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竊國賊

正文 第一三二章 潛移默化(下)(為金沐燦塵大大加更) 文 / 巨火

    出乎那些眼高於頂的名士預料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青州時報》越來越受到各階層的重視和歡迎,逐漸顯示出巨大的影響力、號召力和深遠的政治意義。

    等到琅琊書院那群新政反對派明白過來,《青州時報》已奠定其輿論宣傳領域的權威霸主地位,發行量逐月增長,發行範圍擴大到徐、幽、冀、兗各州,政治影響力遍及大半個大漢王朝。

    劉存擔任名譽教授的琅琊農工商學院緊隨其後,於新年元月元日出版發行月刊《琅琊學刊》,登載學院各科師生的學術章,大力宣揚各種算學公式的發現與驗證、格物原理的運用、建築設計的總結與創新、記賬與核算方式的改良、農業種植技術和工業製造技術的推廣等等,引發大漢各地專業學者的陣陣驚呼,獲得農工商各界的一致推崇,僅出版四期之後,《琅琊學刊》就被各界譽為「大漢王朝前所未有、最具權威性和實用性的百科學刊」。

    相比之下,名聲傳遍大漢天下的琅琊書院黯然失色。

    從各州湧來的年輕學子,越來越多地將考入琅琊農工商學院深造作為自己的第一選擇,開辦時間比琅琊書院晚半年的琅琊農工商學院如今已開設史、地理、算學、農學、商學、格物、機械、工藝等八個學科,現有教職員六百二十餘人,四年制各學科學生兩千五百餘人,擁有盈利不菲的附屬工坊六個,學院的教學區和宿舍區比開辦初期擴大了兩倍,各項基礎設施的建設遠遠超過當初令人歎為觀止的琅琊書院。各科教授、教習的薪俸和福利更是高得令人咋舌,幾乎囊括了大漢各地除經義史之外的各種專才。

    面對日益嚴峻的局面,譽滿天下的琅琊書院上上下下坐不住了,眾多急進師生紛紛找到山長鄭玄和學監邴原,強烈要求立即開辦自己的學報。建立屬於大漢士林的輿論陣地。

    可是問題又來了,琅琊書院附屬印刷作坊目前擁有的雕版技術,無法印刷出《青州時報》和《琅琊學刊》那種精美清晰的效果,根據附屬印刷工坊幾名匠師陳述,琅琊書院的師生們終於明白過來:如果不去向劉存懇求,他們的想法根本無法實施!

    首先。《青州時報》和《琅琊學刊》使用前所未有的「活字」印刷而成,劉存的義子劉振率領八十餘名工匠經過數百次實驗、耗時一年零三個月,才最終選用鉛加上其他金屬熔煉鑄造出一個個能隨意排列組合的金字,根據章內容選出需要的字,按順序放入精密銅質板格中。校對完畢再經手搖式印刷機器一張張源源不斷印出來。

    其次,需要珠山下屬作坊提供專用印刷油墨和專門紙張。

    按琅琊商會最新《百業製造標準》,琅琊書院成立不久,就獲得劉存贈送的全套雕版印刷技術和油墨紙張,擁有了大漢天下規模最大技術最高的附屬印刷廠,長期以來按照珠山研究院修訂的《百業製造標準》,使用二號、三號標準字體印刷經史典籍,可一旦使用小於三號字體的四號、五號字體雕版印刷。就必須要有珠山鐵工坊提供的特製油墨,否則印出來的東西絕對一塌糊塗,慘不忍睹。

    而《青州時報》和《琅琊學刊》使用更小的四號和五號甚至六號金屬字體、運用高效率高精度的活字印刷術印刷。字體筆畫越細,結構緊密,排版與印刷的技術要求成倍提高,印出來的報刊不但清晰精美,每張紙上所能展現的內容也是雕版印刷的數倍。

    因此到目前為止,只有設立於珠山的印刷工坊和青州府衙附屬印刷工坊。才擁有全套技術和熟練的操作工匠,才能印製出諸如《青州時報》和《琅琊學刊》這樣的報刊。整個大漢獨此兩家別無分號。

    第三、《青州時報》和《琅琊學刊》通過軍方遍及青州各主要水陸幹線的驛站和軍郵系統發行,各級驛站的軍用馬車、軍用郵船和客貨馬車天天來往於各地之間。每期報紙最遲兩天之內,就能將當日發行的《青州時報》和《琅琊學刊》送到青州各縣和比鄰州郡,如果沒有這條高速安全的發行渠道,琅琊書院哪怕印出更好的報刊,也只能徒呼奈何。

    作為琅琊書院的山長和學監,鄭玄和邴原對此懷有的心情比任何人都複雜,他們一貫認同和支持劉存的青州新政,哪怕略有分歧,也僅是劉存的步子邁得太快了些,但源源不斷來自大漢各地士紳階級的沉重壓力,同樣令鄭玄和邴原生出不堪重負之感。

    另一方面,雖然劉存一如既往地遵從承諾,從沒有插手琅琊書院的管理,更沒有對自由開放的學術氣氛發出過不滿之言,琅琊錢行和琅琊商會每月無償撥給書院的巨大經費也從不間斷,但鄭玄和邴原同樣能清晰地感受到,劉存對琅琊書院的現狀越來越不滿意,否則絕不會在長達一年的時間裡避而遠之。

