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大唐皇帝李治

龍騰世紀 第十四章 考題洩露,想和朕扳手腕? 文 / 小妖的菜刀

    後來進入曹魏時期,兩漢察舉制度既壞,新的選官制度自然就應運而生,這叫新朝新氣象。

    這項新制度就是曹操於漢獻帝建安年間所創立的「九品中正制」,當然發起人卻是曹操的好兒子,真正意義上篡漢的魏文帝曹丕。

    當然作為一世梟雄,曹阿瞞心狠手辣之餘,他的工作作風還是值得肯定表揚的。

    務實而功利、重才而輕德,蓋以論人才優劣,非謂世族高卑,那張遼、典韋,可都是寒門出生,不照樣成為手下大將,除了暴發戶,否則成功往往都是有可貴品質的。

    而曹阿瞞時期,此項制度只是臨時性的行政措施而已,及至曹丕篡漢登基,才將其正式確立為政府的官員選拔制度。

    這也意味著「九品中正制」全面頒行,此後一直被魏晉南北朝沿襲,歷時又達四百年之久。

    而所謂九品中正,分其為三等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人才評選的標準也因此分出三:一、家世出身;二、才德行狀與政績表現;三、人品優劣。

    時代在發展,歷史的車輪也在滾滾而動,人曹魏推行這項制度的初衷,本是為了矯正漢末察舉制度徒以名德標榜、不務實際的毛病,進而「杜絕朋黨」、「破除門閥」。

    可還是那句老話,中國人從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施行不過數十年,流弊比之兩漢察舉有過之而無不及。

    察舉制最致命的是,平民無錢讀書,隨後被世家豪門長期佔據孝廉之位。

    而九品中正制最致命的缺陷是,一切的一切都取決於「中正官」的一己愛憎和個人好惡。

    「高下逐強弱,是非由愛憎」

    「一人之身,旬日異狀」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

    「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

    九品中正制最偉大的地方在於,它把」我爸是李剛「這種影響和作用發揮到了極致,上品寒士?

    產生這種情況的概率比螞蟻和蜻蜓交配生出大象還小。

    最後,真正的人才湮沒無聞,政治權力被門閥世族完全壟斷,特權階層奢侈萬端,官場**叢生,吏治一團黑暗。

    要不是冉閔、謝安、謝玄幾個大神撐著,北方遊牧民族在滅了漢人幾百年了。

    《狼圖騰》上說,胡人對漢人的殺戮,是民族大融合,為漢民族換上新鮮的血液,對於這種說法,李治實在不想給與評論。

    但儒家畸形的文化,卻是不管你換了多少血液,都是無用的。

    正如魯迅先生說的:成吉思汗「入主中夏」,術赤在墨斯科「即汗位」,那時咱們中俄兩國的境遇正一樣,就是都被蒙古人征服的。可為什麼中國人現在竟來硬霸「元人」為自己的先人,彷彿滿臉光彩似的,去驕傲同受壓迫的斯拉夫種的呢?

