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霸秦

龍騰世紀 【第124章】 四部九司 文 / 嬴無敵

    嬴渠梁四年的紀年曆法,在這年的五月二月二十六日戛然而止。

    取而代之的,是贏無敵一年!

    對於贏無敵一年這個紀年方式,無敵並不太感冒。按照無敵的想法,以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歷史而論,最最應該用來當做紀年的標準,應該是從黃帝軒轅戰敗蚩尤,統一華夏建立部落文明的時候起,可無敵讓人細細一算,卻發現具體歷史竟然無法考證。

    退而求次,無敵又讓人去核對大秦開國以來的年份,卻得到了數十個相差了數月至數十年不等的答案。而按照無敵所知,這老秦開國應該是公元前七百多前的事情……等等……公元?

    這個公元紀年,不是以那個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殉難者生年為初始的紀年麼!後世之所以用公元這個紀年,正是因為西方的宗教幾乎征服了大半個世界,迫使全世界的人都接受了這個紀年形式,既然自己已經逆天了,再逆一次便又如何?

    贏無敵一年五月二十六上吉日,櫟陽國府。

    一身國公冕服的嬴無敵安坐在國君大位上,接受百官的朝拜和恭賀。就在今天早上,按照周室禮儀,舉行過國公繼位大典之後,他便成為了秦國的君主。

    待賀唱完畢,群臣起身時,無敵身後的衛尉黑伯道:「列位老臣,今日朝會,朝儀如斯!」

    大臣紛紛歸席就坐,也在這時站黑伯卻是伸手擊掌。「啪啪」兩響之後便有內侍抬來兩副案席,一左一右擺在國君主席兩側稍微靠前的地方。無敵起身向一臉愕然嬴虔、嬴渠梁兄弟道:「二位兄長,我兄弟合力掌國,當並肩而座!兄長萬不可推辭,請入座!」

    見無敵如此說道,兩人也知托辭不得。只好拱手入座。

    待眾人坐定,無敵拿眼一掃在座的列位秦國大臣,輕咳一聲。便有長史揚聲道:「請國君宣示國策!」

    眾臣逐合道:「請君上宣示國策!」

    無敵歸國至今已有十日,期間雖然忙於繼位大事,但也抽出時間和嬴虔和嬴渠梁二人把秦國上下政體梳理通透,並也獲得了兩位兄長的獻策,胸中已有成竹,便道:「諸位,去歲至今。六國伐秦。少梁山上先勝後敗;龐涓困城,本公又身陷齊地,其中種種,諸位都以詳知,便不贅言。而今,本公得繼大位,首要之事便是乘魏國自亂之機,出兵攻魏,一舉拿下函谷關。收復失地。」

    群臣聽得明白,旋即齊聲喝道:「赳赳老秦,復我河山!」

    「然則……」無敵話鋒一轉,卻是道:「攻魏之事固然重要,但求賢變法之事也是刻不容緩。求賢令頒發至今。各國士子入秦者以逾千人。招賢納士終有大成。秦國銳意變法,雖不期速成。但也不可因戰事而荒廢。今本公與左右監國公、上大夫、內史、長史會商,決意改組內閣,變法求新,推行新政。」

    言道此處,無敵便向黑伯點頭道:「宣書!」

    黑伯展開一卷羊皮手書,大聲宣讀道:「大秦第一號國公令:招賢納士,國之大計,然國中官制臃腫,尸位素餐者甚,使國力漸衰,回天乏術。而今求賢得士,務使賢不遺野,今上勵志推行新政,革新政治,圖復穆公霸業,即日起內閣改組,新設四部九司:其一、新設大秦內政部,主司國政,上大夫甘龍領任部長。其二、新設大秦外交部,主司對外邦交,長史公孫賈領任部長。其三、新設大秦國防部,主司舉**務,左監國公嬴虔領任部長。其四、新設大秦商務部,主司舉國公私商貿,右監國公嬴渠梁領任部長。四部之下,分設內政部下屬之民政司、財政司、律法司,外交部下屬之外事司、禮賓司,國防部下屬之軍備司、國安司、公安司,商務部下屬之外貿司。以上各司司長人選未定,諸位可研讀各部司官制文書,瞭解各司職責所在,可舉薦賢能任事、亦可自薦!」

    黑伯讀罷,除甘龍等一早便知這改組詳情內容之外,滿朝數十大臣皆是愕然一驚。

    新政!新政!