    因此,鄭玄和邴原在回訪遷來琅琊隱居的前太尉大人曹嵩時,面對曹嵩手捧今日發行的《青州時報》含笑詢問,也不知該說些什麼才合適。

    接近午時,約定登門拜見的州牧大人劉存終於到來,苦苦等候的鄭玄和邴原立刻有種如釋重負的快感,站起來的速度比年逾花甲的曹嵩快多了。

    劉存看到鄭玄和邴原在此暗暗吃驚,立刻明白是曹嵩接到自己的拜帖後悄悄放出的風聲,所以劉存臉上沒有一絲驚訝之色,依然和以前那樣從容微笑。

    如今的劉存無論氣度還是城府,均非往日可比,他先是以子侄禮恭敬地拜見曹嵩,一聲「世伯」叫得曹嵩心花怒放,最後曹嵩硬要劉存坐在他身邊一同品茶才罷休。

    與曹嵩見禮完畢,劉存同樣恭恭敬敬地與鄭玄、邴原見禮。還和以前一樣恭請大家安坐後他才坐下。

    曹嵩含笑望著彬彬有禮的劉存欣賞不已,待劉存坐下後便鄭重表示自己的謝意,隨後指指杯裡的香茗,非常感興趣地問道:

    「這是賢侄前日差人送來的新茶,老朽從未品嚐過如此醇和香馥的佳品。不知

    此茶產自何地?」

    「回世伯,這是出自荊襄洞庭的君山春茶……徐州糜家商隊購得之後,迅速運回東海精製,晚輩那大舅哥糜子仲知道晚輩嗜茶,每月都派人送來幾斤,正好世伯光臨。晚輩沒什麼孝敬,只能請世伯嘗個新鮮。」劉存像對待自己家人一樣,回答得非常自然。

    曹嵩哈哈大笑,嘴裡謙虛幾句,心裡卻非常高興。

    「厚此薄彼啊!劉青州。好像大半年沒有光臨我琅琊書院了吧?」邴原忽然來這麼一句,曹嵩和鄭玄雙雙望向劉存,很想聽聽他如何回答。

    劉存對邴原的藉機發難毫不意外,端起茶杯悠閒地品上一口,這才含笑望向邴原:「邴師啊,難道琅琊商會每月悄悄送你那麼多好酒、好茶,還堵不住你這張要人命的嘴巴嗎?」

    曹嵩和鄭玄哈哈大笑,邴原對不按常理思考的劉存毫無辦法。明知道劉存話中的意思是責怪他沒有為青州新政多多盡力,就是不知道如何回應劉存才是。

    還是曾經當過大司農、大鴻臚、太尉的曹嵩圓滑老練,哈哈一笑把話題輕輕調轉:「沒想到賢侄如此的坦率開朗。怪不得阿滿兵敗回家後,老是對子鑒念念不忘,頻頻感慨說要是有劉子鑒並肩作戰,恐怕早就攻下洛陽了,大好局面何至於此崩壞如斯,哈哈!」

    劉存連忙謙遜致禮:「孟德兄是晚輩最為尊敬的兄長。前年奉召前往洛陽面聖期間,晚輩與孟德兄一見如故。之後也有過多次通信,互道近況別情。當時晚輩對孟德兄做過承諾,踏著孟德兄的腳步,剷除治下歪門邪教及黑惡勢力,經過全體同仁一年多的努力,憑借當年孟德兄肅立的威嚴,終於讓各種歪門邪教和黑惡勢力在整個青州銷聲匿跡,各地風氣為之一新,各界民眾無不拍手稱快。如今,晚輩可以含笑面對孟德兄了。」

    曹嵩立刻大聲讚揚,鄭玄也頻頻點頭,非常認可劉存的誠信。

    心裡不痛快的邴原又來幾句煞風景的話:「是啊!五個月間砍下三百多顆腦袋,抄沒七十餘戶士紳財產,生生把四十餘座耗費巨大財產建起的高祠廟宇,統統改建成啟蒙學堂,雖然沒有分裝入私囊,劫富濟貧用之於民,改善當地不少道路橋樑,獲得不少百姓擁護,但也背上了無數罵名啊!」

    「記得之前劉青州出巡,歷來是輕車簡從,從無顧忌,身邊只有一二侍從,如今不帶百餘甲士,似乎不敢出門了。」

    劉存含笑回應:「只要是有益於百姓,有益於地方長治久安,這區區罵名又算得了什麼?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句話不是說說而已,這輩子我劉存將會義無反顧,按照自己所說的做下去!」

    「邴師啊,你也消消火,對晚輩有何意見,盡可提出來嘛,別學鄭師那樣,憋在肚子裡總不說,回到家裡自己生悶氣。」

    眾人又是一笑,鄭玄無奈地搖搖頭:「連消帶打,把我也拽進去了,你還是以前那副德性,從不吃虧。」

    邴原聽了這話不再客氣,順手拿過邊上的《青州時報》輕輕拍了拍:「書院也想辦一份學報,行嗎?」

    劉存看到曹嵩和鄭玄緊張地望向自己,非常驚訝地問道:「辦張學報很難嗎?怎麼前輩們都這副摸樣?」

    曹嵩再次哈哈大笑,邴原氣得不行,乾脆端起茶杯不說話了。

    鄭玄沒辦法,只好將事情原委、琅琊書院面臨的困境以及自己和邴原承受的巨大壓力,向劉存逐一道來,並表示將會對琅琊書院進行系統的改革,以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

    劉存聽得很仔細,知道只要有鄭玄和邴原坐鎮,無論琅琊書院弄出什麼報刊,都不會成為敵對陣營的政治工具,但劉存還是想通過這件事情,把自己數年來想說而不知如何說的感受,完完整整告訴兩位當世大儒——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唯有對平等自由的不懈追求,才能避免大漢民族陷入無盡的災難輪迴之中!未完待續

    ps:本章為「金沐燦塵」大大的萬金紅包加更!謝謝「血紅」老大的萬金厚賜,謝謝「d劍聖」的打賞,謝謝書友們的支持!巨火求訂閱、推薦票、月票和全贊支持!感激不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