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竊國賊

正文 第一四ま章 反制(中) 文 / 巨火

    入夜時分,頭戴皮冠、身穿黑色窄袖軍官便裝的劉存,進入了將軍府議事堂。

    公孫沛、韓柔、霍堅、紀維、陸九、太史慈、徐盛、張郃、秦義、樂進等主要武官員齊齊起立致意。

    劉存示意大家隨意,大步走到主位上坐下。

    軍令署長魯佩再次起立通報:「軍令署有兩個重要情報向特別會議通報:第一、袁紹、韓馥、劉岱、鮑信等,以獻帝年幼並受董卓劫持為由,倡議廢掉獻帝,推舉漢室宗親、幽州牧劉虞為帝,原樂浪太守張岐等人同時勸進,上尊號於劉虞。」

    「目前,劉虞依然堅辭不受,但袁紹派往薊縣的使團中,有兩人已經前往右北平拜訪公孫瓚將軍,我珠山營、蓬萊營密探仍在密切注視中。」

    「第二、五月二十七日,袁紹於河內宣佈就任渤海太守,五月二十九日午時,袁紹之子袁譚率兩千騎兵和七千五百步兵開到冀州安平郡,預計將穿越清河郡開往渤海郡,最快將於兩日後的未時,抵達渤海治所南皮。」

    「袁譚所部沿途獲得冀州各郡縣大力協助,行事非常高調。參軍室推斷,袁譚所部將長期駐紮渤海郡。」

    魯佩說完便坐了下去,劉存環視一圈,最後詢問公孫沛:「先生前幾天與袁紹派來的侍者許攸交談時,許攸是否提及這兩件事?」

    公孫沛點了點頭:「許子遠提到袁譚率部開往渤海郡駐紮一事,請我青州多多關照,並沒有提及袁紹欲另立朝廷之事。」

    「我認為,幽州那邊不過是個障眼法。不用理會,倒是公孫瓚所持態度要弄清楚,搞不好袁紹侍者會挑唆公孫瓚和劉虞的矛盾,如果幽州打起來,我青州很為難。商貿損失也很大。」

    「但這些都不是咱們需要太過擔心的地方,也不該牽涉太多精力,最應該關注的,還是兗州軍最近的異常動向……西邊,才是全局關鍵之所在。」

    公孫沛一語點醒眾將校,先後反應過來的將校們對公孫沛的大局觀佩服不已。

    劉存望向猶猶豫豫的張郃:「俊義。說說你對防區周邊局勢有何看法?」

    張郃肅容站起:「稟主公,屬下細細品味伯燾先生剛才的話語,深受觸動,認為我平原郡防區之北一水之隔的渤海郡,暫時對我部無法形成壓力。反倒是西面冀州軍最近頻繁向南調撥,應引起高度重視。」

    「如果屬下所料不差,南調之冀州軍很可能是去協助濟北相鮑信與黃巾軍作戰,而不是向西進攻洛陽。」

    「很有道理,俊義看得很準!」

    劉存示意張郃坐下,望向距離較遠的樂進:「謙是衛國人,對東郡、魏郡和河內郡都很熟悉,目前討董聯軍北路軍就駐紮在河內。兵力約為八萬左右,謙認為,袁紹將軍會不會在近期內。率領聯軍向洛陽發起進攻?」

    提前起立的樂進已經熟悉青州軍會議的程序和方式,經過數月適應,深感獲益良多,此時面對劉存的詢問,毫無不適之感:

    「稟主公,屬下認為袁紹聯軍不會攻打洛陽。至少在秋季之前不會!」

    「屬下根據近期下發的軍情通報判斷,正在河內郡黃河北岸三個渡口加緊造船的聯軍。只是虛張聲勢,以數年來河內郡工匠的造船能力估算。百名工匠修造一艘搭載一百士卒渡河的木船,至少需要一個半月時間,而如今河內郡投入的工匠總數僅為六百餘人,由此可見,聯軍並未做好渡河征戰的準備。」

    「如今入庫的夏糧已經不多了,不斷擴征的士卒消耗很大,因此屬下斷定,至少在秋收之前,聯軍無力發起攻勢。」

    「而且,以袁紹將軍的性格,他更希望靜觀南路聯軍袁術和孫堅兩部打得如何,如果南路進展順利,袁紹將軍的北路很可能會出兵,反之,如果南路不順利,袁紹將軍也樂得坐山觀虎鬥。」

    心中喜悅的劉存帶頭鼓掌,掌聲隨即響成一片,每個人都為樂進的精彩分析叫好,公孫沛眼裡露出欣賞之色,舉薦樂進的霍堅更是欣喜自豪。

    樂進頗為不好意思,致禮完畢剛要坐下,劉存洪亮的聲音再次響起:「討寇將軍樂進——」

    「屬下在!」

    樂進迅速站起大聲回應。

    劉存肅然站起:「現任命你為琅琊軍第二師主將,兼任青州西南防區副將之職,配合防區主將徐盛將軍對本部進行人馬進行整編,第二師副將及以下各級軍官,將在兩旅官兵整編結束之日,由你和徐盛將軍向上推薦!」

    「謝主公!末將定不負主公所望!」

    樂進激動得聲音發抖,這是何等的信任與器重!他做夢也沒想到,自己剛加入青州軍隊不到半年,就成為統轄一萬五千琅琊將士的領兵主將,心裡又是感激,又是忐忑,健壯的身軀微微晃動起來。

    太史慈、徐盛、張郃、陸九、魯佩等將領紛紛站起向樂進祝賀,樂進自此成為繼徐盛、太史慈、張郃、秦義之後,全軍第五位獲得師級主將任命的統軍將領。

    紅光滿面的樂進向眾同僚致謝完畢,劉存示意大家坐下,開始就周邊局勢和各軍異動展開熱烈討論。

    軍令署五名參軍立刻行動起來,正北幕牆上的大型軍事地圖隨著紅色幕簾緩緩拉開逐漸展現,精心準備的各種資料隨之發到每個人手上。

    兵曹從事紀維主持討論,鼓勵將校們根據軍令署提供的各種情報和系列數據,大膽說出自己的判斷,誰都可以就某個觀點或結論提出質疑。

    這種群策群力的決策方式,為青州軍與

    琅琊軍所獨有,不但體現求實客觀的嚴謹精神,也令參與者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生出被重視被信任的愉悅感和自豪感,因而大大激發大家的積極性和想像力,每個人都能從中獲得啟發,獲得進步,將校之間更容易增進瞭解,建立默契,整個集體也因此更具凝聚力。

    軍事會議一直開到深夜,得出的集體結論,完全印證了劉存和公孫沛之前做出的判斷——袁紹、韓馥、劉岱、鮑信等人已糾集一起,企圖通過對泰山黃巾軍的步步緊逼,迫使泰山西麓、南麓各路高達二十餘萬的黃巾軍掉頭向東,進入青州境內劫掠。(未完待續)r655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