    新政這東西實際上早在獻公時便開始在秦國動手,可搞了二、三十載,依舊還是換湯不換藥地老調子。秦國官制若說臃腫,可就是一件滑天下之大稽的笑話:大秦掌軍的是左庶長,掌政的是上大夫,掌財賦的是中大夫,掌官吏任免調度的是少大夫、搞邦交地是長史、搞情報的是內史,其餘職務都是閒職,何處需用人手便調派何處。

    秦國在冊官員總共也就不到五百人,如果詳加算來,以秦國人口綜合秦國的土地面積和行政區域範圍等因素來計算地話,秦國的官吏對百姓的比例可謂是相比山東六國來說是最低的。就以齊國來計,齊國此時的官民比例近乎一千比一,既一千個男丁(女口不計)才能攤到一個官吏,而秦國的官民比例按照吳狄的草算,赫然是三千比一。

    既每三千個可以提供賦稅和徭役地男丁,才供養一個官吏!

    一個縣衙,十個衙役一個官,在很長一段時間是中國最基層地行政管理結構。這種設想,當然不是意味著行政管理分工越粗越好,但是即便在漢代全國人口進入五千萬的時代,西漢時期官民比例還是1:7945(此時已經計算女口),這就意味著整個國家的官員總數不超過6500人。如果再按照漢代全國103個郡國的行政區的劃分,那麼平均每個郡(國)也只有60幾個人,據記載,漢代的大郡。官員總數不過百餘人,但是人口卻超過十萬。

    這種記錄隨著歷史地發展而逐漸發生了變化,唐高宗時中國的官民比例達到了1:3927,即3927個人養活一個官員,元成宗年間,這個數字改為1:2613。明神宗時代這個數字大約是1:2299。今天我們所能夠尋找到的歷史記錄中,康熙年間地官民比例大概是最高的,約為1:900。而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後世。官方給出地官民比是1:198,非官方學者統計出來的數據卻是1:18!

    1:18這個數據看著確實有點嚇人,可想想看光是某黨便有七千萬人了,更何況還有每年以數十萬計地公務員在魚躍龍門!

    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每個王朝地官民比例總是在不斷加大。究其原因,首先是中央機構設置的增加,由於歷史上封建王朝中央集權制度地不斷發展和加強。中央機構也在不斷增加和改革。秦漢時期的三公制度。到隋唐時代的三省六部制度,再到明清時代在六部基礎上又增加了內閣、軍機處這樣的中央樞密部門,機構逐漸增加使得中央機構越來越龐大。而除了工作任務劃分越來越細之外,中央集權體制下對於各個部門之間的相互監督和制約,也推動了新地部門設立和發展,增加了用人總數。

    眼下秦國銳意變法,自然不能遵循落後地古法,並且也不能太過寡恩刻薄,將老臣們踢出局外。所以最好的辦法,便是擴大官吏人數,細化政府部門職能,擢升老官吏的同時也預留出大量空缺給士子們。

    因此,無敵的四部九司政府機構改革令一下。群臣都自琢磨起來。隨著黑伯宣讀完畢。便有侍者將書有各部架構、人事編制,司職任務、規章制度等相關信息的竹簡抬到了議政堂的中央。直接堆成了一座竹簡小山。

    未待眾人取讀,老甘龍竟是顫顫巍巍的站將起來,指著那座竹簡堆成了小山駭然問道:「敢問君上,此等規章,乃是君上一人所著?」

    「正是!」無敵點頭,群臣見狀大駭。

    無敵天降歸國,距今不過十日,如說無敵歸國之前便做好了此等規章,別說眾臣不信,便是去街面上喚個幼童稚子怕也難信。可是,不論這規章如何,只在十日間便能謀思出這聽上去挺像回事的「四部九司」新政,並且列撰出各部各司的章程制度,這便不是一個凡人能夠隨隨便便做出來地。

    更何況這新君嬴無敵,先前還是一個屠戶之子呢!

    思及此處,眾臣都是對視一眼,心有所得:想必,凡此種種,都是上神玄女所授!

    有了如此潛意識地認可之後,再看這四部九司的權限設定、職位分佈和司職事項,自然就覺得如此安排合情合理,大有可為。足足花了一個時辰,待眾臣看完規章之後,這便開始舉賢謀職。

    嬴虔、嬴渠梁、甘龍和公孫賈作為四部執掌,自然是無人敢有疑問的。而下屬九司的各司之長便是讓人差點爭破了腦袋。不過,雖然眾臣扯皮太甚,無敵卻也不願獨裁,待雙方交鋒良久,各自認定人選互相妥協之後,這才敲定了最終名單:民政司長為少大夫孟怛(孟氏族)、財政司長為中大夫杜摯(士大夫)、律法司長由廷尉嬴彩暫代(國族)、外事司長為奉常西乞赫(西乞氏族)、禮賓司長為典客白喜(白氏族),軍備司長為將軍嬴黎(國族,無敵系)、國安司長為衛尉黑伯暫代(無敵系)、公安司長為子車英(無敵系),外貿司長為景監(無敵系)。

    這其中孟怛、杜摯、嬴彩、西乞赫、白喜都屬老世族、老國族和士大夫一系,作為安排嬴黎、子車英和景監擔任要職的交換條件,只能是讓他們均分了看上是肥缺,實際上卻屬於雞肋地要職部位。

