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李唐傳奇

正文 第三十五章 競爭 文 / 高月

    由於這個商行背景的神秘和處事的囂張,開始引起了金陵府情報機構—『順風』的關注,經過近一年的調查,順風終於查清了這個商行的背景,原來這個『承運行』竟是魚朝恩之子魚令輝所創辦,所有的資本由十幾個京城權貴豪門聯合出資,這些人的共同點便是都在江南擁有大片的土地,除魚朝恩外還有陳王李圭、濟王李環、信王李瑝、成德王李武俊、太常卿前駙馬都尉姜慶初、工部尚書趙國珍、兵部侍郎李涵等皇親國戚及朝廷重臣。!!但有一點順風卻沒有能夠調查出的是:這個『承運行』不僅僅是一個貿易大商行,暗中還是一個武器中轉站和奴隸販運中心,秘密供給江南豪強以武器和奴隸,所有的暴亂都是由魚令輝一手在幕後策劃、指揮。

    自從江南的土地初分後,江南便出現了佃戶之荒,無數原本租種大戶土地的農民或多或少都開始有了自己的土地,再不肯受大戶的剝削,紛紛辭去佃工自己過活了,江南驟然出現了佃工荒,於是佃租一降再降,中小戶或許只能自認損失,可豪強地主們豈能容忍利益受損,於是販賣北方青壯農民的奴隸貿易便漸漸在江南東道地下市場上興起。

    時間匆匆地進入了大歷二年,就在這一年裡,江南的工商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開始出現了十幾個較大的商業巨頭,如『望春商行』、『承運行』、『遠洋商行』、『巴蜀商行』、『洛陽勸業商行』、『丹潤三思商行』、『浙東聯合商行』等等,這些商行不僅從事貿易,還大量開辦大型作坊,生產中、高檔的商品輸往海外和北方、中西部等地,除了『遠洋商行』、『巴蜀商行』『三思丹潤商行』外,『望春商行』、『承運行』、『洛陽勸業商行』、『浙東聯合商行』都有官府的背景,如『洛陽勸業商行』是和裴氏家族有關,而『浙東聯合商行』則是杭州刺史李良和湖州刺史李棲筠聯合投資興辦。

    年初時,金陵府已經修改了交田從商的稅收優惠,增加了和資本掛鉤的辦法,原本交一百畝土地免稅一年的優惠存在著巨大的漏洞,比如現在資本已達三十萬貫的『丹潤三思商行』就是交了三百畝土地換來三年的的免稅,免掉的稅額足有十幾萬貫,存在同樣情況的還有資本排第四的『巴蜀商行』,它名義上是宣州的一個張姓的小地主捐了二百畝地辦的,但它背後真正的東主卻是個謎,它主要做巴蜀、雲南和江南及長安的國內貿易,也同時涉及從陸路走天竺的境外貿易,因此金陵府新規定資本在二千貫以下的商家才能以一百畝地換取一年免稅或減稅的優惠,而二千貫以上的資本則必須用三百畝到一千畝土地來獲取一年的優惠,資本超過五萬貫的則取消稅收優惠。這裡需要說一下的是,商家的登記資本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只有登記後才能取得進行商業活動的『商引』,否則就是非法經營,一但被官府查獲,將被面臨嚴厲的處罰,不僅傾家蕩產還要入獄甚至殺頭,就是外地的商家來江南做一次生意也要取得『臨時商引』;其次登記的資本額也就限制了商家的經營規模,比如登記了五千貫的資本額,如果買賣了一萬貫的貨,那就是違法,一但被查獲,多出來的部分要全部沒收,二次被查獲則沒收全部貨物且東家要吃官司,所以要想做大買賣必須登記大資本,當然資本要經官府實驗後方可登記,同時資本額也是衡量稅額的一個重要基礎,比如五萬貫的資本只交幾十貫的稅就是絕對有問題的。為了控制稅源,金陵府模仿京城長安,在金陵和各州府及瀏河港、和州港內設專市進行貿易,而對市外的小商舖、酒樓、旅店、作坊等不便集中交易的店舖或匠鋪則採用固定稅額的形式收稅,這些在勸商令的細則中都有明確的規定。為此金陵府專門成立了稅監,專門負責稅收的稽查和度支。

    雖然工商業得到長足的發展,但土地改革進展卻並不大,這裡面主要由主觀和客觀兩方面的原因造成:

