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竊國賊

正文 第一七五章 四方來投(下) 文 / 巨火

    按照公孫沛等人和軍令署的推斷,不出一年,迫切需要獨霸幽州的公孫瓚和劉虞就能分出勝負,隨後袁紹定會以堂而皇之的借口,揮師北上大義凜然地討伐勝利者,所以劉存並不著急,他還有一年時間做準備。

    劉存和他麾下心腹們如今要做的,是向天下宣揚劉存的仁德,為劉存樹立更高的政治聲望,為此不惜向長安城的李傕等人擺出一副妥協之態,以求得彼此間的安寧。

    暗地裡,劉存幕府人數擴大到三百餘人,他們利用手中的輿論工具,將數年來影響到大漢王朝命運的諸多重大事件公之天下,詳盡描述和揭露事件真相,讓天下人看看四世三公的後人袁紹和袁術是何等的悖逆,是何等的禍國殃民。

    長安方面,劉存同樣派出心腹謀士,與楊彪、馬日磾、趙岐等重臣達成共識建立同盟,對年少的皇帝和朝中武進行遊說。

    這一切都建立在關鍵的利益交易之上:

    劉存承諾修復故都洛陽,竭盡全力迎回聖駕,恢復朝綱,就能將青州新政推行到冀州和幽州,至於將來年少的皇帝和爾虞我詐自私自利的朝臣們是否能重建朝廷,是否能重振朝綱,是否能重鑄大漢王朝的輝煌,都不在劉存和他麾下心腹的考慮之內。

    來到洛陽視察的劉存格外忙碌,每天一早,他走出洛陽城西洛水北岸之間的新建大營,視察皇城內外設施的清理,然後前往周邊鄉村慰問軍民。察看土地的開墾和流民的安置工作。

    一個半月來。在青州和徐州不斷送來的二十五萬流民的艱辛努力下。洛陽城內外的廢墟已經清理一空,一堆堆整齊碼放的磚瓦石條為劉存節省了大量建築材料,但城內城外因此而變成空蕩蕩一片。

    四面三十里長的斑駁城牆上,只剩下東面中東門和西北角夏門上方的兩座鏑樓還算完好,其餘各門的鏑樓已被燒燬,連同城中殘垣斷壁盡數被拆毀清理。

    放眼望去,寒冬中的大漢都城,滿目皆是無法掩蓋的燒灼痕跡。劉存與先帝劉宏見面的崇德殿也只剩一片殘缺基座,整個南宮數十座大殿連同數千間房屋早已不在,整座內城只剩下西南角的廣陽門內軍營還算完好,目前暫時充作五萬民夫的避寒居所。

    劉存站在中東門鏑樓上,透過飄飄忽忽的雪花,隱約看到東面光禿禿的開陽門上方有個孤單身影,想了想快步走過去,靠近後才發現是自己的首席幕僚公孫沛。

    公孫沛聽到熟悉的腳步聲沒有回頭,依然凝望前方的太學、明堂和靈台遺址,對來到身邊站住的劉存感歎道:

    「以前。整個都城最熱鬧的去處就是眼前這片地方,我從沒想到這輩子還有機會回來。可回來之後,什麼都沒了,能容納上萬師生的太學沒了,祭祀大漢列祖列宗的明堂沒了,連拜祭天地、為蒼生祈福的靈台也沒了。」

    「中平五年深秋我來過,還特意到這片地方逛一圈,花去一個多時辰才走了一小半,現在都沒了。」劉存低聲說道。

    公孫沛歎了口氣,轉向劉存問起正事:「公與(沮授)他們今天去北宮了?」

    劉存點點頭:「只有崔琰先生前往西大營,他要觀摩管亥將軍的練兵方法,公與先生和他舉薦的毛玠先生、公孫方等先生在北宮,商討北宮的城中城重建方案。」

    「幾位先生的意見是,北宮按照原來的修復,南宮和西宮就不建了,參照濟南城的式樣,在北宮正前方的城中央建個兩里見方的大廣場,利用南宮靠近中央廣場南面的現有基座,修建司空、司徒和太尉三府。」

    「至於那些空出來的地方,用作街道、學堂、商舖區和四個官民住宅大區的建設。」

    公孫沛贊同沮授等人的做法,認為這不但節約建設資金,還是個受惠於民的善舉,只是除了劉存和自己幾個心腹幕僚之外,所有人都不知道此次大張旗鼓修復洛陽的舉動,嚴格來講只是個幌子而已,純粹是將來擊潰袁紹佔據冀州這一目的服務的無奈舉措。

    只是誰也沒想到,這天下竟然還有如此多的才俊心裡依然裝著大漢王朝,從西面八方投奔而來,立即加入建設的行列。

    這一結果弄得劉存和公孫沛哭笑不得,只能將錯就錯,暗暗決定減少資金投入,先確保數十萬流民的安置以及逐步恢復耕作,然後才集中閒餘勞力,挖窯燒磚,開山採石,以避免大規模的建設投入影響暗中進行的軍備擴張,洛陽城的修復只需幹得似模似樣即可。

