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李唐傳奇

龍騰世紀 第十三章 鄉試 文 / 高月

    沉默了一會兒,李月對三人說道:「我倒有一去處,不知三位可願屈就?」

    「願聞其詳!」李白和高適對望一眼,異口同聲地說道。!!

    「此去往西,近吐蕃處,有一縣,名天祝縣,縣令已近七十,高兄可願先為縣丞,適應一年後,再為縣令?」

    「李月兄說的可是錢增益那個縣?」

    「正是!高兄也聽說過?」

    「我聞那天祝縣本是馬匪橫行,民不聊生,三年前錢增益做縣令後,組織鄉勇剿匪,短短幾年,便氣像一新,成為西北大縣,商貿極為繁盛,只是聽說這縣和高力士有關,李月兄如何能做主?」

    「實不相瞞,這天祝縣和我有關係,我曾給高力士治病,所以他替我罩著此縣,前日,錢增益還來信說他年事已高,力不從心,讓我另選賢者,今日和高兄投緣,不知高兄可願暫曲身為一縣令?」

    高適聞言站起來躬身答到:「願為李兄效力!」他是聰明人,如何不知李月的意思。李月請高適坐下,又笑著對李白說道:「太白兄可願從軍?」

    李白微微一笑道:「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那天祝縣剿匪之兵,名為鄉勇,實為軍隊編制,隸屬平涼折衝府,但卻不歸其管轄,自成體系,軍中為我的三個兄弟掌控,現軍中尚缺一行軍司馬,不知太白兄可有興趣?」

    「軍中可禁酒?」

    「平時不禁,但戰時禁。」

    「好!只要不禁酒,我願一行!想不到當年遇到的小道士,居然成了我的主公,人生際遇竟奇妙如斯。」

    李月見二人均爽快答應,心下高興,他又對杜甫說道:「子美兄,我父親處尚缺一名幕僚,不知子美可願屈就?」

    「能給國子監祭酒做幕僚,交天下賢俊,我願足矣!」杜甫窮困潦倒,如何不肯。原來李郁前日曾給李月說過,他尚需一名幕僚,讓李月替他留意,當時李月就想到了杜甫,所以今天他來酒樓的主要目的就是找到杜甫商量此事。

    三人前途皆定,心中大快,便開懷痛飲起來,分手時李月取出剛寫的信及五百兩銀子旅費交給高適和李白,杜甫和二人依依惜別。李月又取出五百兩銀子交給杜甫,讓他安頓家小後即來趙王府。

    天寶十二年春,高適任天祝縣縣丞、李白任鐵騎軍行軍司馬、杜甫進趙王府做了幕僚,李郁怕引起李隆基的猜疑,便同時薦他做了九品的右衛率府胄曹參軍。

    五日後,李月最後一次給李隆基拔毒,經過三次的醫治,李隆基終於恢復原來的膚色,不過李月告訴他,這僅僅是把毒壓制住了,若縱慾無度,毒極可能復發。但李隆基並沒有聽進去,若再發,就宣李月來好了,心情大好李隆基命舉國歡慶,迎接花燈節。

    天寶十二年的花燈節注定是屬於李月和趙綠敏的,就在一年前的花燈節,他們相逢於金陵,所以每年的花燈節對於他們來說都是有特殊的意義。但天寶十二年的花燈節對於廣大的莘莘學子來說卻毫無意義,因為就在正月二十,將是鄉試的日子。

    唐朝的科舉分為常科與制科兩類。常科每年舉行,制科則是皇帝臨時設置的科目。常科名目很多,依據應舉人的條件和考試內容分為秀才、明經、進士、明法、明書、明算等科,但天寶以後秀才科便已名存實亡,天下舉子皆從進士與明經科考。

    鄉貢是指通過府試、州試的人,又稱舉人;考頭名的稱解元。通過朝庭尚書省的省試者稱為進士及第,考頭名的稱狀元,其餘分甲第和乙第。唐朝的新科進士授予的官職遠較後代進士低微。例如,唐朝秀才科上上第授正八品上官職,明經科的上上第授從八品下官職而進士、明法兩科,甲第授從九品上;乙第只能當最小的官從九品下。著名詩人王維考中狀元後當的太樂丞,就是從八品下的小官。因此,唐朝的科舉類似於現代的基層公務員招考,正月二十是各州府鄉試的時間,省試的進士與明經科則在五月舉行,另外在二月初一開武舉,主要內容為弓馬、搏擊。