    從主觀上說,金陵府有意放慢了改革的進度,在保證農民基本用田的前提下,擴大了官府控制田,以低地租的方式出租給大量新遷的農民,以控制租賃市場。其次則集中精力重點進行土地測量清查和解決籍外田問題,大歷二年夏收時,納稅的田畝已達七十萬頃,近十五萬頃籍外田以沒收或贖買的方式被官府控制,這樣江南東道十五州中被金陵府直接控制的土地不算軍田已達二十五萬頃,另外分給農民的土地達到十萬頃,但就是這樣,對於江南東道的九十萬頃土地來說,還有六成被大戶或豪強所控制。

    從客觀上來講,工商業的興盛真正吸引地主投資的還只是少數,因為從本質上江南東道還是屬於農業社會,根深蒂固的土地觀念已深植人心,江南東道限田令的修正也給了無數地主以喘息之機,慢慢的很多人都誤以為限田令已經結束。另一方面,工商巨頭的出現也打擊了中小地主從商的願望,他們根本無法在資金、貨源、人才上和這些工商巨頭進行競爭,各地都不同程度的出現了破產的中小商人,其中一些破產且又失去土地的中小地主們就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反面教材更讓人畏懼不前。

    但是讓限田令進展不大的還有另一個的原因,那便是戰爭的陰雲已慢慢向江南靠近,大歷二年,同華節度使周智光殺陝州監軍張志斌,聯合前虢州刺史龐充一同謀叛,李豫派郭子儀征討,很快周智光便被其帳下牙將姚懷、李延俊所殺,獻首郭子儀,李豫遂封姚懷為感義郡王,李延俊為承化郡王,但這卻引起了河北諸侯的不滿和動盪,在一場騷亂中,幽州節度使、檢校侍中、幽州大都督府長史李懷仙被其部下朱泚所殺,朱泚遂自領幽州節度使,統重兵南下至冀州與田承嗣達成聯盟,一直與李懷仙交惡的田承嗣後患得以解除,便再次將注意力轉向淮南,六月,田承嗣屯六萬重兵於徐州,眼看一場大戰即將爆發。

    李月自領淮南道後,將戰略重心轉到了備戰之上,幾乎所有的政事都丟給了崔煥、顏杲卿、韋黃裳三人,李月非常清楚,他和田承嗣遲早必有一戰,雖然自己的軍隊是百戰之軍,但田承嗣的軍隊也是精銳之士,尤其得到了史思明最精銳的五萬魏州軍,在此情況下,只有充分準備者才有獲勝的希望,李豫同意他擴兵至六萬,但李月軍其實已經擁軍八萬,新募的兩萬軍被命名為「鎮北軍」由大將王潛率領駐紮在楚州。

    十月,李月得報田承嗣命其侄田悅為魏州留守,自己已經到了徐州,李月知道,這是大戰即將開始的徵兆,他當即命林衡率一萬水軍繞道沿海北上,攻佔守捉(青島),從側面佔領山東半島,截斷田承嗣的後路。他自己則親率最善戰的五千虎衛軍趕赴宿州,命段秀實也北上接應。

    宿州的蕭縣,這裡曾是漢初名臣蕭何的故里,故名蕭縣,在縣城北面三十里,有一條不算很寬的河,當地人稱之為拜相河,傳說蕭何就是得該河河神的夢托,才結識了劉邦,最終成了漢朝第一相,過了河便是徐州的地界。十月二十九日,蔡明德派副將王西曜埋伏在河邊,準備伏擊田承嗣從陳留運來的糧船,這時雙方的臉面尚未撕破,各自士兵在沿河邊巡邏時,還互相開著玩笑,儘管雙方都心照不宣,但田承嗣還是吃定李月不敢先動手,授自己予把柄。可他田承嗣卻不知道,真正駐守宿州的竟是以奇襲聞名大唐的蔡明德,而不是李月為迷惑他,名義上任命的以穩重而出名的王韶,否則他田承嗣決不敢這樣大意。

    黃昏時分,滿載十萬石米的數百條糧船一字拖來,足有近二里長,糧船的前後各有五百軍護衛,經過幾天的跋涉,糧船已經進了徐州地界,再行兩個時辰,便到了最後的目的地,但這些疲憊的護衛軍絕沒有想到,就在前方三里外,有一支伏兵正靜靜地等著他們的到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