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宇教育集團的長遠發展方向當然應該是朝哪方面發展,但在現在這個階段它還只是停留在一個長久的設想的階段。
而天宇教育集團,準備的辦學教育計劃,其實是一種西方教育的模式,因為在黃麗榮的團隊之中都是留學歸來的學生,在國內要找到這樣資質的教育公司其實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況且在一線城市之中,教育的基礎設施方面基本上都是齊全的,天宇教育集團如果如公辦教育一樣的教學的化沒有絲毫的優勢可言,那也已不符合教育部支持的初衷。
況且現在的教育制度,已經被詬病已久。天宇教育集團如果全部以老的方式教學,基本上將是一個毫無希望可言的後景。也使得天宇教育集團眾多留學歸來的人才,發揮不出應有的優勢。這甚至可以說是斷自己的手足。將天宇教育集團眾多留美歸國的人才優勢完全發揮出來,再建立全部西化的教育模式,這樣天宇教育集團才能有自己的特色。
當然劉健有的更多是自己的私心,天宇公司日後的發展,肯定需要很多優秀的人才,更加應該吸收的便是在國外留學的人才。要想留住優秀人才,就必須創造出優秀的環境。除了舒適的工作環境之外,還得有怡人的居住環境,更加應該解決優秀人才的家庭,以及子女教育問題。
居住環境,天宇公司旗下的天宇置業正在大舉進軍房地產,子女教育,天宇教育集團也正在開始佈局。這一切只因為天宇集團要打造的是一家世界級的公司。
十月二日那天的歡迎晚宴上,劉健之所以沒有去找黃麗榮談論天宇教育集團的事情,是因為他正在和一個重要的人談一件重要的事。
那份歸國精英的二十五人名單之中,除了劉健找到的那位李大董事長之外,還有一位極為有名的傢伙。這人不但企業出名,他的科研也是極為有名的。
不說以後,單說以前,這位鄧翰林的履歷絕對是許多人汗顏的,雖然如今也只有三十歲的年紀,但卻已經有三個博士銜了,他更是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創造了一個傳奇,伯克利建校130年來獲得橫跨理、工、商三科學位的第一人。這三個博士學位都是鄧翰林在同時攻讀的,可以說的上是傳說級的書生式的人物了,人如其名,沒有枉費他老爸當年取的翰林之名。
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本身也是一個傳奇,這是迄今為止全球產生諾貝爾獎大師最多的學校。美國人稱伯克利是「比黃金更能給人帶來光榮和喜悅的大學」。
所以鄧翰林絕對稱得上是師出名門,他工作經歷絲毫不必他的學歷遜色,鄧翰林曾在美國sun公司工作,參與公司的ultrasparc中央處理器工程。
後來又進入了令所有it人士神往的ibm公司華生研究中心。ibm一直是美國專利大戶,每年都有幾千個。是美國每年申請專利最多的公司。ibm十分鼓勵員工申請專利,每申請一個專利,員工不僅能得到一筆不錯的獎金,還可以計點,記夠一定的點數,對員工的漲工資乃至提級都有好處。
在美國,申請專利的目的一般有兩種,第一種是保證自己不被別人告侵權,即防禦性的。一個公
司發明一種東西後,為了防止其它公司和個人將來聲稱什麼不合理的要求,通過申請專利來保護自己。
第二種是進攻性的,一個公司申請一些可能以後有用的但是自己未必使用的專利,專門來告別人侵權。
ibm的專利很多是後一種。ibm每年花上億美元,養了一支龐大的知識產權方面的律師隊伍,專門
去告那些可能侵犯它們專利的公司,每年ibm從專利費上掙來的錢是十億美元左右。
這顯然是一個非常賺錢的買賣。甚至是一個擁有巨大影響力的行業,在通訊行業的專利老大,高通公司差不多獨佔wcdma3g技術近20的專利,由於高通公司要收取高昂的專利費,迫使歐洲聯合起來制定了另外一套3g標準,我國後來自己也為了避開高通公司以及美國對3g技術的壟斷,也制定了自己的一套3g標準td-scdma,總投資是一千億人民幣,搞出來的的結果卻是差強人意。國家非常注重td-scdma的推廣,將這個擔子壓在我國最具實力的移動公司身上,但這卻使得聯通公司在被移動公司壓了十多年後終於有了一次翻身的機會。
ibm的專利技術當然也是要用來掙錢的,ibm在微機市場上雖然遠遠落後於dell和惠普等公司,但dell和惠普等公司每年卻需要向ibm交很多的專利費。
在這樣一個重視專利技術的公司,鄧翰林自然也提出個多項專利申請,但那些專利的所有權都是ibm公司的。林翰林甚至還獲得過,「ibm發明創造獎」。這些經歷都證明鄧翰林是一個極其頂尖的技術方面的人才,尤其在芯片方面更是有著資深的造詣。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互聯網的普及,it業迅猛是起步,但國內的電腦行業,絕大多數都是運用進口配件進行組裝,對於涉及電腦核心的技術,特別是芯片,有一種遙不可及的神往,對美國硅谷更是有一種高山仰止的崇拜。
鄧翰林便是如帶著光環一般,讓國家神往。國家需要鄧翰林這樣的人才,因為我們需要一顆華夏芯。
鄧翰林的專長跟工作經驗便是芯片設計,這是專注於研究的技術的書生。但鄧翰林這個書生卻在美國硅谷創辦過自己的公司,公司的價值在拉資金時被估價1.5億美元。更是在那時受到華夏科協總會長在美國訪問時,更是親切和他交談,要他回國。
如今在一九九九年的十月二日,他終於回國了,而且就坐在劉健的對面。劉健在那位最精英的名單,他後來有印象的名字只有2個,一個是李大董事長,但他不喜歡。第二個便是鄧翰林,鄧翰林的公司後來也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了,而且研發出了一顆「華夏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