    而九品中正制,卻實在能夠當的罪魁禍首之一,但就是這樣的制度卻一直沿襲到了隋朝初年,至開皇中期才被罷廢。

    這就和中國人的鄉土意識一般,輕易是不想挪窩的。

    而大業年間,一代雄皇的隋煬帝楊廣,第一次創設了「進士科」,令天下士人「投牒自進」,由朝廷舉行策試,後又改試詩賦。

    這就是偉大的科舉制的開端,不過也正因此,很悲劇的,楊廣站在了天下門閥的對立面。

    但不久的天下大亂,卻讓科舉制實際上並未得到真正有效的施行,但還是令楊廣欣慰的是,科舉制發明者的名頭還是注上了他的大名。

    直到貞觀時期,科舉制才得以正式確立。

    而所謂科舉,即「開科舉士」之意。

    唐代先後所開的科舉名目甚多,主要有「秀才、明經、進士、明法、明書、明算、道舉、童子」八科,除「明經科」與「進士科」外,其他均為專科,不為世人所重。

    而大唐一代,獨為世人所重者,唯有「進士」一科了,這也是薛元超人生三大恨之一的由來。

    而施行科舉制後,所有人只要自認為有應舉的能力,就可以「懷牒自投」,向所在地的州縣報考,既不需要像兩漢那樣經過地方官察舉,也不需要像魏晉以來那樣等待九品中正評定。

    雖然唐代的入仕之門面向全社會開放,但是其考試過程卻非常嚴格。

    考生必須先通過縣考、州考,然後才報送朝廷,參加禮部的大考。

    考試及第者並不是馬上就能當官,而是僅僅取得入仕的資格而已,必須再通過吏部舉行的考試,及格者才能正式授官。

    而吏部考試卻有四個條件:「身、言、書、判」。

    「身」是指容貌儀表,講究的是「體貌豐偉」;「言」是指口才談吐,講究的是「宏詞辯證」;「書」是指書法,講究的是「楷法遒美」;「判」是一種公文判例,講究的是「文理優長」,往往取一些州縣和大理寺過去的疑難案件,「課其斷決,而觀其能否」,要求考生必須通曉事理、諳熟法律,如此才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斷。

    也就是說,要在唐朝政府做官,除了要通過縣府、州府、禮部的層層考試之外,還必須通過吏部近乎苛刻的遴選。

    既要長得五官端正、一表人才,又要口齒伶俐、雄辯滔滔,還要寫得一手好字,最後還得精通人情世故和法律,能夠對疑難案件進行準確的研判,而且「判文」還必須寫得文辭優美、對仗工整、言約旨遠!

    什麼叫人才?

    這就叫人才!

    能通過這種考試的人完全可以稱之為出類拔萃、鳳毛麟角!

    後世的精英們,在他們面前都是浮雲,當然前提是,政策得以落到實處,否則不僅是浮雲,恐怕像九品中正製成為火燒雲了吧。

    由於吏部考試的門檻相當高,所以科舉及第之後,屢試不中的人比比皆是。

    而這樣的人絕非少數。

    有唐一代,進士及第後整整二十年都未能通過吏部考試、長期不能入仕為官的,比比皆是,大有人在。

    李白的詩,誰能比得上,謫仙人不是吹出來的,但做官的時候,都人至中年了,「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高興中,又隱隱的透出一絲悲哀啊。

    終於論著到我了,那輪不到的人怎麼辦?

    譬如「文起八代之衰」著稱的北宋大文豪韓愈,科舉及第後,三試吏部不中,十年猶然布衣。

    唐宋科考之嚴,於此,可見一斑。

    但也正因為如此嚴格,它才能為國家選拔出真正的人才。

    就像古中國和現今日本的功夫茶一般,複雜的讓人瞠目結舌的程序和嚴格的手法的背後,是對茶文化的尊重。

    可見,傳統也並非沒有意義。

    ※※※※※※※※可愛的分界線※※※※※※※※

    仰著頭,李治怔怔的看著太極殿的屋頂,回想起自己心目中關於科舉制的發展歷程,所幸這些自己還沒有還給大學選修課的講師。

    低下頭,撇了撇桌上的密報,李治舔了舔嘴,搖著頭。

    「新一輪的科舉考試又要進行了,但沒想到朕前天才做好的題目,才過兩天,就洩露出去了,這是有人想故意拆朕的台啊。嘖嘖,看來這段時間太強勢了,那些世家們,想和朕扳扳手腕啊。想恢復九品中正制?開國際玩笑,朕不僅要將科舉進行到底,還要狠狠的改改題目。嗯明年,是不是要實施新的課程,化學、數學、地理、歷史、物理都要納入課程,哎呀哎呀,還是快點做吧,要不然腦子裡還剩下的一點存貨都快忘乾淨了,讓我想想,微積分?算了,還是加減乘除來的容易點。先出個九九乘法表啥的」

    嬉笑的看著桌上的密報,眼中的厲色卻是越來越盛,果然啊,還是有些不安分分子的,眼光很深遠嘛,看得出科舉制是釜底抽薪之舉,欺負朕才十五歲啊。

    人康熙八歲登基,十四歲掌權,老子還比不上那個大辮子?

    「小桂子,去,讓孫伏伽給朕滾過來,這事還得他這位狀元爺來辦的好。」

    「喏」一邊躬身的小桂子,應聲離去。

    「試題洩露?老子這回的面子是丟大了,但你們也別好過,七宗五姓就牛.逼了?沒能耐的裝逼,是傻.逼;有能耐的裝.逼,是牛.逼,在朕面前,你們通通都是傻.逼,哼」

    不屑的冷哼了一聲,隨即又想了一下,「還是回去問問自己啊媳婦的意見,一人計短,兩人計長嘛,自家媳婦可是玩政治,下黑手的行家。」

    想完後,也不再等了,就往翠微殿走去。

    ※※※※※※※※可愛的分界線※※※※※※※※

    求推薦、收藏和打賞,可以有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