲,雲中電光四射,隱有滾滾雷聲,一道電光降下,將那一千八百名巫人盡皆擊斃,九鼎也受到震動,騰空而起,四散入洪荒當中,大禹大驚,沒想到功虧一簣,自身**不在,雖有心阻止,但此時的他卻毫無能力,且自身都還難保,卻是他未能煉就仙道,肉身不存,自然消亡。

    卻是三清聖人施的手段,大禹阻他們傳道,先前是因為他人皇之身殺不得他,現在趁他煉化肉身之後,將那巫人擊斃,九鼎震飛,大禹凡人之身,**不存,自然活不了,可憐大禹機關算盡,卻還是死在聖人手中。

    九鼎集了人皇功德信仰在內,於人族可鎮壓氣運,被發派到天地間落入洪荒地脈中去了。

    大禹身死後,由於死的突然,帝位未有遺命,而朝中人多推崇大禹之子啟,啟便順理成章的登上帝位。啟繼位後,立國號為夏,開始了家天下的統治王朝。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