    只要將國防、商務、軍備、國安、公安、外貿等六部司牢牢掌握在手裡,便能合舉國之力,如臂使指。

    解決了四部九司地首要官員人事安排後,接下來要做的便是為這些機構安排做事地馬仔,當然馬仔地人選各部官員心中都是早有計算,不過安排在招賢館的千餘各國士子卻也不能放了人家鴿子。

    罷了朝議。無敵便攜著四部之長聯袂來至招賢館。

    才入館中坐定,命館令召集士子覲見的期間,老甘龍卻是出言道:「君上,自古求賢,任才治國而已。明君聖王求賢,都是踏勘賢士而後訪求。出山便能立即領政。我祖穆公,便是如此,今日不然。求賢令如石擊水,浪起千層,誰敢說並無市井無賴混跡其中?」

    無敵聽來,知其有策,自然不恥下問道:「上大夫言下之意是?」

    老甘龍撫鬚笑道:「山東各國,學遺古風,修學士子便是再有萬人也不算多。唯今之計。老臣到有一個辦法可考校各國士子:叫入秦士子開列自家讀過書目。可辨良莠,而後再辨其才能。」

    甘龍此話咋一聽來似覺有理,不過無敵卻是從他表情之中聽出了別樣味道來,當即倏然道:「俗語有云:有志者不在年高,無才者空活百歲。以讀得書目多寡而辨良莠,豈非逐本求末?昔日姜尚溪邊垂釣,文王可曾命其開具書目,以辨良莠呼?」

    甘龍之意,換在別地或許有理。可放在眼下,卻有暗諷無敵嫌疑。須知無敵現今身份,本是一個大字不識的屠戶,一個屠戶做了君王,卻要士子以讀書多寡來辨良莠。這豈非是要貽笑天下?

    無敵寥寥數語。暗藏雙管,把老甘龍說得面上一窘。便不再言語。

    一旁的嬴渠梁見此情況,自然出言緩和道:「莫非三弟心中已有成算?」

    無敵笑道:「成算不敢說,辦法卻是早就思謀好了!兩位兄長拭目以待即可!」

    不一刻,館令佈置妥當,這便來請無敵等人入席。

    秦國招賢館本是由一座兵器庫改建,步入招賢館廣場,只見前後左右,人海人山,除廣場正中有十數張席位之外,其餘士子皆是垂手豎立。

    館令當先喝道:「國君蒞臨,先生入席!國君……秦公到!」

    近千士子急忙齊齊拱手躬身,和聲道:「恭迎聖君!」

    聽的聖君呼號,無敵愕然一愣,旋即轉念心想不對,此時之人自然是不可能看過台版連續劇《倩女幽魂》地,這「聖君」莫非是聖人和君上的集合體?

    雖是腦中浮想聯翩,無敵卻也是龍行虎步的行入主位道:「諸位,請入座!」

    「謝聖君!」眾士子再次行禮,只見前排置有席案者皆入座,後面無案士子則繼續垂手矗立。

    無敵拿眼一一從列席士子面上掃去,很快便在席間見到了兩位熟人,當即微微點頭示意。也在這時,招賢館令喝道:「諸位先生,國君親臨招賢館,宣明任賢用能之策,以定諸位去向。」

    館令話音才落,眾士子便齊聲道:「請聖君宣示國策!」

    無敵當下長身而起,揚聲道:「諸位先生,嬴無敵繼位為君,秦國鼎新,萬象更迭,且櫟陽之危才解,收復失地在即,縱是嬴無敵使出渾身解數,也不虞分身乏術。今有無敵兄長嬴渠梁,行令求賢,諸位賢士,不畏艱險,輾轉入秦,嬴無敵與秦國臣民對諸位深感敬意,本公在此僅代秦國黎庶,敬謝各位!」

    無敵鄭重向士子們拱手行禮,待眾人回禮後,無敵繼續道:「所謂:學而優則仕。選拔賢能,受官任職,造福百姓,效秦之百里、齊之管仲,流芳千古,這本是諸位士子求學志向所在。然學有先後,達者寥寥,選拔之事,錯綜複雜,而今本公欲另闢蹊徑,選拔賢能!」

    無敵說至此處略微停頓,一名士子起身道:「願聞其詳!」

    立時,近千士子皆齊聲應承,無敵便道:「以三月為期,諸位士子可擇地踏勘秦國全境治下各縣,編著大秦各縣風物誌。三月期滿,諸位士子可憑所著風物誌應聘各縣縣令一職。例如:櫟陽之北有頻陽,諸位士子可前往探勘風物,編著治理心得,選拔之時如有十人共勘一縣,便使十人論戰之,勝者任職。」

    無敵此策一出,眾士子立時嘩然!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