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恐怖靈異 > 穿越清朝當皇帝

龍騰世紀 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克里姆林宮的權力角逐 文 / 2010-08-06

    「那好啊。」瓦西裡裝作若無其事的笑了笑,然後說道:「我也希望還有這樣的機會,不過我可要把醜話說在前面,我這個人做事可是很魯莽、很感性的,你到時候可不要害怕我會牽累你啊。」

    瓦西裡的話令崔可夫幾乎有了一種無地自容的感覺。「很感性?」直說他崔可夫膽小怕事不就得了嗎?這小子真是狡猾罵人都拐彎抹角的不著痕跡。

    「哈哈……你太狡猾了。」崔可夫血氣上湧,伸手在瓦西裡的肩膀上用力拍了拍,同時放聲笑道:「給我用激將法,我們也算是老朋友了,你看我崔可夫是那種膽小怕事的人嗎?你放心吧,只要有機會我們一定還能並肩作戰的。」

    「嘿嘿,看情況來吧?我可不給你這樣的機會,我需要你馬上表態。」瓦西裡心中有些陰險的想道。他在拉著**夫和他同乘一輛車的時候,就已經考慮過這個問題了那就是利用記者與媒體的力量先把**夫的功績問題坐實了,從而讓斯大林或是布柳赫爾都無法以這方面的問題為借口處理**夫。

    如今看來他的猜測還算準確,在此時的克里姆林宮門口雲集的並不僅僅是蘇聯國內的記者還有很多來自美國、英國的記者,這樣一來他的計劃就可以全部施展開了。

    當瓦西裡和崔可夫親密交談的時候,圍攏在四周的記者們紛紛把手中的相機對準了他們,並頻頻的按動快門。有些心思活泛的人應在構架著這次新聞播報的內容了。在之前時代週刊的專刊登載中,曾經言及瓦西裡與崔可夫關係不睦,並言之鑿鑿的分析說這一方面同蘇聯權力高層的勢力分割有關,另一方面也同兩人的軍籍出身有關。在蘇聯一個軍事委員和一個指揮官之間的關係就很少有和睦的。

    如今這兩位風雲人物聯袂出現在眾人的面前,而且彼此間的關係看上去卻是和睦無比,且不管這是不是在惺惺作態,反正記者們覺得有看點就好了。

    第二天,瓦西裡坐在斯莫爾尼宮行政大廳的後排座椅上,雙目微合,作出一幅事不關己、神遊物外的姿態。在他的前面,憤怒的斯大林臉色鐵青,那一頭剛直的頭髮根根樹立,讓人不由自主地聯想起來自中國的一個詞——「怒髮衝冠」。不過此時斯大林的憤怒似乎遠遠不能用一個「怒髮衝冠」來涵蓋,他已經是出離憤怒了。

    在他的面前,蘇聯最高統帥部的一干人員圍坐四周,一個個噤若寒蟬,大氣都不敢出一聲,尤其是避坐在角落裡的克格勃頭子貝利亞,此時更是戰戰兢兢面色如土。

    寒冷天氣似乎並沒有降臨到這頭老狐狸的身上,他額頭上涔涔留下的汗水,足以顯示他現在是如何的炎熱。而作為他的對頭,像伏羅西洛夫、莫洛托夫一干人雖然也是面容變色,但是在眼神中多少都有些幸災樂禍的意思。

    斯大林為何會怒?貝利亞又為何如此驚慌失措?其中原因就都出自今天剛剛出版的《真理報》。

    這份在全蘇聯行量最大的報紙今天也就是10月12號的頭版頭條的位置上佈了一則消息,整篇報道洋洋灑灑數萬字,整整佔去了這一期《真理報》的一個半版面。除了頭半部分是對蘇聯建國以來的的發展具體階段的回顧總結之外,其餘部分基本上都是歌功頌德的分析、評論。筆者的措辭很華麗,將斯大林同志所領導的政府和軍隊的英明神武誇讚的是上天入地、無所不及,尤其是文章最後更是把直接偉大領袖斯大林同志狠狠地誇讚了一番。

    原本像這樣一篇報道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引來斯大林的憤怒的,而且的確斯大林的憤怒也不是來自於這篇報道。

    掀過頭版的一篇看第二版的第一則報道,報道的題目是「衛國戰爭中,危機四伏中的列寧格勒如何破冰」。報道的大致內容就是說,在衛國戰爭中,就在蘇軍在中路地區展開布良斯克戰役的同時,北路德軍已經以勢如破竹之勢擊潰了西北方面軍和波羅的海方面軍的抵抗,直接進抵蘇聯波羅的海沿岸重要城市列寧格勒城下。與此同時,芬蘭軍團也擊潰了負責抵禦的蘇軍防線,從西北方向上包抄到了列寧格勒城下。兩路德軍已經構成了對整個列寧格勒的合圍,被圍困在列寧格勒城內的蘇軍和民眾都面臨著極大的困難飢餓、彈藥缺乏,將會使他們的抵抗鬥爭難上加難……但是這則消息用大篇幅回顧了納粹德軍的戰術如何先進,列寧格勒面臨的困難有多艱巨,最後說到蘇聯人民抗擊侵略的篇幅卻很少。