    也許是想到了人才的重要,公孫沛特意叮囑劉存:

    「毛孝先(毛玠字)和公孫方都是腳踏實地的難得人才,要不是荊州劉表昏庸,公與又及時截住了前往兗州投奔曹孟德的毛玠和公孫方,如此大才已不為主公所有了。」

    「還有一表人才的崔琰,他是鄭師的得意門生,也是青州新政的支持者,更是個性格剛烈滿腹經綸的名士,聲望和才情都不在管幼安和國子尼之下,主公要多多信任他們,重用他們,定會獲得百倍回報。」

    劉存鄭重地點了點頭,隨即有些無奈地道:「只是目前我權力有限,只能尊重毛玠先生的願望,任命他為典農中郎將,負責洛陽及周邊各縣的所有屯墾和民政事務;公孫方先生則擔任將軍府主薄。」

    「這兩天他們倆老問我,欽命的將作大匠霍堅先生什麼時候到來?看得出他們都想在修復帝都中貢獻自己的才華。」

    「唯獨崔琰先生的選擇有些意外,他不願意擔任護軍中郎將,反而要求進入我的車騎將軍府擔任參軍校尉,看到他對軍旅事務如此熱衷,我只好答應他了。」

    公孫沛一臉駭然:「這傢伙精通法典,擅長政務,雖然也知兵法,但他那烈火般的性格絕不是帶兵的

    料,熟悉一下軍旅可以,但千萬別讓他統兵……」

    「倒是前幾天陸九和趙立從義陽(今河南信陽)請來的魏延魏長不錯,從他和主公的一番交談中就能看出,此人不但精通兵法,深知進退,而且沉穩堅毅,威風凜凜,稍加磨練定可擔負重任。」

    「是啊,我已經任命魏延為游擊將軍,讓他和管亥推薦的小將陳到一起,把家人送到濟南安居,然後他倆會進入無影山大本營,跟隨九月份編整的青州軍第七師一同訓練……我打算明年三月任命魏延為第七師主將,率令第七師駐守南面的太谷關。」

    劉存向公孫沛通報了他的決定。

    公孫沛沒有驚訝,他非常看好上月底率五百彪悍青壯和百餘家眷前來投奔的魏延,雖然魏延只有二十三歲,但僅十天的接觸,他給人的感覺就像三十二歲一樣老成持重,除馬上功夫稍遜徐盛一籌之外,步戰和弓弩等武技出奇地高,足可用出類拔萃來形容。

    只是,公孫沛到現在都搞不清楚,劉存從何處得知魏延這樣的人才,沒到洛陽就提前派出麾下大將陸九和趙立去找人,而且竟然真能把人領回來了。

    讓公孫沛非常看好的武將,還有汝南籍小將陳到陳叔至。

    陳到一家本為汝南寒門士族,但是在戰火紛飛的汝南,家境早已沒落,日子過得非常淒苦,聽到劉存率部進駐洛陽重建帝都的消息,陳到家族毫不猶豫舉家離開汝南,跟隨徐州送來的十五萬流民一起,來到洛陽投奔萬民頌揚的劉存。

    剛滿十八歲的陳到隨家人抵達洛陽沒兩天,便申請加入正在徵兵補充缺額的管亥所部,管亥試過這位小將的身手之後非常吃驚,如獲重寶,喜不自勝。

    當天晚上,管亥就把事情經過向主公劉存匯報,要求劉存破格任命十八歲的陳到為他的軍候。

    劉存問清楚陳到的字號,立刻趕往西大營面見陳到,隨後又去拜訪陳到的父母家人和魏延的家人。

    第二天上午,劉存任命陳到為將軍府親衛營佐尉,任命魏延為游擊將軍,吩咐陳到和魏延把他們的三百餘家人,送到安定富裕的濟南新城安居,然後親自給主管無影山大本營的兵曹從事紀維寫信,責令紀維和教官們必須在三個月之內,對魏延和陳到進行特訓,讓他們瞭解青州軍的整個體系,熟悉青州軍各兵種的訓練與作戰方式。

    劉存從來都不解釋他「慧眼識人」的原因,面對公孫沛和沮授等人的疑惑目光,劉存反而對沮授大加讚賞,對最先提議進駐洛陽並大舉招攬人才的沮授充滿感激。

    沮授確實值得讚揚,他不但提出招攬人才的建議和整套行之有效的辦法,還利用自己的人脈去做,不遺餘力地四處奔走,宣傳劉存忠於漢室、心懷萬民的高尚品德,源源不斷地從周邊各州為劉存招來各種人才。

    如今,同樣向劉存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以畜軍資」這個高遠計策的毛玠,已被劉存引為心腹,雖然挾天子以令諸侯對劉存來說是把無法把握的雙刃劍,但能提出這一主張的毛玠絕對是個目光高遠的俊傑。

    出身寒門的毛玠同樣欽佩劉存的虛懷若谷和高尚品德,同樣將敬奉漢室心懷萬民的劉存,當成了自己心目中力挽狂瀾振興大漢的明主。(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