    長安的鄉試為全國規模最大,整個京兆(即長安地區)約有三萬餘人參加,由於趙王李郁已蔭李照和李朗(唐制有照顧子女的制度,名,皇帝、皇后的直系親屬,一家蔭兩個孩子;一、二、三品官家,只能在指定的兩個孩子中蔭一個;而五品官家,只能蔭及一人,而這個人還必須是上邊指定好的),所以今年李郁家有兩個孩子要備考,分別是李耀和李月,李寒已於前年通過,今年將直接考進士科。李月本意只考武舉,但其父親和大哥則堅持要其也參加鄉試,李月見鄉試和武舉時間上並不衝突,便答應下來。由於鄉試和武舉只隔十日,所以長安城街頭走滿了身著儒袍的書生和全副武裝的武人,煞是有趣。

    唐代的鄉試條件較後世寬鬆,無論門第身份,只要能證明身家清白皆可報考,也沒有明朝以後的要先取得秀才資格才許報考鄉試,在唐代,鄉試就是初級考試,若是三大學府的學生(國子學、弘文館、崇文館)只要能通過學府自身的考試,那就連鄉試都沒必要參加了,直接參考省試。

    正月二十,各地的鄉試陸續開始,長安地區的鄉試由於規模浩大,故借用了三大學府的場地,由

    新任京兆尹楊國忠(他雖為右相,但身兼四十餘職,京兆尹就是其中之一)親自主持,但楊國忠只是掛名,鄉試的具體操辦則由京兆少尹崔光遠負責。

    一大早,王妃便命管家王強率十幾個家人護送李寒(李寒是國子學生徒,本可以不用參加鄉試,但因其父李郁當了國子監祭酒,為避嫌所以特地參加鄉試)、李月去考場,趙綠敏親自給李月帶上了護身符,祝他一帆風順。辰時正,各考生驗明身份入考場,李月兄弟考場在崇文館,周圍考生均是貴族子弟。辰時三刻,考試正式開始,李月把試卷開封,見有兩題,一個是帖經,即默寫《尚書》和《儀禮》中的各一段;另一題為策,《試述大唐地域對政治的影響》。兩題中可任選一題。今年的出題者為京兆少尹崔光遠,此人為進士出身,但有膽識,好遊歷四方,對大唐地理極為熟悉,鼓勵學子們,但在唐玄宗後期,整個國家都處在一種安逸享樂的大環境中,所以選策論一題的考生寥寥無幾,三萬考生中僅十數人而已,因為《尚書》和《儀禮》是唐時的基本教材,幾乎人人都學,況且這是鄉試,目的是獲得舉人資格而非名次,從慎重的角度上考慮也沒有人願意冒險選偏題,一旦不合主考官的意,就會得不償失。

    李月選的是策,《尚書》和《儀禮》他五歲就能倒背如流,不過他不喜歡,「成大事者,焉能閉門造車!」他略一思索,提筆寫道:「世有圍棋之戲,或言是兵法之類也。及為之上者,遠其疏張,置以會圍,因而成多,得道之勝;中者,則務相絕遮要,以爭便求利,故勝負狐疑,須計數而定;下者,則守邊隅,趨作罫,以自生於小地,然亦必不如。

    我觀天下地勢,宛若圍棋,關中、河北、東南及四川為四角,山西、山東、湖北和漢中為其四邊,中原則為其中央腹地也。上九域為兵家必爭,自古天下興亡,無不興於此,亡於斯。此為大勢。

    古人又云:「山川都會」,意為取高山之險為屏障,借川河之便為地利,退可固守、進可長驅,

    如關中之地,北倚秦嶺、南靠巴山,以潼關為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此固守若金湯也;然又臨黃河、渭水,借舟楫之便可通全國。此可稱為中勢。……」

    五日後,鄉試發榜,第一名解元楊儇(後為天寶十二年進士科狀元及第),第二名李月,李月兄李寒得一百五十二名。本來崔光遠點的第一名是李月,但交楊國忠覆核時,他卻不同意,理由是五經才是正統,第一名者必須取五經之人,崔光遠無奈只好把第二名楊儇扶正,但楊國忠真正的原因卻是因為李月是他盟友郯王李琮所恨的李郁之子,而且和他的政敵之一高力士又有一定關係。(唐朝考試,試卷不糊名,以便主考官考察考生平時的言行)

    消息傳到趙王府,趙王府全家歡慶,李月、李寒果然不負家人的期望,順利過關,尤其是李月,崔光遠親自到趙王府來說明李月沒有取得第一的原因,同時也很想結交李月,他的軍事地理之論讓崔光遠慨然歎服,遂起敬才之心。從此後,崔光遠常來趙王府,最後終於成為了李月的心腹。()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