    這一則消息的公佈,讓斯大林多少有些不快,以往像這一類可能會影響到國民鬥志的新聞消息,都是不被允許發放的,可是這次《真理報》犯禁了。

    更離譜的是第四版歷史問題討論版的一則報道題目叫「從法西斯的閃電戰看圖哈切夫斯基的軍事理念」。這篇報道通過對二戰德國法西斯閃電戰戰術策略和戰場推進方式的詳實分析作為開篇,然後通過這些分析一一去比照圖哈切夫斯基曾經提出、並致力實施的軍事新科技改革。同時報道還詳細闡述了早在近十年前圖哈切夫斯基就曾經提到過的一個未來戰爭理念——「未來的戰爭將會也必然會是摩托化、機械化、空戰、化學戰相結合的快戰爭新科技、新的軍事技術將在戰爭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當年圖哈切夫斯基的這項理論受到了大多數人的質疑,但文章卻通過蘇德戰爭的典型事例,告訴人們當初圖哈切夫斯基的戰爭理論是多麼的正確、多麼的具有先導性。

    這篇文章是由一個署名為「21世紀先導」的不知名作者投遞的,文章的詞鋒雖然不算犀利,甚至言詞都不怎麼優美,但是作者顯然很具備戰爭的全局觀念,而且對戰事的展觀察入微。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他似乎對關於圖哈切夫斯基的一切都知道得非常清楚詳細,他在文中甚至能夠一一列出圖哈切夫斯基本人參加革命的具體時間、曾經主持過的每一場戰鬥、提議過的每一項軍事改革內容等等。

    這篇極具針對性的文章,毫無疑問是旨在褒揚已經被定性為「間諜」、「國家叛徒」的圖哈切夫斯基正名,至少也是在有意的宣揚他的軍事理念。

    這篇文章的出現令斯大林大為震怒,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莫洛托夫狠狠地批了一頓,畢竟這個傢伙現在是《真理報》的主編。在他主管的報紙上出現了這樣的文章,他必須負上不可推卸的責任。不過莫洛托夫也有自己的理由,這篇報道是後來才加上去的,那是在定版之後才從克里姆林宮轉過來的稿子,因為時間倉促,再加上稿子的來源地是克里姆林宮,所以他都來不及審查就定版刊了。

    莫洛托夫的言辭對斯大林來說無疑是火上澆油。克里姆林宮是什麼地方?那是他的權力中心,這樣的地方怎麼能出岔子?如果出岔子又能出在什麼地方?

    必須調查必須仔細的調查,一定要查出隱藏在自己身邊的禍根究竟是什麼人!

    斯大林的懷疑目標先鎖定在瓦西裡的身上,這個年輕人的城府似乎越來越深了,讓人看不透,而且據貝利亞說,他曾經和那些該死的傢伙們相處過一段時間,而且相處得還很融洽。

    其次需要懷疑的就是貝利亞。這個傢伙最近越來越讓人看著不順眼了,而且他對曾經發生的一切都知道的非常清楚……

    《真理報》事件」引發的風波是強烈的,在斯莫爾尼宮會議之後的兩周時間內,包括《真理報》主編莫洛托夫、中央書記處書記馬林科夫、國防委員會委員伏羅西洛夫在內的一大批蘇聯最高組織成員受到了隔離審查。作為秘密警察的頭子貝利亞本人,雖然全權負責調查這起事件,但是他也同樣未能逃脫被審查的命運。

    難怪斯大林會如此的大動干戈,即便是瓦西裡本人也覺得這次斯大林的確是*之過急了,而且整個行動的策劃也是有些地方使用的手段過激了。

    那篇關於圖哈切夫斯基的報道的確是出自瓦西裡之手。在完成稿子之後,他通過秘密的渠道轉交給了克留奇科夫。但是原本還顯得很聽話的克留奇科夫,在這個過程中突然出了岔子,他沒有聽從瓦西裡的計劃安排,而是擅自買通一個克里姆林宮秘書處一個叫克爾欽斯基的秘書,由此人將這篇稿子直接送去了《真理報》。

    由於時間上的緊迫性,再加上送稿件的人身份特殊,所以作為蘇共中央機關報的《真理報》編輯們來不及仔細思考這篇報道的影響性,就在倉促之間改掉了版面,把這篇報道排了上去。事後克留奇科夫親自出手將克爾欽斯基滅口,所以當貝利亞安排的人找到克爾欽斯基的住所時,所能得到的僅僅是一具屍體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